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星球紀錄片觀後感

冰凍星球紀錄片觀後感

冰凍星球紀錄片觀後感1

《冰凍地球》於2011年10月26日在英國的電視臺播出。紀錄片的攝製組採用了可以在低溫下工作的特殊攝影機進行拍攝。這部耗時五年才問世的紀錄片捕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表現出大自然神祕奇幻的一面。

極地景色的壯麗,那是一個世界,有著純淨的藍,或是純淨的白。曾問自己到底是什麼讓自己如此著迷,但只是片刻,我明白有時,一些發自內心的讚歎是不需要理由的,用言語或是詞彙表達會嫌其變味。

我為什麼看著這些景象會心生感動?或許,光是形容冰面是如何晶瑩剔透,天空是如何一瑕不染,又或是企鵝如何呆笨可愛,這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釋,而更真切的感受是自己嚮往著那種景象。

看到獵獵寒風從冰原上吹過,時速甚至高達100米/h,一望無際的荒涼之地,很想親身站在那邊去感受這種極限氣候;南極的黑夜,光怪陸離的極光,以及一望無際的星空,裡面的每一顆閃亮的星,很想用自己的雙眼,親自去捕獲如此的無言之美。

尤其是看到皚皚白雪中,為了生存還有嗷嗷待哺的六隻小狼,母狼博儘性命和比自己大幾倍的野牛搏鬥,雪白的毛皮上是自己的鮮血,但是為了生存,不能止息!同樣為了自己的生存,野牛也在努力的用角頂母狼。食肉動物最終戰勝了吃素的。生活在極限環境,連生存都是在生死邊緣的狼,只會埋頭吃草撒蹄狂奔的野牛怎麼敵得過。不論誰贏誰輸,身為看客的我只覺得背脊發涼,充滿傷感。

與動物為了生存,每一天的生死搏鬥相比,人類如何不渺小?天天多愁善感,都只是杞人憂天,無病呻吟了。

團隊協作的虎鯨,企鵝的遷徙,深海里的情形,無一不是提醒著我們,在這個瑣碎無聊痛苦煩悶充滿慾望和失望的人類世界之外,還有著如此精彩也如此漠不相關的其他生物,在為它們的生存,做著血肉之爭。

萬物有靈且美,我們只不過是萬物之一,也不應有權利,去傷害以及改變他們的生活,以及生存環境。

要時刻提醒自己,人類很渺小,裡面的個體,也不過是一粒微塵而已。

冰山崩塌,神祕的活火山噴發這些真實的自然現象,以及岩石峰,美輪美奐的融水湖和針葉林;此外,這些真實的圖片也表現了大自然中殘忍的一面,動物之間相互的角逐、廝殺,比如一頭雄性北極熊勇敢擊退多達十名情敵,身披血漬和傷痕,最終抱得美人歸。

其中整個紀錄片是以四個季節的變化為主線的,記錄了地球兩極在一年內展現出的各種神奇的場景: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最後還講述了一些製作者有趣的冒險經歷,以及一些如何在極端寒冷和無法預知的惡劣的氣候下生存的技巧。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輕鬆與閒適,但是在這一片輕鬆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我們都需要面對的大問題,那便是如何對待人與動物,人與環境的問題。

冰凍星球紀錄片觀後感2

兩極的冰雪世界對我來說很是陌生,而這檔紀錄片《冰凍星球》能帶領著我們去了解、探索這片冰凍的領域。

《冰凍星球》是201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自然紀錄片,講述了南北極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的`生存,其中第七集則是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及全球的影響。

這檔紀錄片採用了可以在低溫下工作的特殊攝像機進行拍攝,耗時5年才問世,捕捉了很多珍貴的、我們難以想象的畫面,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探索和想象。

《冰凍星球》的解說員是大衛·愛登堡,這位被稱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爵士,英國人,實地探索過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著名的《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便出自他手。

而這一部關於極地探索的紀錄片同樣也是由愛登堡聯合科學家親身於極地考察及解說。愛登堡爵士的解說嚴謹中帶著些小俏皮,讓人更加容易懂得自然的奧妙與神奇。比如在第二集中,企鵝產蛋時需要大小形狀適中的石頭,而這些石頭並不容易找,“有些企鵝便動了犯罪的念頭。”這句話便讓人能想象到小偷企鵝賊兮兮的模樣。在看到幼崽們蠢萌動作時,愛登堡爵士會解說著,然後停下來長嘆了一口氣,像極了“恨鐵不成鋼”的家長。正是有了愛登堡的加入,他有著豐富的自然探索經驗,也懷著對自然的熱愛,才讓這部紀錄片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正如他本人所說:“在我看來,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視覺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興趣的最大源泉。她是一切豐富壯麗的生命之源,正因如此,她讓我們的生命值得體驗,不枉此生。”

在我們的想象中,極地便是雪白的一片,除了冰就是雪,但是《冰凍星球》記錄了兩極的春夏秋冬,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冰雪之下還是生長著許多植物,等夏季到來,冰雪融化,北極依然可以呈現出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在北極,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森林——針葉林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

而且,在其中我們能看到冰川的破裂,如同煙花綻放,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檔紀錄片中還能看到數之不盡的大自然的作品。在鏡頭快速播放下,冰晶和雪花的形成生動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原來雪花是那樣的美,形態各異,更神奇的是,儘管雪的數量有那麼多,但是全世界卻找不到形狀相同的兩片雪花。這才是大自然奇妙之處,也是我們人類為何要一直去探索自然、發現自然的奧祕所在。

在這僅僅七集的《冰凍星球》,我們能夠看到極地的四季,還有這些極地生物的各態。和嚴謹的科學紀錄片不同的是,這檔紀錄片沿用了BBC以往的幽默風格,在讓人們認識冰雪世界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讓人更有興趣觀看。

在這紀錄片裡,很多畫面會拍到動物們笨拙的一面。比如馴鹿在冰面上站不穩,滑稽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再者,還有腿短的企鵝萌萌地走著“企鵝步”,肥嘟嘟的身軀比萌寵還可愛,會有種到了南極就有企鵝邁著小短腿過來問你“兄弟,充Q幣嗎?”的錯覺。幽默並不止可以表現在語言上,在畫面上《冰凍星球》也運用得很好。

除卻幽默搞笑的畫面,更多的是動物生存的殘酷和人類相似的許多方面。在動物的世界裡,繁衍後代和捕食是重要的生存內容。而在這樣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更能表達出極地生物的堅韌。其中,也不乏深情的一幕。一對漂泊信天翁伴侶能廝守50年,他們自幼分開,經多年漂泊後重逢,而後相伴終身。=雖然海象的脂肪皮層很厚,但是牙齒的殺傷力很大,它最後打敗了入侵者,卻渾身傷痕累累。還有北極熊媽媽帶著幼崽,躲避嚴寒及掠食者。這些畫面讓這部紀錄片更加生動,極地生物的千奇百態,交織出這冰雪世界的點點滴滴。

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生活在北極的一種名為燈蛾毛蟲的小毛毛蟲,如果我們有幸見到這種小傢伙,可能它已經14歲了。在北極,春季的時間不夠它們進食,所以溫度減低時,它們被冰凍起來,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它們又出來進食。而這一過程,可達14年。這些小傢伙戳到我的那個感動點,讓我感嘆生命的神奇。破繭成蝶的過程歷經14年,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冰凍之中度過。我難以述說生命的偉大,只是看到這個畫面時,內心想著那些在冰塊中沉睡的時光,它們在幹什麼呢,是在做夢,亦或是孤獨地沉睡著。

愛登堡爵士說,“這部紀錄片捕捉了從前記錄下來的很多行為和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將會越來越珍貴,因為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去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景。雖然在我們到達前的數百年甚至幾千年前,地球兩極的景象非常壯觀,但是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變化已經超過人們的認識。”

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不止在於讓我們觀賞極地之美,更重要的是現在環境的汙染嚴重,溫室效應加劇,就算是被稱為“人類最後的淨土”的南極,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消失在人類視線之中。我們有義務去守護這片淨土,只有瞭解了極地的情況,才會想著去保護它不受破壞。我想,這就是這部紀錄片所要帶給我們的意義所在。

難能可貴的是,我們雖然無法親身涉足南北極,領略這片冰凍世界的美,但我們能透過螢幕,通過這檔《冰凍星球》去了解和認知我們人類不能居住的土地。我想這便是這《冰凍世界》所帶給我們的審美價值吧!

冰凍星球紀錄片觀後感3

剛看過《冰凍星球》的第一集,前往地球的盡頭。不由感嘆極地景色的壯麗,那是一個世界,有著純淨的藍,或是純淨的白。曾問自己到底是什麼讓自己如此著迷,但只是片刻,我明白有時,一些發自內心的讚歎是不需要理由的,用言語或是詞彙表達會嫌其變味。

我為什麼看著這些景象會心生感動?或許,光是形容冰面是如何晶瑩剔透,天空是如何一瑕不染,又或是企鵝如何呆笨可愛,這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釋,而更真切的感受是自己嚮往著那種景象,或者說是幻想著。

對於影片本身,無論音效或是畫質,都可以說無可挑剔。虎鯨攪起渦流讓冰山碰撞,那聲巨響伴隨著隆隆的尾音;每一片雪花用極慢的速度播放,並聽到冰晶凝集的清脆銀鈴般聲響;北極熊在雪地奔跑,最後搏擊,那一聲聲低沉但渾厚之音……至今在耳中難以消散。而解說員大衛?艾登堡略帶沙啞英式口音的解說,讓人又感到熟悉親切,似乎那便是標誌性的紀錄片所該有的解說。而畫面帶來的是一波波視覺震撼,融化的冰川灌入深海。而那入口處的洶湧水流詮釋著大自然的力量;通往火山內部的洞穴中,天然的結晶保持著菱角分明,晶瑩奪目,訴說著一種純淨;那海鳥揮動翅膀的細微動作被捕捉,那羽毛的輕盈質感與揮動翅膀時力量,完美的展現了舒展自由……或許,我們要感謝超高速攝像機和航拍技術,讓我們能感受如此逼真的畫面,而更應該感謝的是,攝影組人員不辭日夜的堅守。真如我之前所說,詞彙的表達畢竟顯得太過蒼白,而我只能初略的介紹,更真切的感受來自於欣賞時眼前的景象與你腦海中回味的景象。

影片給我最深的記憶來自於一次的微妙心理變化。當時攝影組人員已經有潛入冰冷的極低海水中拍攝,有在直升機上航拍,還有深入不斷移動的冰層底部拍攝,難不成這幫瘋狂地人想把這片土地裡裡外外拍個遍?而這也只是調侃,因為我想這畢竟是不可能的。於是到拍攝那神祕的活火山時,不禁心生調侃,還能下火山裡面拍景象麼?當時也沒注意,多早的就下了否定的結論。而恰恰在影片的結果,給播放了拍攝的花絮時,一開始就介紹了拍攝組如何深入火山岩洞,以及在裡面過聖誕節的場景。當時心理由當初的戲謔變為感嘆,又有幾分敬意。當初不經意間被否定掉的,認為不可能的事,被他們一個個變為現實,那種衝擊彷彿是告訴人們,只要是能拍的地方,我們就會裡裡外外都拍攝下來,而不管多危險,也不管多麼勞累,不管聖誕節,也不管其他任何重要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力量與信念在支撐著他們,我知道那一定不會是money。或許,正如解說員大衛?艾登堡爵士稱,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氣候產生劇烈變化前欣賞到這一景象的最後的機會了。這部紀錄片捕捉了此前從未記錄下來的很多行為和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將會變得越來越珍貴,因為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景。那是一種責任感,也是使命感,將那些隨著時間流逝即將逝的景象做一個備份,而不求其他。在這之後,我重新思考BBC的公共價值觀,斥巨資拍攝而只求能為世界做一見證。這一價值觀已經深入到了每個拍攝者的骨髓裡。

最後想說的是,一部純粹介紹自然景觀的紀錄片同樣能給你帶來感動,有些時候,讚歎會在不經意間流露,而我們也不必刻意追尋讚歎的理由。光憑文字畢竟描述得透徹,希望大家能有機會靜下心欣賞。大家分享一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