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一

執教完《認識鐘錶》一課後,心理雖然一陣簡便,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後,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鑽研教材,製作教具,還是請教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可是我收穫更多的是,自我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國小這個管理規範的名校舞臺鍛鍊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忙下,在自我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錶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採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節我都藉助學生原有對鐘錶的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1、教學學情境創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錶引發問題,匯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匯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錶有必須瞭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錶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我明白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

學生談自我的看法,用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忙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主動完成學習。4、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經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成功。其次課後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並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終經過學生談一談自我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為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在時間不夠的情景下,應當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另外課後結束的互動環節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學生在分類環節中所用時間過多。

本冊教材第七單元安排的認識鐘錶主要有以下資料:

(1)認識鐘面,明白鐘面上有2根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粗又短;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

(2)學會了認整時的方法,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3)學習了認大約幾時了,也就是快幾時了和幾時過一點兒。

(4)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1小時前是幾時或再過1小時是幾時。

(5)在鐘面上畫指標,能區分出分針長,時針短。

本單元資料整理複習時,我先讓學生同位合作,邊翻看課本邊想一想本單元學習了什麼資料,學生回答異常好,基本上這些知識點都想到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顧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注重經過讓學生動手撥時間,來加深印象,鞏固認識本單元的知識點。我們班的家長統一用班費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個鐘錶模型,認識鐘面,認識整時,都是藉助鐘錶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學生認識了整時後,我讓學生同位合作,反覆的在鐘面上撥整時,一人說一人撥或是一人撥一人認讀。認識大約幾時的時候,我說一個時間,也是反覆的讓學生撥,播完後同位再比較有什麼不一樣,例如9時過一點兒,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2和1之間,總之,我給學生總結:幾時過一點兒,分針一般是過了12,在12和1之間,指到了1也能夠,可是一般最多不超過1,超過了1就不是過一點兒了。快幾時了,分針一般也是差一個大格到12。我還佈置學生回家和家長一齊撥鐘錶認時間,學生學習興趣異常濃厚。

經過反覆的撥鐘錶練習,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掌握十分好。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 篇二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絡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三

《認識鐘錶》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進取探討,總結規律,可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明白分針指向6,不明白時針到底應指向哪裡。

下課後,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我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於重視分針指向哪裡,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應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當指向哪裡,需要注意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 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能夠讓第一節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並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並自我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紮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四

這是我踏入教師隊伍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課,心裡難免有些緊張。雖然平時校長、行政、指導老師經常會來聽課,被聽課也從手足無措到“見怪不怪”了。但是公開課畢竟和被聽課不一樣,這真真正正的讓我瞭解了一節公開課從頭到尾是一個怎麼樣的流程。

先說備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確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這兩個禮拜中,我不斷地專研教材,認真的研讀網上有關的《認識鐘錶》的資料,不斷地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設計這節課的流程。終於在兩星期後,初稿終於出來了。這真正的讓我體會到備課的不易。

教具準備:根據自己的初稿,開始準備這節課所需要的教具。紙張,練習,課件,實物鍾,鐘錶的圖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尤其是課件的製作,一遍一遍的反覆修改著自己的課件。

可以說基本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找自己的指導老師點評自己的教案,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誤,今後在這個方面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反省與改正。

經過備課後,經歷了兩次試上這節課。試上的時候,備課組的大部分老師都來聽我的這節課。雖然自己上下來還是挺順的,但是課後我去找各個老師評課,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意見。根據這些寶貴的意見,我又一次認真的修改著自己的教案與課件,雖然大體上思路沒變,但也修改了許多的小細節。

終於到了這節公開課課,可能是自己太過重視這節課,也給了學生太高的壓力,這天的這節課,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視乎一個個都顯得相當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時機靈的孩子都失去了他們平時機靈可愛的天性,這一時間也讓我慌亂失措。經過一節課的戰鬥自己也是相當的疲勞,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備的這節課到了最後盡然還是失敗了。經過了這節課,我也找了指導老師和幾位教師評了我這節課,進過他們的點評,自己的總結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幾點:

1、無論是上什麼課,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要讓自己隨時都不緊張,有最好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緊張的心態,也不要顯現出來,否者孩子們也會跟著你不自然。

2、上課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師評課,他們都說我上課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抑揚頓挫,整堂課下來也比較平緩,沒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勵、激發,我的指導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常常環繞在我的耳邊。我也慢慢領悟到,要上一節好課,也要像一部電影一樣,有鋪墊,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尾,而且還需要有好的導演和劇本,這都是老師應該完成的分內工作。

3、課堂問題的提出:這節課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有一個地方沒能引好,反而被學生越帶越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在一個問題上一直的繞,這就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沒能做到。今後的備課中,提問的問題應該直接明瞭,不應含糊不清。

4、課堂的教學常規:這是年輕教師上課出錯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沒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這個方面應該更加的努力加強。

經過了這一節課,希望自己今後會有更大的進步。

國小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篇五

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錶,在國小數學階段,認識鐘錶從一年級持續到三年級。本學期認識鐘錶的重點是知道鐘錶的組成,認讀整時,學會珍惜時間,養成守時的好習慣。為了方便孩子們認識鐘錶,給孩子們佈置製作鐘錶的先導作業。在孩子對鐘錶有了一定前概念認識後開展教學。根據整時的內容,進行了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第一個課時著重認識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認讀,第二課時認識快幾時,幾時過一點兒,大約幾時等不準確的時間概念,學生體會時間在生活中應用。

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並認識鐘錶,可以設計先導作業,學生預習課本,製作鐘錶,從學生預習情況開展學習,你瞭解到鐘錶的哪些知識?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鐘錶的學習。第一個課時比較簡單,學生能說出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讀法和寫法,知道鐘錶的旋轉方向,時間前後的不同。經過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我發現多數孩子能認識鐘面的構成,會讀寫整時,但是對一天時間的前後沒有概念,之所以出現這樣情況,一方面是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自身時間的使用不關注,不瞭解;另一方面,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字不敏感,對順時針旋轉方向不理解,出現前後時間顛倒。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課上課下練習檢查,課前三分鐘進行聽口令撥鐘錶的比賽,加強學生對鐘錶時間的認識,比如現在是9時,請你撥出三小時後的時間。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出錯,教師引導學生藉助直觀形象的鐘表一起撥一撥,說一說鐘錶是怎麼走的。課下,佈置了畫一畫的作業,學生畫出自己的一天並標出時間的兩種表示形式。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加強了對時間前後的認識。課下教師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請家長給孩子出題,孩子撥一撥、說一說整時。教師還可以就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發問,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交流、質疑中加強對鐘錶的認識。

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用時間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對鐘錶相關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從而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或者利用數學繪本、數學故事,學生在故事中認識一天的時間,既形象具體易於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 篇六

《認識鐘錶》這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主要讓學生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小朋友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小朋友: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麼時間嗎?很多小朋友心裡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說10點,有說1點,可見小朋友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對鐘錶的瞭解還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節課上,我首先讓小朋友欣賞了一些各種型別的鐘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以"與鐘錶交朋友"的方式來認識鐘面,讓小朋友自己觀察學具鐘上都有些什麼。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說出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兩根針。但是對於區分時針和分針卻不是很清晰。於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針和時針,讓小朋友先來說一說這兩根針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說一根長,一根短,然後我做動作給學生看,並補充到那一根又長又細是分針,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時針,為的是便於學生區分和記憶。並把這兩根針貼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貼出3時整的樣子。(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認識了鐘面後就要來認識整時了。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我順勢將之前貼在小黑板上鐘錶時刻拿出來,請小朋友說說看這是什麼時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說出這是3點,但當我進一步問他:你是怎麼認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沉默了,於是,我但引導他們,看看鐘的時針指著誰,分針指著誰。這個時候小朋友們就馬上明白怎麼來認識整時了:當時針指著幾,分針正好指著12的時候,它就是幾時。已經認識了3時,於是我又讓小朋友們認一認4時,並說一說是怎麼認的。因為只有會說了才說明學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這裡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說、小組說、男女生說等)讓小朋友們說一說是幾時,是怎麼認的,接著根據書中的情境圖進一步加深認識。

最後,教學兩種時間的寫法,由於要照顧所有的學生都認識整時,到後面時間不夠用了,只好放到下一節課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寫時間,而且還要用兩種方法來寫,我應該在黑板上多寫例子,告訴小朋友應該怎麼寫。不然,問題就出現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寫在哪裡,有些小朋友對":"已經寫好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等,或者把這一內容放到下一節課。

二、一節課的內容不能太多,要多多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才能上好一堂課。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明白了,孩子們在課堂的40分鐘的時間是多麼寶貴。因為是低段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課堂紀律還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和分析,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他們在這種動態的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促進可持續性學習素養的形成與積累。

《認識鐘錶》課後教學反思 篇七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髮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二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後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於單一,一直採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後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後,就給學生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鐘!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鐘面上所顯示的資訊。下節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鐘,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鍾,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為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驗實際上對本節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驗的學生!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 篇八

《認識鐘錶》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於振奮狀態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9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