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反思 篇一

原創: 劉婷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的《列夫·托爾斯泰》是一篇文采絢麗、描寫非常細膩的人物傳記,從眉毛、耳朵、鬍子到後面的眼睛,採用很多的修辭,極盡誇飾、鋪陳之能事,字裡行間都是對於這位文學大師的敬仰。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要想讀懂它,並不是易事,因而需要對於托爾斯泰背景的瞭解做支撐,所以我選擇從托爾斯泰的生平切入。

匯入:同學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一位文學大師。他出生在俄國,家族有煊赫的歷史,父親有世襲的爵位,母親是公爵的獨生女,因而他是一個天生的貴族。但是他的一生卻受到他身份的困擾,感到非常的痛苦,那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呢?好,老師告訴你,因為他非常渴望改變俄國的農奴制度,去改變黑暗的社會現狀,這樣的信仰決定了他這一生註定很痛苦。他一直在踐行自己的信仰,放棄了上流社會的風雅和排場,像一個農民一樣親自參加勞動。他的信仰和行為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生活,夫妻分家,並在分家後將自己的財產無條件捐出。這樣的他必然會受到整個貴族階級的排斥,終沒有逃脫被開除教籍的命運。他是統治者眼中的危險的炸彈,但卻是民眾心中的一座豐碑。說到這,你們知道他是誰了嗎?

學生搖頭

好,那老師再給你補充介紹一下,對於資產階級虛偽腐化的認識和批判,對自身信仰的追尋和探索,使得他痛苦不堪。他曾經兩次離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生命的最後一個黎明,他躺在異鄉的小火車站長家的小床上,他的遺言沒有留給妻子兒女,而是說了四個字:“我愛真理”。他生前放棄了貴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死後更是安靜體面,在家鄉的森林中無聲地長眠,墳前沒有墓碑,也沒有十字架。所以,茨威格說:“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保護他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

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文學大師受到茨威格如此之高,今天就讓我們近距離走進這位文學大師去感受一番。

走近托爾斯泰(1-5)

托爾斯泰是個貴族,是個世界文豪,可以說在當時也是個響噹噹的明星,那你想象一下,你覺得托爾斯泰會長什麼樣子呢?請把他的。外貌描述給老師,好嗎?

生1:我覺得他應該是打扮的很紳士,很有風度。

生2:我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很文質彬彬,一看就能看出來文學氣質的一個人。

這兩位同學說的很好啊,那真正的托爾斯泰我們無緣得見,那我們只能通過茨威格的文字描繪去證實我們的想法了。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看茨威格筆下的托爾斯泰長什麼樣,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默讀課文)

怎麼樣?茨威格描寫的托爾斯泰和大家想象中一樣嗎?

生:不一樣,太邋遢了!

好好好,我聽到有人說太邋遢了,那你能在文章中能找出茨威格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呢?請找出文章中的那句話。

生:“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粗鄙。”

非常好,這裡茨威格用了四個詞語來形容托爾斯泰的肖像,我們再來齊讀一下。

生齊讀。

這幾個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相貌,在語體色彩上是褒義還是貶義?

生:貶義。

哪個詞語貶義色彩最濃?

生:粗鄙

我們一般會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一個人嗎?

生:不能

我們來看這個詞,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們也不能用這樣的詞語隨便去評價人家,更何況用來形容一個文學大師呢?而且茨威格似乎還想把人們對托爾斯泰的不良印象無限地加深,()他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比如他提到了另一個俄國人——

生:陀思妥耶夫斯基

好,我們找到這段話,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好,那我想問大家,為什麼要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呢?

生:對比,為了突出托爾斯泰的醜。

非常好。那文中還有類似能起到這種相同效果的描寫嗎?

有。還寫到了見托爾斯泰的人沒見之前和見到後的心理落差,以此來表現托爾斯泰相貌實在醜陋。

非常好,那這是什麼描寫方法呢?

側面描寫

不錯,除此之外,我們在文章中還可以找到很多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方式。比如用到了修辭。生:有比喻,有誇張的修辭。

好,現在來找文中的修辭,然後賞析它。

師生活動:找出了第一段中的比喻、誇張修辭的句子,每找到一處就分析好在哪裡

師:同學們不僅找到了句子,還說出了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第一段話確實句句用修辭,老師建議大家來一起來齊讀這段,感受一下茨威格的語言魅力。

走進托爾斯泰(6-9)

好,我們再仔細地讀這些話,然後按照茨威格的描寫給托爾斯泰畫幅像吧。(畫圖特點:沒有眼睛)請同學們評論下我的畫?

生:太醜了。

對,非常醜,而且我們還能直觀地看到,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還沒畫完,大家注意到了嗎?

生:眼睛。

是的,同學們已經發現了,沒有畫眼睛,這是為什麼呢?

生:因為在第五段之後都是在寫眼睛。

非常好,那我們來看接下來的眼睛。現在我們按照之前學過的新聞特寫,把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找出來,然後改成一段新聞特寫。

(學生整理,老師指導)

大家整理的非常棒,那我想問,你認為這雙眼睛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生:非常有神采,尖銳犀利。

(等)

好,用大家的話來說這雙眼睛是犀利的、鋒利的、尖利的、銳利的,同時又飽含豐富情感。老師又發現一個問題,茨威格比較喜歡托爾斯泰的眼睛。描寫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呢?

生:前面是貶低,後面寫眼睛,是充滿讚美和喜愛的。

那看來作者重點描寫的還是托爾斯泰的眼睛呀,這種先醜化後美化的寫法叫什麼呢?

欲揚先抑

非常好,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瞭解這種寫法,先抑後揚,很明顯,茨威格是想要著重告訴我們托爾斯泰的眼睛的魅力,開頭我們還說過茨威格明明給了托爾斯泰很高的評價,那我們留個思考問題,為什麼要用大篇幅寫眼睛,為什麼會給托爾斯泰這麼高的評價,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

課堂教學小結: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需要一直是我認為的備課的起點。那麼,從托爾斯泰的生平進入課堂,先讓學生對人物有個比較清晰的感性認識,為解讀課文打基礎。接下來,努力引導感受課文典雅優美、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實現作者預期的表達目的。並通過對比,從平凡甚至粗鄙的長相中,凸顯眼睛的特點,順勢掌握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鬱鬱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⑵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2、能力目標:

⑴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緻的刻畫,體會作者的敬重、讚美之情。

⑵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⑶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絡背景資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鮮明,蘊涵深刻。在誦讀中引導同學悉心揣測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聯想法:

課文用文字描繪托爾斯泰肖像畫,尺水興波,縱橫捭闔,主要得益於大量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這給讀者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啟用同學的想象聯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測其含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佈置】

1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誦讀:

整體感知托爾斯泰的外貌。

2、品評語句:

深透理解課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以累累鉅著在俄國文壇賓士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投影)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裡。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期間,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銀弦集》。此後,新作迭出,文學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業。小說、戲劇、詩歌、傳記、散文特寫,各種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他的主要成績在文學傳記和小說創作方面。主要作品有: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寫的傳記《三位大師》和《羅曼·羅蘭》等,小說《焦燥的心》《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一顆心的淪亡》等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進行細膩的工筆式描繪。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瘋狂肆虐而無能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於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市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不義發出了無聲的控訴和抗議。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範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後同學自讀:

(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⑴注音:

髭(zī)犀利(xī)頷(hàn)首鋥(zèng)亮

髯(rán)滯留(zhì)禁錮(gù)廣袤(mào)

鬈(quán)火熱(chì)黝黑(yǒu)尷尬(gāngà)

⑵釋義: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豐滿,氣度非凡。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置。

滯留:停留不動。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幹或儀表在一群人裡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2、同學自由誦讀,揣測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徵。考慮:

⑴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⑵從文中找出運用誇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鬚髮、髮膚、鼻子、眼睛的語句,並品評其表達效果。

⑶文中第8語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維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麼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同學考慮後回答,教師明確:

⑴如:“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托爾斯泰並沒有自身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⑵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鬚髮: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描寫面板:面板藏汙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描寫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冑,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的敏銳、犀利。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只使形象鮮明,特徵突出,而且使人發生無盡的聯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誇張是故意言過其實,儘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託翁的形貌特徵。“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⑶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表示他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冰,友善使之和緩,激情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和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尾語段則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倒黴。

3、同學精讀全文,充沛想象,揣測文章的豐富內涵。

四、聯絡背景資料,深層感悟思想內涵

1、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同學仔細揣測下列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多媒體顯示)

⑴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

⑵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⑶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同學研討後積極發言,教師明確:

⑴作者引用高爾基的這句話,從修辭手法上看是誇張,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事實上,托爾斯泰是和巴爾托克、莎士比亞比肩的偉大文學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文中有句話可以為此作出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缺乏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⑵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於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示出來,展示了時代的實質和要求。

⑶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實際主義”作家,對實際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實際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貧困的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裡表示得尤為充沛。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2、合作研討:

⑴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雲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⑵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於自身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絡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一起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倒黴?

⑶作者在課文前半區域性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但聯絡全文看,讀者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非凡之處。這是為什麼?前半區域性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麼作用?

同學研討後回答,教師提示:

⑴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和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於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真,剩下像小朋友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只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並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青絲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⑵作者說,“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這就是說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這句話與“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身的那一份幸福”並不矛盾。“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假如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自身一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富,以致和家人發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⑶課文前半區域性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裡分辨不出來。寫他臉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絡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維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緻的刻畫,同時也在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敬重、讚美之情。這樣,前半區域性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輔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烘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3、同學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示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身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只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身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和他自身的思想的矛盾統一的,列寧曾說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列夫·托爾斯泰》 篇三

他,是一位文學巨匠,是一位文壇泰斗,是無數文學者崇拜的、所景仰的偉人;很多人再見到他之前,正襟危坐,誠惶誠恐,初見他時,尷尬而不確定,見到他後,心中的敬仰有增無減;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在茨威格筆下的他,雖是相貌平平,無法讓人對他的外貌輕易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但是他那雙眼眸中迸射出的犀利的目光,卻如同刀劍一般,很難使他不在見過他的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就彷彿他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天才靈感在外貌表現上都聚集到了他那雙刀劍一般的眸子中。試想一下,如此的一個大文豪,他那全身的智慧都聚集在了一雙狹小的眼睛中是什麼樣子!那樣的目光就如同夜中的一道閃電,瞬間劃破天幕照亮世界;那樣的目光就好似一柄鋒利的匕首,猛然間刺透偽裝直中心臟;那樣的目光就像是有魔力一般,使看見了、與那目光相互對視的人總會感覺到自己彷彿被定住了,就連想要衝破束縛的意識都喪失了,就那樣,毫無抵抗力的,任由那犀利的目光透過自己的雙眸,看向自己的意識深處,看清自己的靈魂深處。

那樣的一雙眼睛,也同樣看清了當時社會背景的核心。

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是陰暗的,是毫無光亮的,是那種能將一切罪惡與哀嚎隱藏起來卻又任其發展的,即使是他鏗鏘有力的筆觸也未能使它有絲毫的改變,那些貴族統治者幾乎成了當時社會上的魔鬼,人類善良的本性早已被利益所矇蔽,每個人的眼力只有利益、利益!

同樣是貴族,他卻不一樣。利劍一樣的雙眸絲毫沒有生鏽的徵兆,犀利的目光一就如同純淨的寶石,沒有一點點的雜質,他看清了當時的社會,看清了當時的一切世事……

幾乎沒有人能抵擋得了一把利劍的傷害,哪怕是它的主人——列夫·托爾斯泰就被他自己的利劍所“重創”了。

黑暗骯髒有如地獄一般的社會所帶給他心靈與精神上的傷害一點也不比帶給貧民生活上的傷害小,他自己自己無力改變這樣的社會,這樣殘敗不堪、千瘡百孔的社會,就如同一個核已經被蛀蟲侵蝕的蘋果,無藥可救了,但是他從內心深處不願與其他貴族同流合汙,那樣的行為令他反感、憎惡,於是,他毅然決定遠離這汙濁之地——他放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拋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甚至不惜與自己至愛的親人分別,去尋求自己的一方淨土!

他最後什麼都沒有了。至少在他人看來是這樣的,他失去了家庭、名譽、地位……但是,他的內心卻因此而得以平息,他可以坦坦蕩蕩地說:我的生活是乾淨的。他所得到的,是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精神的輕鬆。

我敬佩、我崇拜列夫·托爾斯泰,不僅是因為他在文學方面獨特的創造還有他的執著、他的勇敢,他敢於放下一切,從一個擁有常人所羨慕的貴族,淪落帶一個為自己的生計犯愁的平民,只為求得一份乾淨的生活,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無論什麼時候,他對他的所作所為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的心!

《列夫托爾斯泰》優秀教案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作者運用極其巧妙的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把人們帶進無窮的想象空間,似乎在精雕細刻一座永恆的雕塑,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名家之作,體裁是回憶錄和傳記,讓學生感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的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學習本文,是要讓學生們受到人文主義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我確立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作者,明背景,掃清字詞障礙。

2、賞句子,品語言,瞭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懂手法,明主旨,體會作者的崇敬讚美之情。

2、學技巧,會合作,體會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對人物外貌細膩而誇張的刻畫所運用的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的知識面比較窄,對托爾斯泰的瞭解可以說是空白,所以課前應指導學生蒐集有關托爾斯泰的材料,增加對這位大文豪的認識。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課學習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結合我校十二五市級科研課題“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環節採用我校的“六環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的課堂環節如下:

1、學生藉助學習用具設計自學筆記。(學生課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掃障礙

2)賞句子 品語言 悟情感

3)解文題 明主旨 懂結構

2、教師匯入並出示自學提綱。(3分鐘) 【創設情境】

3、教師分配各組學習任務。(2分鐘) 【以學定教】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14分鐘) 【質疑探究】

5、學生彙報展示。(教師參與其中)(15分鐘) 【精講點撥】

1)板書提綱,突出重點 2)學生講解,生生互動

3)提出質疑,教師補充 4)學生評價,小組評比

6、學生鞏固反饋。(與上一環節交叉進行)(5分鐘) 【鞏固內化】

7、隨堂測試(5分鐘)

8、佈置作業(1分鐘) 【總結作業】

(二)說學法

結合我校“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兩段六環”的構建工作,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把教學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學筆記的內容,進行自我彙報展示。

我設計的自學提綱如下:

(把研討提綱分配給5個小組,組長進行組內任務分配,根據學生層次進行難易組合。)

1、感知課文 讀懂人物:

(1)你想象中貴族出身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是什麼樣子?

(2)在課文中你求證到的答案是怎樣的?

(3)茨威格筆下的托爾斯泰是什麼樣子?

此3個小題目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想象中進入文字,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使他們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這個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任何以教師個人的閱讀體驗為切入點的教學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在雙邊或多邊對話中,話語權不是僅僅掌握在教師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個詞來形容託翁的肖像,有什麼作用?

(5)描寫時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段和什麼描寫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7)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此4個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讀人物,學習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更是讓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生動感人。

2、探究課文 讀懂作者

(8)作者為什麼要不遺餘力、濃墨重彩地描寫託翁的眼睛?

(9)讓我們看到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內心世界?

此2個小題的設計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蘊涵於作品深處的意蘊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昇華 讀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個人的外在表現還是內在修養?為什麼?

(11)你是怎樣努力成為這樣人的?

此2小題設計目的在於情感延伸,使學生的視線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目標。

4、知識遷移 讀出問題

(12)作者描寫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麼不同?

(13)這種先醜化後美化的寫法叫什麼呢?

此題目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體會文章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寫作手法,這也是本文獨具匠心之處。

列夫托爾斯泰公開課教案 例 篇五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

2、瞭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1、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

2瞭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學過程】

匯入:上節課,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裡分辨不出來。)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的刻畫,你會怎樣繪畫?(找生上黑板描繪)點評。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者是怎樣描繪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的。

一:研讀與賞析: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其他學生聽讀並思考:)

1、課文第二部分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寫托爾斯泰眼睛裡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勾畫出關鍵詞語:

(熱淚漣漣閃閃發光黯然失色 麻木不仁 神祕莫測 冷酷銳利 好奇)

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從“這對珠寶”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進行刻畫。

文中能否看出托爾斯泰的人生是怎樣的呢?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從課文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準確的洞察力;

“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感情,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眼睛裡透出豐富的感情;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3、在寫法上,與寫外貌時是否相同?為什麼?(研討與練習一)

相同點使比喻誇張聯袂運用;

不同點是前者多用抑筆,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兩個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裡分辨不出來;後者高度讚美,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寫他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的藝術效果。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二)揣摩品味語言:

1、托爾斯泰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

高爾基的這句話運用誇張的修辭,恰當的、很好的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於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的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

探究討論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標準是能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那麼托爾斯泰這個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從另一方面說,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它卻徒勞無功,這是痛苦的。托爾斯泰是不幸的,從托爾斯泰晚年厭棄貴族生活,毅然放棄財產,以致於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後離家出走,客死在火車站這一經歷可以看出這一點。)

對比閱讀

我為你的眼睛寫詩/在如詩的春天/用清泉/用彎月/當流星劃過天際/當春風拂過耳畔/你的明眸閃動著最美的顏色……”動人的眼睛就是一首動人的詩。我們接觸過很多的作品,那有哪些寫的如作者一樣傳神的呢?請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下面這些人物肖像,特別是“眼睛”吧!

魯迅: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紅樓夢》

(張飛)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羅貫中《三國演義》

(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魯迅《祝福》

拓展延伸

找學生闡述列夫托爾斯泰的三部長篇小說。

學習作者的人物描寫方法,特別是眼睛的`描寫,寫一段話關於班裡的任意一位同學,不說他是誰,讓大家猜。

他,有一張消瘦的面孔,膝蓋骨突出的膝蓋,烏黑的頭髮和一雙翠綠的眼睛,戴著一副用許多透明膠帶粘在一起的圓框眼鏡。他對自己的外表最喜歡的就是額頭上那道閃電似的淡淡的疤痕。 (哈利·波特)

佈置作業:

有計劃的閱讀代表托爾斯泰藝術高峰的三部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進一步瞭解這位文學泰斗的風采。

《列夫托爾斯泰》優秀教案設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字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誇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課時:

3課時

四、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1、匯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聖母》、雕塑《大衛》、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2、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後,你有什麼疑問?

3、精讀文字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1-鬚髮2-面部輪廓結構3-面部特徵4-長相5-拜訪者的態度。)

1)第1段主要寫了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誇張的句子。寫列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徵:多毛,濃密的鬍鬚(反覆描寫)比喻和誇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於空地——喻“臉龐多毛”;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泡沫——喻鬈髮;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鬚髮;捲起的滔滔白浪——大鬍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第2段的主要內容?託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製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面板像村舍外牆那樣粗糙。“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麼?作者細緻刻畫樂面部特徵,那麼託翁美嗎?)面部特徵——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託翁外貌醜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於俄國普通大眾。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徵、待客的方式)

4、佈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1、複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裡分辨不出來。)2、感悟文字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麼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比喻)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外,還用了什麼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運用誇張,乾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銳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

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複?為什麼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後仰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裡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後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第三課時

課後習題和作業的講評

托爾斯泰生平介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