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精品多篇)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精品多篇)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根據課後生字詞的注音熟讀課文,掃清生字詞,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能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並且在課文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語,與同桌交流,說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什麼樣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學校是怎樣的,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關注到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掃清生字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什麼樣子的。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學校,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習作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今天早晨起來吃過早飯之後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生:上學

師:是的,要背上小書包上學校,走進美麗的校園裡你們開心嗎?

生:……

師:你們的校園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學校裡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生:……

師:同學們能積極的發言,老師感覺到你們的校園生活是很豐富的,今天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大青樹下的國小,看看這個校園是怎樣的,小朋友們在這個校園裡都會做些什麼事吧!

(二)認識字詞,熟讀課文

師: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頁,讀課文,根據第4頁課後生字的注音掃清課文裡的生字詞,有不會的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同桌。(3分鐘)

生:……

師:同學們對生字詞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願意挑戰一下呢?

(出示課件的生字詞,先讓學生讀,然後再出示拼音,緊接著老師領讀,同學之間互讀)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生字詞,那現在老師為大家範讀課文,感受一下大青樹下的校園。

(三)感受情境,討論學習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同學們再細細的品讀課文,感受這所國小的特點,並找出你喜歡的,或者是你認為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桌討論。

生:……

師:同學們討論的真激烈呀!那你們討論的結果是什麼呢?誰能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呢?

甲生:……

師:學生甲說他認為“那鮮豔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大青樹下的國小寫活了,所以他認為很新鮮,很精彩。

乙生:……

師:學生乙認為第三段的內容都很精彩,寫出了上課時間校園裡僅有學生讀書的聲音,顯得校園安靜。下課時間還有好多小動物一起玩耍,感覺這個校園很有生機。

師:同學們真的是很棒,相信其他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見解,瞭解了大青樹下的國小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所國小都有什麼特點呢?

丙生:……

師:回答的真棒,總結的很全面,看來你是有認真聽講的。

(四)拓展學習,相互分享

師:大青樹下的國小美不美?

生:……

師:那你們校園是什麼樣子的呢?誰能分享一下?

丁生:……

……

師:聽了各位學生的分享,現在老師也來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國小是在鄉間的拐角處,剛進大門是個小賣鋪,徑直走的小路兩邊全是松樹,我每天在辦公室裡和同事分享心得,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學習玩樂,孩子們很聽話,我也很喜歡他們。”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你們的國小嗎?在這所學校裡有這麼多小夥伴陪著是不是很開心,很幸福呢?

生:……

師:那麼,今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寫一篇200字的小作文,題目就是“學校的一天”“校園一角”選擇一個題目進行寫作。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能借助課文聯絡自己的校園生活,展開想象說一段校園生活場景。(重點)

3、能借助課文中的語句和資料,瞭解大青樹下國小生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和大青樹下的國小的小朋友成為知心朋友。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怎樣的國小?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匯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思考: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怎樣的國小?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板書:團結、美麗、祥和)

三、品讀釋疑

(一)這是一所民族團結的學校。

1、自由讀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所學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預設:這所學校學生來處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卻在一起上課、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遊戲,而且這兒的山林裡的朋友都可以到學校聽講……(板書:來處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課、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遊戲)

小結:不同民族的學生,儘管穿著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樹國小,快樂學習,盡情玩耍,沒有任何隔閡,是真正的融為一體。

2、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1)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國小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從”字開頭的排比句寫出了什麼?運用“有……有……有……還有……”句式體現了什麼?這段話說明了什麼?

(“從”字開頭的排比句寫出國小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運用“有……有……有……還有……”句式,體現了這所學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學校的學生多,而且都是來自不同的民族。因為這句話說明各個民族的孩子,雖然“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

從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鮮詞句分別是什麼?

(新鮮感的詞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鮮感的句式:排比。)

(2)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不同民族”“同一間教室”“一起”這幾個詞語,老師為什麼要讀重音?(這幾個詞說明孩子們雖然民族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3)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這句話,你想象到了什麼情景?

這句話描寫了孩子們課下玩耍的情景。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小鳥、松鼠、山狸寫成了會看熱鬧的人,說明孩子們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們的愉快心情,同時小動物的出現更加突出了邊疆民族國小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

(4)請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樹下是怎樣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的,並選擇其中一項寫一寫當時的情景。

預設: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會兒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會兒像是在小溪邊喝水、梳理羽毛……一隻只小孔雀美麗極了。

(5)你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學校裡做些什麼?選擇一個場景,想象畫面寫一寫。

預設:操場上,“丟沙包”的同學玩得可真起勁。兩頭丟包的同學密切合作,向中間的同學發起猛攻。中間躲包的同學非常沉著,眼睛盯著沙包飛來的方向,左躲右閃,蹦來跳去。沙包飛來了,只見一個同學輕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從褲腿邊飛了過去。沙包從背後飛來了,他猛一轉身,來個海底撈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學勝利了,他們蹦啊跳啊,心裡多麼歡暢!

小結:這所學校學生來處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卻在一起上課、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遊戲,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這是一所多麼團結的國小啊。

(二)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

這還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美麗的學校)從哪兒看出來?

1、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

你從哪兒讀出了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

從“絢麗”一詞讀出。“絢麗”的近義詞是“美麗”。不同民族服裝各具特色,讀到“絢麗多彩”眼前就出現各民族的國小生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更加美麗。

2、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這後面的省略號說明了什麼?你們認為校園裡還有哪些景物?想象畫面。

現在我們閉著眼睛,一邊聽老師念,一邊想象校園的美景:操場中間有一棵高大粗壯的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掛著古老的銅鐘。校園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鳳尾竹,鳳尾竹的腳下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各種野花,蜜蜂在花叢中採蜜,蝴蝶在花叢中飛舞。一陣風吹來,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小結:校園外山花爛漫,校園內高大粗壯的大青樹,婀娜多姿的鳳尾竹,千姿百態的各種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還有在校園裡各式各樣的鮮豔的服裝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三)這是一所祥和的國小

在課文中用筆畫出你覺得新奇的詞語或者句子。

(1)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小組交流:讀到這些詞句你眼前出現的畫面?

(邊讀課文邊想象,在腦海中就會出現學生不同方式向小鳥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師問候的畫面,以及敬禮的樣子。)(新鮮感的表達方式:排比、擬人。)

(2)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隻猴子。這些山林裡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

為什麼不直接寫孩子們學習認真,而要寫“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對窗外景物的描寫,突出了“安靜”二字,小動物靜止不動是為孩子們的書讀得好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擾孩子們的學習,感受到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聲有色。)

方法指導:朗讀課文時,書上的文字進入眼睛的同時好像變成了一幅幅畫,出現在眼前。這種方法就是邊讀邊想象畫面,等到將來你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會想到這些句子。讀課文時想畫面可以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可以想與描述畫面一樣的生活場景、可以猜測可能發生了什麼……

小結:大青樹下的國小的學生學習認真、書聲悅耳,人與動物,人與環境融洽相處,真是一所祥和的學校。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民族國小的自豪與讚美之情。(板書:民族團結友愛)

五、學習寫作方法

1、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排比手法的運用。)請找出相關語句。

“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的修辭使文章讀起來有節奏感,琅琅上口,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比如上句寫出了學校生活的美好,表達了孩子們來到學校時的歡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國小團結歡樂的特點。

3、運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麼?

(1)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

(2)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不得少於三項,彼此為並列關係。

4、照第1自然段的樣子,用上“有……有……有……還有……”寫一個排比句。

預設:公園裡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鍛鍊的老人、有認真看書的少年、有熱戀中的情侶還有熱衷於攝影的攝影師。

【設計意圖: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學習文中的寫法,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練筆,讀寫結合。】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的情景,讓我們體會到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之情。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學習了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

七、主題延伸

1、邊疆大青樹下的國小為什麼會如此美麗、團結祥和、歡樂?(因為民族之間團結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裡,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幸福,如此歡樂!大青樹下的國小才會如此美麗,如此團結、祥和!請同學們學唱歌曲《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讓我們一起再聽《愛我中華》。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三

一、匯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瞭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範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國小,大家願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國小。

3、教師配樂範讀。

三、試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這所民族國小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提示一下。

四、分組朗讀,小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晨、絨、服、裝、讀、影”。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晨”是上下結構,注意“辰”要拖著“日”,相互要結合緊湊。

“絨”是左右結構,由“糹”和“戎”組成,右邊的“戎”共六筆,不要漏寫。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裝”是上下結構,書寫要緊湊。

“讀”是左右結構,右邊是“賣”,不是“買”。

“影”是左右結構,右邊三撇,寫得勻稱。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學設計 篇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精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2.品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3.體會我國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

重點難點

重點

精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我國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和在學校生活的幸福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學 用“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2)比較句子,體會描寫的具體性。

①早晨,從各處走來了許多國小生。

②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國小生。

(通過比較,體會描寫不僅要具體,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如“山坡”“坪壩”“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都是極具西南邊陲山區的特點。)

(3)比較句子,體會“的”字結構的運用特點。

①……走來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國小生。

②……走來了許多國小生,有漢族的國小生,有傣族的國小生,有景頗族的國小生,還有阿昌族的國小生和德昂族的國小生。

③……走來了許多國小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過於概括,②句表述贅餘,③句運用“的”字結構顯得既具體又簡潔。通過對該句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的”字結構在運用上的特點。)

(4)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豔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

思考:有哪些鮮豔的服裝?“絢麗多彩”是什麼意思?

(出示課件中各民族的服裝,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知識,體會“絢麗多彩”的意思。)

2.學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景想象補充。例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的聲音響亮一致、抑揚頓挫……(學生思考討論。)

(4)下課了,同學們在做什麼?操場上會是怎樣的情景?學生想象描述,朗讀有關的句子。

3.學 三、深情朗讀,點題抒情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所國小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園美麗——國小生鮮豔的服飾,校園裡古老的銅鐘、粗壯的大青樹的枝幹、搖晃的鳳尾竹的影子……

民族團結——同學們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間教室裡學 生活歡樂——同學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和看熱鬧……

2.你能說出這所國小的特別之處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四、拓展延伸,完成練筆

師順勢匯入練筆:同學們,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樹下的國小裡快樂地讀書、遊戲,你們在學校裡做什麼呢?拿起手中的筆,從下面的場景中選擇一個寫一寫吧。

教室裡操場上花壇邊

圖書室裡 教學樓前 大樹下

梳理板書

大青樹下的國小

校園美麗民族團結生活歡樂 我們可愛的國小

教學感悟

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我首先模仿課文的結構形式,並藉助有關提示語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學校,不光為學習課文內容和了解課文的敘述層次做了鋪墊,而且逐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教學中,通過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有關的生字詞。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力圖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徵,通過運用比較的方式對詞句進行品讀,把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結合起來,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機的統一。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五

一、匯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瞭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範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國小,大家願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國小。

3.教師配樂範讀。

三、試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這所民族國小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提示一下。

四、分組朗讀,小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晨、絨、服、裝、讀、影”。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晨”是上下結構,注意“辰”要拖著“日”,相互要結合緊湊。

“絨”是左右結構,由“糹”和“戎”組成,右邊的“戎”共六筆,不要漏寫。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裝”是上下結構,書寫要緊湊。

“讀”是左右結構,右邊是“賣”,不是“買”。

“影”是左右結構,右邊三撇,寫得勻稱。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壩”等10個生字新詞,正確讀寫“晨”等13個字和“早晨”等21個詞語,並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制定依據:課後識字寫字安排和“詞語表”安排,和課程標準關於學段理解詞語的目標要求。)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結合資料袋和插圖,一邊讀一邊想想課文描寫的畫面,能說說課文描寫了幾個畫面,是什麼樣的畫面,瞭解課文內容;能找出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地方的語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邊疆多民族國小的學習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據: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

3、能按照提示場所和開頭,仿照課文,選自己學校一個場景說一說。(制定依據:課後練習。)

4、知道什麼樣的詞句是“有新鮮感的”,能找出這樣的詞句和同學交流。(制定依據: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

重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教師:“壩”等10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壩”等10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一)認識“單元導讀”。

1、初識“單元導讀”。

導語:同學們,新的一個學年學習開始了,我們進入到了第二學段的語文學習了,使用的課本編排有了新的變化,新增了一個板塊,我們學習了這個板塊,就能瞭解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是什麼,就能瞭解到通過這個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要達成哪些主要的教學目標。這個板塊的名稱叫什麼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1。(PPT出示單元導讀)以後的各個單元,都有這麼一個板塊,我們叫它為“單元導讀”。那麼,這是哪個單元的單元導讀呢?(指名回答。預設:這是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讀。)你是根據什麼做出這個判斷的?(繼續回答。預設:我是根據上面的“第一單元”判斷的。)對了,單元導讀首先會提示是第幾單元的導讀。

2、瞭解“單元導讀”內容構成,明確第一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導語:(利用PPT進行解說)“單元導讀”除了背景圖外,一般會有兩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一段則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讓我們讀讀第一單元的導讀,看看哪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哪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第一段文字告訴我們告訴我們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第二段文字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

(3)(複習默讀要求後)出示任務:默讀這兩段話,想一想,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是關於什麼的?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4)反饋指導。

預設:

這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內容是關於校園的(或學校的)。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兩個: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

3、小結:對了。這個單元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寫校園的情況或人和事,主要的學習目標有兩個:一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因為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一般與課文的主題思想有關,與寫生動具體有關;一是通過這個單元的習作寫作過程,體會習作帶給我們的樂趣。

二、激趣匯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激趣匯入。

導語: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的第一課的題目叫什麼嗎?(指名回答。預設: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的第一課的題目叫《我上學了》。)對了。那麼,你們還記得那一課告訴我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的小朋友上學的呢?(指名回答。預設:我國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學。回答後學生說說知道的少數民族名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處。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是什麼地方呢?請看老師的板書。

1、板書課題:1大青樹下的國小

2、齊讀課題。

(二)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1、釋題。

提問:同學們,讀了課題,從課題你們知道課文講的是一個什麼地方?(指名回答。預設課文講的地方是國小。追問:你從課題中哪個詞語知道的?預設:我從課題“國小”這個詞語知道的。)從課題裡,你還了解到關於這所國小的什麼資訊呢?(指名回答:從課題我還了解到這所國小是在大青樹下面的。)

2、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課題也是課文的一個部分,閱讀理解要從課題開始。那麼,課文《大青樹下的國小》說的是一所什麼樣的國小,它與我們的學校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瞭解了課文內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導預習,梳理課文條理。(設計說明:一、課堂上進行預習,讓所有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有利於真正實現順學而導,能有效縮國小生的兩極分化。二、第三學段有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要“抓住要點”,就需要梳理課文條理,概括各部分內容。這雖然是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但是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所以,學習梳理課文條理,學習概括各部分內容(三年級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級重要的教學目標,要給予安排。再者梳理課文條理,是一項很好的思維訓練的語文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維能力都得到鍛鍊。)

(一)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內容。(設計說明: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學段一個教學目標,由於幾乎每篇課文都應該落實,為免重複囉嗦,沒有制定在“教學目標”中,但要在每一課文的學習中安排落實,尤其是敘事性課文。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外顯表現,就是能用六種基本句式表達出來。三、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是閱讀教學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個教學目標,也是一個從整體入手的閱讀教學策略。)

1、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後,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藉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思考:課文告訴我們,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什麼樣的國小?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揚”“鳳”“摔”。

(3)PPT出示會寫字詞“早晨、絨球花、服裝、安靜、停、粗壯、影子”複習認讀。

提示:會認讀的字詞和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設計說明:一、第二學段學習的重點已轉移到閱讀了,因此,識字教學在通過讀音教學解決了生字(會認的字)的讀音,掃除了閱讀障礙,就應該進入閱讀的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來達成正確認讀的目標。二、會寫的字,除了認寫同步的字外,其餘的是已經會認讀的了。這裡複習認讀,既是診斷性檢測,又是喚起注意的操作,為閱讀過程中利用無意注意記認字形做鋪墊。三、關於理解會認讀的字詞義。按照課標的要求,學生如沒有產生閱讀理解的障礙,就應該視作達成理解的教學目標了。)

3、導語:我們學習了課文會認讀的字,複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下面我們繼續預習課文。

出示任務: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會讀;注意做到標點符號的正確停頓和句子中間的正確停頓。繼續思考預習任務3。

個體操作。

4、反饋指導。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聽的同時繼續思考預習任務3。

(2)反饋預習任務3,說說從哪些語句中獲得此資訊。預設: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可愛的國小。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邊疆的國小。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多個民族的國小。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山裡的國小。

5、出示任務:同桌用簡練的一兩句話說說“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什麼樣的國小”,相互提提意見。(評議標準: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內容;2.語句要通順連貫。)

6、反饋指導。

預設: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邊疆的山裡的多個民族國小,是一所可愛的國小。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可愛的多個民族國小,是一所邊疆山裡的國小。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一所可愛的邊疆山裡的國小,是一所多個民族的國小。

7、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會認讀的字,複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朗讀了課文,粗知了課文內容。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學習,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寫具體的。

(二)學習梳理課文條理,瞭解課文要點。

1、導語:要了解課文是怎樣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寫具體的,首先就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默讀課文,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三個內容把這所邊疆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寫具體的?請在那個內容開始和結束處標上“‖”。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第1自然段一個內容。早晨,各族國小生來到學校上學。

(2)第2、3自然段一個內容。上課了,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活動。

(3)第4自然段一個內容。這所邊疆可愛的國小環境優美。

3、小結: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我們梳理了課文條理,知道課文寫了三個內容,向我們介紹了這所多民族的邊疆的可愛的國小:一是早晨,各民族國小生來到學校上學;二是上課讀書下課活動;三是優美的環境。

四、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認識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設計說明:根據教學目標2設計這個教學環節,認識瞭解“有新鮮感的詞句”,培養語感。)

(一)想象“上學”的畫面,初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1、導語:我們梳理了課文條理,把握了課文內容要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知識,進行新的練習了。讀讀第一部分內容,看看圍繞著“上學”這個內容,一共寫了幾句話,用序號表示出來。(指名回答。預設:圍繞著“上學”這個內容,一共寫了4句話。)

出示任務:(PPT出示資料袋)朗讀第一部分內容,對照著資料袋,想一想:在朗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幾個畫面?分別由哪些句子形成一個畫面的,在句子前標上序號。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在朗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三個畫面。

第1個句子是一個畫面;第2、3個句子是一個畫面;第4個句子是一個畫面。

3、出示任務:朗讀第1個句子,想一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個畫面的?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早晨,從各地走來了多民族的許多國小生。

“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形成“從各地”走來的畫面;“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畫面。

5、小結:這個句子,用了三個“從……”相似的結構的詞語,和“有……有……有……還有……”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裡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語勢,給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我們叫它為“有新鮮感的詞句”。

6、導語:我們接著學習這一部分,看看還有沒有“有新鮮感”的詞句。

出示任務:(PPT出示資料袋)對照著資料袋,分別朗讀第2、3個句子和第4個句子,想一想,分別是什麼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個畫面的?

7、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1:絢麗多彩的學校。

“穿戴不同”“鮮豔的服裝”“絢麗多彩”形成“絢麗多彩的學校”畫面。

畫面2:同學們來到學校後的進行各種活動。

“向……打招呼,向……問好,向……敬禮。”形成“進行各種活動”的畫面。

8、小結:除了使用相同詞構成的幾個相似結構詞語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外,進行具體細緻描述的詞句,同樣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裡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給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也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二)想象“讀書、活動”的畫面,再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1、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二部分內容,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在朗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幾個畫面?分別由哪些句子形成一個畫面的,在句子前標上序號。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在朗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三個畫面。

從“‘當,噹噹!’”到“那聲音真好聽!”是一個畫面;從“這時候”到“是那樣好奇地聽著。”是一個畫面;餘下的句子是一個畫面。

3、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二部分內容,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這三個畫面分別是什麼樣的畫面?你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形成這三個畫面的?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4、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畫面1:上課了,大家在同一個教室裡朗讀課文。

“當,噹噹!當,噹噹!”形成了銅鐘敲響上課鐘聲的畫面,“一齊朗讀”“聲音真好聽”形成朗讀課文的畫面。

畫面2:山林裡的朋友在安靜地聽大家朗讀課文。

“不搖了”“不叫了”“停在”“都在聽”“最有趣的”好“好奇地聽著”形成安靜聽大家朗讀課文的畫面。

追問:作者把什麼當做同學們“山林裡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預設:作者把樹枝、鳥兒、蝴蝶和猴子當做同學們“山林裡的朋友”了。)這些“山林裡的朋友”真的會聽大家朗讀課文嗎?(指名回答。預設:這些“山林裡的朋友”不是真的會聽大家朗讀課文。)那作者為什麼說這些山裡的朋友“都在聽”“好奇地聽”呢?(指名回答。預設:應為作者把樹枝、鳥兒、蝴蝶和猴子當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說這些山裡的朋友“都在聽”“好奇地聽”。)

畫面3:下課了,小鳥、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樹下活動。

“趕來看熱鬧”形成看大家活動的畫面。

5、小結:除了使用相同詞構成的幾個相似結構詞語的句子和進行具體細緻描述的詞句,可以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外,形象地模擬聲音和把物當作人來寫的詞句,同樣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裡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詞句也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五、小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一課有關學習內容。

(一)複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PPT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複習“有新鮮感的詞句”。

提問:上一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有新鮮感的詞句”,誰能說說,什麼叫“有新鮮感的詞句”嗎?

指名回答。預設:答案見上一課的教學過程。

二、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嘗試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認識“有新鮮感的詞句”。

(一)想象“學校環境”的畫面,嘗試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

1、通過上一節課課文的兩個內容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有新鮮感的詞句”: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裡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們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的詞句,就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接下來的學習,就要看看同學們能不能找出這樣的詞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文插圖)朗讀第三部分內容,結合插圖想象一下,在你的腦海裡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畫面?然後找出這部分的內容裡中有新鮮感的句,用橫線畫出來。

2、反饋指導。

預設:

畫面:邊疆國小特有的優美環境。

有新鮮感的詞句: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3、出示任務:朗讀這兩個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詞語讓你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用實心圓點點出來。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採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古老的銅鐘”“粗壯的枝幹”“鳳尾竹的影子”“潔白的粉牆”形成特有的優美環境畫面。

(二)小結:

我們通過課文的三個內容學習,通過認識瞭解和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讓我們瞭解了一所邊疆山區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也認識瞭解了一個新知識“有新鮮感的詞句”:能讓我們一讀就在腦海裡能形成清楚具體的畫面,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的詞句,就叫做“有新鮮感的詞句”。

三、說說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設計說明:落實教學目標2,體現從“學閱讀”到“學表達”的語言運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閱讀”,理解內容,習得方法;“學表達”內化轉換和積累語言,規範言語表達。)

1、導語:學習了課文,我們瞭解了這所邊疆山區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那麼這所國小有哪些與眾不同、特別的地方,你能找出來與大家說說嗎?

出示任務:(複習默讀要求後)默讀課文,找一找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用上“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有……”說一說,最少要說上兩點。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1)必須是課文中與學生所在學校不同的的相關內容,如,山裡,多民族,用銅鐘鐘聲表示,有小鳥等小動物來學校……(2)語言規範。

指名反饋檢查兩三個學生後,根據評議再練說,然後再反饋評議。

3、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真是一所特別的、與眾不同的、邊疆山區裡的、多民族的、可愛的國小啊。

四、嘗試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按照提示和要求進行說話練習。(設計說明:落實教學目標3。)

1、導語:對比這所邊疆國小,我們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學校裡做些什麼呢?你能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說一說嗎?

出示任務:(PPT出示課後該練習)我們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學校裡做些什麼呢?選一個場景,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按提示的開頭,說一段話。

個體練習,四人小組交流互提意見,並推舉一人在班上說。

2、反饋指導。

評議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樣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2)語言規範。

指名反饋檢查兩三個學生後,根據評議再個體練說同桌互評,然後再反饋評議。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與詞語表詞語讀記。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遊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PPT示詞語表詞語,自由讀記。

(四)反饋讀記(注: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六、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設計說明:第二學段是學生寫字錯別字高峰出現的階段,必須重視字形教學以提高和保證寫字的正確率。通過學生回憶,進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較,再通過組詞,將兩兩比較的字的字義固定下來,是識字教學音形義相結合的體現。)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並板書,然後讀一讀:

例:服(服裝)報(報紙)靜(安靜)淨(乾淨)

4、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會錯在哪裡。

例:“絨”,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裝”,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寫字指導。

1、觀察並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後每個字在寫兩個。

七、總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八、寫字練習和抄寫詞語表詞語。

2023年國小課文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推薦 篇七

學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定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國小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裝置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線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大青樹下的國小教案 篇八

《大青樹下的國小》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的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文字點題。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播放音樂《愛我中華》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品味詞語,加深理解。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裡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

3、創設情境,強化情感。教學快要結束時,我大膽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一隻蝴蝶、一隻小猴、一隻小鳥、一朵花,我們會怎樣想呢?”這個情境的創設,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了興趣,保持了學生注意力,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文素養。

二、成功之處

轉換角色,入情入境。

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時,我提問:“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朗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裡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反覆朗讀這幾句話。

三、不足之處

1、拓展閱讀《走月亮》《愛我中華》《山溝裡的孩子》。我選擇講解《走月亮》和《山溝裡的孩子》,讓學生圈畫自己覺得有新鮮感的詞句。學生對於《走月亮》這篇散文並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麼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畫語句時出現了一些困難。《山溝裡的孩子》這篇文章相對容易理解,我讓學生自讀《山溝裡的孩子》,讀懂山溝裡的孩子學習生活的特別之處,學生也能瞭解其中的原因。

2、個別字音需要重點指導如“傣族”中“傣”應讀“dǎi”。同時對於“坪壩”的意思需要用圖片直觀顯示。

四、改進措施

回顧本課教學,需要進行一些改進。

1、教學中對於年級教學特點不夠熟悉,導致備課時設計的個別問題過深,需要多多研讀課文,加強集體備課。

2、學生分角色表演時對於猴子、小鳥等角色的特點定位不準確,語言上沒有個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讓學生先熟悉猴子的機靈、花兒慢慢綻放、山狸的膽小等動物特點,然後再進行表演。

1 大青樹下的國小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來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字的目的。如在學習窗外十分安靜一句時,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樹枝、一隻小鳥、一隻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怎麼想?”這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

不足之處:

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