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一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以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強無畏的政治勇氣、堅韌不拔的政治定力,強化正風肅紀,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管黨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將於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當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視新聞頻道重播。該片通過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深刻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反腐懲惡,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組織黨員幹部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強指導。要把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與抓好巡視整改工作結合起來,與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以典型案例為鏡、為戒、為鑑、為訓,自覺把講政治、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對黨的絕對忠誠推進巡視整改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把學習宣傳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宣傳報道,營造良好氛圍。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二

亂世用重典,這是一條歷史鐵律。當一個執政黨的腐敗分子呈“螢火閃爍”之時,除了撲滅他,別無他法,因為不撲滅,就可能亡黨亡國。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郭佰雄、蘇榮、白思培、周本順、蔣潔敏......,至今,被打的老虎有150多個,這些官員曾經權傾一時,玩權錢色於鼓掌之間的人物,卻怎麼也沒想到,他們的腐敗沒有“軟著陸”,只有“硬手銬”。

《人心向背》向觀眾展示了兩個面:一是以為的黨中央壯士斷腕反腐敗的一面,是刮骨療毒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決心的一面;另一個是黨性蛻變,深陷腐敗旋渦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墮落的貪腐官員的一面。人生沒有後悔藥,但他們能反思自己,也算是為後來者提供了前車之鑑。

這麼多貪官落馬,有的被判處死緩,有的無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們流下悔恨的眼淚,留下對黨對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手握大權,何不自尊自重?

剖析貪官墮落之路,不難看出,金錢誘惑、道德淪喪、信仰缺失是他們黨性蛻變的主要因素。為什麼官至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達到了人生仕途巔峰之時卻靈魂墜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連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都不如了呢?長期監督缺失或者監督有名無實是根本原因。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不僅是對普通人說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實施有效監督,合理分配權力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再有第二個周永康,不能再出現第二個周本順。遏制權力過度集中,讓權力在法治的陽光下執行,在監督下行權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要素。

《人心向背》的反響是強烈的。平時只是零星地看報道,瞭解反腐敗新聞,今天把這些4年來的成果集中起來,觀看之後心中有一個強烈的觸動:那就是中央反腐敗的決心!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掃清前進道路上腐敗分子的決心!再大的老虎,只要違紀違法,都沒有護身符,都只有一個結局:落馬!看《永遠在路上》,我感到大快人心,也增強信心!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遵章守紀,更加廉潔行政。

觀看《人心向背》,頗感中央管黨治黨的磅礴氣勢。中央有決心,全黨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黨才有進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絕不是一陣風,作風建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長期淨化黨的肌體,黨才會不忘初心、不變初心,民族復興的偉業才能如期實現。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篇三

《永遠在路上》記錄片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引起觀眾強烈反響、點贊,“這樣反腐才有信心”!本站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覺得不錯就分享給好友哦。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前兩集,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省部級落馬官員的現身說法,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剖析,向人們透視著黨內腐敗衍生的危害和根源,為六中全會從嚴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力度作好輿論準備。

在專題片中,周本順、李春城、白恩培、谷春立、____等省部級被查高官的現身懺悔,令人觸目驚心。中紀委昨日通報稱,今年首三季度內地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26萬人,包括67名省部級官員。事實上,在中央掀起的反腐風暴中,以來已有近200名省部級及將軍級高官落馬,規模之大,超過以往。一方面展現了中央鐵腕反腐的空前決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黨內政治生活失範、黨內監督不力的嚴峻形勢。正因為如此,中央將六中全會的主題鎖定在全面從嚴治黨,通過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將失控的權力關在紀律約束和制度反腐的籠子裡。從這一意義講,在六中全會前夕推出這組專題片,無疑是中央在全黨乃至全國範圍凝聚從嚴治黨共識的思想預熱。

“永遠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這部大型專題片才剛剛開播,已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敢於揭醜,勇於披露此前公眾所不知的高官貪腐細節。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細節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周本順獨佔一座面積800多平方米的軍區招待所,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豪宅”裡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其中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另一個貪官白恩培,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等職,在辦案中,從白家查獲的貴重物品多得讓辦案人員震驚,其中不乏價值千萬的翡翠手鐲,僅清理這些東西就用了十幾天時間。

有句頗富哲理的俗語“細節決定成敗”,足見細節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懲治貪腐的過程中,公眾往往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罪罰、不見細節,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鬥爭中存在“諱疾忌醫”的心理。

以來,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在反腐中見真章、動真格,在一些部門及官員中曾經比較廣泛存在的“諱疾忌醫”心病也大為好轉。記得幾年前,在這場反腐風暴剛拉開帷幕之際,很多人不相信會有省部級官員成批落馬,更不信周永康這樣高級別的官員真的會被查辦。之所以不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認為“封疆大吏”或正國級官員理應是普通黨員的榜樣,法辦這些腐敗高官有可能“破壞”黨的形象。幾年來,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工作,反腐敗的高壓態勢持續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於揭醜,“鐵帽子王”之類的各種神話不斷被打破,反腐敗得民心順民意,得到群眾高度認可,一些人“諱疾忌醫”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癒。

此次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貪腐細節,將遮醜心理徹底打碎。如果說,中央嚴懲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順等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義的效果,那麼,全面披露這些貪官的腐敗細節,則是彰顯了直面病灶並刮骨療毒的勇氣。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鉅貪們的醜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鬥爭。以來,中央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以“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四年來,中央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看見並享受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成果。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同時,《永遠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為鑑、以案明紀,振聾發聵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順在內,許多落馬貪官都是貧苦家庭的孩子,通過組織的培養、出色的工作逐漸步入高位。電視片中披露的細節,向觀眾更向官員們展示了這些高官是如何從痛恨貪官,到最後變成貪官並身陷囹圄的過程。這種非常規的教育方式,將讓很多“邊緣人”身臨其境般地看清罪與罰的邊界,幫助更多官員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敗鬥爭關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已成為社會共識,警鐘長鳴,反腐敗鬥爭必須“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