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多篇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多篇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1

這個假期我重溫的一本書,在座的很多老師都有看過。第一次讀這本書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會議中向我們年青教師推薦後我把它買了回來。讀這本書是一氣呵成,裡面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雖然書名叫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但是絲毫沒有在媽媽與老師之間進行比較的意思。只是為了提醒家長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現在既是媽媽又是老師的我,不僅能從書中找到方法應對自己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棘手的問題,而且也能從中感悟到一些跟現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教育方法。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我有兩個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學習來懲罰學生。書中的第4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裡面寫到:成人在教育兒童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學習,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學習,是因為在學的過程中,學習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破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這一點我還是有親身感受的,我們副課老師每週就跟孩子見一兩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瞭解他們的性格、家庭情況。美術課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不帶工具,你繪聲繪色講了半天,結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帶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過他們的。我有時候脾氣來了,也罰抄語文課文。其實我的目的是為了體現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覺性,罰抄是為了以後記住。好像這麼說來,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的確忽略了暴力作業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變成恐怖的事情。當孩子討厭這個老師這個課的時候,他怎麼能體會到美術的快樂呢。家長不重視不協助孩子,不帶的照樣不帶。罰抄也不管用,其實我的做法還是不得其法。

在書中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不可思議,不敢隨便向孩子宣傳這些觀念。但是細讀之後,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怎麼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所以我覺得我還是要從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課內容做成一顆顆美味的五彩糖,讓他們捨不得轉移視線。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管還是不管?

有人問著名的央視記者柴靜:你做新聞,你關注的是什麼?她回答:我關注的是新聞中的人。那麼我們做教育的,應該關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師的書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後果,不過多束縛。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是: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的毛病其實是正常現象,不應該太苛刻對待。人的成長不是一天、一年,是幾十年長長的時間,不必糾結於他一時的小錯。有時候只需要心靈觸動那麼一下,一棵脆弱搖擺的小苗很快就能長成挺拔的大樹。觸動心靈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作為老師,有時要停下自己的腳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衡量他們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白巖鬆說:不能因為走得遠了,就忘了出發時為了什麼。我們剛進入教育行業時,肯定是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好老師。是不是好老師學生最有發言權。我們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還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路。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採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裡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麼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麼,他越不聽什麼,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瞭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國中老師強調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國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3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中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類書籍之一了。尹建莉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之外,更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結合著自己親身的教育經歷和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堪稱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實踐的家庭教育優秀書籍。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對我啟發最大的並不是尹建莉如何教育女兒的,而是尹建莉如何保護女兒的。比如又一次,因為自己太忙,所以尹建莉就讓丈夫接女兒到單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這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卻不會說好話的同事會“逗”孩子玩兒,小孩子有時候會拿開玩笑的話當真。尹建莉的丈夫一來是沒太在意,二來也有點拉不下來臉。為了讓孩子不再受到這種負面資訊的影響,尹建莉就“剝奪”了丈夫接孩子去單位的權利。保護好了孩子,讓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環境中成長,這難道不是同買學區房這樣的行為有相同效果的嗎?

作為一位母親,尹建莉並沒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尹建莉除了想要照顧好女兒之外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由此止步。所以有一段時間尹建莉的女兒在寄宿學校學習,但是假期回到家以後,尹建莉發現自己和女兒之間開始有了隔閡,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藉口,一旦發現了問題,立刻就解決了,讓女兒回到自己的身邊,注重於女兒的溝通和互相理解。

從尹建莉的角度來講,即使她是家庭教育暢銷書作家,獲得了教育碩士的學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決定都是正確的或者是好的,我們都是在實踐中好到更好的陪伴的方法,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而作為成人來講,做錯決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意或者是不去管……當我們在反思與糾正過去之後,才能夠走好未來更長更遠的道路。

不僅如此,尹建莉還能夠引導女兒,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並且告訴女兒在一些被動的錯誤選擇中,該如何應對。比如又一次,尹建莉的女兒在學校無辜受牽連,被多遍罰抄。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和老師發生衝撞也許對孩子沒有好處,所以尹建莉在平復了女兒的情緒之後選擇幫女兒寫罰寫的作業,讓女兒有時間閱讀和做更有效果的練習。這才是一位理智、聰明的家長的選擇。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5

20xx年10月18日,不僅是我女兒宋欣雨的生日,也是我榮幸參加小二班家長助教的日子。“家長助教”是一種新型的家園共育方式,之前我對於這種家長和教師互動交流的平臺不是很瞭解,心想平時不是可以通過qq群、部落格來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嗎,再說我自己的工作都這麼忙哪裡有空來參加幼兒園的活動。所以,對於“家長助教”活動就沒有放在心上。決定參加“家長助教”活動,是因為在女兒生日的前一天,我有幸請到一天假,所以下班回來就立馬和李老師聯絡助教事宜。得知如果上課的話就先要寫教案給老師審閱、然後備課、準備教具等,但當時我沒那麼多充裕的時間準備。所以,我選擇生活助教,我認為幼兒園的保育環節應是一個重頭戲,而且生活助教應該比只是在幼兒園上課能在幼兒園呆得時間更久,這樣我也有足夠的時間來了解和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情況,更加能有機會與老師面對面溝通交流,還能順便偷學育兒經驗。

於是,18號10點整,我拎著蛋糕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口,老師正組織小朋友玩大型玩具,對於出汗的小朋友,老師很細心的為他們換隔背汗巾、增減衣物。到教室後,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我,還贈送一個光榮頭銜“媽媽老師”。從小朋友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宋欣雨小朋友的羨慕,雖說我家寶還一直懵懵懂懂,但是在與她耳語後也知道在幼兒園不能與我過分親熱,怕引起別的小朋友更加想媽媽。

10點04分,組織小朋友們盥洗、入廁完畢,配合老師分發蛋糕。小朋友們都很懂禮貌,不僅懂得祝福過生日的小孩,而且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還懂得等待與感恩。10點20分左右,小朋友們吃完蛋糕,幫助孩子清潔面部及雙手,配合老師收拾紙餐盤、消毒桌子、清洗及拖地(賀老師已經在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做完了)。收拾及整理完畢後,李老師開始上科學認知課,我負責協助維護課堂紀律及幫助小朋友跟上教學進度。上完課後,孩子休息片刻。賀老師在一旁熱好了牛奶並倒入水杯中,我協助分發牛奶。把保育工作已經做到程式化的賀老師在小孩子喝完牛奶後,同樣沒等我反應過來就立馬把杯子送去消毒。因還未到11點,小朋友在李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

11點,我們趁著小朋友盥洗、入廁的空檔,趕緊去食堂把中午吃的飯菜領回教室並盛好在碗裡。擺放好桌子後,依次把飯菜分發給小朋友。進餐過程中,到園的18名小孩中,只有2、3個孩子對食物比較感興趣,其餘的小孩臉上均表現對食物漠然的表情,其中當然也包括的我女兒。也許是10點的時候吃了蛋糕的緣故,還有可能就是在食物充裕的年代,孩子從未體驗過飢餓感。因此,在隨後的半個小時裡,連同我在一起的4個老師輪流喂15個小孩。那個“累”啊,看著累。進餐完畢,我們又是一系列的收拾、整理、消毒、拖地等。飯後,孩子自由閱讀從家裡帶來的繪本,等孩子休息片刻後,配合老師帶領小朋友盥洗、入廁、脫衣服、蓋被子、換隔背汗巾。一切完畢後,我們準備好孩子們午睡後起床吃的梨,清洗、削皮、去核及儲存;準備水果的同時,我還從賀老師那裡學到兩招育兒常識,非常有時效性。接著,開始玩具的清洗(週五例行工作),因這項工程比較浩大,因此,在用完飯後繼續清洗玩具。大概,14點左右,終於把兩大筐及小筐玩具全部用消毒水清洗完畢,就等晾乾後收好。清洗完玩具,已感覺手臂微酸。緊接著,去午睡區幫忙安撫早醒的小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園準備了一大包的隔背汗巾供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使用。

14點30分,孩子們準時起床,於是幫助穿衣服、穿鞋子及疊被子。配合老師組織孩子盥洗、入廁,到教室後,分發水果、倒水分發水並提醒孩子不要淋溼衣服。等孩子喝好吃好後,音樂響起,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戶外做音樂體操。在這個時候,我感覺是最美好的,跟著老師、孩子一起欣賞音樂一起運動。回到教室,老師給孩子換隔背汗巾,我配合陶老師開展手指遊戲活動,這個過程也是比較輕鬆。遊戲之後,配合老師組織孩子盥洗、入廁,配合消毒桌子,幫忙分發晚餐。16點開始進食,同樣,晚餐也是需要給小孩餵飯的。飯後,幫忙收拾餐具、抹桌子等。

17點,到了帶寶貝回家的時間,這時對我也意味著今天家長助教身份的結束,但是老師們還要堅持到最後一個孩子離園。大半天的家長助教結束了,我覺得非常充實也非常辛苦,幼兒園老師的保育工作每天都是重複這些環節,確實非常辛苦。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有些家長可能和我在心得開頭寫的一樣對“家長助教”不太理解,其實家長助教真的能增進對孩子的瞭解及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理解,而且也能使得家園之間的聯絡更緊密,“家長助教”是一個很好的共同交流育兒心得的平臺,比如說,家長在qq群裡問老師“有沒有換隔背汗巾?”“有沒有適當增減衣物”等等,在參加“家長助教”活動後其實可以消除類似這樣的擔心。但是,當今家長自身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所以要讓家長認識到“家長助教”的重要性還有待於體驗過“家長助教”的家長宣傳助教心得,也有賴於幼兒園對此類活動的效果宣傳。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家長助教”活動是一項任重而又道遠的工作。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更多的參與到助教活動中,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也讓我的心靈能獲得更多的成長。最後,作為家長,我為能有機會親身體驗幼兒園的教育與管理感到很榮幸,在此對園裡領導和老師們一如既往的奉獻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老師們的耐心,是你們的耐心與細心讓家長們很放心,因為你們早就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感謝你們!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6

日本教育家依田新提出,厭學是因為個體“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自己的失望和厭惡”每到九月開學季,很多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在這裡,勵志少年軍校的老師與您一起分享改變國中生厭學的對策。

一、厭學心理根源

厭學的學生一般沒有目標,更沒有崇高的理想,沒有對千年歷史文化的敬仰,沒有繼承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也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更沒有對個人知識能力提升的自我要求。當挫折來臨時,便不會產生抵禦能力。加之國中學生自制能力差、情緒不穩定,便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理由導致學習放一邊。有時某位老師的一個眼神、“男女朋友”吵架都可能造成逃學。漸漸地,“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自己的失望和厭惡”,成為厭學者。

二、外部因素

(一)社會因素

“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些家長認為現在讀大學不包分配,讀書沒有“利用價值”。有些學生認為讀的書對以後工作沒有用處,別人賣手機的每天也有100元底薪。當他們看到這種情況時,如果自我因素不強大的,便很難熱愛學習。低俗文化因素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不是你教孩子什麼,而是你是怎麼做的,孩子就會怎麼做。家長從不拿書報,孩子是不會愛閱讀的。家長的不良榜樣與教育方式不當,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影響。還有,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較大的期望值也會影響孩子。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不鬧事就可以了。就算有事,也是老師你的事,不是我家長的事,所以老師不要找家長我。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對知識的不重視,很難讓孩子熱愛學習。

(三)學校因素

一些學校過於注重分數,而不是對孩子全面素質的培養,也會造成在學習考試上沒天分的孩子的心理負擔。教師的道德水平不高,片面追求應試教學的“業績”,個人人格魅力欠缺,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厭學的矯正對策

依據以上對厭學心理根源的分析,勵志少年軍校把厭學的矯正對策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教育

1、學校要給家長進行讀書有用論的教育,給家長普及各學科的學習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重大意義。

2、教育家長對孩子學習結杲進行正確陽因,不要盲目攀比而挖苦孩子笨。家長要學會運用賞識教育,必要時進行合理的懲罰。

3、幫助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人生目標。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些歷史故事、偉人事蹟等。

4、父母製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增加家庭的文化氣息,多讀書報,做孩子的好榜樣。

(二)教師需要做的改變

1、教師應在課堂上下功夫。在備課過程中,要想盡辦法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孩子,讓他們有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成就感。課堂上,尤其要注重對中下生的培養。

2、善於運用賞識教育。“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教師要在課堂上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在孩子一次次的小成功中給予鼓勵,給孩子成功的美好體驗。在孩子受到鼓舞后,要乘勝追擊,爭取學習成效,讓孩子更有信心。

3、善於運用競爭機制。國中生的孩子爭強好勝,樂於表現,爭取表揚。可以採取分組競賽,表彰進步學生等等。

(三)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

1、認識各科學習的意義,培養對各科學習的興趣。

2、學會對考試成功與失敗進行正確歸因。

3、養成努力學習的習慣,習慣成自然。

4、多知道些歷史,瞭解偉人的故事。

這些方法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但每一個環節的實施也並非易事,外界的限制太多,有的對策也需要改進,如果您的孩子有厭學的情況,歡迎您與我們聯絡,針對您的孩子,與您一起探討,幫您解決問題。勵志少年軍校做最好的教育,與您共繪孩子美好的藍圖。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7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幾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

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潤澤)只比姐姐家的兒子(嘉政)大一天,可是兩人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談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潤澤活潑開朗,天性調皮貪玩,單純幼稚,不拘小節。弟弟嘉政性格穩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級時,為了便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結交更多的夥伴;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 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裡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裡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此逐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還是想方設法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獨立自主成長”

作者在書中談到女兒圓圓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臺到北京的事例,讓我驚歎。九歲的小女孩獨立遠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欽佩尹老師的豁達、睿智,使圓圓有了獨立出遠門的難得經歷,對圓圓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圓圓獨自去青島甚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援的態度,正是這樣的信任與豁達才培養出這樣自主自立的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上師範學校,都沒有出過遠門,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對他呵護有加,生怕磕著碰著。同時因為自己曾經在高速公路上出過一次車禍,所以心有餘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雞護小雞似的牽著他,總擔心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碰著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依然不敢讓他獨自過馬路。瞭解了尹老師的做法,看到了圓圓的獨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觸。現在我終於敢放手讓孩子獨自上學,並且自己過馬路,看到他過馬路時專注地觀察左右車輛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會比現在更加自信、自強。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研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真正地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好老師心得體會篇8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說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裡人常常說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裡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溫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閱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閱讀的習慣。雖然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裡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