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精品多篇】

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精品多篇】

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一

一、切實增強加快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1、自2002年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加強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意見》實施以來,特別是在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意見》之後,我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校園網建設不斷完善、使用效果不斷提高,網際網路接入率持續增加,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教學與管理的資訊化應用逐步拓展,對我省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改革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相比,與教育部的要求和職業教育發達地區的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切實增強加快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化對教育資訊化重要性的認識,轉變思想觀念,把資訊化建設作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提升資訊化設施建設水平和應用能力,建立健全促進資訊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形成推動資訊化建設的工作環境。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2、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以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資訊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採取統籌規劃、分層推進,加快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共建共享型的中等職業教育網路。促進資訊科技與中等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管理和科研等領域的應用水平,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建立以資訊化為引領的中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模式,全面提高我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水平,推動我省職業教育上水平、上臺階。

3、總體目標。到2020年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全部建成標準化數字校園,計算機生機比要達到6︰1以上,90%以上的教學場所具備多媒體互動教學功能;國家改革示範校、省品牌示範校和特色學校(以下簡稱“示範校”)全部建成千兆主幹、百兆到桌面、無線網路全覆蓋的高效能校園網;提升師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資訊素養,大力開展資訊科技應用和管理能力的培訓,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師資訊化教學理念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實現教育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立數字化資源建設、釋出、共享和管理系統,引導建設數字化文庫、音視(頻)庫、課件庫、優秀實訓案例、改革創新課、數字化圖書館等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網上學習、移動學習和線上學習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在汽車、電子資訊、電子商務、裝備製造、食品、輕工、建材、能源、化工、現代農業、旅遊、交通、現代物流等專業領域建成一批理實一體化的數字化實訓場所,50%以上實訓場所具有數字化技能實訓室、虛擬模擬實訓環境。

三、主要任務

4、加快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設互連互通、相互支撐的教育行政部門、中等職業學校、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相互協作的職業教育服務網路;以網際網路為依託,建設先進、高效、實用,滿足資源共享、模擬實訓和多媒體教學需要的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硬體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中原職教”、“河南終身學習線上”網路服務雲平臺建設,全面推進寬頻網路校校通工程,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寬頻接入率達到100%,實現學校入口網站設計的規範化和標準化,逐步開展100所示範性數字化校園評選認定工作。

5、推進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組織建設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面向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支援系統和麵向學生的學習支援服務系統。以對接職業(崗位)活動、突出專業技能、突出核心崗位能力為特徵,建設滿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養、教學需求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庫,著重開發網路課程、虛擬模擬實訓軟體、工作過程模擬軟體、通用主題素材庫以及名師、名課視訊等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先進的中等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鼓勵中等職業學校以校企合作開發、自主研發等方式參與資源建設,推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校內共享、校際共享和區域共享。加強多媒體網路教室、數字化技能教室、虛擬模擬實訓室和遠端協作教室建設,基本形成校企資訊互動共享、理實一體、學做合一、模擬與實操結合的資訊化教學環境,重點支援300門左右中等職業教育精品共享課程和模擬實訓操作軟體建設,開展100箇中等職業教育示範性數字化技能教室和模擬實訓室的建立評選活動。

6、引導網路學習空間建設。加快推進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工程,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網路學習空間服務平臺和資訊化應用終端建設,開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網路學習空間,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網路學習空間試點工作,通過網路學習空間加強教師、學生、家庭、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加強教師資訊化辦公、學習交流終端、學生資訊化學習終端建設,實現處處能工作、隨時可學習的目標。

7、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管理水平。按照國家教育資訊化管理的相關標準,建立、完善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綜合管理系統,加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政務管理和中等職業學校業務管理的資訊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實現與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資訊系統的對接。做好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管理資訊化工作總體規劃,重點做好學生學籍、教師電子資訊、學生資助、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工學結合、集團化辦學等關鍵資訊的採集、報送和統計工作,確保完整、準確、及時、高效,充分發揮管理系統的作用,以各級各類中等職業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來整體提升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管理資訊化水平。

8、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繼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把提高廣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能力作為推動資訊化建設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通過學習、應用、交流、競賽等多種方式開展資訊化教學與研究,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推廣一批優秀資訊化教學案例,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有利條件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各類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和創新能力,幫助其熟練應用資訊科技開展教育教學,並逐步實現課堂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積極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研發、管理人員的培訓,增強其規劃、統籌、協調和執行能力,建設一支強有力的資訊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和基礎設施管理維護隊伍。逐步建立資訊化工作規範和評價標準,將教育技術能力納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認證和考核體系,將資訊化領導力列入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工作能力的考核內容。

9、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加強學生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制定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和課程標準,在河南省對口升學考試方案中增加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考試內容,逐步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中實施現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測試。

四、保障機制

10、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成立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巨集觀指導全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成立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專案辦公室及諮詢指導專家組。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訂本地資訊化建設規劃和推進工作的實施方案,指導本地中等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工作實施。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專人和機構負責資訊化建設工作。

11、加大資金投入。各地和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大對資訊化建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學校自籌、行業企業投資和社會融資相結合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確保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的順利完成。健全資訊化工作專案引導機制,統籌全省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推進,以專案建設形式帶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加快資訊化建設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積極爭取財政支援設立專項經費。引導行業企業以各種方式參與資訊化建設工作,鼓勵社會各界向中等職業學校捐贈資訊化裝置、軟體等優質資源,提供人員、技術、資金等支援。各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開展與行業企業的資訊化建設專案合作,探索企業參與、市場介入、多方協同的新模式,保障資訊化建設工作的有力推進。

12、完善支援政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協調有關方面制定和落實各中等職業學校在網路接入等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營造吸引、支援行業企業參與資訊化建設工作的合作環境,引導產學研用相結合。省教育廳將對各地、各中等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工作進行督導考核,並將其作為學校建設專案立項、經費撥款、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二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不斷提升職業教育電子政務能力、數字校園水平和人才資訊素養,全面加強資訊科技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資訊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圍繞學校資訊化建設工作,我校將有計劃、有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資訊化程序,促進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錘鍊學校資訊化辦學特色,特制定學校資訊化建設三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為基礎,以教育資訊資源建設和開發應用為重點,統籌規劃,注重實效,創新發展,加快實現教育資訊化,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打造資訊化、數字化校園。

二、總體目標

到2013年,以資訊化、數字化校園建設為核心,建立科學、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庫;培養造就一支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資訊科技的師資隊伍;建立較為完善的教育資訊化管理體系;保障硬體正常執行,進一步提升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平,最終實現學校的全面資訊化。

三、主要任務與措施

(一)加大投入數字化校園建設,形成一個功能比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資訊化教育系統。

1、進一步改善校園資訊化環境,重點在區域網的優化配置。採用適用的網路管理軟硬體,提高學校網路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執行速度。在部分樓層、辦公室構建無線網接入裝置,逐步提升校園資訊化環境。

2、資源建設數字化:(1)充分發揮校園網優化教育教學資訊流通功能,逐步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反饋練習、課後輔導、學生個別化學習,線上考試等教學環節包容進來,形成大容量、開放式學習環境;(2)建設開放式網路學習室,提供豐富的多媒體和網路虛擬環境,如:教育教學資源庫、視訊點播、校園社群、虛擬實訓環境等,為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提供幫助;(3)發展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庫藏,以檔案目錄方式和資料庫儲存方式對資源進行管理和操作,以便資訊儲存,師生快速查詢、訪問、下載;(4)優化組合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融視訊、網路、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3、管理系統自動化。對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實行全方位的資訊化管理。其中包括學校的校務、教務、總務、實訓的管理,教職工、學生的身份資訊、工作學習記錄、評價資訊等檔案、學藉、學業管理。

4、網站建設多元化。(1)不斷擴充學校網站的容量,提高網站層次,充分體現學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資源的整合功能、師生個性特長髮展的舞臺功能、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級主頁,展現班集體學習、活動風采;(3)開闢骨幹教師個人主頁,展現教師教育教學特色,實現資源和成果共享,開展網上多項交流;(4)嘗試開闢有特長學生個人主頁,促進學生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

5、網路管理制度化。(1)強化管理、規範制度,修訂部門和人員崗位職責, 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2)加強校園網硬體平臺的日常維護,保證校園網路暢通,使裝置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3)制訂師生網路安全保護管理條例,規範師生上網行為。

(二)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加速多元化課程的實踐研究與探索。

1、開展課程與資訊科技整合的研究。(1)實行網路電子備課;(2)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充套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的方法與途徑;(3)合理運用資訊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4)運用網路開展學生課內外作業指導、學習情況分析和學習評價。

2、開展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拓展性課程的實踐研究。(1)根據學校特色和專題研究專案編寫校本教材;(2)進行網上成果展示。

3、開展基於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課程的探索。(1)以問題或者案例為切入口,通過網路資源,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2)開展師生網上主題式探究性活動;3)開闢師生網上專題論壇。

(三)加強對教師資訊科技培訓與輔導,提高教師應用素質

在教育資訊化實施的過程中,廣大教師要形成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氛圍,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養一支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和教育理論的新型師資隊伍,形成覆蓋各科、自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改的骨幹教師群體。全校教師掌握基本計算機操作及在網上查詢資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師能進行課件製作、專題網站製作及具體網路的基本技術。逐步實現教師無紙化辦公。以熟練運用校園網管理平臺、學校資源網進行教學工作與開展科研。

1、提供多種資訊渠道,形成開放、立體的培訓空間和學習活動的場所。(1)挖掘本校培訓資源,集中專題培訓;(2)請專家作講座,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資訊科技支援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3)觀摩學習。組織教師觀摩校內外優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研究課,通過觀摩教師能更具體體會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方法;(4)網上論壇。在因特網上以論壇形式在網上開展學術交流和討論。

2、開展網上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效率、效能。(1)採用音訊、視訊會議形式,開展資訊交流、專題討論、論文交流等;(2)開展網上公開課、說課和評課活動。

3、科研先導,開展區域性教改實驗研究,努力探索資訊化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徑。探索網路環境下互動教學新模式,啟動以建構新型師生關係為目標的互動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積極開展運用網路實現教與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校與社群互動的試點研究。

(四)培養具有現代資訊意識的中職學生。

1、興趣活動,發展特長。(1)提供良好的資訊環境,開設校園網咖;(2)組織各類興趣活動小組,開展各項實踐活動;(3)舉辦電腦繪畫、電子小報製作,網頁製作,動畫製作等學習班。

2、主題研究,形成特色。(1)圍繞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電子作品創作;(2)開展主題式探究性活動;(3)開展網上資訊協作學習和交流;(4)開闢網上大展臺,舉行研究成果展示。

3、結合上級的評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製作電腦作品,並選送部分優秀的作品到省市參評。

(五)不斷加大硬體投入

爭取上級支援,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按照學校規劃,統一部署,添置裝置,購置搭建校園網的伺服器;電信光纖接入,100兆交換到桌面;為教師配備進行教育教學學使用的膝上型電腦,所有教室配有多媒體教學裝置。

四、年度推進計劃

1.2011年推進計劃:

(1)達成指標:

做好校園網的改建與擴建工作,購置一批校園網的裝置,並根據教學需要及時更新資訊化配套裝置,完善校園內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學校的網站初具規模,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電腦和投影機。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規化,從而能更好、更高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教職工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收集整理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數字化資料。以資訊科技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為方向,加強資訊科技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2)具體措施:

購置搭建校園網的伺服器,淘汰一批老舊無法使用的裝置,為每一位教師配備教育教學使用的膝上型電腦,每一個教室配備多媒體電腦及投影裝置。

對教職工進行資訊科技技能培訓,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開始收集整理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數字化資料。開展教學課件的評比、學生電腦製作評比、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種資訊科技的競賽。

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積極承擔上級與現代教育技術有關的科研課題任務,切實做好課題申報和開展、實施工作。

2.2012年推進計劃:

(1)達成目標:

數字化校園建設基本完成。資訊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達到“隨手可得”,進一步完善校本資源庫建設,搭建好滿足教育教學需求的網路教研平臺、資源管理平臺、資訊釋出平臺,建設與課程改革相協調的共建共享、互動開放的新課程資源。

(2)具體措施:

校園網的硬體裝置基本達成,做好基礎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儘量保證24小時不斷網。完成OA辦公自動化管理平臺、教務、學籍、後勤、智慧排課系統、電子備課系統、實訓管理資訊化等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管理智慧化、辦公自動化、教學網路化、學習個性化、活動多元化、生活資訊化,使校園網站在校園管理、教師業務提高、學生素質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圍繞新校區建設的目標,積極參與制訂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為學校資訊化建設提供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全體教師實行電腦網路備課設計(文字、課件),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充套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法與途徑;合理運用資訊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運用網路開展學生課內外作業指導、學習情況分析和學習評價。

通過培訓,不但使教師能夠熟悉教育技術工具的效能、特點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師掌握教育技術、教學設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方法與資訊科技結合。同時積極參加省市各級各類競賽。

加快各學科教學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素材庫的建設,為教師網上備課和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條件。積極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積累本校的教學精品課例,以點帶面,提升學校的教研水平。

3.2013年推進計劃:

(1) 達成目標:

做好新校園智慧化、資訊化的服務工作;網站建設多元化;發展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庫藏;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普及應用,深入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2)具體措施:

積極參與制訂新校區資訊化建設方案,為學校資訊化建設提供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做好新校園智慧化、資訊化的服務工作,建立數字化校園,推動學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

優化組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融視訊、網路、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網站建設多元化,不斷擴充學校網站的容量,提高網站層次,充分體現學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資源的整合功能、師生個性特長髮展的舞臺功能、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級主頁,展現班集體學習、活動風采;嘗試開創“網上名師工作室”網頁,及時傳遞工作室成員之間學習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網頁成為我校專業教師團隊的教學動態工作站、成果輻射源和資源生成站,以互動的形式面向教師、學生、社會;嘗試開闢有特長學生個人主頁,促進學生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

發展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庫藏,以檔案目錄方式和資料庫儲存方式對資源進行管理和操作,以便資訊儲存,師生快速查詢、訪問、下載。

開設、發展特色教育。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多媒體教育軟體大賽、中國小電腦製作、資訊科技論文比賽賽、資訊化大賽等活動。

全面推行學校管理資訊化。對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實行全方位的計算機管理。其中包括學校的校務、教務、總務的管理,教職員工、學生的身份資訊、工作學習記錄、評價資訊等檔案、學籍、學業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機構,夯實責任。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各處室參與的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為資訊化工作的紮實有序開展提供保障。

2、落實經費,加大投入。落實經費投入制度,規範管理使用資訊科技教育經費。

3、加大考核,嚴格獎懲。學校把資訊科技的學習、應用與研究工作納入工作考核中,與教師簽訂崗位目標任務書,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

今天,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將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資訊化工作,大力提高學校資訊化應用水平,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和全年計劃,全面提高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我校今後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三

在專案實施前,專案小組必須通過周密的討論與溝通,達成共識,共同制定明確的專案目標、實施前提條件和實施計劃,為後期的實施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在實施過程中,專案目標、實施前提條件和實施計劃的不確定性將直接導致專案進度延遲、實施成本增加等不良後果。

通過對學院資訊化現狀的瞭解以及一年來的學習及調研,並通過月份的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研討會的召開,學院已經逐漸清晰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及內容,也對數字化校園的核心工作有了明確的認識,應該說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己經準備的比較充足了。

教育與培訓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成功一方面是前期方案的設計的先進性及完善性、領導層的重視以及組織建立的完善性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連續性和持續性,這就必須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及後續工作中要加重資訊化教育和培訓工作,為了做到這點,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

督促專案承建公司針對學院的需求制定培訓方案並嚴格考核執行。

數字化校園建設小組根據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度及師生資訊化使用水平。保證在專案期間系統教育和培訓能在適當的時間有規劃的進行。

為了今後管理及執行維護的持續性,還要充實技術力量進行專業資格的培訓如網路、資料庫等方面的培訓。

流程優化:

資訊化通常意味著組織的變化,人們對變化有一種內在牴觸性。這從前期調研及學習中,很多院校建設者都深刻認識到的問題,從實在話,這也是本人最沒底的地方,這是因為一方面學院是一所老學院,很多觀念及人際關係並不是很好改變的,還有一點本人的工作方式方法還有待改進,有些時候已經造成了有關部門的牴觸情緒,這都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改進。但最重要的一點,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的態度對待資訊化建設過程中給學院管理帶來的衝擊,以實事求是的辦事精神努力保證資訊化建設帶來的變化和學院日常管理的變化正常過渡。

質量保證計劃

為了保證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成功,在前期調研及學習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兄弟院校系統實施經驗,貫徹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計劃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在數字化校園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總結補充及完善。

總體建設框架

數字校園搭建首要是在現有“IT基礎設施層”基礎上,通過對“業務應用”的資料整合,實現數字校園資訊資源的共享與交換。並且支撐數字校園對資訊整合基礎上的應用整合與開發,實現WEB門戶、簡訊、郵件等方式的數字校園資訊的“綜合服務展現”。

實施步驟

數字校園建設以及對資訊系統進行整合涉及到學院各部門,所以必須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穩固成果,逐步推進。實行“一把手”工程(領導高度重視)、建立實施機構,由資訊管理中心落實具體工作,各部門參與配合,分階段完成以下工作內容:

第一步: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小組

由學院領導協調組成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各部門參與。

第二步:需求分析收集整理

由工作小組負責與各業務部門之間的需求溝通工作,對需求進行整理以適合我院建設,為平臺建設與整合、業務系統建設提供依據。

第三步:選擇技術方案和整合商

由資訊化建設工作小組對建設需求與方案進行初步設計,請廠家進行技術交流與產品演示,對已實施數字化校園高校進行考察、論證,選擇最優的技術方案與實施方案,確定合作整合商。

第五步: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後試執行及驗收

專案試執行正常,並對使用部門及職員進行業務培訓,並完成驗收。

數字化校園分步建設內容比例分析:基礎資料平臺的整合為突破困境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需要設計一個統一資料庫(包括共享資料庫)架構,並且統一全校資訊標準,建立共享資料中心。在國家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化標準》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資訊標準。制定資訊標準時要保證全校資訊編碼的一致性、相容性和開放性,各業務系統之間沒有冗餘的業務資料。資料只能有唯一的維護者(誰生產,誰維護)。

第二步是完成通用資料交換工具這個關鍵工程:以學校為主與各在用系統的開發商聯合,開發通用資料交換工具。通用資料交換工具必備的功能有:支援資料中心和各業務系統之間的資料實時交換方式和延時交換方式;支援不同型別、不同版本資料庫的資料實時交換方式和延時交換方式。

第三步是資料集中之後,需要實現將電子校務系統管理平臺、教務管理資訊平臺和圖書資訊資料平臺等都集中整合在一個“教育資訊化平臺”中,實現資料共享和統一門戶認證。

培訓與推廣措施

資訊化建設成效的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系統的使用價值——多少人真正經常使用。所以為保證很好的使用效果,推廣是資訊資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階段的重要環節。在專案推廣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校的組織能力,結合承建廠商的推廣經驗,有策略、有計劃的策劃培訓、推廣活動,調動師生的主動積極性。

我們的建設推廣思路是:

1、分階段實施

先實施重點系統重點模組,再逐步深化推廣。專案的實施統籌考慮,首先根據學校業務開展的時間性要求,完成學校最急需、最重要的應用,根據學校現行業務運作週期的規律,確定實施的時間,同時考慮應用實施的各種內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階段實施計劃加以實施。

2、分片負責 ,包乾指導 。

有效的管理與指導是做好工作的保證。 我區把建立學校按照區域分成兩片,電教中心成員根據責任區域,分片指導督查。

主要是對照建立的 44 項指標進行核查, 負責解決技術問題。

3、及時通報 ,定期反饋 。

及時而公開的情況通報是一種最有效的反饋, 此舉能有效增強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 使各學校的一把。

2、規範化的培訓

高質量的培訓過程是系統很好使用的保證,在實施過程中,針對資訊化建設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訓課程,保證培訓的效果,讓系統管理人員、學生、教師、校領導都能熟練掌握系統的使用方法。

3、執行保證和服務體系建設

隨著新建系統的大範圍使用,在建設中需不斷完善數字化校園的運維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從行政管理上、組織上對資訊化建設的成果提供保障。而作為系統執行的保障,系統的安全體系的建設是數字化校園的基礎框架,也是在後期建設的重點內容,以保障專案的建設成果。

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實施案例分析:

下面以查詢學生資訊操作為例簡單說明實現過程。

1、建立日誌記錄表。

2、在進行操作時,我們需要向日志記錄表提供使用者名稱基本資訊、操作起止時間時間和操作註解。實現方法是(1)、為使用者基本資訊的欄位進行全域性變數宣告,用以儲存當前的使用者端即是系統管理員定義的使用者、端則是教工的工號或學生的學號和根據使用者名稱在相應基本資訊表中提取需要的基本資訊欄位。(2)、於操作開始和結束時查詢時間和使用者計算機名及地址等資訊,可以使用或中的時間和地址查詢函式實現。(3)、操作註解為預設為使用者進入的子模組名稱,如該次操作註解即為“學生資訊“。

3、在開啟和關閉學生資訊子模組時,分別執行以下SQL語句向表。插入一條記錄,對使用者進入或離開該模組進行登記。如(使用者ID、使用者身份,使用者姓名,當前系統日期時間,使用者操作內容)

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四

一、職校教學資訊化建設的特徵

職業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學實施上具有多樣性與複雜性,因而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目標和培養模式等方面,沒有普通高中那種規範明確的大一統標準,它強調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又不同於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它強調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養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這些特徵也在無形之中決定著職校教學資訊化建設的層次定位,即根據職校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建設實用型的資訊化教學資源,注重輕量級、校本開發性,而不強調大規模、高階理論性。

二、推進我校教學資訊化建設的目標意義

推進職校教學資訊化建設,可以解決目前我校教學資源還未形成體系、對課堂教學及教學科研工作還未起到應有的支撐輔助作用、網路課程及人機教學等更富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還未形成規模的問題。

推進職校教學資訊化建設的過程中在教學管理層面主要著眼於服務教學實踐。通過運用資訊科技革新教學管理模式,加強學校自主開發與積累,藉助電子資源系統的智慧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型別的教學資源架構,為一線學科教學改革營造環境、提供支援、搭建平臺,從而為教學科研、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應有的支撐,不斷提升學校教學資訊化水平。在此過程中,將大大有利於提高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網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科研問題、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