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奔騰年代》

前一段時間看了郭萬盛的《奔騰年代》,對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這本書的封頁上這樣寫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中,網際網路幾乎是最具活力的領域。萬物皆流,無物常駐。技術的突飛猛進,讓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遠不知道新的力量會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緊跟時代潮流不斷破舊立新,正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改革年代的價值所在。

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奔騰年代》

我們這代出生在60年代的人,70年代成長,80年代進入社會。剛進入社會的那會兒,交通不便,村裡人打個電話要翻山越嶺到鄉政府打,據說邊遠地方條件惡劣的鄉政府也沒有電話。人們就指望“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預言早日實現。彈指一揮間,高速公路、載人航天、海底探險、高鐵、網際網路等等都成為了現實,在30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現在不管你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不管你是土豪還是“乞丐”,不管你是老人還剛剛上學的孩子,人人都有一樣已是缺一不可的物件——手機,其功能從最開始的通電話,簡訊、彩信、PDA、遊戲機、MP3、 照相機、攝影、錄音、GPS、上網……。如今手機打電話的基本屬性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它在人們生活工作中“無所不能”的廣泛用途可能連最初發明手機的人都未能料到。並且手機的功能還在無限擴充套件,有替代電視和電腦的趨勢。這一切的都來源於網際網路的出現,“網際網路”這個漢語裡的新詞產生不過20多年,但它在助推我國的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7年9月20日那一天,中國科學家錢天白向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一封內容為“穿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中國由此成為國際網際網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經過中國科學家胡啟恆、錢華林等人不竭餘力的爭取,1994年4月20日一條64K國際專線將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和網際網路連在了一起。中國成為第77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的國家。1995年中國網際網路開始商業化應用,國家政策給予了網際網路發展最大限度的支援和包容,一批企業家、科學家義無反顧、無所畏懼地躍向網際網路浪潮中。瀛海威、新浪網、盛大遊戲、百度、攜程、淘寶、騰訊等等網際網路企業一個個誕生,張樹新、馬雲、丁磊、田溯寧、馬化騰等一個個名字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道路上閃爍。是他們前赴後繼的努力才有了我們方便快捷的資訊傳遞渠道;才有了華為讓世界矚目、英雄任正非這個名字家喻戶曉的現實;才有了2018年世界網際網路發展中國排名第二的成績。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我國巨大的人口數量是網際網路厚重的發展土壤。2018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8.02億,手機上網網民7.88億,數億網民共享思想和創意。網際網路將與經濟社會各領域逐步深度融合,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會與我們越來越近了。“共享單車”曾遍佈中國,它雖以失敗而終,但隨著智慧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智慧操作”會逐步成為現實,也許“共享”最終將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網際網路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就能集中力量幹大事、幹成事。雖然幹每一件事都有風險曲折,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偉大成就擺在了世人面前,這是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馬雲曾說:過去20年網際網路“從無到有”,未來30年,網際網路將會“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際網路而存在。

我們有幸生活在日新月異的《奔騰年代》,不管我們處在什麼生活環境都不要妄自菲薄,因為在工作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也在為國家的發展做著貢獻;在享用手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為網際網路的建設發展做著貢獻。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拿著手機走天下不是夢想。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魅力。

我相信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終將領跑世界。

我相信有13億人民的頑強拼搏,“中國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