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群自查報告多篇

和諧社群自查報告多篇

【第1篇】和諧社群建設自查報告範文

我社群按照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的指導標準,以“和諧社群”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大局,全面推進社群各項工作,使我社群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社群概況

概況:衛星路社群成立於xx年8月,位於衛星路北二巷22號,轄區東起太原路、西至烏昌路、南起衛星路、北至北海路,總面積0.49平方公里,以衛星廣場為軸心,轄區分佈著11條主次幹道,17個住宅小區、14家企事業單位和105個商業網點,屬混合型社群,社群現有工作人員31人。

居民基本情況:轄區共有居民樓53 棟,其中高層住宅2棟。社群居住有漢、維、回等9個名族,社群總戶數3112戶,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戶6099人,流動人口560戶1130人;社群居民中黨員總數117人。

陣地建設:社群辦公用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兩層磚混建築,為xx年老年星光計劃修建,有產權,涵蓋了社群六站一室所有業務辦理大廳及居民文化活動場所、會議室、市民文明學校、圖書室等。

二、社群黨建建設

(一) 和諧班子建設

建設“和諧社群”首先,要有一支過硬、廉潔、高效、和諧的領導班子,按照街道辦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關機構,健全領導機構。

建立“和諧班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建立中促進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抓緊學習這一關鍵環節,重點抓每週的學習並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學習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努力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初步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帶動了社群黨員、幹部的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的學習。

2、把工作能力建設作為落腳點。在建立中把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總結經驗,勤溝通多交流,制定“社群聯絡卡”、“民情日記”,來暢通居民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3、我們制定了“三步走”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從社群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建立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居環境和諧,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增強了居民對社群的滿意度和認同感。;第二步通過和諧樓院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機制,建立棄管樓院的居民自管組織,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制定樓院《居民公約》、《居民代表議事規則》、《樓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規則和制度,進一步提高社群居民法制觀念和參與意識。社群每半年進行評比,對團結鄰里、熱心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個人、家庭,分別授予“居民之星”、“睦鄰之家”稱號;第三步圍繞社群的實際情況,創新地研究和制定“我愛家園”的活動開展與評比。各樓院要充分發揮黨員、樓長的示範作用,帶動樓內居民,加強治安看護和各種災害預防,搞好樓院內的衛生清掃與保持,花草樹木的綠化與美化,共建安全整潔溫馨的家園。

4、社群黨的領導班子健全,相繼在社群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黨員議事會”、“在職黨員聯絡站”、“黨員服務站”等“三會兩站”。以黨員為主體建立“四自”管理模式(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形成、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社群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幹部能夠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並在和諧社群的建設中為居民群眾作好表率,不斷擴大和延伸社群黨建觸角,帶動和諧社群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 思想建設

我社群加強思想建設,為“和諧社群建設”提供有力思想武器。徹底貫徹黨的先進理論。通過社群簡報、學習、做筆記等形式對上級各部門的會議精神及檔案進行宣傳和學習。便於廣大居民緊跟黨的步伐,關心社群建設。

(三) 制度建設

1、社群工作制度、社群居委會制度健全、自治功能完善、內部管理規範化、服務程式化。“民情日記”記錄詳實。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具體,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2、民主自治制度:實行政務、事物、財務、據務公開,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建立並細化了《居民公約》、《樓院管理制度》、《居民代表議事規則》等規章制度,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力求通過開展“法律和文化進樓院”、“專項活動月”、“結對子”、“愛心門鈴”、“樓院志願者”活動等內容,逐步建立和形成“樓院自我管理”的長效機制。堅持居務公開並設立公告欄,與轄區單位建立了共建機制,加強社群黨組織以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為重點,不斷擴大居民參與面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合理群眾擁護的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為 “和諧社群建設”打下基礎。

三、和諧人際關係和居住環境建設

(一) 志願者隊伍建設

本著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原則的志願服務,我社群共有五支志願者隊伍,共有275人,起到了共建和諧固邊的作用。社群建立一支志願者隊伍幫扶孤、老、殘、弱。開展公益活動,在重大節日加強與駐區部隊和敬老院的聯絡,再現和諧。

(二) 城市衛生和環境建設

實行“門前三包”責任書,及時與環衛局溝通整治衛生死角、清理冬季積雪、組織“我愛家園”活動。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對違法建設和私搭亂建現象加強監管,各社群設有清掃保潔隊伍,實現門前“三包”簽約率達98%以上,

(三) 社群精神文明建設

以社群為平臺,提高社群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節假日宣傳法律知識、維權意識及保健知識。組織文藝匯演,藝術作品展豐富居民生活,推動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四)別具特色的社群活動

1、每逢佳節與駐軍部隊聯誼,加深軍民魚水情。

2、與社群孤寡老人、貧困老人聯絡。組織志願者為他們義務勞動、義診,包餃子,定期到掃衛生,定期看望,送去節目送去溫暖。使老年人老有所樂。

3、為殘疾人提供展現和接觸社會的機會,鼓勵他們參加一些能及的活動,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和勇氣。

4、為青少年兒童開展“親親寶貝樂園”、“同一片藍天”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學習、交流和展示的空間,真正將社群變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實踐場所和主陣地。社群建有圖書室,利用“圖書銀行”不斷地增加、更新藏書。

四、治安環境

(一)治安環境

“安定祥和,平安社群建設”是“和諧社群建設”的基本保障。社群治安良好,幫教工作到位,無重新犯罪案件發生。社群建有警務室,治保組織健全,對刑釋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90%,不斷加大打擊“xx”邪教組織力度,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加強信訪和民調工作,確保了進京和越級上訪事件,保證了轄區的和諧安定。

(二)社群安全生產

做好防火期的宣傳工作,制定樓棟長“責任制”,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確保轄區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引領居民健康文化生活。

社群活動豐富多彩,建立特色鮮明的文化小區、文化大院。豐富居民的生活,身心愉悅,健康身心。

五、社群服務

社群服務完善與居民利益相關,關注民生。

1、低保、救助、幫扶合理有效落實。為社群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優撫物件、流動人口提供專項服務,為少數民族、歸僑僑屬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社群一廳式辦公作用,開通便民服務熱線,滿足社群居民需要。紮實做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為下崗職工、無業人員提供就業資訊和崗位;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了應保盡保,實現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0%以上。制定有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廣大居民對社群提供的服務總體來說是感到滿意的。對保障戶和低收入家庭實施就業援助,實施“關注扶助城市低收入家庭”,通過成立“公益愛心互助站”、“愛心巴扎”、建立登記造冊和走訪慰問制度、實行分類救助等措施,不斷完善“政府求助、社會幫助、家庭互助”的三助合一求助工作體系。

2、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等服務,為已婚育齡婦女免費辦理婚育狀況服務證,為65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優待證。

六、問題及建議

1、關於建立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完善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建議區委、區政府能夠儘快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細則,在各項工作進入社群之前能夠統一規範稽核和管理,為社群建設創造一個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的工作環境。

2、活動場所問題。社群陣地是xx年最早一批星光計劃建設,因為地理位置和麵積所限,未能建立綜合的大型活動室,建議在居民區附近選擇合適的位置,新建綜合活動室,以便更好地為居民開展活動。

【第2篇】和諧社群自查報告範文

今年以來,我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按照“五創”活動的總體要求,以“和諧社群”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大局,全面推進街道社群各項工作,使我街道各社群的“和諧社群”建立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自收到西民發[]60號《關於轉發<蘭州市“和諧社群”考核評分標準>;的通知》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組織各社群進行了自查,對工作重新進行了梳理,各社群平均分達到465分。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社群黨的建設

(一) 和諧班子建設

建設“和諧社群”首先要求有一支素質過硬、廉潔、高效、和諧的領導班子。今年,我街道將“和諧班子”建立作為推動街道“和諧社群”建立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開展“和諧領導班子”建立活動中,我街道及各社群嚴格按照區委的要求,制定實施方案,成立相關機構。領導機構的健全,為開展建立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通過學習,使全體幹部明確了建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瞭解建立活動的方法步驟,掌握建立活動的有關要求,為開展建立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建立“和諧班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把完善制度作為切入點,在建立中促進領導班子整體素質的提高 ,緊緊抓住中心組學習這一關鍵環節,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學習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努力打造“學習型領導班子”。目前,領導班子初步形成了“帶頭學、帶頭寫、帶頭幹”的學習氛圍,領導班子對待學習態度積極,帶動了廣大黨員幹部的業務知識和理論學習,全街道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是利用學習貫徹中央“四個長效機制”的有力時機,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修定了制度彙編,嚴格按制度做事管人,堅持黨員和群眾評議、政務、黨務公開、民主生活會,定期對街道全體幹部和社群書記主任和副主任進行考核。

三是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落腳點,在建立中提高領導班子統攬全域性的能力領導班子注意把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總結經驗,勤溝通、多交流,結合區委提出的開展“三聯三建”活動,根據本街道的實際,及時提出了 “一份檔案全知道,三心服務傳真情”的服務理念,製作的“民情服務卡”,來暢通居民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二) 完善社群自治功能,做好換屆選舉工作

我街道將第三次社群換屆作為今年和諧社群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次換屆工作中,我們以加強社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為重點,以增強社群黨員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觀念,不斷擴大居民民主參與面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群眾擁護的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為和諧社群的建設打下基礎。

我街道的換屆工作於11月9日正式開始,街道成立了社群換屆工作領導小組,各社群成立了社群組織選舉委員會,並制定實施辦法和選舉時間安排表,嚴格按照《關於認真做好社群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實施意見》和《西固區-街道社群黨的建設工作規劃》進行,選舉前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在居民中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了廣泛的宣傳,保證了居民的知曉率,參與率。各社群都已配置一名副書記,主抓黨建工作。

(三) 思想建設

我街道及各社群加強思想建設,為“和諧社群”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學習貫徹黨的先進理論的同時,在轄區內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從“6.25講話”到“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到“省市區黨代會精神”再到“十七大”。我街道和各社群全體幹部職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看報告,寫筆記,談心得,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努力提高理論素養。各社群通過宣傳日、黑板報、文體活動、社群論壇、黨員大會等形式開展了深入的宣傳,使廣大居民群眾緊跟黨的步伐,關心社群建設,充實自己的生活。

(四) 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為“和諧社群”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保障。街道結合今年年初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和建立目標,修訂了《臨洮街街道制度彙編》,各社群也相應的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社群黨員登記制度,屬地化分類教育制度,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社群、樓院(棟)黨組體系,加強了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今年共培訓54人次,其中4人加入了黨組織。建立了民主評議制度,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保證居民參與社群事務的權利;建立了理論學習制度,提高工作人員服務群眾的本領。在社群建立鄰里誠信公約,實行了黨務、居務公開,使工作進一步透明化。

(五) 社群黨組各項建立情況

今年,根據區委目標責任書和區委組織部的要求,我街道確定前街社群爭創“市級示範社群”;北街、后街社群爭創“市級標準化社群”;前街社群、后街社群建立“三聯三建”示範社群;中街社群、清水街社群爭創“五好”社群黨支部。

(六)“兩新”組織黨建

我街道共有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8家,其中5家建立了黨支部,選舉產生了黨組織負責人,街道社群都已登記造冊,遙請他們參與社群的各項活動中。加強了與轄區企業的聯絡。

二、和諧人居環境建設

自蘭州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街道、社群始終把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作為和諧社群建設的主要抓手,以現實行動推動和諧人居環境的建設。

(一) 志願者隊伍建設

為了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做好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經基礎性工作,共建和諧西固、和諧社群,我街道按照區建立總指揮部的要求,成立了街道志願者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總隊,各社群成立了一支以上志願者隊伍。今年,先後開展了建立文明城市宣傳活動、志願者幫扶孤、老、殘、弱活動和志願者環境美化活動以及志願者文明交通服務活動。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紅領巾”行動中,組織轄區學生開展“作城市小主人,成為實踐文明的小標兵”的活動,受到了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二) 社群環境

年初,各社群與轄區單位簽訂門前三包目標責任書,以調查問卷形式向居民宣傳衛生城市建立知識。在每月的愛國衛生日組織轄區居民整治衛生死角。通過黑板報、上街宣傳、入戶、發放市民素質教育讀本等形式,調動居民群眾參與和諧建立的積極性,使愛護環境衛生轉變為居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今年8月至10月集中清理了清水街社群、中街社群、北街社群、寺兒溝皇廟,排洪溝髒源點,動用車輛16臺次,人員128人次。各社群還以公益性崗位的形式安排了衛生監督員。確定中街社群93856部隊為園林化達標單位,前街社群為“五化小區”建立單位。

(三) 社群精神文明建設

我街道和各社群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以社群為平臺,家庭為基礎,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宣傳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等文明規範有效的提高了轄區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今年7月街道組織各社群婦聯開展了“防止家庭暴力”為主題的“和諧家庭”調研活動,宣傳相關法律常識,增強了婦女維權意識;團工委組織各社群團支部進行各種活動,加強了未成年人的教育。

三、治安環境

(一) 治安環境

安定祥和的治安環境是“和諧社群”的基本條件,今年以來,我街道各社群及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在平安單位、無毒社群、轄區經濟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收效明顯。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禁毒措施落實,幫教工作到位,規章制度健全,目標責任明確。全年無重大人身安全事故,無民轉刑事件的發生。刑事案件同比明顯減少,毒品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禁吸戒毒工作成效明顯,鄰里矛盾、企業與職工矛盾明顯減少。互諒互讓精神已蔚然成風,和諧氛圍濃厚,居民群眾滿意,治安狀況良好。

(二) 矛盾調處

街道按照“上川會議精神”進一步細化矛盾調處機制。建立了街道矛盾調處所,社群矛盾調處室,各社群有矛盾調處員,街道每兩名幹部幫扶一個社群。通過多級矛盾糾紛調查機制,及時解決矛盾,有力的推進了和諧街居建設,全年無群體性事件發生。

(三) 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引領居民健康的文化生活。

各社群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引導轄區居民正確對待健身活動,促使他們參加健康的文團組織,有效的杜絕了非法人員假借健身、練功之名迷惑居民群眾,騙取錢財。這期間一些社群特色鮮明的活動在轄區內,乃至全區、全市都取得了良好的反響,比如說,前街社群的老年樂隊,在全區,全市的比賽中多次獲獎;北街、后街社群利用居務大廳閒暇時間開展電腦知識培訓,不但能教育轄區青少年科學使用電腦,防止迷戀網路而造成傷害,而且能通過培訓提高部分失業人員的勞動技能;清水街社群開展了“和諧社群從我做起”的徵文比賽,教育轄區青少年與家人共同參與“和諧社群”建設;各社群於國慶節後開展了居民運動會;新廣播操在各社群推廣以來,居民群眾又多了一種鍛鍊的方式。

(四) 社群安全生產

我街道轄區內企業多,安全生產成了我街道“和諧社群”建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年初各社群於轄區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形成黨工委、辦事處領導負責,分管領導主抓的局面。街道還專門配置了兩名安監員,在11月接受了市安監部門的考評後,我街道及各社群的安監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食品藥品安全、動物防疫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各社群在街道的統一指導下,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全年無食藥安全事故和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確保了轄區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四、社群服務

(一) 社群建設特色

我街道各社群工作特點鮮明,康樂路、北街社群再就業工作突出,多次獲得市、區獎勵,其中北街社群於11月通過全市“充分就業社群”考評;中街、后街社群低報戶比例高,對困難群眾的幫扶一直是他們的特色;清水街社群突出青少年教育,受到轄區居民和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前街社群人文環境建設成效明顯,今年獲得“蘭州市建立全國文明城市文藝大擂臺”優勝獎,社群組織的老年樂隊、舞蹈隊在社群文體活動和雙擁工作中都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二) 提高服務質量,落實惠民政策

建設便民利民的服務型社群是“和諧社群”建設的必然要求,今年以來,我街道各社群繼續深化“民情流水線”,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作用,積極推廣“一站式辦公”,我街道已建成居務大廳4個,有一個正在籌建當中,各社群辦公裝置齊全,工作人員業務水平過硬。星光老年之家能正常開展活動。社群衛生服務站點也在逐步完善。

低保、廉租房以及重大疾病醫療救助方面,各社群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實現了應保盡保,力爭在有限的條件下幫助最困難的居民。在今年的工作中,我街道和各社群多次聯絡社會力量對轄區內的特困戶進行幫扶,組織公益性活動。各社群成立了扶老助殘站點,配齊了專職委員。計生率達到100%。

(三) 再就業,輔助創業

我街道各社群困難企業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要確保社群和諧穩定的發展,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提供社會保障是當務之急。今年以來,我街道各社群31戶“零就業”家庭全部找到工作,將4576人納入全民醫保,全面解決居民看病難的問題。1-10月建成社群便民服務網點6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40人,其中公益性崗位46人,安置殘疾人12人,辦理優惠證162份,培訓385人次,勞務輸轉1488人。7人接受了就業局發放的小額貸款,實現了創業。

(四) 為民辦實事

我街道各社群一直遵循“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需我做,民求我應”的工作理念。北街社群、后街社群今年各新建水衝式廁所一座,后街社群改建轄區道路,解決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北街社群在區委領導和區體育局的幫扶下為社群添置價值4.7萬元的健身路徑,給居民群眾提供了一處鍛鍊的場地;清水街社群、中街社群通過“愛心驛站”對社群困難居民進行幫助。前街社群組織綜治員成立義務巡視隊,協助家長監督孩子,有效的遏制了未成年人進網咖的問題等等。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充分的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和協建設”的熱情。

五、存在的問題

通過自查我們發現,雖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轄區居民的參與率還有待提高,部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這需要我們的工作人員繼續探索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紮實推進建立工作。

(二) 資金缺乏,有些好的想法不能付諸行動,有些活動無力舉辦,一定程度影響了和協建立工作的開展。

(三) 社群與轄區內大企業較難溝通,希望以後和上級有關部門配合搞好此項工作。

和諧社群自查報告範文

【第3篇】和諧社群的自查報告

我社群按照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的指導標準,以“和諧社群”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大局,全面推進社群各項工作,使我社群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社群概況

概況:衛星路社群成立於2001年8月,位於衛星路北二巷22號,轄區東起太原路、西至烏昌路、南起衛星路、北至北海路,總面積0.49平方公里,以衛星廣場為軸心,轄區分佈著11條主次幹道,17個住宅小區、14家企事業單位和105個商業網點,屬混合型社群,社群現有工作人員31人。

居民基本情況:轄區共有居民樓53 棟,其中高層住宅2棟。社群居住有漢、維、回等9個名族,社群總戶數3112戶,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戶6099人,流動人口560戶1130人;社群居民中黨員總數117人。

陣地建設:社群辦公用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兩層磚混建築,為老年星光計劃修建,有產權,涵蓋了社群六站一室所有業務辦理大廳及居民文化活動場所、會議室、市民文明學校、圖書室等。

二、社群黨建建設

(一) 和諧班子建設

建設“和諧社群”首先,要有一支過硬、廉潔、高效、和諧的領導班子,按照街道辦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關機構,健全領導機構。

建立“和諧班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建立中促進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抓緊學習這一關鍵環節,重點抓每週的學習並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學習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努力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初步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帶動了社群黨員、幹部的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的學習。

2、把工作能力建設作為落腳點。在建立中把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總結經驗,勤溝通多交流,制定“社群聯絡卡”、“民情日記”,來暢通居民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3、我們制定了“三步走”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從社群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建立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居環境和諧,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增強了居民對社群的滿意度和認同感。;第二步通過和諧樓院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機制,建立棄管樓院的居民自管組織,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制定樓院《居民公約》、《居民代表議事規則》、《樓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規則和制度,進一步提高社群居民法制觀念和參與意識。社群每半年進行評比,對團結鄰里、熱心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個人、家庭,分別授予“居民之星”、“睦鄰之家”稱號;第三步圍繞社群的實際情況,創新地研究和制定“我愛家園”的活動開展與評比。各樓院要充分發揮黨員、樓長的示範作用,帶動樓內居民,加強治安看護和各種災害預防,搞好樓院內的衛生清掃與保持,花草樹木的綠化與美化,共建安全整潔溫馨的家園。

4、社群黨的領導班子健全,相繼在社群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黨員議事會”、“在職黨員聯絡站”、“黨員服務站”等“三會兩站”。以黨員為主體建立“四自”管理模式(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形成、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社群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幹部能夠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並在和諧社群的建設中為居民群眾作好表率,不斷擴大和延伸社群黨建觸角,帶動和諧社群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 思想建設

我社群加強思想建設,為“和諧社群建設”提供有力思想武器。徹底貫徹黨的先進理論。通過社群簡報、學習、做筆記等形式對上級各部門的會議精神及檔案進行宣傳和學習。便於廣大居民緊跟黨的步伐,關心社群建設。

(三) 制度建設

1、社群工作制度、社群居委會制度健全、自治功能完善、內部管理規範化、服務程式化。“民情日記”記錄詳實。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具體,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2、民主自治制度:實行政務、事物、財務、據務公開,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建立並細化了《居民公約》、《樓院管理制度》、《居民代表議事規則》等規章制度,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力求通過開展“法律和文化進樓院”、“專項活動月”、“結對子”、“愛心門鈴”、“樓院志願者”活動等內容,逐步建立和形成“樓院自我管理”的長效機制。堅持居務公開並設立公告欄,與轄區單位建立了共建機制,加強社群黨組織以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為重點,不斷擴大居民參與面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合理群眾擁護的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為 “和諧社群建設”打下基礎。

三、和諧人際關係和居住環境建設

(一) 志願者隊伍建設

本著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原則的志願服務,我社群共有五支志願者隊伍,共有275人,起到了共建和諧固邊的作用。社群建立一支志願者隊伍幫扶孤、老、殘、弱。開展公益活動,在重大節日加強與駐區部隊和敬老院的聯絡,再現和諧。

(二) 城市衛生和環境建設

實行“門前三包”責任書,及時與環衛局溝通整治衛生死角、清理冬季積雪、組織“我愛家園”活動。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對違法建設和私搭亂建現象加強監管,各社群設有清掃保潔隊伍,實現門前“三包”簽約率達98%以上,

(三) 社群精神文明建設

以社群為平臺,提高社群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節假日宣傳法律知識、維權意識及保健知識。組織文藝匯演,藝術作品展豐富居民生活,推動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四)別具特色的社群活動

1、每逢佳節與駐軍部隊聯誼,加深軍民魚水情。

2、與社群孤寡老人、貧困老人聯絡。組織志願者為他們義務勞動、義診,包餃子,定期到掃衛生,定期看望,送去節目送去溫暖。使老年人老有所樂。

3、為殘疾人提供展現和接觸社會的機會,鼓勵他們參加一些能及的活動,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和勇氣。

4、為青少年兒童開展“親親寶貝樂園”、“同一片藍天”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學習、交流和展示的空間,真正將社群變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實踐場所和主陣地。社群建有圖書室,利用“圖書銀行”不斷地增加、更新藏書。

四、治安環境

(一)治安環境

“安定祥和,平安社群建設”是“和諧社群建設”的基本保障。社群治安良好,幫教工作到位,無重新犯罪案件發生。社群建有警務室,治保組織健全,對刑釋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90%,不斷加大打擊“*”邪教組織力度,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加強信訪和民調工作,確保了進京和越級上訪事件,保證了轄區的和諧安定。

(二)社群安全生產

做好防火期的宣傳工作,制定樓棟長“責任制”,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確保轄區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引領居民健康文化生活。

社群活動豐富多彩,建立特色鮮明的文化小區、文化大院。豐富居民的生活,身心愉悅,健康身心。

五、社群服務

社群服務完善與居民利益相關,關注民生。

1、低保、救助、幫扶合理有效落實。為社群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優撫物件、流動人口提供專項服務,為少數民族、歸僑僑屬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社群一廳式辦公作用,開通便民服務熱線,滿足社群居民需要。紮實做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為下崗職工、無業人員提供就業資訊和崗位;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了應保盡保,實現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0%以上。制定有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廣大居民對社群提供的服務總體來說是感到滿意的。對保障戶和低收入家庭實施就業援助,實施“關注扶助城市低收入家庭”,通過成立“公益愛心互助站”、“愛心巴扎”、建立登記造冊和走訪慰問制度、實行分類救助等措施,不斷完善“政府求助、社會幫助、家庭互助”的三助合一求助工作體系。

2、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等服務,為已婚育齡婦女免費辦理婚育狀況服務證,為65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優待證。

六、問題及建議

1、關於建立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完善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建議區委、區政府能夠儘快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細則,在各項工作進入社群之前能夠統一規範稽核和管理,為社群建設創造一個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的工作環境。

2、活動場所問題。社群陣地是最早一批星光計劃建設,因為地理位置和麵積所限,未能建立綜合的大型活動室,建議在居民區附近選擇合適的位置,新建綜合活動室,以便更好地為居民開展活動。

【第4篇】和諧社群建設自查報告

和諧社群建設自查報告

我社群按照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的指導標準,以“和諧社群”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大局,全面推進社群各項工作,使我社群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社群概況

概況:衛星路社群成立於8月,位於衛星路北二巷22號,轄區東起太原路、西至烏昌路、南起衛星路、北至北海路,總面積0。49平方公里,以衛星廣場為軸心,轄區分佈著11條主次幹道,17個住宅小區、14家企事業單位和105個商業網點,屬混合型社群,社群現有工作人員31人。

居民基本情況:轄區共有居民樓53棟,其中高層住宅2棟。社群居住有漢、維、回等9個名族,社群總戶數3112戶,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戶6099人,流動人口560戶1130人;社群居民中黨員總數117人。

陣地建設:社群辦公用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兩層磚混建築,為老年星光計劃修建,有產權,涵蓋了社群六站一室所有業務辦理大廳及居民文化活動場所、會議室、市民文明學校、圖書室等。

二、社群黨建建設

(一)和諧班子建設

建設“和諧社群”首先,要有一支過硬、廉潔、高效、和諧的領導班子,按照街道辦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關機構,健全領導機構。

建立“和諧班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建立中促進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抓緊學習這一關鍵環節,重點抓每週的學習並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學習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努力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初步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帶動了社群黨員、幹部的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的學習。

2、把工作能力建設作為落腳點。在建立中把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總結經驗,勤溝通多交流,制定“社群聯絡卡”、“民情日記”,來暢通居民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3、我們制定了“三步走”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從社群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建立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居環境和諧,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增強了居民對社群的滿意度和認同感。;第二步通過和諧樓院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機制,建立棄管樓院的居民自管組織,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制定樓院《居民公約》、《居民代表議事規則》、《樓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規則和制度,進一步提高社群居民法制觀念和參與意識。社群每半年進行評比,對團結鄰里、熱心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個人、家庭,分別授予“居民之星”、“睦鄰之家”稱號;第三步圍繞社群的實際情況,創新地研究和制定“我愛家園”的活動開展與評比。各樓院要充分發揮黨員、樓長的示範作用,帶動樓內居民,加強治安看護和各種災害預防,搞好樓院內的衛生清掃與保持,花草樹木的綠化與美化,共建安全整潔溫馨的家園。

4、社群黨的領導班子健全,相繼在社群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黨員議事會”、“在職黨員聯絡站”、“黨員服務站”等“三會兩站”。以黨員為主體建立“四自”管理模式(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形成、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社群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幹部能夠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並在和諧社群的建設中為居民群眾作好表率,不斷擴大和延伸社群黨建觸角,帶動和諧社群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思想建設

我社群加強思想建設,為“和諧社群建設”提供有力思想武器。徹底貫徹黨的先進理論。通過社群簡報、學習、做筆記等形式對上級各部門的會議精神及檔案進行宣傳和學習。便於廣大居民緊跟黨的步伐,關心社群建設。

(三)制度建設

1、社群工作制度、社群居委會制度健全、自治功能完善、內部管理規範化、服務程式化。“民情日記”記錄詳實。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具體,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2、民主自治制度:實行政務、事物、財務、據務公開,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建立並細化了《居民公約》、《樓院管理制度》、《居民代表議事規則》等規章制度,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力求通過開展“法律和文化進樓院”、“專項活動月”、“結對子”、“愛心門鈴”、“樓院志願者”活動等內容,逐步建立和形成“樓院自我管理”的長效機制。堅持居務公開並設立公告欄,與轄區單位建立了共建機制,加強社群黨組織以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居委會的自治功能為重點,不斷擴大居民參與面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合理群眾擁護的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為“和諧社群建設”打下基礎。

三、和諧人際關係和居住環境建設

(一)志願者隊伍建設

本著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原則的志願服務,我社群共有五支志願者隊伍,共有275人,起到了共建和諧固邊的作用。社群建立一支志願者隊伍幫扶孤、老、殘、弱。開展公益活動,在重大節日加強與駐區部隊和敬老院的聯絡,再現和諧。

(二)城市衛生和環境建設

實行“門前三包”責任書,及時與環衛局溝通整治衛生死角、清理冬季積雪、組織“我愛家園”活動。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對違法建設和私搭亂建現象加強監管,各社群設有清掃保潔隊伍,實現門前“三包”簽約率達98%以上,

(三)社群精神文明建設

以社群為平臺,提高社群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節假日宣傳法律知識、維權意識及保健知識。組織文藝匯演,藝術作品展豐富居民生活,推動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四)別具特色的社群活動

1、每逢佳節與駐軍部隊聯誼,加深軍民魚水情。

2、與社群孤寡老人、貧困老人聯絡。組織志願者為他們義務勞動、義診,包餃子,定期到掃衛生,定期看望,送去節目送去溫暖。使老年人老有所樂。

3、為殘疾人提供展現和接觸社會的機會,鼓勵他們參加一些能及的活動,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和勇氣。

4、為青少年兒童開展“親親寶貝樂園”、“同一片藍天”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學習、交流和展示的空間,真正將社群變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實踐場所和主陣地。社群建有圖書室,利用“圖書銀行”不斷地增加、更新藏書。

四、治安環境

(一)治安環境

“安定祥和,平安社群建設”是“和諧社群建設”的基本保障。社群治安良好,幫教工作到位,無重新犯罪案件發生。社群建有警務室,治保組織健全,對刑釋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90%,不斷加大打擊“邪教”邪教組織力度,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加強信訪和民調工作,確保了進京和越級上訪事件,保證了轄區的和諧安定。

(二)社群安全生產

做好防火期的宣傳工作,制定樓棟長“責任制”,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確保轄區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三)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引領居民健康文化生活。

社群活動豐富多彩,建立特色鮮明的文化小區、文化大院。豐富居民的生活,身心愉悅,健康身心。

五、社群服務

社群服務完善與居民利益相關,關注民生。

1、低保、救助、幫扶合理有效落實。為社群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優撫物件、流動人口提供專項服務,為少數民族、歸僑僑屬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社群一廳式辦公作用,開通便民服務熱線,滿足社群居民需要。紮實做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為下崗職工、無業人員提供就業資訊和崗位;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了應保盡保,實現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0%以上。制定有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廣大居民對社群提供的服務總體來說是感到滿意的。對保障戶和低收入家庭實施就業援助,實施“關注扶助城市低收入家庭”,通過成立“公益愛心互助站”、“愛心巴扎”、建立登記造冊和走訪慰問制度、實行分類救助等措施,不斷完善“政府求助、社會幫助、家庭互助”的三助合一求助工作體系。

2、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等服務,為已婚育齡婦女免費辦理婚育狀況服務證,為65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優待證。

六、問題及建議

1、關於建立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區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完善社群工作準入制度,建議區委、區政府能夠儘快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細則,在各項工作進入社群之前能夠統一規範稽核和管理,為社群建設創造一個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的工作環境。

2、活動場所問題。社群陣地是最早一批星光計劃建設,因為地理位置和麵積所限,未能建立綜合的大型活動室,建議在居民區附近選擇合適的位置,新建綜合活動室,以便更好地為居民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