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1

非常榮幸可以參加這期的情境數學微課堂,李老師的講課清晰明白,生動有趣,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講課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淺!

在指導語上,李老師講“要簡單明瞭不囉嗦”,這讓我發現自己以前講課就有點囉嗦,唯恐孩子聽不明白總是重複,就導致上課拖沓,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師講完後我在備課講課時就注意了指導語的應用,運用了幾節課後孩子們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有所改善。

關於布題,也和李老師學到了許多新的方法,運用到課堂上效果很是不錯。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參與,這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明白,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比較高,學習效果相比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佈置擺放可以指導著幼兒來動手,在變換布題時,也讓幼兒自己來操作,參與其中。

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也嘗試地運用了“同構聯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並根據幼兒的情況運用反推來開拓、發展孩子的思維邏輯,明顯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

通過參加這次情境數學微課堂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會結合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所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不斷地來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謝謝老師們耐心、細心的付出!辛苦了!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2

由省教科所組織的國小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裡,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化的思考。

由於我校也曾經研討過《千以內數的認識》,所以對東方紅國小萬睿杉老師所執教的這一課頗有感觸。

一、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萬老師用動態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視訊資料代替靜態的單元主題圖,通過學生猜測體育館的人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上切實存在,這些數比以往學過的百以內的數多得多。匯入的設計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在處理例2時,教師並沒有拘泥於教材的編排運用計數器讀數和寫數,而是巧妙地將例1數正方體得到的兩個資料398和406加以運用,再加上教師創造性的將數人民幣融入此處,用生活中的數學,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鞏固了例1剛學過的新的計數單位,而且還為後面讀數、寫數和數的組成埋下伏筆。

例1和例2兩個例題在一個課時內完成,本身內容的量就不小,但在教學完例1,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後,教師捨得花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運算元小正方體,利用實物經歷數數的過程。萬老師提出“怎樣擺能讓人一眼看出你擺的是多少”。這一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體驗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一、十、百”這幾個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同時感受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教學本課時的一個難點“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時。老師讓學生藉助計數器邊拔邊數,利用手、眼、腦多重感觀體驗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要向百位進一、百位滿十要向千位進一的過程。這兩次操作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

二、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低年級更是如此。在萬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於形式。萬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數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數小正方體的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併為以後的合作活動提供範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3

20xx年5月10號由博興教研室組織到興福中學聆聽了兩節課,一節是試卷講評課,一節是專題複習課。這兩節課均是九年級的課。這兩節課與以往聽的課相比,少了浮華,多了真實。給人感覺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用有些老師的話說這是兩節原生態的課。現結合所聽內容,談一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創設情境,以題理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所聽的兩節課雖說不是同一課型,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問題為背景,回憶知識點或是通過閱讀提煉解題方法,這樣使整個數學複習課堂更具有目的性、合理性。

興福中學韓翠華老師的課是一節試卷講評課,她首先借助多媒體把全班學生的各題得分情況作了一個統計圖,讓學生系統地瞭解考試得分情況。然後分類講解出錯率較高的題目。她在這一節中重點講的是函式問題。在讓學生改錯的同時,引導學生回憶——交流——梳理知識,及時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修正學生的不明之處,使學生在知識提煉的過程中再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數學複習課更科學合理。實際上這種試卷講評模式同樣適用於基礎年級。

實驗中學韓冰老師講的是一節專題複習課,這節課的亮點之一是設定的引例問題很新穎,給本來感覺枯燥乏味的數學複習課增添了一抹活潑亮麗的色彩。

二、變式訓練,學以致用

無論在新授課,還是在複習課中,變式訓練對於學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一條途徑。這在韓翠華老師的課中體現的比較突出。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通過變式,由易到難,逐步變化,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這裡不再列舉題目。

三、突出思想,化歸成規

兩位教師都比較注重從解題中歸納思想方法。在複習過程中,不光講評解題時候的注意點,還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用什麼方法做?這一類問題怎麼做?化歸成規,讓學生經歷一次從外到內的洗禮,發現題目深層次的本質內涵,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總結提煉。

一點不成熟的看法:第一個韓老師在處理有些問題時,複習知識點不夠透徹。如複習二次函式的頂點座標時,可以加幾個練習題鞏固一下。第二個韓老師的課,節奏較慢,容量較小。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4

通過參加今天的培訓學習,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專家身上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我會把學到的技能用於今後的教學當中。

感受最深的是郝老師解讀的“理解數學”,理解數學是一堂好的數學課的前提條件,數學課首先要把數學教好,數學育人的載體是數學的內容極其由內容反應的思想方法,只有等老師具有挖掘數學知識蘊含的價值觀資源,並能以學生學生智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恰當的方式傳達給學生,才能有效的實現數學課程的目標,假如教師對數學的理解不到位,連講対都還做不到的話,那麼其他一切都是奢談。確實是這樣,如果老師都是一知半解怎麼能給學生教清楚,講透徹。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缸水,絕對不能邊批邊賣,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棟樑!

通過學習我對理解學生有了更深的領悟,理解學生是“以學定教”的前期,如果我們假設每一位老師的數學本體性知識都是過關的,那麼“理解學生”就成“有針對性的施教”,“精確針對的幫助式教學”的關鍵。“理解學生”,核心是理解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真正的理解數學,理解學生,那麼她所教的數學課一定是學生喜歡的,熱愛的。也肯定是能學會,會學,好學數學課。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5

在我不長不短的幾年教學生涯中,這樣的集中培訓是第一次。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更加珍惜,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更加努力。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有辛苦,卻收穫更多,雖然有忙碌卻倍感充實。

本次培訓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五月初的時候,我參加了培訓中的第一部分:實踐學習。我們去到了上海和海鹽等不同地方的不同學校,進行學習。聽課下來,我的感受是原來數學是這樣的。說實話,在之前的教學中,我對於課堂的領悟並不多也談不上深刻。但是從這次的學習中,我體會到,原來數學還可以是這樣。讓我開闊了思路,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從中得到一些領悟。

在次期間,我主動申請執教了一堂展示課,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我只是希望能在這次機會中可以得到前輩們的指教和讓我自己有些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學習到了很多,從磨課到展示,不長不短的一星期,感動於我們組內前輩細心的指導和耐心的講解,不厭其煩地幫助我一次次修改教案。作為年輕教師的我,雖然在這次的展示中存在著許多遺憾。但是,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要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課,如何才能更快地成為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

本次培訓的第二部分:理論學習從7月5號開始,雖有辛苦,但是收穫更多。一個個精彩的講座,一次次學習的反思,讓我去思考,備好一堂課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有多重要,讓我明白,平時我所忽略的練習設計,對於我們的數學教學是有多重要,讓我受益良多。時間過得很快,六天的學習轉眼結束,留給我的是收穫和思考。

在學習中不斷的成長和成熟,學會在成功中吸取經驗,學會在失敗中汲取教訓。一次培訓或者無法讓我領悟通透,但是足以讓我思索良久。年輕的我,或者現在暫時還不能完全領悟到前輩們的經驗,但是,我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我會有更多的領悟,這個過程或快或慢。我想:我會努力,我會進步,朝著一個優秀教師的方向去努力!

九上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6

3月27日,參加了縣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培訓學習,認真聽了楊國華老師的講座和他對數學教學問題的解答後,使我受益頗多,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真諦,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的精彩。

楊國華老師針對教材、學生和教學等實際情況,從教材編排體系特點到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講解與輔導,儘可能多地為廣大教師提供學習借鑑的例項,提高了實驗教師對新教材的理性認識,增強了我們對新教材的把握能力,為新學期中順利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此次培訓,我體會到:

1、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本中的主題圖,要啟發、鼓勵學生從主題圖中收集資訊、提出問題、處理問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聯絡緊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中要注意設計豐富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如觀察、拼擺、摺紙、測量、作圖、製作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學中不要告訴學生什麼方法好,什麼方法不好,要放手讓學生思考,讓自己體會那種方法好,那種方法最適宜自己。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4、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裝置和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中獲取知識。

5、教學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設計一些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中學,趣中練;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各種器官(如:口、眼、耳、手)參與教學活動。

6、數學教學可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

8、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寓道德教育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之中,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9、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慾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

當然,教師的教學,不一定每節課都是完美無缺的,但我們要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儘量去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