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忘記——紅色遵義紅色學習心得

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忘記

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忘記——紅色遵義紅色學習心得

完成了一學期的工作任務,暑期裡,我們終於出發了,帶著任務和使命,懷揣著幾分希冀,我們來到了貴州遵義市,開始了我校黨支部的暑期培訓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貴州遵義行。

緊張有序的4天培訓,把我們帶入了當年那戰火紛飛的歲月。大家扛著軍旗,穿著紅軍服,參加身臨其境的情景教學,進入實地的參觀考察,聆聽黨校老師的循循教導。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次洗禮,讓我們重溫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知道了遵義市被稱為“轉折之城”的由來,折服於老一輩革命者的智慧和魄力,更懂得了今日之幸福日子的來之不易。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能忘記!

走進幾經修繕的遵義會議會址內,看著陳列館裡的照片和史料,聽著講解員的深情講述,聯想著黨校老師給我們詳解的遵義會議黨史,我們感受著當年戰鬥的殘酷,紅軍生死存亡的危急,當年那群年輕的革命者在危機中力挽狂瀾的魄力和智慧。在遵義的這間普通會議室裡,當年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它結束了“左傾”錯誤路線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及其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面對這會址,我們記住了那些人——共和國的最初締造者。

站在波濤洶湧的赤水河畔,聆聽著《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鏗鏘旋律,眼前彷彿重現出當年紅軍戰士在赤水河上神速穿梭的畫面。慨嘆於這一載於軍事歷史中的奇異之戰。三萬多的紅軍戰士面對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最後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四渡赤水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在當年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就,需要的是怎樣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決策智慧呀!在這裡,我們記住了那些人,那些事。

來到山清水秀的湄潭縣城,走進莊嚴又滄桑的文廟裡,這是當年浙江大學西遷的辦學舊址。眼前是一張張的圖片和一些簡短的文字,它們在爭相述說著一段教育人走過的悲壯而可歌的歷史,一段文人的“長征”故事。在那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浙大的一群教育人,在校長竺可楨的帶領下,攜家帶口,挑著書箱,扛著教具,領著學生,躲避著日軍的轟炸,開始了幾千裡的西遷之路。歷經各種坎坷,幾經生死來到貴州這個偏僻的小縣城,只為繼續辦學,為國家培育棟樑之才。在生活極其艱苦的歲月裡,竺可楨校長倡導“求是精神”,匯聚和保護了一大批如蘇步青、王淦昌、貝時璋、胡剛復、蔡邦華、王國鬆、王璡等一代知識分子精英。他們胸懷報國之志,陋室棲身,儉餐淡食果腹,創造了累累教學科研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開甲、葉篤正等新一批蜚聲中外的科學鉅子。為新中國成立後科學事業發展儲備了重要的人力資源。使浙大崛起成為全國著名高等學府。這裡曾經發生過的那些事,住過的那些人,值得我們永遠記著。

歷史是一面鏡子,站在它的面前,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提醒我們不忘初心,告訴我們一代人應該有一代人的使命。那麼,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我們的初心——這是每個黨員在當今複雜社會環境下處變不驚,保持清醒和定力的精神源泉;我們的使命——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各種亂象叢生,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還遠沒有完成,而我們卻不得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考驗著我們黨和每一箇中國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中美貿易戰的根源在教育,而國家強大的基礎也在教育。”“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作為黨員教師,更應該主動承擔起教育振興的歷史重任。教育興則少年興,少年興則國家興。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教育負責,不僅是教師的基本良知,更是黨員教師在新時代的政治責任 。辦好學校,教育好學生,就是造福一方,就是為老百姓謀福利,就是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添磚加瓦,就是為民族復興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我想,這應該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吧!

我們努力了,若干年後,也有人會說: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