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综述

贯彻就业优先战略  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综述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综述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8年,县人社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就业优先”的工作主线,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建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

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支撑,县人社局结合自身职能,认真贯彻县委全会决策部署,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定点联系企业,为企业“号脉”。组成7个工作小组,分别确定2-3个规模以上企业为联系点,定期到企业走访,与企业领导交流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工资福利等方面问题,让“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落地见效、结出硕果。在与孟氏制罐有限公司领导交流中,得知企业准备投资红酒产业,人社局党组急企业所急,立即安排专人跟进,帮助企业与发改局等部门进行沟通,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助力。通过与企业代表一对一交流,详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招聘计划,积极为企业招才引智。

(二)深挖培训潜力,为企业“造血”。充分利用拥有全市唯一一家县级技工学校资源,积极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校企联合办学、技能提升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企业哪些岗位技术薄弱,就派教师深入一线对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哪些技术工人需要提升自身技能,就量身打造培训计划,统一培训。2018年,为县内企业开展在岗培训800余人,技能提升培训300余人,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局面。

(三)创新招聘机制,为企业“输血”。一是盘活本地人才资源。每月10日、25日定期举办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2018年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就业扶贫招聘会45场。登记700家企业用工信息,提供11942个就业岗位,登记3747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1400余人。二是破解企业用工难题。通过走访,了解到近80家企业总用工缺口近1000人。县人社局积极与周边省市联系,确定参加外地招聘会的时间和参与企业。通过参加辽宁省绥中县和建昌县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三是为企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宏兴钢铁有限公司遇到了转型升级人才短缺的难题,县人社局积极与唐山市丰南区人社局联系,带领企业对口招聘钢铁行业技术人才,与13名原国丰钢铁的技术骨干达成就业意向。

二、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构建完善的创业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生态立昌黎县、产业强昌黎县、开放活昌黎县、创新兴昌黎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下游产业链创业空间,努力构建完善的创业机制。2018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600余人。255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11人。

(一)联系实际,科学培训。综合县域特色产业、培训资源和创业者意愿等多种因素,着力夯实课程设置基础。一是紧紧依托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围绕钢铁制造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把电工、焊工、车床等作为优先创业培训课程。二是立足本地特色农业开展培训。葡萄酒产业、制帽制衣产业、大棚种植在我县有广泛的基础和较好地创业机遇。县人社局认真分析市场、会同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邀请外地专业人才,先后举办了大棚种植、葡萄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近300名。三是针对市场需求打造便民培训模式。2018年,在刘台庄、安山和泥井三个镇建立培训基地,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开设中式面点制作、家政服务员等群众易学实用培训课程,180余人经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二)全方位扶持,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筹措730余万元担保资金,将可担保贷款资金总额提升至7300万元;简化贷款手续,严格审核把关,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 2018年,共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0万元,扶持255人创业,带动就业711人。二是提供创业项目支持。科学筛选,不断完善创业项目库,把适合本地创业的家庭旅馆、果汁经营、玫瑰香葡萄种植等40个项目推荐给创业者进行选择,避免了盲目创业。三是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县人社局从管好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入手,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和贷后管理工作。主动与经办银行联合,对每户贷前进行调查,了解其创业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安置就业人员情况和小额担保贷款使用情况等,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三)做大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是超前谋划平台建设。在认真调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启动创业园区扩建项目。扩建后,园区面积达2300平米,洽谈区、创业咖啡等公用设施更加健全。可容纳近40家小微企业入驻。二是认真筛选入驻企业。按照可持续的标准选择入驻企业,全力打造精品园区。目前,22家企业先后成功入驻创业园,直接带动就业6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2018年,按相关规定要求,实现局园剥离,委托第三方管理。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对入驻创业者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荐指导、政策咨询等创业指导服务。主动与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简化办事程序,帮助创业者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先后多次与县总工会等部门联系,为创业者提供政府优惠政策、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

三、以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能力为突破口,构建完善的就业扶贫机制

就业扶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部署的重要手段,解决好贫困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既能迅速降低贫困发生率,又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深入调查走访,掌握贫困人员就业状况。积极与扶贫等部门沟通,以全县大数据为基础,开展入户调查,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现状,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2018年7-12月,先后组成28 个工作小组三次开展入户走访调查5000余人次,摸清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就业创业意愿,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同时利用走访的时机,发放宣传单、岗位信息、培训登记表、宣传画报等11000余份。

(二)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贫困人员就业。一是挖掘岗位。对农村种养殖大户、乡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等所需岗位进行认真筛选,挖掘、收集一批适合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的岗位,提高贫困人员就业率和成功率。二是选岗到户。对收集到的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将岗位信息通过电话和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扶贫对象与企业取得联系,实现就业援助常态化。三是专场招聘。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功能,为贫困人口就业开辟更广阔的渠道。2018年,专门为建档立卡人员举办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258名贫困人员成功就业。

(三)加强技能培训,助力贫困人员就业。将“送培训”作为就业扶贫的关键措施。通过联合企业开展“招生即招工”的订单式培训,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组织培训机构深入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组织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本地急需紧缺、就业前景好、培训周期短的“短平快”上岗培训;通过组织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参加“创业+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贫困劳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创业项目,带动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18年,专门为建档立卡人员举办技能培训班4期,开设计算机、电工、焊工、中式面点和家政服务员专业5个,培训建档立卡人员161人,分别为每名培训合格人员发放100元食宿交通补贴,88人实现就业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