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控制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計算機控制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有關計算機控制技術論文 篇一

《 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實踐教學 》

【摘 要】本文從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的教學實踐出發,從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驗的設計管理兩個教學內容入手,提出以把教學、實驗過程與日後工作和深入研究時採用的設計過程接軌為主要思路,輔以對學生科學的管理、因材施教,從而保證最多的學生從課程中受益。

【關鍵詞】計算機控制系統;教學研究;實驗設計

0、引言

現行的教學模式下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下:偏於實際,忽略理論,將對學生深造和後續職業發展不利;偏重理論教學,難以將理論與應用結合,學生出校門卻無一技之長,無法立即服務於社會;教與學的脫節,難於調動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從教學的組織和實驗的管理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體系的安排,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點,共同進步。

1、課堂教學內容組織

課堂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首先要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機的組織。教學內容組織的原則是根據課程定位,兼顧基礎性、實用性,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注重工程應用價值,捨去那些理論上先進而工程上極少應用的高階或複雜演算法,捨去那些適用場合不多的硬體配置模式,整合其他的相關課程資源,依照學生的水平,重點突出,主要確保多數學生不掉隊。選定的課程四大核心內容為:以數字控制理論為主體,從連續控制引入數字控制;控制演算法及其程式設計方法;智慧控制理論的應用;典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結構和設計。教學環節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教學中主要注意以下問題:

1.1在討論式教學中學會問問題

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思考,帶著問題來思考,是最重要的學習原則。在課堂上要儘量多提一些問題,注意將問題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有些自我解答,有些找學生解答,有些則留給學生課後思考,下次上課時,利用較短的時間進行總結和討論。

1.2培養興趣,找到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和樂趣,就能夠忙而不累,樂而忘憂,就容易產生靈感,事半功倍。

1.3勤於動手,善於轉化

要多給學生動手,以便能把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這一點會由於不同學生差別很大,因此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用實驗室的時間不同。

1.4學會綜合

要解決實際問題,靠哪一項單科知識都是不夠的,靠的是綜合後的知識。本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綜合,包括多門已學課程的知識綜合,理論與實踐的綜合,硬體與軟體的綜合等等。所以要在課程學習中注重綜合。

教學可以和縱向科研聯合,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裝置,形成鮮明的專業教學特色,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也可以和橫向專案相聯合,建設校企產學研合作實踐基地,促成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互用,是促進科技發展,培養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2、實驗的設計和管理

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存在嚴重的缺陷。因為所開設的實驗多數是驗證型實驗,所有的實驗物件都已經封裝好,學生只需要插線聯接,很快就可以獲得實驗結果。學生儘管完成了實驗,但無法真正將各門課程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更重要的是與實際工作中的設計過程差別甚遠。

為此,採用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並行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實驗針對課堂上所設立的控制系統進行,如電阻爐溫度控制系統。首先,利用兩個學時在課堂上講解整個系統的功能、組成和工作過程;在學生對整個計算機控制系統有了初步認識以後,在實驗室演示已設計好的控制系統,向學生細緻說明理論內容與實物的對應關係,如計算機、加熱元件、介面電路、出發電路、檢測元件和執行機構等,再結合實物和學生討論設計方案及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然後,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帶到實驗室去驗證。最後是同學們對自己所設計的系統進行除錯和優化。

通過系統級—元件級的迴圈過程,同學們不僅對計算機控制系統課程的核心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親身體驗了實際產品設計的全過程,也充分認識到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感受到設計成功的喜悅,大大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除了基礎實驗,按照從淺入深設計了四個綜合實驗:

2.1數字控制演算法模組化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採用C語言對各類數字控制演算法(包括:PID演算法及其變形、數字濾波演算法、最少拍演算法、達林演算法、狀態觀測器演算法等)按照模組化設計思想進行程式設計開發,以方便系統使用。

2.2溫度閉環數字控制系統

用簡易電加熱溫度控制箱與微機實驗箱構成一個溫度閉環控制系統,由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控制方案進行系統硬體的連線和配置,同時從控制演算法模組中選擇需要的演算法,通過調整控制器引數以及外部擾動條件,觀察系統的執行情況。

2.3步進電機數字閉環控制系統

用小型直流步進電機隨動裝置與微機實驗箱構成一個步進電機閉環控制系統,由學生按照實驗設計的控制方案進行系統硬體的連線和配置,同時從控制演算法模組中選擇需要的演算法組態控制系統,通過施加外部擾動,觀察系統的執行情況,並做實時記錄分析。

2.4帶上位監控的數字閉環控制系統

在數字閉環控制系統實現的基礎上,可考慮開發帶上位監控功能的線上閉環系統。通過該監控軟體平臺,可實現對系統控制演算法的組態、控制器引數的調整和定值的修改等,同時要開發一些執行監控畫面,包括系統工藝圖、執行引數實時趨勢曲線、報警畫面和引數一覽畫面等。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設計方案,通過該平臺系統靈活的調整控制演算法和對系統執行監控。該課程的實驗內容更加符合快速發展的計算機工程控制技術要求,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儘快地適應實際工作。

3、結語

最佳教學效果的取得,需要依據生源情況因材施教,課堂教學之外,教學的管理也很關鍵,實驗教學,作業情況,答辯和最終考核都需要認真執行才能達到效果,避免流於形式。不過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投入的精力要求較多。另一方面,實驗室還沒有實現全開放,學生自由實驗受到資源和時間的限制。因此,還有必要探究更加合理的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手段,以達到該門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倪小勇,薛晶瀅,喬培。再談多媒體教學在高校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1,(15)。

[2]葉依如,葉晰。高校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發展現狀研究[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9,(04)。

[3]胡雙喜。反思高校多媒體教學[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0,(01)。

計算機控制技術發展現狀與應用分析的優秀論文 篇二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計算機控制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與工業生產中,從而實現了企業管理與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本文介紹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組成與特點,描述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方向,最後對計算機控制技術的設計

關鍵詞:

計算機控制技術論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計算機控制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與工業生產中,從而實現了企業管理與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本文介紹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組成與特點,描述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方向,最後對計算機控制技術的設計過程做了簡要分析。

引言

當前,計算機控制技術獲得了快速的開展,在國民經濟開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普遍的運用,不論是微型的控制裝置,還是大型的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研討的進一步深化,計算機控制技術將會進一步開展,其作用也將愈加凸顯。

1、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產生與開展

計算機控制技術是由數字計算機對動態系統停止控制的技術,它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開展而呈現的。在計算機的控制系統,數字計算機替代自動控制中的常規控制裝置,對動態系統停止調理和控制,從而完成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基本革新。數字計算機功用強大,具有采集、傳送、存貯、處置大量資料的才能,推進了自動控制的開展和革新,完成了以計算機為主要控制裝置的新階段。在計算機控制系統當中,其控制過程主要包括資料採集、資料處置、實時控制三個區域性。系統對被控引數停止實時檢測,輸入計算機系統當中,並對其停止處置,同時依照曾經設計的控制規律計算出控制量,並實時向控制器發出控制訊號。計算機控制技術請求控制完成實時性和實效性,關於訊號的輸入、計算和輸出,請求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並且資訊處置這個過程是不時反覆的,可以依照一定的指標完成工作。同時,關於被控引數和裝置自身所呈現的異常狀況停止監測,並可以做出疾速處置,促使系統更好的工作,滿足實踐工作的需求。

2、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型別

依據控制功用和控制目的不同,計算機控制技術能夠分為以下幾品種型。

(1)操作指導控制技術。該技術是指計算機的輸出不直接控制被控物件,而是每隔一定時間,計算機停止一次資料採集,將系統的一些引數經過轉化之後送入計算機,由計算機停止處置,然後報警、列印和顯現。依據這些結果,操作人員去改動給定值或者直接操作執行機構。該技術簡單,控制靈敏,並且平安性高,不過常常需求人工操作,速度遭到相應的限制。

(2)直接數字控制技術。是工業消費中運用得較為普遍的形式,經過檢測元件,計算機對一個或者多個系統引數停止巡迴檢測,經過輸入通道,將檢測資料送入到計算機,計算機依據規則的控制規律停止運算,然後發出控制訊號控制執行機構,使系統的被控引數到達預定請求。在該控制技術當中,計算機參與閉環控制過程,具有強大的功用和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取代模仿調理器,完成多回路的PID調理,並且操作簡單,只需求經過改動程式就可以有效的完成複雜的控制,如前饋控制、非線性控制、自順應控制、最優控制等。

(3)監視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依照描繪消費過程的數學模型,計算出最佳給定值,然後送入模仿調理器,最後由模仿調理器控制消費過程,使得消費處於最佳狀態,到達最佳的消費效果。

(4)分級計算機控制技術。由若干的微處置器或者管理計算機分別承當區域性任務,該技術將控制任務停止合成,採用多臺計算機的方式,分別執行不同的任務,不只可以完成控制,還可以完成管理,滿足消費運轉的實踐需求。

3、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特性

計算機控制技術由軟體和硬體組成,在實踐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普通控制技術相比而言,計算機控制技術具有以下顯著特性。計算機控制技術中既有模仿訊號,也有數字訊號,在實踐工作中,只需求修正相應的程式,就可以完成改動控制規律的目的。同時,計算機控制技術具有豐厚的指令系統和很強的邏輯判別功用,採用的離散控制方式。在實踐工作中採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有利於完成控制與管理的一體化,顯著進步工業企業的自動化水平,獲得更好的消費效益。

4、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

目前,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國民經濟開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曾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不論是微型系統還是大型系統,都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控制技術,其作用和位置日益凸顯。隨同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開展和微型計算機的日益提高,各種微型控制器逐步呈現,不只效能優秀,而且價錢也低廉,適用範圍也比擬普遍,同時也促進了計算機控制器本錢的降低,更好的推進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運用和開展。此外,經過各種軟體程式設計,還可以完成複雜的、靈敏的控制演算法,使得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工農業消費、交通運輸、國防建立等眾多範疇得到了運用,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控制理論的開展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更為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將會呈現,其控制效果必將更為牢靠,適用範圍也必將更為寬廣,將為國民經濟開展做好發揮更大的作用。

5 完畢語

近些年來,隨著對計算機控制技術研討的深化和對國外先進成果的吸收和引進,我國計算機控制技術也獲得了較快的開展,在國民經濟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人力資源豐厚,科技隊伍不時開展和壯大,隨著工業的開展和進步,計算機控制技術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市場,今後應該增強這方面的研討,進步工藝程度,滿足高精尖技術開展的需求,促進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國民經濟開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開展作用。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分析與開發論文

計算機應用軟體主要是為了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而研究開發的,由於在五十年代所開發出來的軟體存在利用效率比較低,而且在程式的編排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另外計算機的使用範圍和程度也都在提高,所以應用軟體需要提升其本身的價值,從軟體最初的設計,到成型後的除錯以及投入使用都要按照嚴格的規範進行,避免出現不必要的使用問題。

1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和開發的重要性分析

計算機作為輔助性工具,在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應用性軟體也是如此,比如最常見的辦公軟體給日常的辦公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各種文字的排版,影音的插入都可以在其中操作,還有具體的財務應用軟體,節省了財務工作的大量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公交或是駕車的路線查詢,照相效果的轉變以及手遊等應用軟體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以說開發更多,更好的計算機應用軟體不僅是促進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動力。

2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分析

2.1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分析流程。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分析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為通過需求能瞭解到所開發出來的軟體是為了滿足哪些人群、哪些工作的需要,也能根據這些資訊,制定出如何對軟體的系統進行程式設計的方案,以及確定該軟體主要的功能是什麼,因此需求分析是進行應用軟體開發的第一步。

首先是根據市場的調研情況以及應用軟體的開發市場報告來對現階段人們的需求進行提出。目前計算機應用軟體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大,有對辦公軟體的不同程度的需求,有對地圖導航的軟體以及其他不同型別的需求,也還有是對應用軟體系統升級的要求,因此需要對應用軟體的需求進行正確的定位,確定好所研製出來的軟體是用於何目的,即做好定位分析。

其次是根據需求定位來對應用軟體的適用性進行描述,比如有的人會認為應用軟體的更新速度太快了,而且並不是最新的就是最好用軟體,因此要對同一種應用軟體的使用者進行資訊的鑑別和綜合性分析。通過對原始的市場調研問題的研究、使用者對問題答案的選擇分析以及結合應用軟體開發的以往經驗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篩選出由於使用者的個人偏見或是完全不合理要求的需求資料,提煉出真正有參考價值的資訊,為開發軟體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另外還可以通過這些調研的資料,進一步挖掘出未顯現出來潛在需求,從而有助於幫助完善軟體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最後是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再一次對應用軟體開發需要的規格說明以及使用者的使用方式等方面進行考證,其目的主要是保證所研發的軟體是真正滿足人們需求的,研發途徑和所制定的方案也是可行的,因為應用軟體具有複雜性,而且開發的成本也比較高的特點,因此在每一個軟體方案定型之前都要認真的`分析,避免出現遺漏和模糊化的地方,影響軟體的開發效果。

2.2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分析方法。確定和了解使用者對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方式有很多,並且針對不同的情況和軟體的使用範圍來了解需求的方式也不少,但本文將主要介紹採用比較多的三種方式。

一是直接訪問式,包含面對面的交談,或是通過發放紙質的以及電子版的市場調查來獲得資料。對於面對面的交談,一般是知道具體的應用軟體使用者,對其領導或是採購人員來進行交流,這樣就能比較全面瞭解到使用者的具體要求以及以後軟體開發的方向,比如辦公室的財務軟體的需求方向,就可以直接與使用者進行溝通,並能瞭解其對目前所用到軟體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比較寶貴的資訊。另外對於一般新的應用軟體,軟體開發商只能瞭解到使用者在某一方面有所需求,研發出來的軟體肯定是能滿足部分使用者的需要的,但是具體的情況就不是很清楚,這種情況就可以採用發放大量的市場調研報告,在剔除無效的資訊後,對資料進行分析,比如可以利用SPSS軟體對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將要開發的應用軟體中哪些功能最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這也被作為一種比較常見和有用的方式之一。

二是對具體的使用者做出應用軟體的方案後,與使用者進行進一步的商討確定使用者的具體需求。比如在知道這款應用軟體是為某公司開發研製的,那麼就能瞭解到該企業的組織結構以及最基本的業務流程,根據這些實際的情況,結合該企業現有的硬體以及軟體情況,制定出這款應用軟體的具體方案,並做出簡單的操作流程頁面,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使用者的眼球,而且也能通過向用戶展示瞭解到該方案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在哪些地方還存在漏洞等,這樣就能對使用者的需求瞭解的比較準確,所研製開發出來的軟體也與該使用者的要求十分符合,效果也就最佳。而這種結果的得來是通過前期對該企業的調研分析法,到後期的方案製作法,最後到協商討論法結合而來的。

三是使用者的體驗回饋方式,一款計算機的應用軟體都是為滿足一定使用者而設計的,當開發商研發出一款應用軟體後,讓使用者填寫體驗感受,並說出不足之處,只有填寫試用報告後再能繼續使用該軟體,這種方式也能起到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以及知道這款軟體所存在的問題和需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3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開發

在通過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後,下一步就是對計算機應用軟體進行開發,其開發的技術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對軟體開發的週期性技術研究,一般而言軟體在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升級和更新,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每個階段都要做好開發的工作。為了保證每個階段的質量,以及更新後的軟體操作能跟上一階段的操縱相銜接,所以說在軟體投入使用之前,就要做好該軟體的生命週期研究,並對每個週期採用應對的質量提升和效果保證的措施。另外在軟體的投入使用過程中,肯定有些漏洞,所以在週期性使用中要有對軟體問題的修復和改進技術。

二是軟體開發的最初設計技術,這種技術是要開發人員能對軟體最初的功能和資訊做出全面的認定,對於一些可以預見性的問題,比如無法輸入或是描述,或是對結果的輸入有差異等,要有事先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技術,而且有依據原始的設計進行開發技術的能力,所以這種邊開發邊解決預見性問題的技術,也叫原型化開發技術。

三是自動生成的軟體開發技術,這種技術比較先進,只需要在開發時說明該軟體所要達到的目的,是用來幹什麼的,以及對操作說明等方面的內容進行闡述,而不用輸入怎麼實現這一目的的具體過程,也就是說這種開發技術是能根據要求,自動設計和分析的技術。

4 結束語

本文從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重要性角度出發,分析了人們對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需求,包含了需求分析的流程和方式,並對開發的技術進行了探討,包含了基本的對軟體開發的週期性技術研究、軟體開發的最初設計技術以及自動生成的軟體開發技術三種,通過研究分析,旨在促進計算機應用軟體能更加滿足人們需求和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的目的。

工業控制的常規應用和計算機系統分析員論文

【摘要】

本文通過“工控組態軟體”專案的開發,著重討論實時系統與資訊系統的整合。近年來,國內外的組態軟體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廣泛應用於企業生產。組態軟體以實時資料庫作為核心技術,綜合了工控、網路、圖形處理與資料庫訪問介面等技術,是技術含量較高的一類軟體產品,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潛力,因此,有多家資訊科技公司都在開發工業組態軟體。

我有幸參與了該專案,在該專案中擔當了分析與設計的部分任務,該軟體採用Windows 2000作業系統,主要採用VC6.0進行開發。以下本文將從我所開發的組態軟體的特徵、軟體的體系結構設計、實時資料庫設計、可擴充性與可維護性設計以及專案實施管理等幾方面加以論述。

【正文】

工業控制組態軟體在工業界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此類軟體允許使用者在圖形介面下對控制系統的各種取樣點、過程輸出點、裝置、生產車間、控制迴路、檔案報警、生產報表、控制策略、網路裝置和生產工藝畫面進行定義與組態。使用該類軟體時,使用者甚至可以不寫一行程式就能夠構成自己的控制系統,有些功能強大的組態軟體還可提供與網路、Internet、資料庫訪問介面等的連線功能,使現場控制系統能相對方便地和企業的資訊管理系統加以整合,某資訊科技公司決定開發新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工業組態軟體,作為技術骨幹,我在該專案中擔當了分析與設計的部分任務,該軟體採用了Windows 2000作業系統,主要採用VC6.0進行開發。

本文將從我們所開發的組態軟體的基本特徵、軟體的體系結構設計、實時資料庫設計、可擴充性與可維護性設計以及專案實施管理等幾方面加以論述。

l. 我所從事開發的組態軟體的基本特徵

通過分析國內外的組態軟體的特點和當前的技術發展情況,我認為我們著手開發的組態軟體應當突出下述三個特徵:

(1)“實時與可靠”是此類軟體賴以生存的應用前提,但是目前還是有很多的組態軟體做不到這一點。

(2)具備良好的網路連網能力與分佈功能。

(3)有效地採用ODBC(開放的資料庫連線),便於和其他資訊系統整合。

這個專案在技術上,應著重於組態軟體的體系結構設計與實時資料庫的設計上需求分析則應著重分析國內外同類軟體的功能,通過比較與鑑別,才能產生真正優秀的軟體。

2. 組態軟體的系統體系結構

本軟體採用的是三層體系結構,設計結構時要具有開放性和良好的可擴充性。

(1)軟體的底層是硬體訪問控制層。這一層所採用的是前幾年才推出來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術,採用該技術的好處是OPC是微軟參與制定的標準介面技術,有眾多的硬體廠商支援,所採用的OLE技術使軟體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擴充套件能力。

(2)中間層是實時資料庫。該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在設計上除了具有一般實時資料庫具有的特性之外,應當為應用層提供了兩類介面:一是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比如以DLL的方式實現),二是ODBC介面,該介面使系統具有很好的開放性,便於系統整合。

(3)上層是應用程式層。在該層通過ODBC介面訪問實時資料庫,可以通過SQL語句查詢資料庫的資料。

3、本專案涉及到實時資料庫設計

在設計時,我們著重考慮了以下的四個方面:

(1)實時資料庫的基本功能:實時資料庫完成實時資料庫的採集、輸出、報警檔案等的管理,也進行歷史資料的管理。

(2)實時性設計:由於本系統所採用的作業系統是Windows 2000.它的實時性較差,因此要求任務管理定時器必須具有良好的實時性,在系統設計時,我們採用了搶佔式服務的高精度定時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

(3)任務排程:其目標主要是使系統在各時間段達到較理想的負荷任務的均衡性。

(4)ODBC介面設計:即開發相應的驅動程式,實現ODBC功能,使之完全遵守SQL約定,這樣能允許應用程式的開發手段和開發工具多樣化,允許可以採用VC、VB或Delphi等作為開發語言,也使資料庫具有很好的開放性。但SQL語句不能實現資料發生時間方面的選擇,影響了實時性,因此,系統自動給每個資料庫加上時戳,SQL可以通過時戳進行時間控制來選擇(讀取)資料,從而滿足了實時性方面的基本要求。

4. 本系統的可擴充性與可維護性設計

組態軟體綜合了多種技術,其體系結構與資料結構都較為複雜,再加上我們又希望能適應的實際應用場景有著複雜多變性,因此要求系統必須具有良好的可擴充套件性與對維護性,以滿足功能與效能上不斷變化的要求。在系統的設計技術上,我們大量地採用元件技術,如OPC,COM/DCOM與3D圖形控制元件等,元件技術的採用使系統具有了良好的可擴充套件性與可維護性,降低了系統的複雜度。而且也使我們較方便地獲得第三方支援,例如,請經驗豐富的圖形處理專家編寫圖形處理控制元件,就能加快軟體開發的進度。

5. 本專案中軟體專案實施和管理

組態軟體的需求在當前工業控制領域中是較成熟的,基本能滿足一般使用者的功能上需求,通過比較多家組態軟體,可以發現:在它們之間有80%的功能是相同的或雷同的,由於我們專案開發的起步較晚,在自控領域裡,我們處於劣勢,因此我們提出了“重技術分析,輕需求分析”的思路,即把重點放在元件設計與體系結構的實現上。

在人員的配備上則根據組態軟體的技術組成特點,組織一批在自控、網路、元件、實時系統設計和硬體上各有所長的VC高手組成一支精幹高效的隊伍。

在開發進度上則反覆強調“質量第一,進度第二”的原則。

在我們的專案實施中,可靠性作為設計的首要原則,要求專案組成員養成良好的程式設計習慣,每天必須完成認真的工作日誌,每週要寫工作總結,完成一段程式程式碼之後,即應自己先進行從裡到外的測試,只有從基礎抓起,才能保證組態軟體的質量。

通過本專案的開發成功,我深切地體會到要使組態軟體在企業實時控制與資訊系統整合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注意以下各點:先進的體系結構;支援ODBC的實時資料庫;強大的網路功能;功能日益強大的指令碼語言等。我期待著本人通過在這個領域中的辛勤耕耘,將會結出更多更豐碩的IT成果。

評註:

本文抓住了企業實時控制與資訊系統整合中的一類關鍵軟體——組態軟體專案的開發,進行了較有條理的討論,思路很清晰。

由於專案在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未能結合具體的應用背景論述;但本文的一個缺點是未能給出開發與應用的實際效果例子,也未能對開發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本文主要參考了廣東王啟飄等人的論文)

論文:計算機在銀行審計中的應用分析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計算機在商業銀行審計程式、審計計劃、內部拉制測試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筆者結合現狀分析探討了計算機在商業銀行審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商業銀行審計;審計計劃;內部控制;審計程式

一、計算機對審計的影響

審計師在計算機資訊系統下執行財務會計報表審計,並不改變審計的總體目標和範圍。但是,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財務資料的處理和儲存,並可能影響被審計銀行為達到適當的內部控制而採用的組織和程式。因此,審計師在對會計制度和有關的內部控制的研究和評價所實施的程式。以及其他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就可能受到電子資料處理環境的影響。這些影響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審計物件的載體產生的影響。在手工操作下,作為審計物件的載體是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和其他各種經營資料,都是可見性的文字、數字記錄,並且要求嚴格按照統一的規程來填寫和登記。但在計算機資訊系統下,除了部分原始憑證和打印出來的賬表外,大量會計資料都是以電、磁訊號的形式被存錄在計算機中的,若不經顯示或輸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們既容易銷燬也容易偽造,而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跡。審計中即使發現可疑之處,要想進一步追查也是有困難的,還必須補充新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才能滿足客觀需要。

2、對審計內容的影響。手工處理下的會計核算內部控制是通過合理分工、明確責任、規定業務處理程式以及加強業務人員之間的互相聯絡和互相制約來實現的。審計師只要對被審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瞭解和詳細測試並做出評價,就能夠據以確定審計的範圍和重點,制定出實質性測試程式以開展下一步工作。但在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資料處理集中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並改變了賬務處,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的商業銀行審計,理程式,使原有的內部控制功能喪失,這樣審計師就需要運用一套新的技術和衡量標準,對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和評價。因此,會計資訊處理和內部控制的變革使審計內容和側重點發生較大變化,審計的重點多放在異常業務的處理及系統變化的測試上,而不在於對相同業務取大樣本進行測試上。

3、對審計線索的影響。審計師必須跟蹤審計線索來稽核有關經濟業務,以搜尋審計證據。會計核算電算化使審計線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手工操作下,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由記賬憑證到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手人簽字,審計線索十分清楚。審計師進行審查時,完全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順查、逆查或採用抽樣的方法進行審查。但在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製作憑證、登賬及報表編制,全部由計算機系統按一定的程式指令完成,存有會計資料的大多是磁帶和磁碟,這些磁性介質上的資訊是以機器可讀的形式存在的,不為肉眼所見。手工系統下的傳統審計線索在這裡消失了。為了能有效地審計計算機資訊系統下的會計資料,除了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外,還必須在會計軟體系統的設計和開發中提出審計要求,以便這些系統在會計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審計線索。上述對審計線索的影響。使得對資料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控制的測試以及對計算機的操作過程測試成為審計的重要內容。

二、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審計計劃的制定

(一)充分了解計算機資訊系統

(二)充分了解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如果被審計商業銀行的計算機資訊系統對會計報表整體有重要影響,審計師還應當瞭解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並考慮其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評估的影響。對計機資訊系統環境的瞭解,除上述對系統本身的瞭解外,還應瞭解下述內容:

(1)被審計商業銀行對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利用及態度。如系統是由被審計商業銀行購買並經確認證明或自行開發,被審計銀行對系統的開發、使用、維護的態度等。

(2)同行業或單位所處當地企業間的比較。與同行業或單位所處當地環境中的系統使用相比。被審計銀行計算機資訊系統使用及資訊科技狀況的趨勢。

(3)被審計商業銀行的計算機資訊系統及其環境最近的變化及計劃中的變動。如系統開發、改變技術平臺、改變計算機資訊系統領導者或經營方向等。

(4)計算機資訊系統環境下風險的性質和內部控制的特徵。

(三)制定的審計計劃內容對上述掌握的情況及所蒐集的資料。審計師應認真分析研究,從而確定審計的重點內容,制定審計計劃。審計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

(1)被審計商業銀行計算機資訊系統的概況;

(2)電子資料處理系統審計的目的、範圍、重點和起訖時間;

(3)審計專案的安排、內容和各個專案的具體要求;

(4)審計工作的方式、組織分工、審計步驟、時間進度和日程安排;

(5)運用審計方法以及審計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和問題。審計師在考慮全面計劃時,還應考慮:在對內部控制的全面評價中,確定對電子資料處理控制的任何可信賴程式;制定關於何處、何時與怎樣檢查電子資料功能的計劃,包括電子資料處理專家用的工程程式表;制定關於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進行審計程式計劃等有關事項。

計算機控制技術論文 篇三

摘要:計算機控制技術是一門由微機原理、控制理論、通訊原理、軟硬體開發技術等多學科專業知識交叉形成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自動化生產線是由自動化裝置組合而成的能夠自動完成產品製造的生產系統。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於自動化生產線中不僅能夠提高產品製造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能夠提高自動化生產線的管理水平。因此,研究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對於提高產品的製造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控制技術;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生產裝置;自動控制系統;

1、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我國工業化程序的不斷推進,製造裝備的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製造行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於自動化生產線,提高了產品製造的自動化水平,不僅有利於提高產品的質量和製造效率,而且也有利於提高自動化生產線的管理水平。目前,為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世界各發達國家都越來越重視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製造行業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研究。針對這樣的生產需求和技術現狀,本文將主要研究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

2、計算機控制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的基本概念

計算機控制技術是一門由微機理論、經典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硬體開發技術、軟體開發技術、通訊原理、網路技術、系統工程等多個專業門類組合形成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典型的計算機控制系統一般以ISA/PCI匯流排工控機或IBM—PC微機作為控制核心,以各種輸入輸出裝置、外部儲存裝置為外圍電路,藉助各種檢測感測器和伺服電機等執行裝置,最終實現對被控物件的控制功能。控制單元和被控物件之間可以通過電纜等有線方式傳輸訊號,也可以通過無線電、紅外線等無線訊號實現資訊互動。軟體是計算機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底層系統軟體和上層用於完成各種具體功能的應用軟體組成。根據控制方式的不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自動控制系統分為閉環控制系統和半閉環控制系統。閉環的計算機控制系統連續不間斷的採集被控物件的狀態訊號,並以一定的方式進行資料處理,最終輸出控制訊號達到全自動的控制目的;半閉環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完成所採集資料的初步分析之後向操作者提供控制資訊,由操作者作出最終決策。

最初自動化的概念是使用機器來代替人的具體勞動自動地實現工業生產作業,目前自動化概念已更加廣義化,不單單是使用機器機械的代替人簡單的體力勞動,還承擔代替人完成全部或一部分的腦力勞動,從而達到全自動的完成指定的生產作業任務。從製造的角度而言,自動化技術涵蓋代替人完成機械勞動、代替人完成全部或部分的腦力勞動、自動管理並優化整個機械製造系統三個層次的內容。自動化生產線是製造領域的概念,由傳送系統和控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控制一系列機床或其他生產裝置按照制定的工藝步驟完成產品的全自動或半自動生產。自動化生產線的傳送系統分為上下料裝置、傳送裝置、儲料裝置,根據具體的生產任務選用具體的裝置型別,以機加工生產線為例,一般由工件自檢裝置、自動換刀裝置、自動冷卻裝置等組成。自動化生產線的控制系統不僅負責控制組成生產線的各部分協調工作,而且負責生產線故障的監測和排除。

3、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型別和發展趨勢

根據控制需求的不同,計算機控制系統分為資料採集系統、直接數字控制系統、監督控制系統、分級控制系統DCS、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五種型別。資料採集系統是最初級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計算機在該系統中主要承擔資料採集和資料處理任務,包括各種生產變數的實時檢測、處理、記錄和分析,並向操作者反饋處理結果,不承擔生產線的自動控制功能。直接數字控制系統中的計算機直接控制被控物件,這種系統的特點是不直接處理模擬訊號,而是將訊號完成AD/DA轉換後實現控制功能。監督控制系統在直接數字控制系統上集成了管理功能,是一種較高階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是一種分散式的控制系統,克服了以往分級控制系統DCS由於通訊標準不統一而不能實現網路互連的問題。

計算機控制技術首先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福特公司未描述發動機工作的自動化需求,隨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依次出現了以單變數和多變數為控制物件的自動控制系統,後來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在以往自動控制系統的基礎上形成了高階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能夠完成生產過程的最優控制功能。現階段,微機技術和電子技術仍然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計算機的控制性能每兩年就能增加一個數量級。目前的計算機控制技術正在向智慧化、網路化和高度整合化方向發展,低成本的工控機將成為工業領域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核心,DCS系統將向小型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現場匯流排仍將是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之一。

4、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

在機械製造領域,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於自動化生產線中形成柔性製造系統。柔性製造系統是基於機械自動化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發展而來的一種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械製造系統,與一般的自動化生產線類似,也由上層控制單元、物料搬運單元、與生產相關的數控加工裝置構成,是機械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領域的一種應用。柔性製造系統的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根據外部生產環境的變化實現有針對性的自動調整,此外,也能根據客戶的獨特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線各部分的組成,以達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製造服務的目的。柔性製造系統特別適合用於機械產品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柔性自動生產線是柔性製造系統的'一種具體形式,不僅包括普通的數控機床和CNC加工中心,還包括專用機床和自動運輸裝置。

現場匯流排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中承擔資料通訊功能,是當今自動化生產線廣泛採用的一種通訊形式。現場匯流排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的各測量儀器儀表中植入微型處理器,利用雙絞線或無線電將所有裝置連線形成網路系統,每個裝置作為整個通訊網路的一個節點,所有生產裝置遵循統一的通訊協議,實現資料的實時採集和處理。現場匯流排在各裝置之間的通訊和資訊實時顯示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便於實現分散控制,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能將新加入到生產線中的裝置通過預留的通訊介面整合到整個通訊網路之中。現場匯流排也有很強的互用性,來自不同製造商的效能相似的生產裝置能夠互相替換。此外,現場匯流排還具備很強的功能自治性,在現場匯流排的作用下,計算機能夠實時預測和分析自動化生產線的故障,並及時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決策。

在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S方面,計算機控制技術不僅具備一般自動化生產線的技術功能,還具備經營功能。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S將資訊管理技術融入到柔性製造系統之中,不僅包括傳統的自動製造單元、資料通訊單元,還集成了資訊管理單元、工程設計單元、質量保證單元和資料庫單元。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是一種高階的自動化生產線,把整個產品製造流程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把產品製造所涉及的生產者、製造技術、經營理念三個要素和資訊流和物質流相統一,最終實現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製造投入、提高製造效率的目的。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S實現了生產過程控制和生產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生產製造的精密化、裝置管理的資訊化和生產製造的自動化,有利於實現工廠和企業的全面自動化管理,是一種十分有發展潛力的自動化生產線。

5、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在自動化生產線中有助於提高我國製造業的生產管理水平。本文在介紹計算機控制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的基本概念,概述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型別,並簡要介紹了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最後以柔性製造系統、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和現場匯流排為例重點介紹了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具體應用,對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製造業中的進一步普及和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方瑞,王旭鬆工業自動化控制中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路徑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7(07):75-76.

[2]黃麗娜。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工業自動化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6(11):181.

[3]熊才高。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探討[J]。資訊與電腦(理論版),2016(10):58-59.

[4]劉櫻,戚曉強。研究計算機控制系統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05):4-5.

[5]馬勇。計算機控制系統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03):72-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