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篇一

今天下午,我們興高采烈的去體育館看電影——《大學聯考1977》。

電影開始了,剎那間,體育館裡鴉雀無聲。

這部電影是講,一些知識青年耽誤了大學聯考11年後,終於等上了大學聯考。可是他們沒有複習資料,他們只好去書院偷了些書和資料……

他們懇求廠長能給他們一次機會去參加大學聯考,可是,廠長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還找藉口說要進行一次小測試,要是通過就能去,如果沒通過就從此不要再提大學聯考。有些人為了大學聯考絕食進行抗議。一次,裝喇叭的時候,強子在下面看著,上面的人喇叭沒拿穩,突然,喇叭掉了下來,小根寶為了救強子,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是這件事使強子奮發圖強要考上大學,否則他覺得對不起小根寶。他們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著。廠長最終被他們所感動了。後來,他們乘著車子在趕往大學聯考的路上,突然,車子壞了。為了不耽誤一分鐘,他們趕快跳下車拼命笨向火車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無法趕到火車站,去參加大學聯考。無情的火車站長,不肯多一分鐘來等待遲到的人們。正在這時,他們的廠長出現,他們感到喜出望外,廠長把他們送進了大學聯考的殿堂。最後,他們沒有辜負廠長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篇二

黑白,是永恆的顏色,是時光的倒影,是歲月的痕跡,是記憶的停頓,是視覺的恍惚,黑白遮蔽了____的一切輝煌,同時黑白也拽出了大學聯考學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腳步,黑白使我們與現實相隔,然而,就在這隻有黑白顏色的歲月裡,卻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蹟。

感動之堅持

那是一群在黑龍江農場工作的社會青年,為了趕到大學聯考的考場,他們拼盡全力,一路趕來,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機卻半路出了故障,他們跑著衝向火車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們的堅持只為了能夠爭取回城的名額,還有,在一個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將小根寶回城的最後一點期望壓在了底線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寶失聲痛苦,他單薄的身軀,羸弱的肩膀,去爭取那微不足道的命運,依靠自我來改寫自我的命運,他全力以赴,雖敗猶榮。這一群氣血方剛的青年,為了奔赴大學聯考考場,為了追逐自我的理想而堅持著,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種,無數次的跌倒,無數次的爬起!從他們的那一雙堅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生命中的確有意樣東西,叫“堅持”!

感動之執著

那是一青年對知識的執著。當聽到又要回復大學聯考的訊息,大家的心都動了,為了尋找複習書,於是大家商量一齊去偷書。雖然偷書失敗了,但是好心的人們還給他們留下了一套資料。當聽到廣播裡面傳來大學聯考改革,自願報考,擇優錄取的訊息,這一群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親年們,紛紛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曙光,他們想要參加大學聯考,但是老遲卻給了他們一個嚴重的打擊,最終他們以絕食的方式反抗老遲。由此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讀書,渴望知識,渴望新生活。

感動之親情

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親,被時代拋棄而踉蹌地快要站不住的父親,一個渴望 本站…用知識挽救中國的父親,為了讓女兒擁有大學聯考的權利,他不惜私刻公章偽造“出身證明”,這個行為在當時要被戴上“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無所畏懼,他的一片真情打動了女兒,感動了老遲,感動了高招辦的主人,同時,也深深地出動了我們每一個觀看電影的人,他有力的詮釋了父愛的偉大,是用恆不變的。

在劇中,青年們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令我感動,在那時,想要讀書是那麼的困難,沒有知識就無法改變自我的命運,無法發揮自我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我的理想!所以我們要把握住自我的命運,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刻苦學習,豐富自我的文化知識,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篇三

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忽然想起自我的高三。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起來之後應對的就是慢慢課桌一大摞書本,重的連課桌的翻蓋都開不出來,也有成疊的模擬卷在面前張牙舞爪,會有一把寫完了的水筆筆芯,嘴裡唸叨的也都是些什麼英語單詞、語文的詩句,偶爾還會在某個腦子不太清晰的時候把某同學隨口叫做AgCl,總之,高三就是在老師不動聲色的說“你們要在大學聯考中體現水平,把隔壁班的打的血肉模糊”這種恐怖氣憤中度過。都說高三是黑暗的,以前的我覺得亦是如此。

然而一部影片卻顛覆了所有的想法。

這是一個發生在黑龍江的一個農場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在農場插隊的青年衝破重重阻難參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難忘的大學聯考。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調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陳瓊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間那種真摯的兄弟之情,所謂“右派”的父親與女兒之間的親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農場長老遲也改變了對青年參加大學聯考的態度。

看完整片電影,一個鏡頭一向縈繞在腦海中不肯散去。這就是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大學聯考的鏡頭。他們為了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嶺,充滿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竭盡全力、不顧一切地奔向疾馳而過的火車。他們追趕的不僅僅僅是一列趕往目的地的火車,更是一列趕往未來趕往期望的時代列車。

因為年代的關係,也許我們不能體會到當時的知青們在應對恢復大學聯考的時的情緒。也許,參加大學聯考對於他們的好處再也不用聽老遲的“一個章子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從此以後就能夠將命運掌握在自我的手中,所付出的勞動,揮灑出的汗水還有淚水,甚至是鮮血都有了切實的回報。____結束鄧小平復出後,宣佈恢復大學聯考,這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復大學聯考已經30多年,我們已經把大學聯考視為人生的務必經歷的一個階段,“沒有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現今如此優越的環境之下,我們是不是更就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成為國家未來的主力軍?

“恢復大學聯考對大學聯考本身重要的多。”這句話也是被稱為精華中的精華。在____的十一年裡,有多少優秀的領導人被判刑,又有多少知識分子,就如同陳瓊的父親,一個數學老師,被誤判為“右翼”分子,此刻想想,____的行為是多麼可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居然能夠拋棄文化,拋棄知識,那剩下的還有什麼?只有愚昧和無知。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十一年的耽擱之後,最後有了改變的勇氣,處在當時社會的人們壓抑了太久,也發出了他們最終的吶喊。

1977,永遠停留在了過去,此刻的我們要用遺忘做嚮導,引領我們向前進!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篇四

作為一個90後的孩子,我從來也沒有對父輩的過往有任何深究。在我的意識裡,甚至從來就不曾知道有關1977的任何事情,直到今天我看了這部影片——《大學聯考1977》。

本片故事立足於東北某農場三分場一堆來自各地的知青。在那個意義非凡的年份的夏秋之際,鄧小平的復出,大學聯考制度的變革讓幾乎在苦中作樂的環境中日益麻木的他們看到了希望……

但是,就他們所處的年代和環境,要想真正走出“鯉魚跳龍門”的一步,甚至僅僅是獲得嘗試的資格都談何容易,志願報考和單位推薦的顛覆、青春的萌動和農場管理者思維的差異、渴望改變命運和家庭成分歷史“斑點”之間的鴻溝……不同的人,圍繞著小小的紅色公章,做著命運的搏擊。強子的絕食、小根寶的意外棄世、陳瓊的反革命父親**……他們的身上凝縮著“知青”這個特殊類群所承受的歷史苦難。最後,他們終於通過自身的努力而跳出了那個他們一直想要離開的寒冷困苦的黑龍江。

影片圍繞著這群知青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有關於親情,愛情,友情。這部影片所給我的啟示不僅僅是關於大學聯考的深思。或許還有對於人生的思考。作為一個從小就生活安逸,以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我們所面臨的挫折,苦難更是少之又少。這也導致了我們在面對一些小小的困難時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

究。在我的意識裡,甚至從來就不曾知道有關。

《大學聯考1977》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什麼才叫做苦,這種心理與身理的痛苦是我們這群90後的孩子所不能想象的。正是這樣,我們才需要好好的來思考,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與我們的父輩之間的生活有何不同。我們是否該從他們的身上學到點什麼,比如節儉,勤奮。

大學聯考,從來就被我們稱為人生的轉折點,在看了電影以後,對於大學聯考我又有了新的感悟。無論最終是不是能考上大學,但知識是必須掌握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突如其來的歷史性轉折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有點名不符實。所謂《大學聯考1977》,主要角色當然應該是參加大學聯考的年輕人。但實際上,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兩個父親。一個是孫海影扮演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一個是趙有亮扮演的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從性格和氣質上說,這兩個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遲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他講組織原則,講黨性,講立場,但有點不通情理,甚至對知青有點粗暴;陳甫德是個知識分子,他充滿父愛,為女兒不惜以身犯險,但卻毫無組織紀律觀念,甚至為了女兒大學聯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國家幹部。

當然,老遲最後轉變了。從一個鐵石心腸的工農幹部,變成了一個“肩起命運的閘門,將年輕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親。看到老遲親自開著農場拖拉機送知青趕考的場景,我腦子裡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前面這句魯迅曾經講過的話。影片開始,思想僵化的老遲像是飄浮在歷史天空中毫無生命氣息的一粒塵埃,而到影片最後,他終於向著人性的光輝敞開了胸懷。相比之下,陳甫德的形象就顯得蒼白了許多,這個肩負著歷史十字架,卻極富自我犧牲的父親形,以一種虎頭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結尾不知所終。對此我曾不無遺憾地說,這個人物的結局,不應該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號,而應該是一記鏗鏘有力、斬釘截鐵的驚歎號。

與這兩個父親息息相關的,是那兩枚公章,這是影片中最發人深省的影像符號。第一枚公章,是永遠別在老遲褲腰上的農場革委會的公章。它是組織與權力的象徵。在那個年代,一切個人命運都取決於這枚公章,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飯,每一個與活著相關的細節都必須蓋上相當於組織認可的公章。離開了公章,一個人就如同被剝奪了生的權利。於是,老遲因為擁有公章而成為一個側身於權力巔峰的人,對於農場知青來說,他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掌握知青生殺大權的上帝。

而陳甫德這樣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歷史反革命,竟然毫無顧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組織和權威發起了挑戰。在當年,這極可能為他帶來殺身之禍。但為了向女兒贖罪,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也許這是出於陳甫德的一種道德自信:當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自己的清白。於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種作奸犯科的下三爛,而成為一種為親情自我犧牲的偉大的父愛。

與兩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農場中那個整天哇啦哇啦叫喚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瞭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個組織權威的象徵,是中國集權時代話語霸權的獨特符號。從大喇叭裡傳出的是組織權威的聲音,它可以隨時隨地昂首闊步地闖入每個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響,所有個人空間立刻四分五裂,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也會在組織強大的聲浪中土崩瓦解。

瞭望塔也以另一種方式喻示著組織的無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種上帝的視線,將每個人的生活一覽無餘。對知青而言,大喇叭和了望塔是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物,而對老遲來講,卻是他行使權力、塑造威嚴的權杖,他可以在麥克風前為所欲為,用自己的聲音籠罩著整個農場。影片就是從這樣一種角度,揭示出那個年代個人與體制的緊張而又微妙關係。

與兩個父親比較起來。影片對知青群像的刻畫又要顯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這個知青群像裡仍有一個最後死於非命的小根寶,帶給人一種深刻的觸動。小根寶這個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種最為絕望的生存狀態。他們從國小就開始拋開書本鬧革命,與真正的老三屆相比,他們的青春完全被____耗費殆盡,一俟大學聯考恢復,命運的大門洞開之際,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根本走不動了。機會來了,可他們卻無力抓住。最後只能用死於非命讓自己與那個黑暗的時代一起永遠地沉淪下去。

與小根 寶的悲劇相比,主人公潘友志身上則更為集中地體現了一種理想主義情懷。事實上在當年的知青當中,像潘志友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一度都追求完美的人格,為了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但是歷史卻跟這群熱血青年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社會現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歷史性轉折的時候,他過去許下的諾言立刻就變得毫無意義。

這個時候,是繼續堅守自己的承諾,還是順應歷史的大潮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兩難問題是他們在那樣一個歷史關頭所遭遇的最為嚴峻的挑戰。留下還是離開?是遵守自己對老遲的承諾,還是以毀約為代價來換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農場。對於這種選擇,也許有人覺得他不太識時務,也許有人覺得他是在逆潮流而動。可是,他畢竟堅守了自己的信仰,餞行了自己的承諾。你儘可以說他是一個荒唐時代的犧牲品,但至少與今天大量擅長見風使舵的聰明人相比,他們那一代人的心理要更為健康許多。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篇五

剛看完電影《大學聯考1977》,有人說這是獻禮片,也有人說太煽情了。我,一名大三的學生,卻是一個沒有參加過大學聯考的學生,可能與別人更有一種不一樣的心境吧。

我在06年3月,因參加了小語種考試的提前招生,就被whu提前錄取了。當時whu的小語種都是提前單獨招生,大學聯考之後也不招生的。當時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自我在網上查詢全國小語種招生的招生狀況,很多很好的學校如北外,上外,外交學院之類的都沒有給我們學校名額,畢竟我們又不在省會,也不是省裡的一流學校。之後我就憑著我們學校是湖北省示範中學這一條,總算是由一個條件了,我就自我下載了whu的表格,然後自我去找了我們校長簽字,然後寄到whu招生辦。參加考試,等待結果,結果很幸運的就被錄取了。當時原本是想為大學聯考練兵的,結果就一步到位了。之後因為有些同學覺得我在學校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刺激,畢竟我已經有學校了。而且高三地獄式的魔鬼訓練,我實在是不想參加,whu的預錄取通知書上也說的是不準參加大學聯考,所以之後就沒怎樣上學了。之後06年6月2日前往北京外交部參加了當年的外交部開放日活動,大學聯考的那天我正在北京前往宜昌的火車上。說不定如果我當時在家的話,可能我也會去考場體驗下。呵呵說來很奇怪,到此刻我都沒有看過06年的大學聯考題。不想看,以前看過幾眼06年的語文題,但是卻覺得看不下去。當時學校有的老師為了安撫大家,就說像我這種沒機會參加大學聯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當時我聽了也就

一笑了之,但是此刻真的覺得沒參加過大學聯考是個缺憾。

說實在的,心裡此刻很複雜。看了電影,在當年大學聯考真的是改變命運的事。因為那些人蔘加大學聯考就能夠去上大學了,學習知識,建設祖國這是巨集觀的說法,但是從小的方面來說,他們不用在農場勞動了,他們能夠回家了,能夠見見家人了。十一年的壓抑最後能夠爆發了。總之,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中的老遲,也就是他們的頭,一個整天把公章掛在腰間的領導,最開始對於這種恢復大學聯考,招生改革是很排斥的,因為他明白這訊息一出,那些農村上的青年都蠢蠢欲動了,都想去考試,心思就不在農活上了。但是他最終還是給與了理解,並且在最後關鍵的時刻開著車把那些人送到了考場。

第一個讓我震撼的場景是,老遲帶領青年們開墾荒地,用火燒野草。這時一個青年騎著自行車過來,胸前掛著收音機。然後他把收音機高舉起來,喊著讓所有人都聽廣播,廣播中著說著恢復大學聯考的決定。所有的人都振奮了,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期望。藉助風勢使得火迅速蔓延,但是我想當時這個振奮的訊息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在人們中傳播,這種改變自我命運的期望,這種渴望必須把每個人都燃燒了。

第二個場景,青年陳瓊的父親,一個被視為歷史反革命的數學老師,想幫忙大家都能順利報考,就去和老遲交涉。老遲說過,地裡的活一耽擱就是一年。他說,那人耽擱呢?十一年要耽擱多少人呢?把知識還給民眾,這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我們國家也正需要更多有知識的人。

第三個場景,青年們做拖拉機去火車站,準備趕考。結果拖拉機半路上壞了,眼看時光不夠了,所有人都在雪地裡狂奔。大家都使盡全身力氣奔跑,也有跑不動的,只能跪在路上,哭喊著讓大家好好考。但是他們還是晚了,火車開走了,即使當時他們的朋友向火車站站長下跪,期望能讓火車晚點開,但是還是晚了。所有人都呆了,站都站不穩了,這時,老遲開著車趕到,讓他們趕快上車,親自把他們送到了考場。大家在奔向考場的時候,還不忘回頭想老遲,說聲多謝。我想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真心的感謝老遲。

最後,他們很多人考上了。我想,很多人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說實在的,此刻感覺好像大學聯考,這一考定終身,改變命運的光環有所暗淡了。社會更加多元化,學習發展的途徑更多樣化,機會和選取越來越多,大學聯考好像也被很多人鄙視,也有人覺得是對學生的壓迫。我覺得,時代在變化,大學聯考也是一向在變,在改革的。但是眾口難調,我們國家各個地區,各個省市發展狀況,教育狀況差別還是很大,所以大學聯考很難做得絕對公平和科學,但是我們還是就應努力把這項考試儘量做得更好些,更科學些。前幾日,看新聞說教育部說今年要改革。說實話,我都有點習慣看到這中訊息了。從我們上國中的時候就經常聽說會考要改革,大學聯考要改革。但是老此刻,到底效果如何?

我很幸運,我雖然沒有參加大學聯考,但是從實際好處上來說,我也是大學聯考改革的受益者。小語種舉行提前招生,就是為了更進一步的選拔人才,聽力,口語,面試,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被納入考場範圍。從這一點來說,我還是要感謝這種改革的。但是,我想有了中國特色之後,一些質量不高的學生也的確混進了好的大學。這也是改革帶來的不公平的地方。例如whu的小語種提前招生明年就要改革了,又改成需要參加大學聯考的形式。我想這又改革,可能也是有必須原因的。

我此刻也感覺到一種悲哀,我見過的大學生,明白活著的還是比昏昏沉沉的少。我記得在國小,老師經常會讓我們每個人站起來說說我們自我的理想。每個人都很聲音洪亮的說出自我的夢想,當科學家,當老師,當軍人……記得在國中第一天報道的時候,班主任讓我們每個人站起來說自我的夢想,然後大家有的說是周遊世界啊等等……再之後高中好像就也沒有提過理想,夢想之類的,好像每次班會都是圍繞著學習,大學聯考,上大學開展的。到大學,沒有人問過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最起碼,在我的三年大學生活中,基本上除了幾個少數好友之外,沒有人和我探討過這個問題。我想問,如果我們此刻每個大學生在說自我的理想的話,能理直氣壯,聲音洪亮,毫不猶豫的說出的能有幾個?有的人說這是人向現實妥協的過程,有的人說這是長大的過程,但是這從另一方面也能夠說是個退化的過程。懂得的知識越來越多,內心的聲音卻越來越小。

“每一個參加過大學聯考的人都就應看的電影”——這是廣告宣傳語。我想說,每一個學習知識,尊重知識的人都就應看看。不是電影拍得多麼好,只是我想它多少對於我們處在不一樣麻木程度的心臟能注入些強心劑吧。我們從小好好學習,上國中好好會考,不就是為了能上個好高中嗎。上好高中不就是為了大學聯考嗎?大學聯考需要我們12年的寒窗苦讀,我們很多人把它看做是一個折磨人的過程,看做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過程。但是我想看了電影,我們就應多一份感恩的心。能有機會參加相對公平的考試,能有機會被檢驗,被挑選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