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綜治信訪幹部學習“浦江經驗”心得體會及研討發言材料多篇

2023年綜治信訪幹部學習“浦江經驗”心得體會及研討發言材料多篇

2023年綜治信訪幹部學習“浦江經驗”心得體會及研討發言材料2篇

第一篇

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週年,廣大黨員幹部應把“千萬工程”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續寫初心不改、實幹為要、擔當在前的“時代篇章”。“浦江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並帶頭下去接訪群眾形成的好做法,是改善幹群關係、加強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作為新時代黨務工作者,必須認真學習借鑑“浦江經驗”,樹牢人民至上理念,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用實際行動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高思想認識,深刻理解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重要論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203次,“群眾”一詞出現43次,充分彰顯出人民群眾在習近平總書記心裡沉甸甸的分量。作為黨建工作者,必須始終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時時刻刻把群眾放在強化黨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終堅持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組織全體黨員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嚴肅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帶領全體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突出工作重點,下大力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率先垂範下,在浙江逐漸形成了“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絡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為主要內容的“浦江經驗”。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抓住群眾工作要點,創新工作舉措機制,不斷提升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提高服務群眾質效。必須突出抓好黨的政治建設,切實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突出抓好黨對群眾信訪工作的政治領導、思想指引和工作指導。作為黨務工作者,必須緊盯公司黨委部署安排,推動構建體系完備的以黨組織領導為核心的群眾工作組織領導體系,自覺主動履行黨務工作者政治責任,用行動架起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必須時刻以群眾為中心,切身感受群眾疾苦,把信訪化解成聯絡群眾的橋樑和體現愛民為民情懷的載體,真正讓群眾反映問題渠道更暢通、反映訴求解決更及時,讓群眾在家門口皆可以解決問題。

三、壓實工作舉措,讓“浦江經驗”在支部落地生根

學習借鑑“浦江經驗”,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因地施策,不斷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預防調處化解工作體系,著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築牢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的基層保障,推動“浦江經驗”本土化。因策施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著力克服人民調解工作面廣量大、預警不及時、化解效能低等問題,堅持下基層,詳細聽取群眾心聲,切身感受群眾困苦,把群眾訴求瞭解清楚、掌握透徹推動糾紛解決多元化。堅持多奔跑,積極爭取上級新政策,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黨的關懷、得到政策落實的實惠;堅持抓落實,認真剖析信訪成因,群策群力找準問題關鍵癥結,明確問題化解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化解矛盾糾紛“疑難雜症”,讓群眾得實惠。今後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浦江經驗”,立足黨建工作抓實群眾工作,全力解決群眾的每一個困難,一如既往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爭做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第二篇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瞭解社情民意的重要視窗。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帶頭下訪接訪群眾,以浦江縣為第一站,開創了“省級領導下訪接訪”的先河,形成了“浦江經驗”。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浦江經驗”歷久彌新,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已成為密切幹群關係、廣泛聽取民眾呼聲、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制度。深刻把握“浦江經驗”精髓要義,是新時代推進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帶頭下訪,零距離接觸群眾,面對面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誠心誠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現場解決了一批信訪突出問題和民生難題,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浦江經驗”啟示我們,要牢記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擔當,把人民立場作為下訪的根本立場,把人民至上作為下訪的價值追求,堅持“領導多下去、群眾少上來”的群眾路線,沉下基層,貼近群眾,深入瞭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同志當年在確定擬接訪縣時明確指出,浦江信訪問題多、矛盾集中,群眾意見比較大,就到那裡去。這也啟示我們,領導幹部要有擔當、敢作為,下訪就要迎難而上,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敢鑽“矛盾窩”,敢辦“棘手事”,而且要做到“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著落”,如此才能真正解民憂。下訪本就是“一竿子插到底”,因此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源頭化解,做到早發現、早防範,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隱患消除在萌芽。同時要建立健全訪前調查準備、訪中會商研究和訪後限期辦理的工作機制,增強矛盾化解實效。

堅持方法創新。“浦江經驗”是一種工作創新,也需要通過持續創新、深化和發展持續保持生機活力。一方面,當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既表現為下訪方式方法的完善,也表現為下訪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的提高。應進一步創新完善巡迴接訪制度、清單管理制度、督查督辦制度、流程標準制度、領導包案制度、主官辦信制度、初次信訪快速辦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應持續強化數字賦能,深化信訪領域數字化改革,提高下訪的效率和效果。可通過積極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藉助數字空間,使得下訪更加公開透明、便捷高效;也可探索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推動信訪資料作為決策資源。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廣泛開展領導幹部下訪,將為矛盾化解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更好迴應並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及需求。這種自上而下、主動出擊,重在為群眾破解難題的“浦江經驗”,與自下而上,以預防為主,重在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形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合力。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把握“浦江經驗”的精髓要義,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持續提高工作能力,敢擔當、善作為,帶頭實幹、攻堅克難,傳承好、弘揚好、踐行好“浦江經驗”,凝聚起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磅礴偉力,在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