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有關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 篇一

1. 海洋生物,也有生命;保護海洋,就是保護自己。

2.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3. 海洋,中國騰飛的加速器。

4. 海為畫世界,人在城中行。

5. 擁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 願大海永遠清澈與遼闊,願人類更美好!

7. 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8. 揚帆綠色奧運,擁抱藍色海洋。

9. 依法建設生態文明海洋。

10. 對接國家戰略,發展海洋經濟。

11. 認知美麗海洋,發展海洋經濟。

12. 海洋是萬物生靈共同的搖籃,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

13. 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人類的節制和努力!

14. 沙化風塵赤潮是環境對人類的懲罰。

15. 保護海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16. 善待自然也便是人類自珍自重。

17. 改善海洋環境,建立美好未來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18. 保護海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9. 讓我們共同行動,還家園碧水藍天。

20. 保護海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

21. 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22. 汙染環境千夫指保護環境萬人頌。

世界海洋日的宣傳標語(二)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心得體會 篇二

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世界格局新舊交替之際,中國所面臨的外部形勢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從機遇方面看,兩極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勢的緩和,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在多極格局中,中 國對國際戰略平衡的影響,已比過去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建 立新的政治、經濟合作體系,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挑戰方面看,首先是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保護主義盛行,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 的競爭。其次,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 也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制約。再次,少數發達國家推行一種新的強權政治,施加種種 壓力,企圖迫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有堅持獨立自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 會主義的道路,才能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來的不利影響,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儘快建成社會主 義現代化國家。 從世界近現代史看,不少貧弱的民族和落後的國家,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實現經濟起飛,雖然 有著各不相同的具體條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視教育,善於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則是其共同特點。 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有勤勞智慧的人民,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堅定地依靠科技進步,經過五六十年堅韌不撥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社 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

簡述冷戰對世界的影響

冷戰這一用語是二戰及戰後時代的產物。所謂的冷戰,我認為就是一種在戰爭威脅下的軍事、政治、經濟的較量。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政治與經濟是其主要的戰場,而軍事競備僅僅是其表象。

在美蘇冷戰期間,既沒有發生世界大戰,也沒有發生大國之間的直接大規模的戰事。在此期間雖然衝突仍頻,小戰不鮮,乃至大國之間時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緊張對抗,而且軍備、尤其是核軍備及競賽達到空前的地步,然而,這一時期最終沒有打破世界和平,仍然保持了全球的大致穩定,總的說來,屬於和平時期,是對峙的雙方之間兼有對話與對抗、緊張與緩和而趨向對話與緩和的時期。在此期間,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國家或集團之間在和平狀態下,進行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國民生活水平諸方面的較量,是和平共處、和平競賽。

冷戰最終以前蘇聯的解體而告終,這場沒有硝煙的對戰爭給以後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經濟安全建設

蘇聯解體後,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冷戰後隨著國際形勢的日趨緩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從美蘇和日德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中認識到,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將不再以軍事力量的競爭為主,經濟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將不斷上升並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大,經濟安全將成為國家安全的主要內容,經濟手段成為實現政治目的重要方式,經濟利益成為各國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發點,經濟外交將更加活躍。

冷戰後,各國都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而不再強調所謂的“集團利益”和“陣營利益”。在國際關係中,尤其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對立和差異被逐漸淡化,不再成為判斷親疏敵友的標準。國家之間的投資、貿易、技術、資訊、勞務等領域將越來越非意識形態化,過去那種集團利益的概念也將逐漸淡化,國家利益日益被置於集團利益之上。例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明確提出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確保美國的經濟安全、改編更新美國的軍事力量、推行美國的民主人權。在這三大支柱中,把確保美國的經濟安全放在首位。俄羅斯經過多年醞釀和準備,制定了《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於1997年八月被葉利欽總統批准。這個《構想》明確提出了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威脅不是軍事方面,而主要在內政、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其中經濟安全也是關鍵。近年來,中日和中美之間的經貿互補性和巨大的合作潛力已成為改善和發展雙邊關係的主要動力。

二、利用經濟手段解決國際政治問題

答案補充

在國際競爭和交流中,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和經濟糾紛往往成為國家之間政治關係的重要內容。同時,國家間政治上的分歧和衝突也將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來解決。冷戰前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在世界經濟中佔有的優勢和有利地位,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或者採取經濟制裁、經濟封鎖,或者實行經濟援助、經貿合作,這些手段都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或是為了推行西方國家的“民主、自由、人權”,或是企圖干涉別國的內政,顛覆別國政權。冷戰後,西方國家改變以往的做法,開始實行“接觸”戰略,謀求與我國建立某種“夥伴”關係。 1998年2月,歐盟外長會議決定,歐盟及其成員國都不在日內瓦人權會議上支援或聯署有關中國人權狀況的提案。3月,美國政府也宣佈不在該會上提反華方案。在經濟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近年來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有很大發展。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達到同化我國的政治制度的目的。

三、強調軍事威脅,控制戰爭規模。

答案補充

冷戰結束後,國際上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消失,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軍事大國。從軍事實力上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抗衡。因此暴發大規模的戰爭可能性很小,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各國把發展經濟作為其主要的任務。在安全上,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採取軍事上圍堵、監視與經濟上的滲透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控制。例如在歐洲,通過北約東擴來防止社會主義力量東山再起;在亞太地區,重新確立了日美安全同盟,對“日美防衛合作指標”進行修改,把重點防禦蘇聯改為針對中國、朝鮮等國家;安全合作的範圍也擴大到包括中國臺灣海峽

然而自從911事件後,恐怖主義活動上升為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威脅。經濟控制手段不能立竿見影的解決國際安全的問題。恐怖主義作為冷戰結束後的遺留物,嚴重影響則國際安全。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超級大國,在戰略上,以先行打擊為預防的手段,針對所謂的“流氓”國家以軍事打擊消滅現政權,建立親美政權的手段,通過可以控制規模的區域性戰爭,重新建立國際社會秩序。

精選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精 篇三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乾二淨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她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裡漫遊……其實在大千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漫遊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說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願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祕導師創造的神奇世界裡探索世界謎團。或許這種對於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髮現和創造。人類善於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麼蘇菲能在神祕世界裡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麼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麼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覆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裡?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穫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裡的經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有系統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著溫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裡,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裡。現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麼。

它是一本扞衛哲學的書,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並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蕃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在這本書裡,其實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麼關係,卻一再出現,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彙全部被囊括:生態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並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有關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 篇四

陽光四月,春風十里,又是一年書香潤校園。4月23日,是第**個“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希望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這是“世界讀書日”釋出時的主旨宣言,也是一直以來遵循的原則。

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李總理說:“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全民閱讀”對於提升國民文化素質,構建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陶融人性,昇華思想,塑造品格,讓心靈走向偉大與崇高。縱橫萬里,上下千年,從泥板到甲骨,從鐘鼎到竹帛,書永遠與希望為伴,與文明同生。

一個對閱讀充滿熱愛、渴望並孜孜以求的人,是充滿智慧和理想的人;一個書香充盈的學校必然是一個滿載美麗和希望的學校,當代大學生應樹立這樣的理念:閱讀是追求快樂、幸福、精彩、高尚人生的途徑。把閱讀融入寶貴的大學生活,併為自己珍藏一份厚重的記憶,讓終身學習,畢生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當把閱讀當成生命不可分割一部分時,人生才會釋放出無窮的能量。一天之內哪怕只有幾分鐘的閱讀也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讓你的品位上升,形象高大。老師們,讀書增強你的膽識,提高你的效率,你的談吐會如珍珠落玉盤,你的書寫好比顏筋柳骨。同學們,讀書會純正你的志向,磨礪你的品性,提升你的成績。因為一頁頁的量變會回報你一生的質變,只要你堅信書才是你最忠實的、可以同甘共苦的夥伴,你的生活肯定日趨於善,月臻於美。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誠摯地向全院師生髮出倡議:

一、熱愛讀書,讓讀書成為我們最優雅的生活方式,讓濃郁的書香充盈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學識,陶冶我們的情操,熔鑄我們的氣質,促進我們的發展,讓我們每一名同學的大學生活,讓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教書生涯都因快樂閱讀而更加精彩。

二、博覽群書,讓閱讀成為我們校園裡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無論是在教室、宿舍、圖書館,還是在校園廣場的臺階上、湖畔邊、樹蔭下,讓手捧一卷、醉心閱讀的我們,成為校園裡最動人的風景。

三、終身讀書,讓閱讀成為我們最自覺的精神追求。開卷有益,學無止境。讓我們在閱讀中增長智慧,涵養情操,充實人生,認識真理,發現美麗,體會責任與擔當,不斷汲取一往無前、勇敢開拓的精神力量。

四、讀以致用,讓閱讀成就美好的人生。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讀書計劃,每月閱讀一本好書,汲取營養,陶冶心靈,知行合一,做好人,做成事,讓我們更加自信、充實的走向未來,走出一個更加精彩而成功的人生!

屆時,我們將舉行大學生“博覽伴我同行,經典助我成長”讀書推介演講比賽、“每天讀書一小時,每月閱讀一本書”主題簽名和圖書現場展售等活動,希望大家積極參與。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點燃讀書激情,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校園,讓讀書伴隨我們成長的腳步,譜寫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精彩的夢,我們的中國夢!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推薦 篇五

關於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已記不清楚拜讀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厭,我喜歡這本書,不僅僅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無懈可擊的流露出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人的醇厚的質樸味兒,每次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但在這裡我並不想詳述小說的內容,因為裡面含有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我們意氣風發、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但我並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給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益不盡,我將從出身的侷限性中擺脫出來,從意識上背叛農民的狹隘性,從而追求更高更遠的人生意義”,這段話出自於《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也正是這句話在一直激勵著我一個農村人家的孩子在諾大的世界中不斷的激勵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類問題有所感悟。

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取向不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中,有思想、有主見、自立、自強的優秀典範也為數不少,他們勤勞踏實,朝氣蓬勃,是祖國未來真正的希望。由此觀之,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那麼他的生活便會草長鶯飛,繁花似錦,前途無量。反之,如果終日渾渾噩噩,與遊戲、瞌睡相伴,那麼生活便會混沌、黑暗。人說,當墮落成為一種習慣,就如同吸食鴉片一樣可怕。

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現在的思考或許就決定將來的選擇,這學期發現自己老在思考一些問題,會令我困惑,會給我快樂,讓我對人生著迷,或許有時候會思考的難過,但寧願這樣也不斷思考,知道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慢慢思考未來的方向,不至於人云亦云、盲目的考研考證之類的,看慣了世間的繁華冗雜,心中不免變得浮躁,看多了世間的追逐名利,思想不免變得動搖,捫心自問,我的價值觀是否隨著社會的動盪而有所改變呢?我又到底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呢?

曾經渴望太多的質樸和天真,可卻尋到了無盡的挫敗與冷落,於是我把自己裝飾的深沉而又成熟,可卻發現那些早已喪失了我生命的本色,我不喜歡前者也不衷愛於後者,我只喜歡在自身價值的光環下讀懂生命的禪機,在與社會融合的過程中保持獨立茫茫的人格…

少年時代對純情和浪漫的追求總讓我的生活停滯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風景畫裡“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誠與本性,整天翻來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無忌。自以為是的傲視社會中的偽裝與爭逐,自以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潔便可以看透認識的紅塵紛爭;自以為一壺清茶便可以談透古今。慢慢有了閱歷和體驗,才知道過去“明月輕鬆”式的灑脫和悠閒,不過是“為賦新詞”的浮雕與順延,過分袒露的自我無法在這個物慾的社會裡立足。只想躬耕書田中,執著微風,盎然綠意嘆蒼穹,數歲不輟長河處,步步為贏;成敗由西東,豪情萬種,為了學業誰與同?一蓑煙雨任平生,踏雪飛鴻!

大海茫茫,百舸爭流,不懼眾方畏滄海。芸芸眾生,人生無常,不被艱難困苦嚇倒,方顯英雄本色。風雨欲來看花 凋落,陽光總在風雨後。不再留戀破舊的美夢,不再尋覓昨日幸福的光環,不再計較人生的得失,不再擔心明天的天氣,既然選擇了考上體的研究生,就只顧風雨兼程,微笑著送走不愉快的的陰雲,不讓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條緩緩流動的河流,充實而自信,微笑則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帶給我們進取的快樂!我不否認鮮花與荊棘相伴,也不能否認陽光與風雨同在,但我會一笑而過輕鬆上路!

除了奮鬥,我別無選擇!失敗對我而言永遠是又一輪拼搏的開始!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推薦 篇六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這部小說以其恢巨集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作品以敘事的方式,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孫少安等人物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信念的奮鬥與拼搏,生活的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在一起,為我們生動的再現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西北地區的城鄉生活。

讀此鉅著時,年少的我,無法理解路遙為什麼要讓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以這樣一種形式結尾?為什麼讓孫少安衝破重重阻力都想要和田潤葉長相廝守,卻在最後面對潤葉的痴情選擇了那個他並不太瞭解的賀秀蓮?為什麼要讓一個辛苦勞累了半輩子,從來沒有停止過同貧窮和命運抗爭的少安的賢內助在幸福生活來臨的時刻撒手人寰,留下少安一人獨自悵然?

慢慢地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些年我在中醫院工作中找到了答案。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對當時世界的看法,也是他對當代人生的看法。提及曾和路遙同住一個窯洞徹夜長談,路遙1973年離開延川縣,由此推算,兩人在延川同住一個窯洞應該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間。作為北京知青,當年來到延川縣樑家河大隊插隊落戶,路遙則是當地的回鄉知青,很喜歡結交見多識廣的北京知青,兩人在那時成為朋友。所在的樑家河離延川縣城很遠,開會或辦事晚了回不了樑家河,就會找路遙長談。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不平凡的人。一個時刻為人民謀幸福的人,在平凡事中彰顯偉大。

作者描繪了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再現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和人們的思想變化。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孫少平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摻雜著一些現實生活的無助中,時刻奮力的抗爭的精神面貌。

孫少平在別人的誤解、嘲笑聲中,一次次的戰勝困難,掙脫束縛。同樣都是追求美好生活,同樣都是面對愛人香消玉殞,他卻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在這條看似孤獨和並不繁榮的道路上,他收穫了屬於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他在磨難中學會了珍惜,學習如何生活,學會了看待人生。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孫少平有一種青松不屈的精神。一種岩石中發芽出綠的種子精神,在夾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有點小挫折能算什麼呢?

《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只有勇於面對挫折,勇把不幸當作生活的經驗,才能讓人更加堅強,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履歷更加充實和靚麗。無論面對怎樣的磨難,我們都要努力奮鬥,為夢想而活。有時候殘缺也是一種美,美得讓人流淚,有時候平凡也是一種偉大,偉大的讓人無法企及。這或許正是路遙通過這本小說傳達給我們的人生真諦!亦或是他在文學作品中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種無聲的提醒。

讓我們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