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筆記多篇(精品多篇)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筆記多篇(精品多篇)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篇一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範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槓→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篇二

1、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9課)

1)自然經濟的解體——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封建的自給自足為特徵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統治地位。

②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

③影響: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洋務運動——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面臨內憂外患

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③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④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⑥活動:A.前期興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為旗號)B.後期興辦民用工業(以“求富”為旗號)C籌劃海防D創辦新式學堂

⑦失敗標誌: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

⑧積極作用:A.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B.在客觀上既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抵制作用。C.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瞭解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10課)

(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

①原因:A.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鬥爭和實業救國的影響D.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②主要表現:A.各種發展實業的團體紛紛湧現,出現了興辦實業的浪潮。B.紡織業和麵粉業發展最快,重工業也有一定的增長

(2)影響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是阻礙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還受到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篇三

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一、手工業的發展形態

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

二、手工業的發展

青銅:商周—鼎盛(青銅時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 金 冶鐵:西周晚期出現鐵器 ,東漢杜詩發明水排(水利鼓風冶鐵工具)

鍊鋼:南北朝—灌鋼法(水排和灌鋼法使中國的冶煉技術在16世紀前一直於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東漢—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窯 瓷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鎮成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帶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 器

清朝—琺琅彩 絲 商朝— 出現絲織品;西周—斜花提紋織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業 宋朝—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明清—絲織業鼎盛時期(蘇州和杭州成為全國絲織業中心)

三、資本主義萌芽

時間:明朝中後期 地區:江南

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含義:一些手工業部分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僱傭與被僱傭) 標誌:“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這種帶有僱傭與被僱傭關係的手工工場的出現。 發展緩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縛(根本原因)、重農抑商、閉關鎖國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篇四

1、古代中國的農業

瞭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晒乾後放火焚燒,然後再用石犁翻土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或“火耕”。

(2)耜耕:隨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標誌著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由於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

(3)鐵犁牛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並將其逐步推廣。漢朝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形成原因(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步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個體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2)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農經濟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它的興衰關係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4)地位和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發展

瞭解古代中國在絲織、冶金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絲織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並有了絲織品。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出斜紋提花織物。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緻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絲織工具有花樓機。

(2)冶金技術: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

②冶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在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業: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商朝時已燒製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代制瓷技藝大放異彩,瓷窯遍佈全國各地,並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琅彩爭奇鬥豔。江西景德鎮是的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