讀《苛刻》有感

第1篇:讀《苛刻》有感

讀《苛刻》有感

讀《苛刻》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苛刻》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感恩掛在嘴邊。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給予我們了生命;感恩朋友——因為他們給予了我們溫暖;感恩老師——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知識……然而,真正做到感恩的人少之又少。有時候,感恩只是兩個字“謝謝”,卻能帶來巨大的奇妙力量。

最近我又讀到了一個故事,叫《苛刻》。故事主要講述在“我”讀高中的時候,英語老師總是佈置一大堆嚴格的作業,有各種各樣的要求,每個人都叫苦不迭,而她卻常說:“我很苛刻,但是這個社會比我更苛刻。我這麼做,就是能讓你們更好的迎接這個社會的挑戰。”上了大學,任教的英語老師也是一個嚴格的'人,當他報完這篇英語論文的全部要求後,“我”不禁想起了當年那個老師。之後,“我”的論文得了個“A”——這是始料未及的,“我”當時只希望能夠不得“F”。老師對“我”說,“你知道這個‘A’代表什麼嗎?”我搖頭。他接著說:“這代表你的學生生涯中有一位苛刻的好老師,你應該去謝謝他。”於是,“我”來到了那個女老師家裡,斷斷續續的講起了自己的來意,最後“我”說:“所以,我是來謝謝你的。”這時,我突然發現這個將近五十歲的女老師哭了,她說:“你是我教學生涯中,唯一一個回來說‘謝謝’的孩子……”

老師是最值的我們感激的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知識教給了我們,同時也教我們為人處世。然,又有幾個人向老師說出了謝謝?年少輕狂的我們,不懂得這兩個字的含義,也不懂得這兩個字帶給恩師的感動。感恩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誼,像一泓清泉,滋潤我們在虛偽中麻木的心。當你說出“謝謝”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會發現,感恩其實很簡單。

謝謝您,老師!

第2篇:讀《苛刻》有感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為您提供大量讀《苛刻》有感範文,送一篇給你。

讀《讓學生學會質疑解難》有感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疑”源於思,它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引線,進步的嚮導。思維活動始於發現問題。它是對一些問題產生了渴望瞭解、或解決的需要後才開始的。要是學生認識深入,就要啟發學生多疑多問。

怎樣讓學生學會質疑呢?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學生的發問能體現學習語文得“個性”特點,比如,可以從課題發問;從標點符號和詞語的特別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義方面發問;從句子和課文內容本身前後有沒有矛盾方面發問。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凡事問個為什麼的習慣,使他們明白多疑多問是好學深思的一種良好學習品質。在預習中要讓學生提出並討論通過學習都還沒懂的問題。凡是學生能發現的問題,要鼓勵他們大膽發問;凡是學生有可能發現的問題,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

學生有疑了,又怎樣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去達到無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結合上下文認真分析;三是結合生活經驗和課外閱讀的知識去解決。凡是通過努力能自己解答的問題,要啟發學生自己去解決。由於學生理解力、知識面不同,他們質疑的層次也存在差異,質疑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質疑總的分為理解性和懷疑性,由於學生知識面窄,生活經驗貧乏,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提出的問題不可避免的帶有膚淺性和片面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做恰當的鼓勵、肯定,保護他們樂於發問的興趣和熱情。應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初步達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思、查、問等手段達到懂,這是對理解的加深。如在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學生提出“人們還是向著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的站著、站著,好象在等待周總理回來”這句話是含著人們怎樣的一種心情呢?這個問題問得深刻,讓孩子們能透過這句話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懷疑性是對課文內容的懷疑或否定,如學《青蛙的眼睛》一文時,學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動得東西很敏銳,看靜的東西卻很遲鈍”中的遲鈍用詞不當。因為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應是“看不見”而不應是很遲鈍,這是課文內容的否定。這種問題更進了一層。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哪些膚淺的問題,切忌武斷,更不能譏諷嘲笑,只要我們不斷的給與鼓勵,並循序漸進的誘導。學生不但樂於發現問題,而且還會善於發現問題。在學生提出的一個個問題中,你會看到他們在思維中閃耀的燦爛火花。

教師利用質疑問難,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的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學習和發現知識,開拓和創造新的知識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