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1

如果我是綠葉,親情就是供我源源不斷養分的枝幹;如果我是帆船,親情就是那推我不斷前進直到勝利彼岸的勁風;如果我是夜行者,親情就是那照我尋找方向的北斗。

亮白的燈光照在課本上。十點了,我仍然埋頭在題海,心情愈加煩燥,突然把筆往桌上一扔。媽媽聽見動靜,走了進來問:“怎麼了?”“煩!”我用手捂住了臉,深深地嘆了口氣。媽媽靜靜地看著我說:“煩了就不寫了,洗洗睡吧!”“不行!”我跺了一下腳,“如果不好好複習,考試別人超過我了!”媽媽摸了一下我的頭,說“你是個好強的孩子,但要勞逸結合。”說完拉起我的手,說:“來,媽媽陪你去陽臺轉轉。”開啟窗,深吸一口沁涼的空氣,麻木的頭腦輕鬆了不少。媽媽的大手握著我的小手,暖暖的感覺從手心傳到我的內心,煩躁一下子跑得無影無蹤。

焦煩苦惱時,有媽媽的陪伴,神清氣爽。

“媽,以後我不想參加長跑比賽了。”一進門,我氣呼呼地和媽媽說,“媽媽你看!”我挽起褲腿,露出磕得紅彤彤的膝蓋。媽媽蹲下身子,用心疼的眼神打量了半天,跑到屋裡拿來蘆薈膏,小心翼翼地塗抹在膝蓋上,溫柔地說:“這次摔傷是不是長時間沒鍛鍊,跑起來腿發軟,以後還要堅持鍛鍊啊!”聽著媽媽的叮囑,享受著媽媽手指留在面板上的溫暖,心中湧起熱流。

受傷疼痛時,有媽媽的撫慰,溫暖心房。

媽媽,我迷茫無措時,是你那嚴厲的聲音,給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狂傲自負時,是你那響亮的呵斥,修正了我人生的道路;心浮虛榮時,你那犀利警醒的眼神,安撫了我狂亂的心靈。在成長的道路上,媽媽,是您讓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高山,在無聲中訴說威峻;江河,在無聲中書寫恢巨集;藍天,在無聲中袒露曠遠;親情,在無聲中傳遞溫暖,滋潤心田。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2

去年的某一天,我恰好放假在家於是便跟著媽媽去了一個很遠的親戚家做客。在去之前我便知道,我要去拜訪的是這個家中的長者,到達之後我便發現果然是一對老夫婦。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我應稱之為“姑婆”的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幾乎什麼人都不認識,連丈夫和女兒都不認識,更何況是我。

那天,我們正圍成一桌吃餃子,她的糊塗勁上來了,管我姑公叫“叔叔”,管我叫“阿姨”,一會兒要吃米飯,一會兒要下面條,稍不如意,抓住一個東西就往地上摔。姑公見她鬧得不象樣,便板臉起來,說到:“再胡鬧,再胡鬧我就不理你了。”說也奇怪,姑婆立刻乖順得像一個孩子,千依百順。這時,電話鈴響了,有人急著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丟下碗筷匆匆要走,臨行前哄姑婆說:“聽話,好好地吃,我一會兒就回來,否則我就再也不回來的。”這時,姑婆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邊,從衣袖裡掏出了幾個快要揉爛了的餃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錯事的孩子似的朝我們這邊張望,一面緊張地遞給姑公,說:“我知道,你最喜歡吃咱們家門前槐花包的槐花餃子,這幾個是槐花餡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這裡,怕他們都給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著神志不清的姑婆,望著碎得無法下嚥的槐花餃子,一時間老淚縱橫。

這一幕,在場每一個人都看在眼裡,它是那樣的動人。我見到了每一個人的眼中都噙著淚花。一個人,可以不認識家人,不認識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稱為叔叔,也可以稱比自己小几輩的人為“阿姨”,但卻永遠無法磨滅掉心中那份隱約的愛,那份似有若無的牽掛。什麼樣的感情能這樣超越時空,在空白的記憶裡留下這樣的一筆?

從此以後,每每再有人向我談起愛情或親情的偉大時,我都會想起這個故事,這個讓我不知道該稱作為愛情還是已昇華為親情的愛情。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3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她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

女兒今年6週歲半,剛上國小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女兒從3週歲起上幼兒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明白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忙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明白就應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說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來。”……樂此不疲。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職責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潛力。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床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必須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光,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我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此刻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我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期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簡單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4

每當發現生活中的細節時,會有不同的感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但那一次卻使我懂得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親情。

我又發燒了,這次燒得比以前更厲害,幾乎都要暈過去了。但今天老師還要講語文最重要的一篇課文的題呢,那可是畢業考試必考的呀!可我實在是爬不起來床了,只能用最後一點力氣說出了微弱的四個字:“爸爸,媽媽!”然後又昏昏沉沉地睡過去了。

當我再一次睜開眼時已經躺在爸爸媽媽的大床上了。媽媽在旁邊皺著眉頭,從她的眼神裡可以看出她當時有多麼著急,即使在考職稱時她也沒如此緊張。爸爸正在用溼毛巾敷我的腦門,他的額頭上滾著汗珠,豆粒般的汗珠慢慢地從額頭上滾落下來,就象我的心在流淚。

媽媽的嘴巴在動,我努力地去聽,卻只聽到了一句話:“雙雙,感覺好些了嗎?”漸漸地我又聽到爸爸對媽媽說:“咱媽說過用。。。和。。。可以退燒吧?”“不知道,不行去醫院吧。”媽媽的聲音裡攙雜著一些不和諧的音色,這些不和諧的小東西象刀子一樣插進我的心。我多想說句話,可從我嘴裡發出的只能是微弱的低吟。我又昏昏睡去了。

當我第三次睜開眼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我已經不發燒了,只是渾身無力。後來我才知道,媽媽一夜未睡,一直幫我量體溫,直到燒退了些才小睡一會,有馬上起來為我做早飯。

吃著媽媽為我做的早飯,我感到親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親情使我從高燒中醒了過來;親情使我在最後幾天的複習中更加努力;親情使我在畢業考試中更認真,更心細!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5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用心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但是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明白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七年級,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一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光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大學聯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能夠,你也能夠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此刻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明白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期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用心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明白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此刻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關於親情的心得體會篇6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但是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明白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七年級,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一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光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大學聯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能夠,你也能夠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此刻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明白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期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用心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明白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此刻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