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讀書筆記

《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在當今的幼兒教育理念中,我們十分重視幼兒美育的培養,而繪畫是美育中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繪畫也是開發幼兒智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作為一種思維創造的實踐活動,繪畫活動在培養幼兒認知能力、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這篇文章,在筆者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也學到了許多對自身有益的妙策良方。

首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筆者在文中說到,要深入到幼兒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在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並將幼兒的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通過案例,我們也知道了只有當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才會自發地想去了解並進一步觀察和探究,而這些行為都是建立在幼兒主動的基礎上的,最終幼兒學到的都將通過一系列手段展現出來。

其次,引導與評價相結合鼓勵幼兒主動學習。在孩子的眼裡,一切似乎都是生命體,而情節的創設,讓我們在引導幼兒學習探究和興趣需要之間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教師在引導過程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易於讓幼兒產生輕鬆、愉快的遊戲心理,所以儘量運用形象生動地語言將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絡,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自己也投入到情節中,以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調動孩子,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參與、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動融為一體。無論幼兒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師都應以認真、細緻的態度去欣賞,儘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表揚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體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增強繪畫的興趣和信心。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教師應把如何啟迪、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作為組織活動的關鍵,讓孩子們能在自由的空間裡發揮自身潛能,給幼兒一些時間和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繪畫,他們就一定能畫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畫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第二篇:讀書筆記:學習《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有感

讀書筆記:學習《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有感

宜興市親親寶貝幼兒園徐贇

幼兒的主動學習對於幼兒的各方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環境的創設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之一。今天學習了文章《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讓我深有感觸。尤其是文章中所提出的五大核心要素的緊密關係。五大要素是指學習材料、操作、選擇、兒童的語言和思維以及成人的支援。這五大要素緊密相連。以我班教學活動後延伸至美術區的《打中國結》為例來談談這五大要素的關係。在教學活動《中國結》後,孩子們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這已經有了學習動力,基於這一動力就需要我們老師的支援,也就是五大要素裡的成人的支援。考慮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我們提供了粗細不同的彩色線條,五顏六色中孩子們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綵線去主動練習中國結的打法。有了這些還是不夠,僅憑一個教學活動,孩子們記不住打結的方法,於是我們又把是製作過程拍成一張張照片,按順序張貼在美術區中,孩子們坐在椅子上即可看見。這樣更促動孩子們的自主學習。當然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雖然興趣很濃,但總有能力上的差異。所以老師也需要多觀察,必要時給一點指導,孩子們會在操作時更有學習的勁頭。正如文中所說:成人的支援,通過佈置兒童有安全感和可控性的學習環境來實現。

第三篇: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張天華

一、改變課型結構,突出“以學為主”

以往的數學課,往往是以教師講授和滿堂灌為主,即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我進行了三環教學的嘗試,即自疑、自說、歸納。

(一)自疑。指學生在上課的前五分鐘針對前節課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定理的應用等提出的疑問(一般中、下等學生問題較多)。只有生疑,才會有求知慾,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教師應予以鼓勵。

(二)自說。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裡話和想法都說出來,可以課前說,講授課程中說,也可以下課前幾分鐘總結性說,比如說出本課時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等,對教材中老師安排內容(部分課節做順序上的調整)及自己的觀點都可以闡述。教師應對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共同歸納、小結整堂課的內容。進一步明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三)歸納。為了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下課前五分鐘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歸納總結,也可以由教師在黑板上用彩粉筆作上重要標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課餘時間回憶每天所學內容的重要概念:定理、注意事項等,然後再完成作業。三年下來每個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使學生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和思考的主體。

二、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營造和諧的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創造一個充滿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為此,每節課教師都應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進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輕鬆愉快的笑容,適度得體的形體動作來營造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課堂上,同時還應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啟用其潛在的求知慾,使之自覺地去思考。

三、滲透情感意識,樹立學生自信心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特別予以關心和重視的,是那些基礎較差、有較強自卑感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幫助和表揚,增強學生回答問題、克服困難和學習的信心。只要學生有點滴的創新,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體驗到創造和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創造和學習願望。而那些所謂的“搗蛋”行為,教師也要從學生追求個性的角度去分析,並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們,把這種“反抗”和“搗蛋”的能量轉化為學生自主性和創造能力的湧動。

第四篇:畫出幼兒心中的畫

畫出幼兒心中的畫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繪畫活動教學初探

義烏市賓王幼兒園朱燕晴

【摘要】繪畫活動是幼兒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在繪畫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得到精神上的昇華而且能得到快樂。幼兒繪畫活動對幼兒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給予幼兒繪畫評價來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本文結合《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和《綱要》的教育理念,加上自己的一些教育實踐,粗淺的總結出了《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可以給孩子足夠參與體驗活動,激發孩子對繪畫活動的慾望;《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繪畫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幼兒園(感謝訪問本站:)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繪畫活動教學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關鍵詞】繪畫活動教師角色表現形式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的美工活動兼具美術和手工等活動功能,是幼兒的體驗、探索在先,教師的推動、提升在後,同時達到幼兒與教師互動的課程;是以幼兒為本,注重過程,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他們親歷的活動出發,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強調幼兒對自我、對他人,對事物的主動構建,充分為幼兒的想象力營造氣氛,從而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空間,同時可以通過幼兒繪畫中瞭解幼兒對外圍世界的認識,有利於教師更好地親近幼兒、把握幼兒的一些內心細節,有利於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綱要》中還指出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結合《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和《綱要》中的教育理念,我們將注重培養幼兒的繪畫的興趣和特長,不僅可以提高藝術素質,陶冶情操,還能帶動其它學科的學習與進步。本文通過新教材的結合開展繪畫活動的教育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給孩子足夠參與體驗活動,激發孩子對繪畫活動的慾望。

1.創設環境的氛圍,讓孩子有充分的體驗。

活動環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孩子的審美需要,又要為孩子繪畫活動的開展提供直觀的表象。如在《鏡子裡的我》主題開展期間,我們在牆上佈置了大量的鏡子圖片、玩具櫃裡擺放了各類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鏡子;娃娃家裡貼滿了孩子的全家福,這些物體給孩子以強烈的視覺衝擊,逐漸在孩子的腦中形成有關鏡子的表象特徵,為繪畫鏡子作了鋪墊。在活動前通過故事《看看我的模樣》感受自己和父母身體的關係,用形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面部特點;綜合活動《變形的臉》感受面部的變化及其帶來的獨特感受;手工活動《小臉蛋》嘗試在紙袋上貼上五官,加深對臉部的認識。在活動中,有的畫了一面圓形的鏡子,裡面還畫了自己的模樣;有的畫了一面橢圓形的並畫了老師的模樣;有的畫了長方形的鏡子並畫了自己的媽媽等等。孩子和環境的互動中,不僅孩子的認知水平有了提高、也增強了孩子繪畫活動的能力。

2.在繪畫活動中應讓孩子親身體驗,積累感性經驗。

在引導孩子積極體驗的同時讓孩子主動思考、探索、創造,除了通過視、聽、感等多層次的體驗來萌發孩子創造激情外,還應讓孩子親身體驗也同樣重要。孩子的眼睛是彩色的,他們常常會把想象和現實混淆,周圍任何物體都能給他們無限的遐想。在3月12日的植樹活動中,發現幼兒最感興趣的是“植”樹的過程。“種樹啦——”看見樹枝往泥土裡一插,小樹苗變“活”了。從而生成了一節《小樹小樹快長大》的繪畫活動,孩子們個個都非常地認真,根據自己的經驗,繪畫出了五顏六色的小樹。因此讓孩子親身體驗,積累感性經驗,是培養孩子創新的有效途徑。

二、《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繪畫活動教師角色的變化。

1.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應有知識的灌輸者變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引導者。 以前我們的繪畫教學過於強調孩子的技能和技巧,並在一定的程度上脫離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如:課上請幼兒畫貓頭鷹,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看到過的孩子則很少,他們只是從我們教師的講解、示範中粗略的瞭解貓頭鷹,現實中活生生的貓頭鷹或許只能通過想象或者根本無法知道,從而使得小孩子很難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想法,大家畫出來的東西難免都是大同小異,而教師往往從主觀上來

判斷,認為畫的像就是好的。這樣就會比較容易導致了孩子在下次的畫畫中會說:“怎麼又要畫畫了。”因此導致了孩子對畫畫失去了興趣,這就是以往教師灌輸孩子的知識而引起。而新形式的教育要求孩子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再加上孩子的體驗、探究中來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師要充當課堂上的組織者,全面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創造自由寬鬆的環境,實實在在的做教學活動中的指導者、促進者、鼓勵者。如小班活動中《漂亮的小草》,在這堂課中,出示了一張光畫有小羊的圖片,要怎麼樣才能讓小羊吃到草,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並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時孩子們都踴躍發言,有的說通過在紙上畫小草的方式,有的說把圖片放到外面草地上,也有的說小草已經被吃光了等不同的說法,在肯定並鼓勵他們的同時再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先用油畫棒在圖片上繪畫,下次再用其它的工具”這樣孩子們就會有意有未盡的感覺,然後請孩子作畫我們逐個指導。在整個的活動中都是讓孩子在思考後嘗試去創作自己的作品,並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使孩子想說、敢說、想畫、敢畫,使孩子真正的參與並投入到活動中。

2.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應由被動的執行者變成為新教材下的塑造者。

以往繪畫活動的教材既固定、又封閉,教師只能是消極和被動的執行,如今幼兒園《探究 體驗 交往》課程是以孩子為中心,教師可以通過在主題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從而成為繪畫活動的原素材並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的靈活,更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小班的《和水果寶寶一起玩》的活動中,首先在區域活動中創設操作區,讓孩子們自己親手操作,串串冰糖葫蘆、用泥巴做一做水果,孩子們對此積極性較大,在這當中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對冰糖葫蘆特別的感興趣,而且冰糖葫蘆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也是孩子們平常比較喜歡吃的東西,於是我別開生面專門生成了一次繪畫活動《冰糖葫蘆》,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對冰糖葫蘆的印象,畫了各種各樣的水果,這樣就基本可以達到本堂課開始的初衷了,因此通過讓孩子們自己探索、體驗並在交往中獲得知識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共鳴,孩子們的創造、表現的慾望就更強了。

3.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由成績的裁判者變成為孩子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孩子的畫是純真、質樸,與成人畫儘管表現形式和技法無法相提並論,但這種純真、質樸的童趣則是成人畫所不及的。因此我們在輔導孩子作畫的過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不能用“像不像”“美不美”來評價孩子的

畫,否則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原有的想像,失去了創造的能力。在作畫時,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並給予孩子們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如:“你的花畫得真棒!我好像聞到了它的花香”“你這個地方畫得好極了。”“你的顏色用的可真漂亮,我真的很喜歡你的畫”或伸伸大拇指,“你的畫比老師畫得還好看!”,孩子們會因此得到鼓舞,更會為每個孩子留下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對孩子們的一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三、《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下繪畫教學表現方式的多樣性。

繪畫活動要求孩子大膽地創造和想象,新教材的實施把原先的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並補充了新鮮的“血液”。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不必急著將自己的預期目標教給孩子,讓孩子被動地模仿,而是可以從各種角度讓孩子自主的學習,因此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表現的多樣性。

1.利用多媒體在繪畫活動中的應用,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

鑑於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傳統的繪畫活動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孩子認識的主體性。而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使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運用中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什麼是“美”,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孩子對於學習繪畫的資訊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2.繪畫活動以親子活動的形式開展,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與表現美的慾望。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中,每月的一次親子活動,注重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點來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如:“在和水果寶寶一起玩”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對水果就非常的感興趣,再加上親

子活動,更是讓孩子體驗、探究到了水果的不同味道,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等等,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做出造型優美、色彩搭配美麗的水果拼盤;通過製作水果拼盤的活動,提高了孩子審美能力。親子活動後就可生成一次繪畫活動《給水果寶寶穿衣服》,讓孩子為自己喜歡的水果塗上漂亮的顏色,有的選葡萄、有的選蘋果和梨、有的選西瓜、有的選菠蘿和櫻桃等。在孩子的體驗中瞭解到水果的顏色,形狀等,這樣就不用教師的示範而且還可以達到活動目標,又培養了孩子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利用陶藝活動的獨特魅力開展豐富的繪畫活動。

陶藝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全面提高每個孩子的藝術素養;又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綜合能力,使其全面發展。孩子在玩泥的過程中可以將自身的經歷體驗重新組合,並賦予新的意義。陶藝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陶藝活動中,需要孩子的想象和創造。陶藝是手、眼、腦互動的過程,學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又有利於審美感的發展。陶藝過後請孩子繪畫,孩子的作品更是豐富而多彩,從而更好的對孩子進行繪畫教學。

4.利用各種節日生成一系列的繪畫活動,從而更好的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在孩子生活周圍都充滿了每個節日不同的濃郁氣氛,孩子們在賣場、商店、馬路上、飯店前、幼兒園等熟悉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如聖誕節,孩子們經常在一起談論“聖誕老人會不會真的來”“聖誕老人會不會給我們送禮物”“為什麼要過新年”我們老師傾聽到孩子們的心聲,因此生成了一節繪畫活動《裝飾聖誕樹》,活動中首先以《鈴兒響叮噹》進入主題,其次是欣賞聖誕樹,最後是孩子作畫。在整節課中氣氛非常地活躍,作畫時孩子也畫出了五顏六色的作品。利用節日裡的氣氛生成一系列的繪畫活動,從而讓孩子對繪畫常生更大的興趣。

在《幼兒園體驗 探究 交往課程》的實踐中,孩子的繪畫活動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既然孩子的繪畫活動與成人的不一樣,甚至比成人更純真,更富創造性。因此,在孩子的繪畫中應保護好孩子的活動興趣和發展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本能和創造熱情,通過美術活動,有效地培養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孩子自己充分的表現,打破以往的傳統教學。

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還應不斷地充實自己,多在網上和書上查閱有關的材料,總結每節課所給自己帶來了什麼;與同組的教師進行誠懇的交談,討論課堂中細節問題,訂出一個解決的方案。總之,繪畫活動的教育是社會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對孩子來說也尤為重要,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把新教材實施的更好。

參考書目:

1.《淺談在新課程理念下幼兒園美工活動中得創新教育》, 舟山市岱山縣衢山鎮中心幼兒園,方慧慧。

2.《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邊霞 黃進 張金梅主編 , 浙江教育出版社。

3.《關於小班幼兒陶藝活動的探索》,中國兒童教育網。

第五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向孩子學習》

《向孩子學習》這本書通過講述61個關於家人、教師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像女皇般的坐好了,並異口同聲地宣佈:“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並告訴女兒,待在車裡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脫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乾乾淨淨,父親開啟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後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說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麼味的?”……當那位父親拿著兩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後,那位父親竟然奇蹟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裡面,孩子一句無心的 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麼 後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麼天真,也曾這麼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 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塗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 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複雜了,沒有那麼單純,沒有那麼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 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後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麼 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著;“國王怎麼什麼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匯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純真你還有嗎?悄悄的問問自己,失去了,別擔心慢慢把它找回來,擁有了記得要珍惜,讓我們用一個純真的心,生活著、工作著,享受著。

在我國,以往由於受傳統文化的束縛,孩子往往被認為是幼稚的,需要指導和管教的,根本無從談起向孩子學習。但作為現代父母,慢慢的發現了孩子身上也有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地方,《歡樂蹦蹦跳》中 “童言無忌逗你笑”版塊,孩子天真的話語把熒屏前每個人都逗的笑彎了腰,是的,也只有他們,不會顧忌太多現實的東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騙子的把 戲揭穿呢?

70年前,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陶先生的這首詩十分形象生動地把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表現了出來。在陶先生眼裡,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

應當說,向孩子學習,是今日父母與教師的一大課題,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須。向孩子學習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時代的變化。生活在資訊時代的孩子是一本內容極 其豐富的書,每一位父母和教師只有潛心研讀,才能理解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例如,生活在網路時代,孩子們順其大流,在網裡遨遊,作為父母和老師,就該首當其衝,對網路要有一些適當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連“ 886”“7456” “頂“等一些網路術語不明白的話,那你和你的孩子也會產生隔閡。瞭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發展過程中的獨特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項權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這是向孩子學習的重要保證。當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時,切忌匆忙下結論反對,應三思而後行。

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主要條件。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則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賞導致成功,訓斥導致失敗。“你能行“如果你能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孩子,那麼相信他一定行,我們不可忽視每個孩子的潛能。

向孩子學習應該成為一個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長的時代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這個背景裡面所產生的許多未知的能量對於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個有時代意識的教師或者任何的成人應該務實的去向孩子學習,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資訊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教師成為什麼呢?一個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生命個體,互相汲取對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識,有效地達到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