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社群治理模式 社群服務千萬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群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不斷創新社群治理模式 社群服務千萬家

社群堅持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創服務型黨組織,建人民滿意社群”為目標,著眼群眾需求提升優質服務水平,著力打通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把優質的服務送到千家萬戶,建設平安和諧的幸福大家園。

以黨建為龍頭,打造“凝心工程”。社群黨組織在黨員中率先提出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結百家親”的“五百”行動。建立“135”黨建模式,為老黨員、孤寡獨居人員及低保殘疾等弱勢群體發放了“黨群聯絡卡”,使他們坐在家中通過電話就可以享受社群代辦服務。結合“設崗定位”活動,設計了志願者登記表,提供了志願者崗位,建立了“黨員志願者”微信群,建立了“黨員責任田”,結成幫扶對子,成立了志願服務隊走訪慰問了困難黨員及空巢老人。及時以“網格化、微自治”為抓手,促進社群公共服務資源均等化、優質化,塑造鄰里相望、禮尚往來、和諧互助新文化,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實現社群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位一體”的基層善治目標。通過城市家黨建共建單位黨員每季度按時走訪慰問,切實解決了這些困難家庭的實際生活困難,也拉近了幹部與群眾的距離。

以服務為抓手,打造“民心工程”。由於社群居民很多都是雙職工,工作時間對撞,社群探索推行了“錯時、預約、代辦、親情、上門”5種服務,居民只需提供證件材料,社群幹部隨時受理,全程代辦,限時回覆。社群還開通了兩部便民熱線,發放服務手冊萬餘冊,安裝了便民展示板,推出微信公眾號。針對社群弱勢群體、空巢孤寡老人多的實際情況,居家養老服務站主動上門為孤寡老人開展衛生清掃、精神陪聊、代領低保金等服務,逢年過節為他們送去親手包的愛心餃子和生活必需品。

以法為力量,打造“穩心工程”。社群成立了以離退休黨員和小區治安巡邏員、居民樓棟長為主要成員的“平安服務隊”,加強網格內的治安巡邏。“五老人員”義務監督員利用休息時間到“綠色網咖”開展巡查,保證青少年上網安全。圍繞“平安社群”建設,對於網格內的安全隱患做到“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著落”。在社群網格“微信公眾號”上居民反映某小區沒有正常供電,影響正常生活,獲知此資訊後,社群立即與電力公司聯絡,並向居民反饋了答覆意見,從而保證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

以文化為紐帶,打造“悅心工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社群整合轄區人才資源組建了女子車鼓隊、陽光舞蹈隊、秧歌腰鼓隊、乒乓球隊等10餘支文體社團組織。每逢重大節日這些社團都會組織各種文藝演出、專案比賽等。為了打造生態社群,增加環保意識,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社群工作人員經常組織居民志願者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開展除“四害”活動,提升了社群生活環境質量。社群以宣傳教育為突破口,讓居民時刻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為建設美麗社群貢獻力量。

不斷創新社群治理模式,把社群居民群眾服務得更好,讓社群居民群眾感到更加平安、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