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徵説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初讀課文

1、一讀:疏通文意,瞭解大意。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文意,教師補充相關文言知識。

(1)“窺鏡”的“窺”,本義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又引申為觀察、偵察。“窺”,必然是仔細的。“窺鏡”,不是一般的“對着鏡子看”或“照鏡子”,而是對鏡端相的意思。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孰與”:與……比,誰……。“美”:漂亮,形容詞。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為“以……為美”。

(3)“今齊地方千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千里”就是“縱橫各千里”。據考證,齊國當時的面積為116500平方公里,約佔現在山東省面積(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為古今異義詞。

(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刺”:指責。能當面指責寡人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

(5)“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幾個月以後,隔一段時間偶有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再提,也沒有可提的了。

“雖”:即使。“言”:説,批評,建議。“進”:進諫。“者”:相當於“……的”。

2、二讀:理清思路。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第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主。(分析問題)

第三段:齊王納諫除弊,內政修明。

第四段:燕、趙、韓、魏都來朝見齊王。(解決問題)

(三)研讀課文

1、文章開始由一件家庭瑣事寫起,這件家事是什麼?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親暱)

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於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讚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讚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麼結論?

――他並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也”。

5、反覆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後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裏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採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後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四)拓展延伸

1、寫法借鑑:通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2、思想內容借鑑: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進步。今天,我們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二

重慶市第122中學 羅春燕

教學目標 

1. 結合註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 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

3. 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 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 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 領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4. 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藉助工具書與註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 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 弗 間

2. 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後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為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 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 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 鄒忌為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矇蔽,由此進諫。

2. 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 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裏?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説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羣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矇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 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 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説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 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全班交流。

2. 你還知道哪些通過説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 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於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後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教學重點 篇三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四

教學步驟

一、討論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來討論)。

1.為什麼説鄒忌進諫的方法很巧妙?鄒忌為什麼不“直諫”而要“諷喻”?

明確:個人美不美的問題,妻、妾、客人和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這種小事中,卻隱含着大道理。在“受蔽”這一點上,生活小事和國家大事之間有着共同點,可以進行類比。而齊威王又愛好類比(隱語),從美不美的問題談起,威王喜歡聽,闡明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2.本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而作者卻用佔全文1/2的篇幅去寫鄒忌和徐公比美,這是不是詳略不當?

明確;不是。寫比美,是為後文鋪墊,是設喻手法。從全文來看,設喻、諷諫寫得詳,而齊王納諫除蔽寫得略。這種詳略得當的手法,值得我們學習。

3.本文的人物對話為何不同?

明確:本文第一段裏的三問三答,答的內容都是説鄒忌美,只有一兩個字的增減或變化,但卻反映了對話人物問的關係親疏遠近的不同。妻是熱情地讚揚鄒忌“美甚”,反映了妻對夫的偏愛;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説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讚美比妻差多了。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陳述句,比妾的反問句,語氣更輕了。

二、課堂自測(20分鐘)。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身長) ②形貌昳麗(光豔) ...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愛) ..

⑤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⑥王之蔽甚矣(受矇蔽) ..

⑦時時而間進(有時候) .

2.辨析加點詞的意義和詞性。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代詞) .

孰視之(仔細地,副詞) .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之(周詳地,副詞) .

3.“於”作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釋:A. 副 B.向

C.對 D.比 E.跟 F.在;給下面加點的“於”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於(C)我也。 .

②?皆以美於(D)徐公 ③皆朝於(A)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F)...朝廷 ⑤曹操比於(E)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

4.“於”和“是”連用,有:A.於是 B.因此 C.在這事上。給下面的`加點詞選擇恰當的解釋。

①於是(B)入朝見威王。 ..

②於是(A)眾槍齊發,敵人紛墮入落葉。 ..

③吾父死於是(C)。 ..

5.比較下面兩個疑問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個句子與現代漢語的詞序相同?

①吾孰與徐公美?

②吾與徐公孰美?

[答]有連接相比較事物的連詞“與”,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現代漢語的詞序。

6.對話的個性化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在回答鄒忌提出的“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時,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試結合他們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傳統的文言文,出自《戰國策·齊策》。《戰國策》主要是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説。本篇節選部分主要記載了齊國謀士鄒忌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齊威王聽民意從而達到強國家的良好效果。高中文言文的教學,注重學生對 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注重學生對文言句式的掌握,這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在國中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但是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學生普遍對文言文不太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在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前提下, 在保證落實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 考慮怎麼把文言文的課教得更加 生動活潑,考慮怎麼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課型:

自讀課

教學目標:

1、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對比 、排比 的寫作方法。

3、品味鄒忌含蓄的論辯藝術。

4、領略齊威王從善如流的魅力。

教學重點:

1、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對比 、排比 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鄒忌含蓄的論辯藝術。

教學 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通讀全文,弄準字音。

2、佈置學生上網查關於《戰國策》的相關資料。

3、佈置學生書面翻譯文章。

4、教師做PPT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 導入 ,激發 激趣:

眾所周知, 評價 美麗女子 的詞語有很多,經典的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大家知道這兩個詞語是在形容哪些美女麼? 對,是在説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貂蟬、昭君、楊貴妃。 英俊男子比如有宋玉、潘安, 那大家知道有評價 英俊男子的詞語麼?比如説身高:增之一分則太高,減之一分則太矮。這就是美到極致啊!今天這節課 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英俊的男子——鄒忌, 內外兼修, 不僅長的美,而且他的口舌功夫也是相當的一流啊 !(板書: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音讀: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1、教師示範朗讀,讀準字音。

2、教師強調積累正音:

昳 麗 yì 朝 服衣冠 zhāo 朝 廷 cháo 謗 譏 b à ng

時時而 間 進 jiàn 朝 於齊 cháo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意讀: 再讀課文,翻譯文章

1、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章。

2、各組學生代表發言,交流成果。

3、教師評價訂正,歸納文言文實詞虛詞以及特殊句式。

①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誰與誰相比,哪一個更怎麼樣呢?

②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③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④ 孰視之:孰,通假字,通“熟”。

⑤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斷句。

⑥ 臣之妻私臣:私,偏愛。

⑦ 皆以美於徐公:以,動詞,以為,認為。 再如“以師赴秦軍”,“以”是動詞率領的意思。

⑧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⑨ 能謗譏於市朝:於市朝,介詞結構後置。

⑩ 期年:滿一年。

4、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斷句,讀出節拍。

四、情讀 :品讀句子,讀出情感

1、品讀妻、妾、客的回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① 學生示範,要求注意朗讀的語氣,讀出情感。

② 學生分析三個人的內心世界。

③ 教師明確:

妻:私——偏愛。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對丈夫情感深厚而強烈, 不排除有美化自己丈夫的成分,有點誇大其詞,情人眼裏出西施,所以 毫不猶豫,脱口而出,由衷地稱讚 ,用感歎句 。

妾:畏—— 畏懼。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對丈夫小心翼翼,不敢説錯話,順着妻子的話説説而已。

客:求——有求於人,説點應景的客氣話、奉承話,句末用句號,陳述句,情感一般。

板書: 妻——私(偏愛)

妾——畏(畏懼)

客——求(請求)

2、品味鄒忌的勸諫藝術:

提問:

① 鄒忌是怎樣勸諫齊王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鄒忌的勸諫思路是從家務事談起,由家而國,道理相同。

(板書)

家 → 國

妻——私(偏愛)——宮婦

妾——畏(畏懼)——朝臣

客——求(請求)——子民

面臨 現狀 :奉承話 王之蔽甚矣

解決方案:廣開言路,善於納諫

實施 過程 :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

最終結果:齊國稱霸

②你認為鄒忌的勸諫為什麼會成功?

教師明確:

鄒忌含蓄勸諫,齊王從諫如流,齊國稱霸。

3 、師生三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五、美讀:調動情感,美讀文章

1、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拍,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2、課堂小結:

翻譯文本,誦讀對話,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理清思路,明瞭邏輯,欣賞鄒忌勸諫藝術

六、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創設情境:

1、假如你的表妹要上高一了,學校安排軍訓,但是表妹怕曬黑,不想去參加,如果姨媽希望你去勸説表妹,你會怎麼勸諫她呢?

2、假如你和同學上街,同學不走人行橫道而橫穿馬路,你會怎麼勸説他呢?

3、家人閒聊時,媽媽告誡你説遇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可千萬不要去扶起,否則容易找上麻煩,你會怎麼回答媽媽的話呢?

學生任選一個問題,或者自己創設情境,然後加以回答。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家 → 國

妻——私(偏愛)——宮婦

妾——畏(畏懼)——朝臣

王之蔽甚矣 →稱霸

客——求(請求)——子民

課後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學應對文言文基礎知識常抓不懈,落實 對文本的 誦讀, 注重創設情境以 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安排學習課前預習,藉助課文註釋的方式讓學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師只講解較難的字詞和句式。

(2)以改編、表演的創造性學習活動方式,拉動學生對原文的認識、理解、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包括課文本身體現的思想及現實意義。

(2)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鄒忌通過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聯想到國家大事,以講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巧妙地勸諫齊威王,結果是齊威王納諫除弊,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本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在重章疊唱似的簡短對話中,人物卻形神畢肖。故事藴含着深刻的現實意義。至於文意,學生結合書下的註釋和工具書,就完全可以自己疏通。教師只要給予引導、檢查、督促。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記錄古代帝王納諫的故事。在古代,雖然帝王也設諫官,但是敢於批評的大臣卻往往冒着很大的風險,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比干被挖心,司馬遷蒙受腐刑之辱。但是也有善諫的大臣和英明的君主,今天我們學習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這樣一對君臣。

首先我們要理解文意。對預習的情況做一個知識競賽。

二、檢測學生對基本文意的理解及重點詞語的把握

教師把學生出的題目投影到屏幕之上,進行簡單測試。教師要補充強調以下內容:詞類活用的重點詞,通假字,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詞多義。

三、分角色表演比賽

1、課前準備

(1)由語文課代表擔任比賽主持人。

(2)全班分四個小組準備課堂表演比賽。

(3)各組推選一兩個人擔任編劇,對課文進行改編。

(注:表演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編劇對課文的處理,而編劇對課文的處理也代表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劇本編寫完成,由全組選出演員參加表演。其他組員則負責準備道具,觀摩表演並提出改進意見。

(注:如此則全組無閒人,全班皆參與;既分工,又合作,自主去探究。)

2、課堂表演。

(1)由主持人(語文課代表)協調各組表演及評比事宜。

(2)各組輪流表演。

(3)表演完畢,主持人組織全班同學分別給四個小組打分,並評出最佳演員。優者掌聲表揚,餘者掌聲鼓勵。

四、師生共同學習

(説明:此部分學習由教師主持,師生共同完成。教師此時是一個主持者、引導者,一切均因學生之學情而導之。最後,教師要將課文學習引導到“文章的結構藝術”和“鄒忌的諷諫藝術”這個學習目標上來。)

1、剛才四個小組都表演了自己改編的課本劇,表演得都很好,也得到了同學們的充分肯定。下面請各組編劇談談自己的改編理由。

(説明:此環節意在弄清各個編劇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以及探尋其在改編過程的思維活動,對原故事的處理手法。由於認識理解不同,處理的手法也就不同,體現在各組的表演上也就有差別。)

2、請主要演員談談自己表演的得失。

(説明:此環節意在瞭解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與把握,演員與編劇的觀點的異同,以及相互合作情況。此環節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即演員可能與編劇有不同看法,在導和演的過程中逐漸磨合(協作)成最後的課堂表演形式。

同時,要於此引導學生賞析鄒忌妻、妾、客三答的不同語氣、心理。)

3、請全班其他同學談談,剛才為何選某組為優勝組,為何選某同學為最佳演員。

(説明: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既要讓學生談對各組、各位演員表演優點的理解,也要允許不同意見,即對錶演中的不足談看法。只要合情合理都應當鼓勵。)

有預計才能有準備,有準備才能巧引導。以上活動,學生會談到的內容預計有以下種、種:

1、編劇在談改編時,也許會涉及———

(1)兩個場景:鄒忌家中、朝堂上。也許還設有眾人進諫、各國朝見齊威王的場景,也是合理的。但場景設計應有所側重。

(2)五個人物:鄒忌、妻、妾、客、威王。也許還有進諫者、來朝拜的使者。人物表演應注意處理台詞、神態、動作、心理。

2、演員在談自己的表演時,也許涉及———

(1)如何處理照鏡子的動作、問話的語氣、進諫的語氣,如何處理回答的動作、語氣、神態,如何處理納諫的語氣、神態等。

(2)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如鄒忌善於推己及人,善於進諫;齊威王勇於納諫等。

3、其他同學在評價時,也許會對劇本改編或演員表演提出各種看法。或贊成,或反對,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肯定。對言之無理者要妥加引導,最好是讓別的同學來反駁(也可由編劇、演員自己反駁)。這樣,方能在課堂上形成辯論的熱烈氣氛。教師千萬不要對此橫加干涉,妄加否定。

4、除了註釋有的詞語句子之外,會涉及到的字詞句可能有———

字詞:孰與自信誠地方左右莫

句子:鄒忌三問的語氣不同,妻、妾、客三答的語氣不同,鄒忌進諫的語言技巧,威王簡短有力的回答。這些句子要作品味,教師可作引導、指導。

(教師應在整個發言和討論過程中相機而動、巧加引導,使學生的活動朝着“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這個教學目標進行,最終完成課文的學習。教師也要及時板書,把課堂學習思路展示給同學們。)

5、課後作業。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並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説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二、重難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説理和類比推理

三、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佔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

四、課型和課時

自讀課 兩課時

五、教學步驟 和內容

第一課時

1、導入  :由三位同學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矇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  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並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2、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後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3、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1)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細

私:偏愛

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A名作狀:[朝]服衣冠

[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

③古今異義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釐米

今:約33.3釐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於“與……孰”,“……與……相比,誰更”

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與 坐談

4、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5、分析

問:師(1)大家觀看錶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説鄒忌美於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讚美鄒忌,愛戀之情溢於言表

妾:比妻稍為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説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反問句

師:(3)為何妻、妾、客都誇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説鄒忌美於起徐公,那麼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麼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麼也就是説,鄒忌被怎麼樣了呢?

生:——被矇蔽了(寫板書)

鄒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師:(6)好,那麼回過頭來看看,第一段講什麼?

生:——鄒忌比美的事

師:(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與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麼為什麼要花這麼大力氣來寫鄒忌比美的事呢?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何關係呢?(引導大家看板書及第二段)。大家看,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於他,那麼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有,宮婦左右私齊王,朝廷之臣畏齊王,四境之內有求於齊王。

(轉身寫板書:)

鄒忌 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師(8):好,那麼鄒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於他而受蔽,現在齊王的情況亦與鄒忘相同,那麼他是否也應該受蔽呢?(生):是並且受蔽更甚。

鄒忌 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受蔽(甚矣)

那鄒忌分析出齊王受蔽這結論時,是先説鄒忘的情況與齊王的一樣,而鄒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齊王也應因此而受蔽。

(9)好,那麼象鄒忌,這種推理方法就叫類比推理。(用幻燈機打出)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10)鄒忌説到齊王受蔽這裏就打住了,那麼他是否只整指出齊王受蔽這事實呢?——不是,他是想説齊王須納諫。

(11)好,那麼在家看齊王最後有沒有接受鄒忌的意見呢?——有

(12)好,那麼要向國君説明須納諫這個道理是比較抽象又不容易使國君接受的,正如剛才上課前的小品中的忠臣進諫,忠臣向國君説明要廣開言路,不然會被奸臣矇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説他是想説國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後被殺。可是對比之下,鄒忌就顯得很高明瞭。他用比美這件很具體的生活小事來説明了齊王肥肉納諫這個抽象的道理,使齊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説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複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説服力的説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説理”。(打出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什麼叫“設喻説理”。)

6、朗讀前兩段。

第二課時

1、以提問課後思考題的形式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先朗讀全文)

2、學習字詞、句式(重點字詞寫在幻燈片上打出來)

[面]刺:當面指責

謗譏:古今異義詞 古;指責,勸諫,中性詞

今:誹謗,譏諷,貶義詞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使動用法。

時時而問進:jiàn 間或斷斷續續地

其年:滿一年。

朝於齊:朝見

介賓後置句:戰勝於朝廷。

2、讓同學串講這兩段,指出他們翻譯得不好的地方。

3、分析

師: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後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什麼效果(得後思考題)

生:“羣臣史民……受下賞”。

“羣臣進諫……皆朝於齊”

師:由此可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麼,鄒忌為什麼可以進諫成功?

引導學生從進諫者,鄒忌及納諫者齊威王兩方面去思考,為了幫助理解,可插入淳于 諫齊威王的小故事以説明齊王是勇於接受別人的意思,從諫如流的。在説明鄒忌這方面的成功時,着重説明是比關關事他親身所經歷的以及生活小事這兩點,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寫在幻燈片上)。

為何成功

鄒忌(進諫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説法,明白具體,説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於接受。

齊威王(納諫者):開明,有作為的君主,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於改革。

5、鄒忌形象分析(簡單提上一下)——寫於幻燈片上

鄒忌:①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

②實事求是

③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

6、解決未完成的課後題。

7、體現多練原則,讓學生當堂完成有關課文文段的閲讀理解訓練並評講。

8、朗讀全文。

六、板書

設喻説理

鄒忌 齊王

妻→私→營婦左右

粧→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內

受蔽 類比推理 受蔽(甚矣)

[1]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八

鄒忌諷齊王納諫

從容説課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動地記敍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説服力。

本文語言淺顯,故事情節生動,內容並無費解之處。教學的基本方式應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使他們悉心體會鄒忌委婉勸説的方式,明確鄒忌勸説藝術在當代人際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識。掌握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是教學重點之一,不宜忽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2.瞭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説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

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説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麼?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説諸侯。《戰國策》就是着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説,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帙麗    朝服      衣冠    窺鏡

期年    朝於齊    間進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④聞寡人之耳者

⑤今齊地方千里         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⑦鄒忌諷齊王納諫       ⑧能謗譏於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並全班交流。

確:(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聞:使……聞。

地方:土地方圓。

⑥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⑦諷:委婉勸説。

⑧謗譏:公開指責。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②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③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④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後,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麼?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麼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説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説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  畏  求

妻  妾  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説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敍家常。

“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勸説齊王除蔽納諫。最後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    宮婦

畏    朝廷之臣

求    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悦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後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由於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板書:小  大

家事  國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麼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①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於進諫的原因。②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羣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③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板書:

三賞

三變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閲瀆《觸龍説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體味本文寫作技巧之妙,鄒忌勸諫技巧之高;質疑解疑,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聯繫實際,對照反思,掌握人際交往藝術。

[教學步驟 ]

一、檢查背誦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二、品讀課文,鑑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讚有加的有兩點,一為精彩的對話,一為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品味鄒忌的三問,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第一問的背景是:“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試想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牀,對着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裏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

第三問的背景是:“且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着小聲問。

小結: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問題,但由於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裏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就用反問的語句。表達更加肯定的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語氣中能體會到,客的回答較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樣中肯有力。

上邊三種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態也就有差別,此所謂“言為心聲”。

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為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並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

一是“思”。鄒忌在三問之後。從妻、妾、客得到美於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實面前,“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白視,又弗如遠甚”。此時,他—沒有妒忌,要知道他對白己的容貌是相當看重的;二沒有大怒,不因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氣。也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人。要知道妻妾都騙了他。相反的,他卻是“寢而思之”。並能比較客觀地總結山箇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更難得的是,他能進而類推到治理齊國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這一點正如《古文觀止》編者的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可以説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齊王在聽完鄒忌的進言之後的神情、態度在這一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齊王在聽了鄒忌的閨房小語之後。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並淪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矇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説一“善”字,多麼痛快,多麼乾脆。也正是有了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賞”與“三變”,才有“戰勝於朝廷”的盛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君的高大形象。

這一“思”一“善”可以説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才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成果展示: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悦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説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説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説—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説“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悦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為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説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開放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為有較高的勸説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

諫、百里奚的“脣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説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為什麼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明確:唐代魏徵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於諫對象——王。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為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才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遊説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麼啟示?

學生明確: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羣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為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五、佈置作業

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王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選自《戰國策》)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賈:       ②謂……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澤:           ⑥之:

2.解釋下列句子。

(1)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

(2)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3.試評論一下呂不韋其人。

參考答案:

1.賈:經商,做買賣。  謂……曰:對……説。    利:贏利。

力田:辛勤耕作。    澤:恩澤。  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見到人質於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

(2)如果幫助他獲得秦王王位,恩澤町以遺留萬世,我願意去資助他。

3.呂不韋資助異人併力助其奪得秦王王位,幫助他養育兒子。助其於滅六國,一統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