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看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開學第一課》觀看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2022年開學第一課觀看心得1500字 篇一

9月1日晚8點,如約而至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一個對於高三學生特別有意義、特別勵志的主題。

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我們只能在家裡自己看,缺少了在教室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的氛圍。

這次節目以“奮鬥”為主線,給人以力量和勇氣。運動員的冠軍之路灑滿奮鬥的汗水;奧運志願者精益求精的態度裡輝映出奮鬥的光芒;科學家育種、科考的艱辛歷程就是一部奮鬥的史詩;務林人的攻堅造林、大象管護員的救護繁育的過程即是難以想象的奮鬥之路;中華文明的延續、海天夢和太空夢的實現都用執著和堅毅書寫出巨集大的奮鬥史。

這次節目的科技感爆棚。從節目錄播現場裡那些虛擬現實技術,到節目內容裡的治沙、救護、科考、航天,都表明了“科技興邦”的重要性。

節目中還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這個綠色家園:海南育種、攻堅造林、大象救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保護環境,增強糧食安全,讓山更綠、水更清、人類更富足;青藏科考通過對樹芯、冰芯和巖芯的研究,得出地質歷史時期氣候的變化,以便於更好地維護今天的大氣環境。

節目讓我們更加深了對苦難的理解:謝華安院士對兒時艱苦生活的回憶、“六女上壩”治沙造林時惡劣的環境、試飛員張超在臨近成功的地方犧牲生命。苦難不可能打倒我們,它只能讓我們更加強大。

“八一勳章”獲得者錢七虎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古語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對於面對大學聯考的我們,高三就是衝刺階段,就是需要砥礪奮鬥的時候。

時代楷模杜富國給了我們前行的信心和動力,他說:“那些曾經受過的傷終會化作照亮前方的光;那些穿越過的浪終會化作駛向未來的帆。心有嚮往,才能不負韶華。”是啊,我們堅信:所有的付出都會有相應的回報,如果還沒有抵達成功,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努力的“量變”還沒有達到“質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使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我們為什麼要考大學?從小處說,就是為了讓我們過上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從大處講,是為了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不知道大家看節目的同時,有沒有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各科大學聯考知識點呢?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我看到的是整個節目的全過程都散發出一股濃濃的“地理味兒”:

1、冬奧賽場上閃耀的青春之光(氣象指標是冬奧選址的重要依據)

2、50年的金色種子夢(海南育種基地的選擇、國家糧食安全)

3、一粒稻米的故事(農業發展歷史、聚落髮展歷史)

4、塞罕壩機械林場勞動課(治沙造林、保護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5、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自然課(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

6、青藏科考的故事(通過對樹木、冰川、岩石的研究,得出地質歷史時期氣候的變化規律;青藏高原的土壤、水源、生物)

7、礪劍海天(國防、洋流、海洋資源)

8、逐夢太空(天文知識)

說得不一定對,至少可以讓我們聯想到這些方面的知識。如果站到其他學科的角度,一定也會聯想到相應學科的一些相關知識,大家可以試一試。

實際上,節目裡還有一些課堂教學方法:通過模擬現實技術,實實在在地產生視覺的震撼;走出教室,到塞罕壩機械林場、西雙版納去現場體驗,參與性更強,學習效果更好;邀請孩子們崇拜的各方面專家講授本專業裡的知識,現身說法,教學教育效果非同凡響。

節目中當然還有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地方,它教給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奮鬥換取成功,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更加自覺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之中去。

總之,今天這次《開學第一課》是送給即將開啟高三生活的我們的一場饕餮盛宴,值得大家認真學習。

同學們,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讓我們全體高三人,在接下來的280天裡,踔厲奮發、篤行不殆,一起向未來!

祝願我校2023年大學聯考再創新輝煌!

央視開學第一課學生觀看心得體會 篇二

面對《開學第一課》,不僅僅是兩個小時的視訊直播,更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非常自豪。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共產黨是我們的堅強後盾。看完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才能真切感受到黨的曙光,驅走黑暗,帶來光明。新時代,我們很幸福。所以,年輕人要樹立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向著目標道路前進,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做出更好的貢獻,這樣才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2022年開學第一課觀看心得1200字 篇三

“無奮鬥,不青春。”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整個腦海都被這六個字佔據了。

電視裡講到,從奧運賽場上奮力拼搏只為圓夢的徐夢桃,到為培育金色種子紮根土地50年的院士;

從荒原上造夢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巔、探源地球奧祕的青藏科考隊;

從叩問太空的飛行員,到牢記使命不改初心、從老一輩航天人手中接過傳承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一代又一代追夢者用奮鬥書寫了不朽的篇章,也讓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這其中,讓我

印象最深的是“砥礪奮鬥”篇中謝華安院士的故事——50年的金色種子夢。

院士出生在戰亂時代,當時,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

從農校畢業後,他一邊負責生物課教學,一邊利用空閒時間去試驗農場研究各種農作物。

“我想解決人們吃飯的問題。”懷著這樣的想法,謝院士開始了農業技術研究。

從入行到現在,他已經在雜交水稻育種領域摸爬打滾大半個世紀:下稻田,做研究,帶學生……從青蔥少年到滿頭華髮,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種子,只為了讓14億人到點開飯,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他是當代的稻田守望者,躬耕田畝五十年,不忘初心,始終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著大地。

我不禁聯想到,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像謝院士這樣心懷大愛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孤兒媽媽—張桂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他們讓我知道: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

所以我們要做好一顆種子,努力紮根,努力向上,上課好好聽老師講課,下課認真完成作業,讀好書,做好人,不焦慮,不煩躁,不墮落,不自卑,不放棄,永遠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作文吧!

我們還要讓自己知道,竹子用了四年時間,每年僅僅長了三釐米。

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狂的生長,僅僅用六週的時間,就能長到15米。

在前四年的時間裡,竹子都是在深深的紮根,都是在土壤裡瘋狂的申延,儘量讓自己長得更壯大,根鬚伸得更長,能吸收更多的養分,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而我們作為學生,更應該利用好這寶貴的學習時間,努力打好基礎,努力鞏固我們的根鬚。

即使現在我們看不到任何的成果,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放棄,因為我們不是在成長,我們不是在浪費時間,我們是在紮根,努力的紮根。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做一粒“好種子”吧,紮根腳下,心懷遠方,用奮鬥去勾畫未來的模樣,不負時代,不負自己。

理解老師,理解父母,認真學習,熱愛學習!

即使我們現在只是一顆小樹苗,也要努力地吸收陽光,努力的吸收養分,一年後,我們只能當作柴火燒,十年後,我們就可以做傢俱餐桌,20年後,我們就可以蓋房子,做工藝品,做自己喜歡的玩具!

同樣的道理,認真學習到20年後,我們就可以有能力去學設計高樓,去造飛機,造火箭,造航母。

發明更多世界上沒有的東西,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只要我們做一顆好種子,只要我們不負生活,不負自己,將來,又有何畏懼呢?

所以讓我們把握好現在吧!

即使在未來可能遇到狂風暴雨,我們也要堅強地走下去,堅持學習,努力向上,像向日葵一樣,一生都追求光明,無論是烈日,無論是晴空,無論是陰雨濛濛,我們要永遠圍著太陽轉,永遠向上,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現代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