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4、理解文中設喻説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用自學、質疑、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學習課文,鼓勵學生髮表自已的見解。

2、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掌握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難點:體會鄒忌勸諫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不乏忠臣進諫的故事,但他們的命運都各不相同:比干勸商紂王不要沉湎於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勸諫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鄭而被嘲諷羞辱,屈原勸諫楚懷王連齊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勸諫吳王夫差除掉勾踐而身為戮沒,但鄒忌勸諫齊威王卻收到成效。這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從今天要學習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簡介《戰國策》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等,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至於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主要記述戰國時代策士們的言行和主張。其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簡介鄒忌

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簡介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後來聽從謀臣的勸諫,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4、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掌握字音及節奏。

[疑難字音]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間(jiàn)進朝(cháo)於齊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翻譯中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答疑解惑。收集共性問題以供全班討論交流。

(3)檢測學習效果,開展文言知識競賽。

將全班同學分為A、B兩組,每組底分為100分,錯1題扣10分,每組單數題由A組代表完成,雙數題由B組代表完成,教師及時公佈正確答案。

(課件顯示以下各題,顯示一題完成一題)(附參考答案)

▲説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詞義。

①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處所

②宮婦左右古義:國君旁邊的近臣

今義:表方位

③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④修八尺有餘古義:長,高

今義:修理

⑤私我也古義:偏愛

今義:自私

⑥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委婉規勸

今義:諷刺

▲解釋加點詞的意義,注意詞類活用現象。

①朝服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②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用作狀語,當面。

③吾妻之美我者:意動用法,“認為……美”。

④臣之妻私臣:名詞用作動詞,偏愛。

⑤聞寡人之耳者:使動用法,“使……聽到”。

▲判斷一詞多義。

①朝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②孰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有”通“又”

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孰”通“熟”,仔細

(4)根據兩組答題情況,師生共同評議,評出優勝組,予以表揚。

(5)全班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句讀,讀出人物説話的語氣。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研讀第一段

(1)[學生活動]課本劇表演:學生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請一位學生做旁白。

(2)思考:①他們表演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②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③為何妻、妾、客都誇鄒忌好看?

④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啟發?

⑤這一段與諷齊王有什麼關係?

(3)[學生活動]四人學習小組討論,選派代表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4)教師點撥。

(5)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朗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之心理。

妻之答,要讀出濃濃的愛戀之情;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情;客之答,要讀出其阿諛奉承之情。

(6)學生分角色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全班齊讀。

(7)小結本段。

2、研讀第二段

鄒忌與徐公比美的事情為諷齊王納諫埋下了伏筆,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究竟有何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段。

(1)思考: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於他,那麼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

(2)學生討論探究,交流探究結果。

(3)教師點撥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鄒忌受矇蔽→朝廷之臣畏王→齊王也受矇蔽

客求我四境之內求王

這種推理方法叫類比推理,這種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説明一個抽象道理的方法叫做“設喻説理”。

(4)有感情地朗讀,在誦讀中體會類比推理、設喻説理的妙處。

[提示]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説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敍家常。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四、課堂討論,拓寬延伸

1、前面我們説過,鄒忌勸諫齊威王收到成效。讀完全文,請你談談,鄒忌勸諫成功有哪些原因。

2、進諫難,納諫也難。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

五、板書提示,指導背誦

妻→私

三問三答妾→畏→鄒忌受矇蔽

客→求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類比推理齊王也受矇蔽

客求我→四境之內求王

家事設喻説理國事

六、佈置練習,課堂檢測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見課本P176第二題)

2、比較鄒忌三問和妻、妾、客三答句式及語氣的不同之處。

附板書 篇二

三問“吾與城北徐公孰美”(起因)

妻──私臣

三思妾──畏臣──明己之弊

客──求臣

宮婦左右──私王

三比朝廷之臣──畏王──推王之弊

四境之內──求王

鄒忌諷諫

齊王納諫

面刺──受上賞

三賞上書──受中賞──措施得力

謗譏──受下賞

令初下──門庭若市

三變數月後──時時而間進──效果彰顯

期年後──無可進者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結果)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三

【導入新課】

文言總結(作業)

【新課探究】

一、通假字

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二、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裏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裏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三、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早上;服,名詞作動詞 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認為…美)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當面)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使…聽到)

四、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於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5、之

a、臣之妻私臣 (結構助詞 的)

b、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代詞,指客)

c、孰視之 (代詞,指徐公)

d、暮寢而思之 (代詞,指妻、妾、客都説"我"美這件事 )

e、吾妻之美我者 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f、燕、趙、韓、魏聞之 (代詞,指齊國廣納諫言,修明政治這種情況 )

6、美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漂亮,美麗)

b、吾妻之美我者 (讚美,認為……美)

7、於

a、欲有求於我也 (向)

b、能謗譏於市朝 (在)

c、皆朝於齊 (到)

d、皆以美於徐公 (比)

8、間

a、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 (jiān夾縫、間隙、空隙)

b、時時而間進 (jiàn間隔、間斷、偶爾)

9、以

a、皆以美於徐公 (認為)

b、以鉗搏之 (用)

10、若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門庭若市 (如,好像)

五、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今:處所)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身邊的人 侍從 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4、能謗譏於市朝 (謗譏:指責——今:諷刺)

5、鄒忌修八尺有餘 (修:長、高——今:修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愛——今:自私)

7、鄒忌諷齊王納涑(諷:委婉規勸——今:誹謗 )

8、窺鏡而自視(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

9、暮寢而思之(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六、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七、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門口和庭院熱鬧得像市場一樣,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小結】

本文緊扣題眼"諷",遵循文章的寫作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連點成線,有機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牽一"諷"而動全文。鄒忌從與徐公比美這一生活小事中,悟出了治國的道理。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鄒忌諷齊王納諫》用了大量的筆墨寫鄒忌之妻、妾、客美鄒忌,忌自省,看似與主題無關,實是為突出主題作鋪墊。鄒忌先從自己的私事説起,隨後用私事比國事,讓齊威王從兩事相似之處受到啟發。這種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用設喻講述道理,表明見解的方法,在寫作方面可加以借鑑。

【結構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

方式:設喻

臣之妻私臣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結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齊王納諫

下令:

面 刺 上賞 初 門庭若市

三賞 書諫 中賞 三變 數月 間進

謗譏 下賞 期年 無可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 篇四

一、導語 :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如:1、鄒忌/修八尺/有餘(×)鄒忌/修/八尺有餘(√)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完成板書忌齊王

妻----------宮婦左右

妾----------朝廷之臣

客---------四境之內

四、關於進諫很多時候,由於一篇《邵公諫厲王止謗》,《鄒忌諷齊王納諫》很自然的成為一篇成功的進諫範本。臧克家在《納諫與止謗》一文中對這一點作過精彩的論述。而在歷史上各名家也差不多是眾口一辭地肯定了鄒忌的諷諫藝術,甚至於拔高了這種藝術。對此,我總有一個疑問:在這一次進諫中,諷諫真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嗎?在《戰國策》中有龐葱的“三人成虎”的進諫,百里奚的“辱亡齒寒”的進諫,這可以説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但卻失敗了;而在唐代的魏徵身上我們找不出一絲的“諷諫”藝術,可他卻每每獲得成功。對比之後,可以明顯的發現我們對“諫”這一問題往往有意無意間忽視了一個最大的要點:君王——諫的對象。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了君主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對錯君主説了算。而臣下這一過程中可説是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誅連族人,因而在中國又有“犯天顏”“逆龍鱗”之説。這樣説來,關鍵應該在於君主。所以,應該這麼説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能取得成功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同時比較一下鄒忌與威王的所得,我們可以發現威王才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同時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五、聯繫大學聯考2003年大學聯考作文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麼意義?

A、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羣眾,提建議要講究方法。C、作為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1]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五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2、瞭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説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太宗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們常説:“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在歷史上有些敢於進諫的大臣卻沒有什麼好的下場。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勸諫暴君商紂王而被剁成肉醬;

屈原投江:屈原因勸諫昏君楚懷王而遭流放,最終投江自盡;

魏徵死諫:魏徵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稱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但有時也是冒着殺頭危險直言進諫的。

由此可見,進諫成功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是既要敢於進諫,

更要善於進諫,要講究進諫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

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 齊威王

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

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

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

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

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 )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德育目標 篇六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七

[設計意圖]

中學古文教學,以往的程式為介紹作者、背景、解題、翻譯、串講、歸納段意、總結中心等。本設計試圖從引導學生領悟前人結構文章的妙處入手,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深入探究,舉一反三,學會汲取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

[設計提要]

這篇教學設計為提要式,由三方面組成:

1、《鄒忌諷齊王納諫》(以下簡稱《鄒》文)的整齊美;

2、《鄒》文的參差美;

3、《鄒》文的哲理美。

[説明]

《鄒》文字淺顯,高中學生自己能夠讀懂,所以在指導學生自讀了前面的“提示”及註釋之後,即可進入下面的導讀。

[設計實施]

一、《鄒》文的整齊美

[引導]

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文章寫他以比美設喻,巧妙諷諫,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寫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齊美,即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注意從頭到尾,先後出現了幾個“三”?

[討論明確]

1、鄒忌有三問:問其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後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

3、鄒忌解蔽,當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4、鄒忌入朝見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比“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然後得出推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齊王納諫,下令有三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於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6、納諫之後,齊國有三變:“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三變”之後,達到了內政修明、國家強盛的目的,從而出現了“四國朝齊”的“國際”局面。

[點撥]

也許是無意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個故事組成了“三疊排比”的奇特結構,敍事如江水東下,十分暢達,並且前後呼應,上下關照,使文章具有一線貫穿、曉暢淋漓的特點。這樣的結構,不僅使文章從全文看來有一種整齊的美,而且使其內在韻律有一種進行曲般的節奏美。這樣寫,看來有些過於理想化,但仔細斟酌,卻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歷史發展規律。

二、《鄒》文的參差美

[引導]

《鄒忌諷齊王納諫》不僅是整齊美。請再讀一遍課文,比較一下“三問”、“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無區別;若有,説出原因。

[明確]

1、“三問”:鄒忌問其妻,自稱“我”,用較隨便的口語化的自稱;問其妾,自稱“吾”,用較莊重的書面語化的自稱,端着架子;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還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鄒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與徐公比較)?”從文章開頭描寫看,鄒忌稱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再穿上華貴的官服,更顯得風度瀟灑、氣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為這樣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驕傲,再加上是結髮夫妻,恩愛之情更是溢於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較低(從“妾”字構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學説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雖只比其妻少了三個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對鄒忌不如妻那樣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面對在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其客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討好主人的話,語氣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這三問三答,雖然未寫一個字的個人心理、神態,但每一處問答,每一個人的表情乃至內心世界,都能使讀者描摹出來,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我們再來看“三比”。從第二節開始,鄒忌以他策士善辯的風格,首先向齊王説明“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然後一連串地説出他的妻、妾、客分別“私”、“畏”、“欲有求於”他而都説他“美於徐公”的事。這裏的每一句話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個層次的意思,這一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內容。這樣寫,既避免了重複,又使行文顯得參差變化而且簡潔明快。正當齊王充滿興趣地聽他講“比美”故事的時候,鄒忌適時切入主題,以家事比國事,一一比照對應,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於臣”,比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於王”,指出齊王身邊種種易受弊的情況,並得出推論:“大王所受的矇蔽一定很嚴重啦!”鄒忌雄辯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諷喻,使齊王如夢初醒,立時瞭解到了政治積弊之所在,從而痛下決心,懸賞納諫,廣開言路,進行改革,這才出現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齊國逐漸跨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案 篇八

[設計意圖]

中學古文教學,以往的程式為介紹作者、背景、解題、翻譯、串講、歸納段意、總結中心等。本設計試圖從引導學生領悟前人結構文章的妙處入手,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深入探究,舉一反三,學會汲取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

[設計提要]

這篇教學設計為提要式,由三方面組成:1.《鄒忌諷齊王納諫》(以下簡稱《鄒》文)的整齊美;2.《鄒》文的參差美;3.《鄒》文的哲理美。

[説明] [所據版本:人教社高中語文第一冊]

《鄒》文字淺顯,高中學生自己能夠讀懂,所以在指導學生自讀了前面的提示及註釋之後,即可進入下面的導讀。

[設計實施]

一、《鄒》文的整齊美

[引導]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文章寫他以比美設喻,巧妙諷諫,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寫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齊美,即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注意從頭到尾,先後出現了幾個三?

[討論明確] 1 。鄒忌有三問:問其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 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後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鄒忌解蔽,當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4. 鄒忌入朝見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比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然後得出推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5、齊王納諫,下令有三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於寡人之耳者,受下賞。6、納諫之後,齊國有三變: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三變之後,達到了內政修明、國家強盛的目的,從而出現了四國朝齊的國際局面。

[點撥]也許是無意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個故事組成了三疊排比的奇特結構,敍事如江水東下,十分暢達,並且前後呼應,上下關照,使文章具有一線貫穿、曉暢淋漓的特點。這樣的結構,不僅使文章從全文看來有一種整齊的美,而且使其內在韻律有一種進行曲般的節奏美。這樣寫,看來有些過於理想化,但仔細斟酌,卻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歷史發展規律。

二、《鄒》文的參差美

[引導]《鄒忌諷齊王納諫》不僅是整齊美。請再讀一遍課文,比較一下三問、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無區別;若有,説出原因。

[明確]1、三問:鄒忌問其妻,自稱我,用較隨便的口語化的自稱;問其妾,自稱吾,用較莊重的書面語化的自稱,端着架子;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還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鄒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與徐公比較)?從文章開頭描寫看,鄒忌稱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再穿上華貴的官服,更顯得風度瀟灑、氣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為這樣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驕傲,再加上是結髮夫妻,恩愛之情更是溢於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較低(從妾字構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學説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雖只比其妻少了三個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對鄒忌不如妻那樣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面對在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其客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討好主人的話,語氣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這三問三答,雖然未寫一個字的個人心理、神態,但每一處問答,每一個人的表情乃至內心世界,都能使讀者描摹出來,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我們再來看三比。從第二節開始,鄒忌以他策士善辯的風格,首先向齊王説明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然後一連串地説出他的妻、妾、客分別私、畏、欲有求於他而都説他美於徐公的事。這裏的每一句話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個層次的意思,這一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內容。這樣寫,既避免了重複,又使行文顯得參差變化而且簡潔明快。正當齊王充滿興趣地聽他講比美故事的時候,鄒忌適時切入主題,以家事比國事,一一比照對應,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於臣,比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於王,指出齊王身邊種種易受弊的情況,並得出推論:大王所受的矇蔽一定很嚴重啦!鄒忌雄辯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諷喻,使齊王如夢初醒,立時瞭解到了政治積弊之所在,從而痛下決心,懸賞納諫,廣開言路,進行改革,這才出現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齊國逐漸跨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

[點撥]《鄒》文既有相對整齊的結構美,又有錯綜變化的參差美;在這變化錯綜之中,又從人物語言的角度,十分恰當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態,確實起到了言簡意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國古代文學簡練典雅的風格,由此可見一斑。

三、《鄒》文的哲理美

[引導]通過鄒忌比美、設喻諷諫,使齊國走向強盛的故事,我們能夠從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請大家再讀一遍課文,進行思考,試從領導者、被領導者和普通人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也來個三)。

[討論明確]

1、作為下級,既要勇於進諫,又要善於進諫。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鄒忌這樣,幽默風趣、娓娓到來、順理成章地使國君納諫除蔽,從而達到使國家政治清明、繁榮昌盛的目的,豈不美哉!

2、作為領導者,也應樂於納諫。聞過則喜、從善如流,是古往今來那些胸懷寬闊、雄才大略的領導者的優秀品質,齊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沒有虛懷若谷的氣度,沒有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為百姓的安危禍福着想的胸懷,不但逆耳的忠言聽不進,就連順耳的勸諫也難説聽得進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

3、作為普通人,也應有自知之明。鄒忌之所以三問,徐公來了之後又窺鏡而自視,終於發現自己弗如遠甚,可見鄒忌一開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約而同地捧他,也沒把他捧暈乎。所以,才能暮寢而思之,悟出背後的根由:他們之所以美我,是由於 私我、畏我、有求於我呀!這叫什麼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當: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千古名言,就是從本文中歸納出的)

[點撥]《鄒忌諷齊王納諫》通篇都閃爍着哲理的光輝。如果,我們所有的被領導者都能勇於並且善於進言,各級領導都能樂於納諫,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則我們的國家幸甚,我們的民族幸甚!

附:板書

問、答、思 整齊 善於進諫

三 參差 樂於納諫 三

比、賞、變 哲理 自知之明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九

一、導入,走近文本

師:常聽人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今天老師卻要説:“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你就會明白。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學習用設喻講述道理的寫法。(多媒體演示)

二、朗讀,感知

1、師:我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那就讀給同學們聽一聽,好不好?

老師想請三位同學來讀,我們在聽讀的時候,應該注意標註出在字音和節奏方面同這位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地方,可以嗎?由學生一一提出,學生合作自行解決。

師:很好,大家通過自己的預習,把課文讀得如此流暢,老師已經感覺到同學們對文言文非同一般的解讀興趣和解讀能力了。我們一起聽一下名家範讀,感受一下文章意境。請認真聽,能不能聽出你有不同意見的地方?聽完,學生指出幾處發現(問之;今齊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2、師:你在結合註釋理解文意的時候,有沒有沒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商量商量。(由學生一一提出,學生合作自行解決。)

師:我們要注意文言知識的點滴積累,當我們的積累越來越豐厚的時候,就能更正確地解讀古代文學作品,更進一步地走進古人深邃的思想了。

三、品讀,感悟:

1、師:我們已經讀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誰願意給大家説一説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請學生一一回答,老師歸納總結。(可根據文題歸納故事內容。本文寫了兩個人物,哪兩個?齊王是個兼語,應理解為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只要把“諷”和“納諫”解釋一下。)

2、我們再來讀課文,你有沒有發現,文章在行文方式上以什麼為主?文章寫了鄒忌同家人的幾次對話?

3、師:明確對話。那鄒忌“三問”和妻、妾、客“三答”在句意、詞序、語氣、人物心理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這個時候,我們也就知道了應該怎樣用聲音傳達出這些看似相似,其實卻有相當大不同的語句了。那就試着用聲音傳達一下吧。我們可以四個同學為一組,一位作鄒忌,其他三位同學分別作妻、妾、客,聽一聽有什麼不同。 (生分組練習,興趣盎然)

4、師:哪一組同學願意給大家表演一下?請到前面來。

(生四人分角色演讀,聲情並茂。此時一位演妾的女生加了個給鄒忌捶背的動作,得到了大家的喝彩。同時加了一位學生讀敍述的語句。)

師:誰願意給他們作一下點評?

師:精彩的演讀、恰當的點評,讓我覺得大家對文本的解讀很細緻。

5、師:鄒忌聽了誇讚後,是不是心裏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麼想的呢?

師:於是,鄒忌進行了三……

師:對,三思。你現在就是鄒忌,你會怎樣想呢? 請學生一一回答。

我覺得他應該想到,也就是得到一個結論,想到自己受矇蔽了。

師:你太會想了,這才是鄒忌呢!是呀,鄒忌由妻、妾、客的讚美意識到自己受矇蔽了(投影:悟己之蔽)

他還會想些什麼呢?

生:大王也像我一樣受矇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給大王進諫。

師:真好!你現在是真正的鄒忌了。

6、對於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許就一笑了之了,但鄒忌卻抓住這樣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極為漂亮的進諫。鄒忌是怎樣給威王進諫的呢?

生:於是入朝見威王……

師:誰給大家説一説?

生:鄒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訴威王,並拿齊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較。

師:是呀,這樣,鄒忌與威王進行了三……

生:三比。

7、師:通過“三比”,比出什麼來了呢?

師:由“三思”到“三比”,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投影:推王之蔽)

8、如果你是威王,你會接受鄒忌的進諫嗎?

生:會。因為鄒忌由他自己家庭的小事想到了國家大事,他這樣關心國家,我會接受他的進諫。

9、師:是呀,誰能拒絕一位愛國之人的進諫呢?這位同學談到鄒忌用了一種很好的進諫的方法,那就是“類比説理”,把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以小見大,推己及人。(設喻講述道理)

生:我也會,因為鄒忌沒有直接給威王進諫,他很含蓄,我會很高興地接受。

師:你的意思是説鄒忌用了委婉的進諫的方式。真好!

10、那麼,威王是不是接受了鄒忌的進諫呢?

師:何以見得?

生:(齊)王曰:“善!”

師:(重複)王曰

生:(聲音漸高)“善!”

師:(板書“善!”),味道還不足,王曰

生:(齊,酣暢淋漓地)“善!”

師:“善”是什麼意思?

生:(齊)好!

11、師:大王説“好”,那麼好在哪裏呢?我們從這一個字可以讀出什麼呢?

生:大王認為鄒忌説得很對,很好!

生:大王覺得有這樣的賢君提出這麼好的意見,他很驚喜。

生:大王覺得自己是一國之君,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所以只用一個“善”字表達他的思想。

生:從這一個“善”字,我們可以讀出大王納諫的決心。

生:大王是説:“好吧,就按你説的辦吧!”

(此時,提醒學生“善”字應該以怎樣的語氣語調讀?為什麼?面對鄒忌的委婉進諫他為什麼惜字如金,不大肆讚美?在學生偏離文本軌道時,師又及時引導:齊王的激動只是一方面,可激動的人或許更會滔滔不絕呀,作為一國之王,他還會顧及到什麼?)

12、師:是呀,每一個漢字獨一無二的形象都飽含了古人多麼豐富的思想。於是,鄒忌進諫成功,虛懷若谷的威王為了更好地納諫,實施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那就是三……

生:三賞。

13、師:對,於是羣臣進諫。結果如何呢?

生: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

14、師:如果我們再用“三”來總結的話,那應該是……

生:三變。

15、師:威王納諫最終效果巨大啊,文中怎麼説的呢?

師:正是因為有了鄒忌這樣的賢臣,也正因為威王的善於納諫,齊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強盛的國家。

至此,我們不僅讀懂了鄒忌進諫的全過程,還領略了古代謀臣策士高超的説話藝術與睿智,見識了古代賢君的大度。

四、總結,拓展文本

1、師:《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提示學生可分別從鄒忌或齊王(領導者)或其他方面回答。

歸納:看準對象,抓住時機,敢於進諫,善於提意見,講究方式方法,委婉提建議;領導者要有虛懷若谷的胸懷,要廣開言路,善於納諫;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一個被偏愛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圍的人,可能因聽不到真話而導致完全錯誤的判斷等。

2、小結:由鄒忌的“諷”可以看出“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們提建議或意見時,應該講究一點方式方法,好讓對方心悦誠服地接受,自覺地改進。

五、佈置作業。整理學案,複習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