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當年》讀書心得

《先生當年》讀書心得

《先生當年》讀書心得

甄乘龍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跟隨著王木春老師的文字,我重溫歷史,傾聽名家的餘韻回聲。在這本厚重的書裡,與民國時期偉大的先生近距離接觸,我時而激動,時而憤慨。更多的是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教書育人的生活,不停地叩問自己的靈魂,我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多遠?我與“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有多遠?我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嗎?

正如王老師所說,讀什麼書,等於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自己彷彿穿越時空,與一群智者相處相知,感受他們的悲悲喜喜。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拿到這本書,我先隨心預覽了一下,卻被一段文字深深打動:

我從小最大的野心就是當個教師。我當了教授,有機會做一個教授應該做的事情。當中忽然把它們掠奪了不讓做,這是處理知識分子、虐待知識分子最惡毒的一個方法。我不知道是哪個智囊團給想出來的,非常刻薄。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最厲害的懲罰。

這是程千帆老師針對1957年“反右”後,學術生涯出現長達十八年的斷層所說的一段話。我不禁感嘆:先生的當年,當年的先生,我們是否能夠感同身受先生的情懷與信仰?我想早已無法體會。是時代的變遷必然,還是社會浮躁的心態和學術氛圍所致?先生已經遺留在了歷史塵埃中,百年看先生,徒見其背影。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也。”那時的先生們少專家,多雜家;不擅長評職稱,更擅長個性教學法;不獨守三尺講臺,在更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示大國民風範;熱心時政,更能為國擔當。先生們在亂世凸顯風骨,相比現今的年輕一代,他們的眼光長遠了太多,目光看向國之未來。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觸及靈魂的,是影響心性的,是讓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