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歷程》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風雨歷程》讀後感

《風雨歷程》讀後感(精選多篇)

《風雨歷程》讀後感

用半天時間,一口氣讀完朱春美前輩寫自己一生的著作《風雨歷程》,我流了許多眼淚。引我流淚的主要是《動盪年代,兄弟受害落難時》這一章節。那場至今讓當事人耿耿於懷,讓後代人說不清楚是是與非非有何意義的文化大革命,也一直是我想了解的事。

曾經皮毛地聽說過相關的事蹟,比如聽說過仙遊畫界有一幅“牛看人鬥”反映紅衛兵時代,即文革時代的畫作。也讀過朱春泉前輩寫的《天高地厚》提及文革期間所發生的驚心動魄的事蹟,但我終究沒真正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只知道春泉前輩的母親說:“那一定是有人暗地裡要作亂,而不是毛主席自己要把江山葬送。”也讀過一本薄薄的《毛澤東的故事》,裡邊提到有人說周恩來總理是走資派,要捉起來批鬥,毛主席回答道:“那你們也把我捉起來批鬥好了。”周恩來總理在病期間,毛主席非常關心他,每天都要警衛員給他讀周恩來同志的病情和用藥情況,等等。

春美前輩的書讓我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目前年紀為82歲的春美前輩在後記裡說:“特別是那動盪的年代……至今沒有人能公正給予評價,歷史也就這麼暫定了……一切功過是非,一切休慼榮辱,一切恩恩怨怨都不過歷史潮流中的一個浪花。歷史的結論,可以隨著權力的改變而變更,但歷史的事實,那才是永恆的。我憑自身的經歷所見和認識,寫成這篇回憶錄,……文中涉及政事及旁人的一些議論,如有出入或不當,也只是個人的見解。……我們的後代,相信他們會去粗求精、去偽存真,繼承和發揚孝敬的優良傳統,將文明家風千秋萬代傳下去。”

春美前輩在81歲得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手術後,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寫了這部七八萬字的《風雨歷程》。從上邊的後記中足以見得春美前輩是位如何讓人尊敬和愛戴的人物了,他用字用詞穩重,具有一言即出,駟馬難追的準確性,一言九鼎,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拾字腳”。這或許是文化大革命留給他極好的禮物?

從《風雨歷程》中,我得知,春美前輩為官從政期間,實打實地為人民辦實事,急群眾之所急,做過許多社會公益事。當翻譯,組織農民策劃農業生產,而後投入到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植樹造林,建堤壩,建自來水;當縣公安局副局長期間,親臨現場,學了許多技術,很好地處理了許多案件,設計建成人性化監獄。

文化大革命和反清查的三年監獄生活並沒有壓彎忠實誠乾的他,一段時間的疲軟與對政府的工作不感興趣,很快就過去,善良大智大愛吃過許多為孩子驚心肉顫苦的母親贊成並勸他重視政府的呼喚,重歸黨的懷抱。

他聽取母親的窺勸再次勇敢入伍後,繼續為民造福。改革開放之後,60歲的他,從政的他轉向發展經濟,還繼續學習,靠智慧和勇於嘗試勇於拼搏的勁,幫助親人團結親人辦起了工廠,成了當地第一家民營企業也是目前蒸蒸日上的“華豐”鞋業的董事長。接下去又聯合親人朋友辦了幾家工廠,為當地經濟做了許多貢獻。

年紀大了,幼年時期瘦弱易病的他,身體倒是在勞動中越變越強壯,在81歲的時候,醫生捏了下他的臂膀,都說他還強壯。與愛人並肩出去旅遊時,登長城的時候,雖然感覺提腳困難,但仍然超越許多其他遊客。目前家裡還種菜栽花。

艱難的時期,大哥給介紹的當護士的愛人沒有放棄他,榮光的時候,他沒有放棄愛人,此時,兩人已經和和睦睦地牽手走過55年幸福的日子。

前輩,一生擲地有聲地活著,一顆火紅的黨性的心和愛心,加上好學友善孝敬的為人習慣,如今又完成這部著作,使得他82歲的歷程渾身上下都寶氣沖天。充滿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一生可歌可泣。

當我剛從他三弟朱春泉前輩手中接過這本《風雨歷程》的稿件時,我問道:“春美是《天高地厚》中那位小小年紀,就哭著喊著要獻血給父親,不希望母親獻血的那位兄長嗎?”春泉前輩肯定地回答了我的疑問,並告訴我,春美一直是位非常靈活,可愛可敬孝順的一個人,在工作期間,寫過許多與工作相關的文章。

由於春美前輩急於印刷,所以我閱讀也有些匆促,寫這篇讀後感也因為時間非常有限,或許會有疏漏和不周現象。但是,我聊表自己的一點心意,獻給這位敬愛可歌的身邊紅人。

並想告訴春美前輩胃的切除,並不會失去消化功能,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腸。胃只是初步消化蛋白質的地方,不要害怕。你四十多歲的時候,吐了許多的血,但並沒有像《紅樓夢》中所說的,生命不會久長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推翻過去許多不可能的事,瞧你如今都八十二歲了。

在做胃癌的病床上,你描述的各種醫療經過,是那麼的令我感到治療過程的可怕,可是你作為當事人,堅強地挺過來了,而且頭腦還如此清醒地,在事後寫了這麼一本優秀的著作,我相信,吉人天相,你的生命還將繼續精彩著。給你帶來與從前不一樣的人生,你的人生將更加精彩和完美。

第二篇:我考公務員的風雨歷程

今天是省公務員面試的日子,想起來,心情非常沉重。我也參加了這次山東省省直公務員的考試,成績是63.4分,離省紀委的最低線還差5.3分,唉,失敗再一次讓我感受了一回。為了這次考試,我幾乎放棄了中級會計職稱的考試,買了複習資料,聽了輔導,5月27日冒雨去了濟南現場確認,很晚又趕回來,6月5日又去了省公安專科黨校參加考試,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館,吃的是最簡單的飯菜,走在濟南的路上,看到一個沿街乞討的人,我覺得那可憐樣,挺象我的,一股心酸湧上心頭,唉,同是天涯淪落人。我有比較穩定的工作,甚至讓人羨慕的工作,又大老遠地跑到濟南,去追尋一好更好的夢想,只是想過的更好一點,活地更出色一點,生活質量再高一點,為了這個目標,我在努力著。這次,我失敗了,下次,我還要來,真的,為了明天,為了自己,為了可愛的兒子和我的妻子。

去濟南考試的那天,母親抱著兒子在門口,目送我很遠很遠,一條長長的小巷連著母親和他兒子的心,也連著我和我兒子的心,一歲多的兒子這次沒有哭鬧,只是靜靜看著我走,這讓我想到了主席出韶關的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是母親和兒子給了我巨大的力量,讓本無太大本領的我考進了省直的最低分數線(55分)以內,雖然沒有進我報考的職位的圈,但已經是高分了。

走進公安專科學校,我的考點,裡面堆滿了人,個個神情莊重,有的凝眉苦思,有的在默默祈禱,我身邊的女生在反覆輕輕地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她在用唱歌來放鬆自己,減輕精神壓力。競爭真的很激烈,也很殘忍,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故事:把十隻狗,放在地窖裡,讓其自相食,優勝劣汰,剩下的那隻,就是生存能力最強的。人口越來越多,生存越來越困難,我們只能自己先吃苦,才能以後不吃苦,正如苦瓜,先是苦極,後才有絲絲甜意。

考試題目很簡單,《申論》是寫四篇文章,一是分析造成私煉地溝油的原因,二是對造假酒進行評論,三是以主管部門的身份談如何扼制偷下水道井蓋的事情,最後寫一篇治標須治本的文章,《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很簡單,只是時間緊了一點。考完後,感覺挺好,只是覺得自己報考的是熱門職位,祈禱作文分數打高點,報名人數減少點。

回來後,是漫長的等待,天天上網去看。成績下來後,一塊石頭落了地,所有的一切都有了一個了結,我並沒有太大的失落感,只是略微感到一些遺憾,要是我能早做準備,平時幹好工作,做好積累,我也許會抓住這個機會,雖然失敗了,畢竟是我擁有了失敗的機會,是我技不如人,我曾經和省紀委的公務員職位擦肩而過,我不後悔,因為我參與了,我知道,我還不具備那個能力和那個條件,我知道了我的能力的大小,我知道了我要做的事還很多。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修其身,我還要繼續努力。

第三篇:35年風雨歷程範文

以下是由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中國更不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2014年1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再次表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即將於11月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

回首歷史,不難發現,近30多年來,“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代名詞。1978年年底,安徽小崗村18戶村民迫於生計,在茅屋農舍裡祕密簽定生死契約,決定將集體耕地承包到戶,搞大包乾。自20世紀50年代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來,“包產到戶”就常被質疑和批判,這18戶村民不得不如履薄冰,以致生死相許。20多天後,遠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燈火輝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在召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被確立為指導方針,“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被果斷停止使用,全會還作出歷史性決策: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及實行改革開放。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當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檔案,正式提出在深圳、珠海、汕頭三市試辦“出口特區(即後來通稱的“經濟特區”)。7月20日,為了打通蛇口五灣和六灣,政府決定炸山填海,打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幾年後,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坦言:“現在我們正在做的改革這件事是夠大膽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儘管是有風險的事。”

自從成為改革“試驗田”後,經過短短十幾年時間發展,深圳“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蹟般聚起座座金山”。昔日“小漁村”轉身為現代大都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標語隨之傳遍大江南北。城市改革突飛猛進,在農村,由安徽小崗村農民“包產到戶”衍生出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逐漸成為大陸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影響至今。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這一年,鄧小平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後,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

“計劃與市場”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一度困擾改革開放步伐。“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論斷一錘定音。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在所作政治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14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其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香港、澳門迴歸,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青藏鐵路、京滬高鐵建成通車,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順利完成……諸多重大事件,無不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源源動力。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大會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一切親身經歷了這30年偉大變革並貢獻了自己力量的中華兒女,一切關心祖國命運的華夏子孫,都有理由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感到自豪。

近幾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洶湧大潮中,中國經濟建設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中國正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此之前,日本穩坐世界經濟“第二把交椅”長達40多年。值得注意的是,“黃金髮展”與“矛盾凸顯”相互交織,中國人均gdp世界排位仍在第100位左右,同時,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汙染難禁,社會不公時有,及至社會誠信缺失,政治體制改革滯後……一系列時代命題無不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能力與決心。時不我待,發展自己,任重而道遠。濟世安民,有識之士,不可不弘毅。

本站範文網()

第四篇:六十年的風雨歷程

我驕傲,我是綏陽人!------六(3)陳楊光 六十年的風雨歷程,

六十年的滄桑鉅變,

母親,綏陽

一路汗水,一路艱辛,

一路風景,一路收成,

正昂揚向我們走來!

看,滿山的綠樹,清澈的河水,

正在講訴綏陽母親的脫胎換骨,

舊貌新顏的歷史。

聳立的高樓,整齊的街道,

正在見證著綏陽母親成長的印記!

我驕傲,我是綏陽人!

綏陽,我的母親

巍巍晉巖山是你挺起的胸腹

孱孱洋川河是你沸騰的血液

萬千大壩是你揚起的手臂

雄雄金鼎山是你站立的腳跟。

我驕傲,我是綏陽人。

綏陽,我的母親

你用蜜一樣的乳汁哺育著我們

你用詩一般的陽光呵護著我們

你不光有萬古不朽的

唐公弦鄒市明

還有文學史上不朽的

李發模 杜興成 黃明仲

我驕傲,我是綏陽人

晨曦初露,萬道霞光,

群山秀美帶給母親一片吉祥,

歲月流轉,我們接過祖輩振興綏陽的接力棒,

滿懷豪情,跨越理想,

我們前景廣闊,我們再創輝煌!

我們要做優做強!我們是出類拔萃的綏陽人!

我驕傲,我是綏陽人!

第五篇:十五年風雨歷程

慶祝示範區成立十五週年圖片展序言

十五年風雨歷程,十五年砥礪奮進;十五年崢嶸歲月,十五年春華秋實。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建設領導小組和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援下,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下,楊淩示範區牢記使命、銳意改革,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十五年建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一是科教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實現了跨部門、跨領域、跨學科教育和科研單位的實(本文來源本站:)質性融合,促進了科教資源的優化配置,產生了明顯的集聚效應。二是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作物品種選育、旱區節水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發展,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三是新型農技推廣服務成效卓著。通過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使農科教、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四是現代農業的示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形成了“科技支撐、金融保障、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雛形,為全國作出了示範和榜樣。五是創新創業環境顯著改善。為穩定和吸引人才,加快科技創新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剛剛落幕的楊淩示範區第七次建設領導小組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

院對楊淩示範區十五年建設發展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她指出,楊淩示範區建設發展的十五年,是科教資源大整合、創新能力大提升、科技成果大湧現的十五年;是推廣模式不斷創新、示範效應不斷擴大、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的十五年;是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鄉發展欣欣向榮的十五年。十五年發展成就表明,楊凌已初步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的高地,正在成為支撐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最可寶貴的是,楊凌探索了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的體制,探索了不斷適應農村發展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機制,探索了我國農業特別是西北地區農業現代化的模式,充分彰顯了楊凌在改革示範方面的特殊價值和重要貢獻。

為慶祝楊淩示範區成立十五週年,由楊淩示範區文明辦主辦,楊淩示範區科技資訊中心、檔案館承辦,共同策劃組織了此次大型圖片展活動。本次圖片展精選楊淩示範區成立十五年來珍貴圖片1800餘幅,分“領導關懷”、“楊凌足跡”、“科技創新”、“現代農業”、“輻射帶動”、“農高盛會”、“國際合作”、“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諧楊凌”、“發展殊榮”十一個板塊,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楊淩示範區十五年發展歷程。本次圖片展得到了楊凌廣大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和支援,為此特開闢“魅力楊凌”板塊,從不同角度反映楊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