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構思方案(通用多篇)

設計構思方案(通用多篇)

設計構思方案 篇一

摘要:目的以青龍書院作為主要的設計物件,同時結合當地的人文背景,使書院設計方案、空間、功能更加優越化,突出書院的公共性與開放性。因為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教育機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烈地衝擊,久而久之,書院也漸漸淡化在人們的視線中。方法課題來源於導師的實際專案,在湖北省咸寧市東流村的特色小鎮中,將原有兩層樓國小建造為傳統書院,通過對書院文化建築的研究,我們試圖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新的方向和平臺1。結論在青龍書院專案中,我們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它,並將其視為文化建築的延伸與再生。拓展鄉土文化建築的領域,力求讓青龍書院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

關鍵詞:書院設計;傳統建築;書院文化;鄉土文化;

書院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立的教育系統。無論是私塾還是官學,書院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的場所,同時也是文人雅士,著名學者探討學問,學術交流的場所;延綿至今,書院已經不僅僅是教育活動與學術交流的場所,書院更代表了文化的傳承,在增加人們文化自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烈的衝擊,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文化悄然消逝,書院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為什麼要著重打造東流村中的青龍書院?因為書院對社會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平臺。通過對書院建築的研究發現,傳統書院在功能和運作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侷限性,而書院是文化載體的一部分。所以在青龍書院的設計上,我們要在原有基礎上,對書院建築進行新的思考,發現彼此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時根據人們現在的生活模式和社會需求進行設計,對功能進行取捨和創新,重新定義青龍書院,並使其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並提取小鎮文化和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設計中,打造特色小鎮視域下的“新鄉土”書院文化建築。

一、專案背景

(一)專案區位

本專案位於咸寧市崇陽縣東流村,鄂贛兩省交界,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專案基地所處的東流村則位於白巖山下,地處整個湖北省崇陽縣的西南方向,西臨國家級的青山溼地公園,東臨景色宜人的野櫻花谷,是崇陽縣整個區位旅遊發展的重要景觀樞紐如圖一所示。

圖一設計場地東流村地理區點陣圖

(二)專案基地分析

專案基地位於東流村櫻花小鎮規劃的入口位置,其西南方向是貫通櫻花小鎮的重要交通流線—觀景旅遊公路;公路西側定義為櫻花小鎮的綜合服務中心,根據以人為本的服務性原則,提供售票,諮詢等綜合性建築用地,為入口書院提供引導性功能;公路東側為通往書院及櫻花小鎮入口的觀景櫻花大道,結合櫻花主題文化吸引遊客前往;櫻花大道兩側分別提供了以休憩,停駐,觀景等融合性功能的櫻花廣場,為入口書院的開放提供疏導性功能;綜合服務中心、櫻花廣場以及櫻花大道的設計全面服務於未來規劃當中櫻花小鎮入口的青龍書院,加強了青龍書院作為櫻花小鎮入口建築的重要性如圖二所示。

圖二設計場地書院地理區點陣圖

其次,它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豐富,不僅有櫻花谷、青山水庫、大泉洞等特色景點,更有增加文化底蘊的歷史名人、提琴戲和民俗、傳說典故;崇陽白崖山自然野櫻數萬畝,具有獨一無二的景觀優勢。大泉洞內的鐘乳石有數以千計的姿態,每個景點都是一個傳奇故事,儼如一座大型的藝術宮殿。每每遊覽完畢,更可陶醉在提琴戲裡。

所以本次設計力求將東流村打造為集遊、住、行為一體的特色小鎮,以青龍書院為核心形象展示點的最美櫻花小鎮示範區。

(三)專案現狀分析及初步設計想法

專案位於東流村現有兩層國小的場地上,背山面水,風景優美;但是也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有了初步的設計想法:1。書院場地裡的水塘為死水,不利於未來書院的建設,後期設計當中將把水塘與整個小鎮的水系結合,做成活水;2。將青龍書院入口處的觀景大道後期設計成櫻花大道;3。書院附近的危房建築,後期設計當中將結合書院文化改建成為高階綜合服務用房;4。未來國小的功能將繼續保留在書院中。

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造後,書院將成為滿足本地學生、學校老師、旅遊人群、當地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創新傳統書院的功能分割槽,打造成集辦公、生活、學習、旅遊、文化體驗等全方位、多功能為一體的書院。

二、概念構思

(一)傳統書院的格局和現代書院的演變

在傳統書院的佈局中,主軸線非常突出,通常以講堂為中心,中軸線對稱,建築圍合,佈局嚴謹,讓人們的視線最先停留在整個建築的中心位置,又不自覺的把目光流向兩旁。在建築設計中主要遵循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空間佈局的整體原則2。

傳統書院與現代書院也存在著差異,在書院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書院創辦之初,吸取了官學和私學兩種辦學形式;建築風格主要為院落周圍的建築構成,建築特徵多為均勻對稱的軸線關係;書院發展中期,書院由建築單體組合而成的建築群落逐漸有廊,門,牆連線,形成聚而不擠,分而不散,規中有整,秩序分明的建築特點;發展到現代書院時,軸線關係開始趨於變化;現代書院建築保留了傳統的圍合形式以及建築群體的設計風格,在此基礎上融合微派建築和蘇派建築的設計風格;書院佈局越來越多元化,形成新型現代的書院形式如圖三、圖四、圖五所示。

圖三傳統書院格局

圖四中期書院格局

圖五現代書院格局

(二)概念的融合與生成

根據青龍書院的文化屬性和建築特色,以“新鄉土”的理念作為書院專案設計的目標3。由於文化類建築與當地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居住環境等密切相關,所以從小鎮中提取設計元素。因此,我們要根據東流村當地風土人情、文化教育、人口構成、生活水平等因素來著手進行,突出當地的地域性,使青龍書院具有強烈的“鄉土性”。

此專案融合當地白巖山風景名勝,以青山水庫、竹林、野櫻為主要的發展特色。青山水庫溼地生態,竹海墨色沉香,櫻花芬芳幽谷等自然資源,結合書院文化以及當地的建築風格對青龍書院加以定位,使之更能體現小鎮視域下的本地特色的鄉土建築文化。

我們將會把櫻花文化、中華文化和書院文化融入在建築中;花中櫻花,人中武士;中華文化是我們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要發揚與傳承我們的中華文化;古代的書院文化,重視道德教化,強調以品德修養、學術文化為教育的基礎;現代的書院文化體現中華文化深深不息,寬巨集仁愛,勤思好問等;這些文化的融入使書院的文化氣息更加深厚,從而增加書院的文化底蘊,讓人們不僅被青龍書院的外觀所感嘆,更為無時無刻透露出的文化所臣服如圖六所示。

圖六概念的生成

三、概念方案

(一)設計推敲

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青龍書院的設計也極為講究;在設計的過程中,從傳統書院的佈局和功能出發,然後在此基礎上,整合新的設計元素,將其組合起來。在古代書院的建築中,為了營造莊重、平靜、祥和的空間,佈局一般呈現出規整的軸對稱形態,這種佈局充滿了理性之美;在青龍書院的設計上,我們繼續採用軸線形式,形式上呈現出串聯形佈局,院落沿著主軸線串聯佈置,其餘建築排列在軸線兩旁,形成基本的佈局形式,既營造出理性之美,又透出活潑之意如圖七所示。

(二)功能分割槽

在以往的書院中,主要以教學區和活動區為主,主要用來傳達知識和表達情感3。在青龍書院的設計中,我們要予以取捨,繼續保留原有的教學區,在此基礎上增加展示區、綜合服務區、休閒區,整個書院沿中心軸線分佈開來,使書院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教學區位於整個學院西端的一個單獨的軸線上,處於一個寧靜的狀態,這樣遊客在遊覽期間就不會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展示區位於正中央的位置,以提升整個小鎮的文化屬性,同時牆體採用入口單面的形式,易於採光,便於佈置展品;休閒區位於最東端的湖心島區域,蜿蜒曲折的小橋打破應有的規整。

圖七總平面圖

書院分為兩個入口,一個書院入口和一個學校獨立入口;其次,沿主軸線的為主園路,環繞中心建築的為遊園路,書院兩邊分別為校園路和環湖路;整個佈局環環相扣又秩序井然,這就是整個青龍書院的功能分割槽如圖八、圖九所示。

圖八功能分割槽圖

圖九流線分析圖

(三)空間環境

青龍書院建築以“簡潔素雅”為整體改造思路;黑瓦白牆,淡雅而恬靜,給人以樸素簡潔、雅緻風韻的外觀效果;在鋪裝上,引入傳統造園手法的景觀小品,結合專案設計,進行新的詮釋和文化符號的傳遞;書院建築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相結合,創造出符合當代人需求的具有傳統魅力的建築。

書院設有教學區、展示區和綜合服務區,築有小橋、假山、亭臺樓閣,儀態萬千,迂迴曲折,院內外景觀植物應有盡有,除了講學和藏書場所外,還創造了展示、遊憩的優美環境。追求清幽勝境,是書院固有的特徵。《禮記·學記第十八》中說過:我們學習的時候,不僅牢記於心,還要勞逸結合,學會融會貫通;“藏、修、息、遊”四字是其精髓所在;藏,就是僻靜之處;修,就是空靈之境;息,應當息於寧靜之所;遊,就要遊于山水之間。青龍書院就是要營造一個遠離市聲、隔絕俗念的環境如圖十所示。

圖十鳥瞰圖

(四)新鄉土建築的延續

“鄉土”一詞我們可以理解為當地的“文化”。在“新鄉土”建築的發展歷程中:傳統建築不僅要繼承形式,更是要繼承它所傳達出的精神寓意,將它的特點、代表元素傳承下來,讓鄉土建築得到重生4。

在整個青龍書院的設計中如何延續鄉土建築,我們由內到外都進行了思考;青龍書院在小鎮古樸、傳統的基礎上,將東流村獨特的景觀文化、人文文化融入建築中,延續了傳統鄉土的脈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再以“新鄉土”建築的形式呈現,有別於傳統書院建築,又能在小鎮視域下尋找到它的影子。小鎮視域下的書院建築,也可稱為“當地鄉土建築”,更加傾向於東流村的地域性和鄉土性,寄託我們的情感。我們應透過東流村來看待書院的文化屬性,還應該清楚的是,書院的這些屬性不僅以其形式表達,還貫注於材料、傢俱、配件的使用以及它所體現的精神上5。

四、結論

此設計為正在籌建的特色小鎮中的青龍書院建築,也是整個小鎮的文化中心與脈絡,書院的創新點以“新鄉土”概念為指導,融入小鎮的特色文化,深化對傳統書院建築的傳承。在青龍書院概念的設計上,我們從東流村的特色文化、傳統建築形態、鄉土文化發展的新趨勢中尋找設計元素,設計出一個完整的青龍書院文化建築,在設計中,我們必須防止表面和形式化,不能過於空洞,要把握書院建築的歷史淵源、特徵和精神本質。這不僅是本次青龍書院建築設計應遵照的原則,也是書院建築發展的方向;在後續的深入中,不僅要加強建築專業方面的學習,還要著重分析建築與景觀的結合,更好的繼承與發展鄉土建築,傳承中華文化。

註釋

1.胡維平,崔威。書院文化建築空間設計[J].昆明理工大學,2014.

2.劉丹丹,馬玲。現代書院文化建築的創新設計研究[J].建築設計,2017(11):84-85.

3.周景崇,劉曉婷。餘行龜山書院的新鄉土建築概念設計[J].浙江理工大學,2017.

4.閻欣怡,郝莉。淺析現代設計元素在中國傳統書院設計中的應用[J].昆明理工大學,2018(Z1):52-53.

5.袁烽,林磊。中國傳統地方材料的當代建築演繹[J].城市建築,2008(6)12-16.

設計構思方案 篇二

一、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和家長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父母對他們寵愛有加,使他們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和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品行。有的同學動手能力差,不懂得關心他人,情感脆弱等等,不僅自己的事情不做,還經常對爸爸媽媽大呼小叫,無故發脾氣,絲毫不顧及家長的感受,所謂“獨樹難栽,獨苗難養”,使父母的傷透了心。

二、活動理念

本活動在於讓學生扮演媽媽這一社會角色,懂得媽媽在養育孩子時的艱辛。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個人學習角色扮演的機會,使個人能設身處地去扮演一個在實際生活中不屬於自己的角色,得以嘗試和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和行為模式,增加角色學習,擴充套件生活認知度。

三、活動要求

結合《社會實踐課》的有關教學要求,開展〈讓孩子們當回媽媽〉的體驗式教育活動。通過護蛋行動讓學生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種種艱辛,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並將這一感情內化為行為,用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通過護蛋行動,培養他們的耐心、細心,學會記錄“寶寶日記”,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四、活動內容

在〈讓孩子們當回父母〉活動中,讓每個學生認養一個生雞蛋作為自己的寶寶,成為寶寶的監護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精心地呵護自己的雞蛋寶寶,每天帶在身邊,並認真記錄“寶寶日記”,寫防寫雞蛋的感受。體驗養護過程的酸甜苦辣,加深理解父母的辛勞,從而讓學生更加尊重和理解父母。在活動中學生還可以通過父母的幫助,上網查詢雞蛋的有關知識,增強動手能力。

五、活動過程

1、認養寶寶

學生自己在家裡找一隻生雞蛋,將其認為自己的“寶寶”,與它朝夕相處14天。自己想辦法保護這個生雞蛋,使它在這一段時間內保持完好無損。

2、給寶寶取名

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為自己的寶寶取名。先向父母瞭解自己名字的意思,蘊涵著父母什麼樣的希望,然後動腦為自己的寶寶取名,在第一篇寶寶日記中寫一寫為什麼取這個名字。

3、與寶寶相處的日子

(1)為寶寶安一個舒適安全的家,隨時把雞蛋寶寶帶在身邊,每天要陪寶寶說話、遊戲。

(2)蒐集瞭解雞蛋是如何孵化成小雞的有關資料;查詢雞蛋的營養成分的有關資料。

(3)蒐集與雞蛋有關的成語。

4、寫寶寶日記

每天寫一篇寶寶日記,記錄下護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自己實踐過程中最大的收穫與發現、最大的困難、印象最深刻的事等等。每天將自己的收穫與別人交流。

5、感恩節獻禮

(1)14天護蛋行動結束後,學生們經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一定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有了新的認識,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感受。談談應該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改正以往不正確的做法。

學生A:(PPT課件)

通過保護雞蛋的活動,我的感受很多。雞蛋不會動,可是人是會動的,要吃要喝還會生病,保護一個雞蛋就這麼累,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

我們可以把雞蛋包上一層又一層,可是爸爸媽媽卻不行。他們不僅要輔導我們的學習,還要保證我們身心健康,這是多麼不容易呀!所以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

學生B:(PPT課件)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為了使我的雞蛋完好無損地“生活”每一天,我給雞蛋包了一層又一層的紙,還放進了瓶子裡,可還是碎了,而我也覺得特別辛苦。

我的爸爸媽媽把我們從小撫養大,那不可能裝在瓶子裡呀。所以我們能這麼健康地成長與爸爸媽媽的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

學生C:(PPT課件)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知道了父母把我們撫養大很不容易。而我們總是稍有不順心就和爸爸媽媽發脾氣,我們還對他們要求這、要求那,而我們自己又對爸爸媽媽瞭解多少呢?今天我懂得了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應該孝敬他們,用行動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2)以感恩節為主題的班會上,表演豐富多采的節目並自己設計一份最真摯的禮物送給辛辛苦苦養育孩子的母親

a、學生甲表演詩朗誦《獻給媽媽的歌》。(PPT課件)

b、學生乙舞蹈表演《小揹簍》。(PPT課件)

c、小組接唱歌曲《媽媽的吻》、《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PPT課件)

d、獻出自己製作的給媽媽的禮物。

六、成果形式

1、學生的寶寶日記。(PPT課件)

2、收集來的相關資料。(PPT課件)

3、收集學生的富有創意、充滿深情的《給媽媽的感謝信》。(PPT課件)

七、活動意義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孩子,孩子最能體會父母的艱辛,也最能體會到來自父母的真切的關愛。通過這次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明白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所做出的無私奉獻,進而強化感恩教育;要讓孩子們明白,在未來的社交場合,以感恩之心,即從對方的立場和對自己的幫助看問題,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給對方一種尊重感、歸宿感,使對方縮短與你的心理距離,達到一種心理溝通。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缺少感恩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

設計構思 篇三

以發展傳統佛教文化,綠色環保信仰,發展寺廟旅遊業,做善事為主題。 使用者:

個人會員:祈福等,

組織會員:佛教相關企業,寺廟 首頁

寺廟:寺廟簡介, 商僧:商僧簡介, 禮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