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後感

語文課要究竟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我們的語文老師的認識在理論上都是一致的,應該是“用課文來教語文”。然而,雖然我們的老師們認可了這一理念,但真的走進實際的語文課堂,卻依然感覺新走的有時還是老路子,不少老師客觀上還是圍繞“教課文”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教學時間主要花費在課文解讀討論上;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的主要收穫是加深了對課文故事情節或人物情感的理解,而語文能力方面似乎沒有明顯長進。這樣的語文課基本就可以認定是在“教課文”。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這樣的教學說再見,對於大部分的語文老師特別是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說還是一件難事。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後感

針對此問題,新世紀國小壽依紅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我們邊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嘗試著在自己的課堂上轉變,一年下來,感覺受益頗多。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是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主編,採用專題行動研究,圍繞語文課如何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這一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結合國小各年級具體課例,告訴了我們怎樣來實現這種觀念的轉變。這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課堂熱點問題,大致分成四類:①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②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③如何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④基於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實際上,在這四類問題中,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或許是當下老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特別是我們剛入職的青年教師,面對課文制定教學目標時,常常是拿捏不準,想想這也重要,那也重要,解讀文字時發現課文中字詞句短篇,還有人文教育等,一個都捨不得丟棄。於是教學設計時往往安排許多訓練點,一會兒人文教育,一會兒知識點堆積訓練......弄的課堂臃腫、繁冗,教學難有實效。常常還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下課鈴就響了,總是感嘆:“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反思自己,面對諸多問題,可謂是混沌一片!

關於這一方面,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實際的內容參考。吳忠豪教授認為,國小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拼音、漢字、常用詞語、常用句子,標點符號,簡單的修辭,常用的文體等;(2)語文學習方法:理解詞語句子,領會文章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達順序,各種文體的閱讀,除了讀的方法,還有寫的方法和聽說的方法等;(3)學習習慣:預習,使用工具書,積累摘錄詞句,質疑提問,收集資料,細心觀察生活,收聽廣播電視,看書讀報等。當然語文課程內容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教育內容,好在現在每篇課文對人文教育內容規定非常明確,不需要我們進行太多的思考。

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吳忠豪教授選擇了一個個前後對比的生動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我們知道了,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僅僅從課文的特點出發,不能侷限於教師對文字的主觀解讀,也不能只考慮年段的目標要求,而且還要以學生為本,要嚴格按照兒童認識規律來確定。

其實最難的還不是說課程規定的總目標和各年段目標,因為這些目標是白紙黑字寫在檔案上的,這可以認真學習。然而這個課時目標太重要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得靠課時目標的達成積累。這得需要我們自己確定編寫,所以問題往往就出在這個環節了,有時一些教師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用的教法和老教師基本一樣啊,怎麼效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注意點不同;新教師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教上,而資深教師會花精力研究課時目標的設定。就拿課文《曹衝稱象》來舉個例子,課後練習第二題課本是這樣設計的:

讀第四自然段,給下面的內容排序,再說說曹衝稱象的過程。那麼我們首先就要想:這個訓練點到底是想讓我們訓練什麼的?到底是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的?這裡的“讀”是目標要求還是教學手段?......細心的老師可能注意到了,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手工”和語文園地中的寫話“我的玩具”,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按照順序說或寫,那曹衝稱象第四段就是要我們利用這個例子來訓練孩子有序表達,培養孩子有序表達的能力和培養孩子思維的周密性,所以我們本段的教學就要僅僅圍繞“有序表達”這個點去設計思路,用順序詞也好,用關聯詞也好,提供主要資訊也好,都是在“有序表達”這個目標下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課程內容的開發,然後才能確定教學目標。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這點也想要,那點也要抓,一樣都不捨得丟掉,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過多的訓練點。原本想面面俱到,最終卻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根據課程內容來選擇教學目標,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不等於課文內容。課文內容會隨著不同的課文發生變化,但是課程內容,指向語文這門學科,指向課程標準,是相對穩定的。國小語文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生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掌握可以終生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

只有選擇了恰當的課程內容,我們才能制定出更加適宜的教學目標。同樣的,教學目標的選擇,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懂得有舍才有得!各年段的課程標準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風向標,只有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才是符合學生需要並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我們學校這點就做得很好,每次聽評課時,經常聽到:一堂課不能什麼都要抓,我們能一課有一得就很了不起了。這樣目標更明晰,老師就會少做些無用之功,孩子們也學得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學會了什麼,訓練了哪方面的能力。

光確定個教學目標就有這麼多學問,語文教學真是項大工程啊!不過要想讓老師們能夠有效地選擇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直接與老師們的個人水平有關,與老師們的備課深度有關,與老師們的教學態度也有關。看來我們還得細細地去研讀這本書,認真地去研究我們的課堂,研讀我們的教材,提高我們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再遠的道路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這探索之路上,只有學習和實踐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燈,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在實踐中答案才能瞭然於心。

這本書中的其他幾個章節也在觸動著我的靈魂,比如“理解與並重的閱讀教學”、“基於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習作教學設計”等,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我們覺得我們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有必要再重讀這本書,希望我們每讀一遍都能從中悟出一些語文教學的真諦。

崔巒老師說過:“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輕輕鬆鬆,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只有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才能更好達到這一境界,也才能讓學生在語文方面達到更全面、更深遠的發展。相信,只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在不斷的更新理念下,我們的語文課堂終究會實現美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