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讀後感【多篇】

《大醫精誠》讀後感【多篇】

《大醫精誠》讀後感 篇一

最初拿到書,剛剛翻開雄勁有力的四個大字——大醫精誠,就已勾起了我萬千思緒。自己已是即將邁入大三的學生,是否認真想過醫生這個職業,將來的自己可以有足夠結實的臂膀可以扛起。所謂“大”,乃大醫之體,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這樣的精神面貌才會顯得與白大褂一樣聖潔;”醫“乃為醫之法,為醫之人需自矜已德,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就像醫院嚴格的規則要求一樣,謹慎謙虛要牢記心中;”精“就是要求學醫之人博學至精,切不可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而重中之重就是”誠“字了,誠心救人是醫者最根本的為醫之道了,是醫生恪守一生的誓言,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在這樣物質的社會,越來越多的滑稽變為流行,醜陋變為藝術,暴力變成維護正義的武器,在接連不斷的醫鬧慘案中,前線醫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也越來越忐忑,這樣一顆鬥志昂揚的心不曾想會籠罩在越來越重的陰霾裡。反反覆覆地讀著《大醫精誠》,細細領悟其中句句箴言,心頭似乎有一縷春風,吹散那厚重的烏雲。我想我更堅定了做一名醫生的決心,也明白了前路之艱辛,責任之重大。世界與我,互相而已,我給予世界微笑,定能換來溫暖擁抱。我會以青春、熱血訴說了一個亙古不變真言:奉獻的天空是最美的,真誠的力量不可抗拒。

大學,以前看來是輕鬆自由的代名詞,而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真正的求學之路才剛剛啟程。在學校,圖書館永遠是最熱鬧的地方,從開學到放假。教室滿滿的學生,書本密密的筆記,青春匆忙的身影,快捷有力的步伐,這是我眼中的南醫,濃厚的學術氛圍是學校最好的標籤。德藝雙馨薪火傳,杏林春色意闌珊,既然選擇了醫學,便只顧風雨兼程,朝著前方,揹著行囊矢志不渝的走下去。一代大師孫思邈說道:”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基礎紮實、業精、技精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務大眾。這就需要我們很好的學習醫學知識,多吸取教訓和經驗,在前人的求醫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得不承認,剛剛接觸醫學知識的我們都明顯感覺到要掌握的知識量大乏味,沒有太多臨床經驗和學習技巧,這需要我們投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這一語道盡了學醫之路何其漫長,盡然走上了這一條路,就不回頭的走下去。生命是一個整體,他複雜又靈巧,他多變又永恆,他可恨又可愛。當知識不斷堆積,理解不斷深入,會有融會貫通,水到渠成的一天。生命的知識不是文字,他需要我們用心領悟,在腦海裡深深地刻上一副生命的圖譜。在醫院暑期時間的時候,經常能感覺到身邊凝重的空氣,病人的呻吟,家屬的落寞,當別人把生命交到你手中的時候,再多辛勞的不算什麼,分分秒秒你要做的事就是和死神競賽,你能贏得籌碼就是你現在踏踏實實走的路。是啊,我們沒有鬆懈的理由,沒有抱怨的權利,這要求我們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要勤懇奮鬥、持之以恆,以後行醫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

看著醫院的紅十字標誌,發現原來紅與白的結合是那麼美。醫生的制服白得如此耀眼,在紅色的襯托下更多了一層意義和責任。“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於以術濟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為載體。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為“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潔白的白大褂是容不得半點汙點,這也是大醫精誠所強調的心誠二字了。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湧現一代又一代的曠世“名醫”,古有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為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葉天仕謙遜好學樹醫德。.。近有裘法祖,林巧稚,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數十載醫者路,眼底辨秋毫,持一顆仁者心,胸中存灼見。偉大的醫聖孫思邈以畢生實踐者“膽愈大心愈小,智愈圓而行愈方”。也正因為先賢們畢生恪守著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為“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要成醫先成人,培養良好醫德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掌握專業知識,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於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道德之準則,從而形成了資料豐盛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範,成為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那先前輩,他們耗盡一生疏洩杏林史上的傳奇,而我們能做並必須做到的是結果前人的旗幟,為這傳奇更添幾抹盎然綠意。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才可以成為醫學的棟樑之才。

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所謂“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何況在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的今天,在法制社會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在文明之花開得熠熠生輝的今天,銘記自己曾許下的誓言,做一名好醫生。

好醫生——簡單的幾個字,背後有些許沉重,些許光榮,些許心酸,些許安慰……值得讓我窮盡一生去讀懂,去堅持,去做好。.。我想《大醫精誠》會一直在我手邊,這條路上,鮮花也罷,荊棘也罷,無悔地走下去。

大醫精誠讀書心得體會 篇二

假期在家應學校要求學習中醫先賢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我從中領悟到了為什麼《大醫精誠》被稱之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文作為中國古代行醫準則,明確地說明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讓生命得以敬畏。若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之心,行大醫之道,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我想這個社會會少了些許糾紛多了幾分和諧。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嘆: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濟世救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為載體。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為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醫德縱然也是一句空話。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的服務物件是人,人命大於天,分秒中的診斷便決定著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為醫生需時刻謹慎,一絲不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認為一個大醫要在有有精湛的醫術的基礎上,大醫治病大醫之體為醫之法三個方面全面達標才能稱的上是合格的大醫。下面是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意思是說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在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眾生的痛苦。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讓病人覺得醫生不重視他,要懷有菩薩心腸和端正的態度,給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不收紅包,更不能索取紅包,這幾點於現在的醫生也是適用的。20vv年的徐寶寶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醫生的過失並不是那麼大,事後屍檢也證實患兒患有先天胸腺功能不全,患兒較正常人更易感染,而這件事之所以鬧的如此沸沸揚揚是因為醫生的態度,可以說在這場事件中態度決定一切啊!如果態度好一點,多關心下患兒情況,將心比心,體諒患兒父母親的痛苦,即使患兒死亡,也不會鬧成一場糾紛。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的意思是說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該是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而且要氣度寬巨集,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醫生的形象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這說明醫生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是充滿浩然正氣,並非俗人能及。再看看現在的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醫生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醫患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隨之積聚,早晚一天會有爆發的一天。希望每位醫生,醫學生自省。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說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譁,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為人處世,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行醫則更為重要。現在的醫療行業比較敏感,甚於言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人謙恭,也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品德。

學習了《大醫精誠》,我從中學到了先賢對於醫生這個高尚職業的認識和要求,也理解了老師之所以強烈要求我們去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聯絡自身,我明白瞭如何去學醫、行醫、為醫,我懂得了如何才能成為大醫,就是那精誠二字啊!

大醫精誠讀書心得體會 篇三

大醫精誠,精者,醫術高明;誠者,醫德高尚。讀了孫思邈先生的《大醫精誠》方才瞭解到,所謂醫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

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具備的是“智”,是能力,治病救人的能力,否則其它都無從談起。要知道,學醫這條路是永求無盡的,我們不可以把途中某個美景當作終點站,只能稍作停歇,繼續向前。這條路,你走的越多,你所懂得的才能更多。曾經聽老師說過,學醫是沒有盡頭的,你只能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才有資格走上這條路。

一代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告訴我們:“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一個醫德高尚的仁者,應有五柳先生縱情山水、閒雲野鶴般的隱士情懷,不求名利,不求聞達;又要有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滿腔熱血,一旦入世致用,則心繫天下蒼生。而今醫學界,用一句毫不誇張的話來說,若尋心懷大仁者,寥若寒星。治病求醫,貧富之差、親友之別、老幼之差早已不足為奇。在患難之前,有幾個醫生能夠做到不瞻前顧後、自慮凶吉。醫術精湛,很是重要,可為名醫,但多一“仁”字,即為蒼生大醫!

《大醫精誠》不僅向所有醫務工作者展現了優秀的醫者該有的精於醫術,誠於患者,細心博愛,心繫蒼生的崇高品質,也向所有醫務工作者傳遞著時代人們最強的吶喊:渴望獲得平等而便捷的醫療。《大醫精誠》向世人昭示的那一片更為廣闊的至精至誠、心繫蒼生的天空,那是一片真正屬於醫者的光明的天空,它驅散了迷失在黑暗中的陰霾,照亮了前方奏響起航號角的路。作為醫生的我們也要意識到我們肩上的重任又何止是扞衛人類的健康。無論我們身在何方,無論我們身份貴賤,只要我們是一名醫務人員,只要我們銘記至精至誠的信念,只要我們保有同情慈愛蒼生的心靈,我們就有義務推動醫療的公平和發展,哪怕只是一點點,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名大醫。

衡量一名醫生的成就絕對不能是金錢、地位和權力,而應該是醫術、貢獻和口碑。我們身邊從不缺乏醫術精良、醫德高尚、踐行大醫精誠的好醫生,在他們眼裡,患者臉上絲許的微笑是對他們最大的讚許,他們希望得到是社會的認可,病人的健康和自我的慰藉,他們知道在精湛醫術的背後醫者還應該有良心。

“博學至精,明德至善”,身為醫生的我們必將矢志不渝地奉行《大醫精誠》向所有醫生展現的優秀醫者的高山景行,將大醫作為人生的目標,在推進醫療平等、醫學發展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德藝雙馨薪火傳,杏林春色意闌珊!

《大醫精誠》讀後感 篇四

按:近日關河夢教授喜收第六名弟子鄭重。鄭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學博士,現為某大學教授。中年感興趣於醫,問道求學,實屬難能可貴。聞道無先後,得之者為貴。現將鄭教授讀藥王孫思邈之《大醫精誠》的讀後感發於下,與同道共勉。

《大醫精誠》為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集中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精”與“誠”。今有幸得夢師指導,拜讀原著,略有所感,記錄如下。

首先是如何理解這篇文章。愚以為這裡面討論的是醫者的德藝雙修的問題。

對於“精”字,我的理解是“深入”,深入學習,深入研究,不斷探索,永無止境。我們面對的人體及其所在關聯環境是一個複雜大系統,輸入變數很多,關聯因素和條件也很多,輸出的各種表象也變化多端,各種變數的隱性關聯非常複雜,目前我們還不甚瞭解。輸入條件或關聯因素稍有變化,整個系統的反應與表象就很有可能完全不同,甚至進入混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診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我們不清楚事物發展過程的時候,現有的分析推導手段往往是不能發揮作用的。我們手頭現有的案例只是個例,醫方也只有統計上的意義,而我們面對的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太可能與以前的個例完全一樣,也很有可能與總體統計特性有所出入,然而一旦出現誤判誤診,很有可能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對於學醫之人第一是要慎重,要對每個病人每個方劑體察入微;第二是不能犯經驗主義錯誤,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謂“醫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對於“誠”字,我的理解是“真心”,真心對人,誠心做事,修身養性,內慈外謹。內慈是指醫者心胸要寬廣,做到心存天下蒼生,慈悲為懷,以一顆善心普救眾生。為人處事要穩重,不為名利所累,不為聲色所難。如前所述,行醫是一個專業性極強,極難做好的事情,但是一旦達到效果,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則極大。所以優秀的醫者往往隨時隨地都處於各種名利的誘惑之中。但如果以名利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一方面很難控制事情的邊界,最後很可能捨本逐末,導致醫術停滯不前,不能精進;另一方面追逐名利也必將為名利所害,難得善終。外謹是指醫者要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專心做事。醫者掌握著病人的生殺予奪之大權,如何能夠取得病人的信任,能夠達到醫患之間相互理解與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本篇提出的方法就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培養自己的代入感,同時注重言行舉止端莊得體,以建立患者對自己的信任。醫患交心,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作為一名醫道的初學者,這篇文章給我的警示是:

第一、對醫術要有敬畏之心,不畏難,不自滿,要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去研究醫術;

第二、既然想做醫者,就應該有超脫之心,以行醫佈道為己任,不為名利所累。

對應這兩條,本人自認為還是比較適合學醫的。因為第一,本人從事的工作就是做科研,對我自己而言,我的興趣在於科研的過程,在於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醫學對我而言不過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不同之處只是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自己幾乎一無所知,學習起來會更困難一些。其二,本人經常做些慈善事業,推己及人自問還是做得到的。至於名利,本人半路出家,並不指望能在醫學上成名立業,如果僥倖能有所成,那也都是導師教導之功、老天眷顧之意,決不敢貪天之功。

一點愚見,請夢師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