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端午節吃粽子 篇一

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佩香囊帶五彩繩的習俗!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五彩繩則是用各種色彩的繩子編成手鍊!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_2020端午節是哪一天 篇二

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放假安排:2020年6月25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三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公曆 篇三

2017年端午節在: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丁酉年(雞年)五月初五)

2017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5月30日(星期二,農曆端午節當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5月27日(星期六)公休調至5月29日(星期一)

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2017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篇四

2017端午節時間:2017年5月30日,農曆五月初五,星期二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017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篇五

2017年端午節放假時間: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節簡介 篇六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 篇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端午節龍舟節的發展歷程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桌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桌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誌。

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遊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划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划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