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七年級四班侯璐婷

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蹟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裡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第二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前幾天,我看了一篇英雄故事《王二小》。

王二小從小就是個孤兒,靠給別人放牛來養活自己。當時日本侵略了中國,他的家鄉也遭到了掃蕩,八路軍在他們的家鄉和日本兵進行戰鬥。才十二歲的王二小,不怕一群日本鬼子的刀槍,機智而又勇敢地把日本兵帶入了我國八路軍的埋伏圈。惱怒的鬼子殺害了王二小,但他們也全部被八路軍殲滅。

看完後我非常感動,王二小生活在戰爭年代,又是孤兒,總是沒吃沒穿的,挨餓受凍,才幾歲就得靠勞動來養活自己。就是這樣,他都非常的堅強,還聰明勇敢,小小的年齡就懂得愛憎分明,為了中國的抗日戰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生活上比王二小好多了,更應該利用這好的環境來多學習、多思考、多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們要學習王二小堅強、勇敢的性格,生活再苦、困難再大也要堅強面對。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社會、為祖國服務。

第三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篇一:電影王二小觀後感

不知你們聽過這首歌沒有,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就是王二小……”。

王二小從小是個孤兒,他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打死了,為了報仇,他參加了兒童團。因為大家都很喜歡他,所以就選他當了兒童團團長。

一天,日本鬼子來到了他們村,二小知道以後,便想了一個好辦法,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的中隊長髮現上了當就立刻把戰刀捅進了二小的胸口。二小的衣衫頓時被鮮血染紅了,他慢慢地搖晃著,笑著閉上了雙眼。

我覺得王小二真勇敢,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在生活中不怕吃苦,學習中不怕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王小二真可憐,吃不飽,穿不暖,捱打捱罵,我呢,經常亂花爸爸媽媽的錢買零食,還經常剩飯,我以後要珍惜現在的富裕生活。我想,王小二一定沒有死,他一定變成了天使,當我在做作業做不出來準備放棄時,他會來幫助我……

哇,我真想和王小二成為好朋友。

篇二:電影張思德觀後感

昨晚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影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後期,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朴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1944年他帶領一班人到安塞縣燒炭。在一次燒炭中炭窯突然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裡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象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著了我們的整個事業。毛主席的這篇講話,發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章也成了共產黨人行為準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電影《張思德》將為人民服務具體化,讓觀眾相信,為人民服務是快樂的,這個榜樣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學習。通過觀看《張思德》影片,我深深體會到: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默默奉獻的偉大,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在張思德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那種樸實、謙和、善良,是一種人內心本能的、湧動著的自我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