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賞析新版多篇

《登高》賞析新版多篇

杜甫《登高》原文、註釋、賞析 篇一

原文賞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韻譯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無盡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評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曆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後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髮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

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鬱之作。”

杜甫《登高》原文、註釋、賞析 篇二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1,渚清沙白鳥飛回2。

無邊落木蕭蕭3下,不盡長江滾滾4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5,百年多病獨登臺6。

艱難苦恨繁霜鬢7,潦倒新停濁酒8杯。

註釋:

1、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渚:水中小洲。回:迴旋。

3、落木:落葉。蕭蕭:風吹葉動之聲。

4、滾滾:相繼不絕,奔騰不息。

5、萬里:遠離故鄉,指夔州距長安遙遠,回京無望。常作客:長期漂泊在外。

6、百年:猶言一生。多病:杜甫患有瘧疾、肺病、風痺、糖尿病、耳聾等多種疾病。獨登臺:時逢佳節,諸弟分散,好友先死,孤客夔州,舉目無侶,故云。

7、艱難:一指個人生活多艱,一指國家世亂多難。苦恨:極恨。繁霜鬢:白髮日多。

8、潦倒:猶衰頹,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時杜甫因病戒酒。濁酒:混濁的酒,指劣酒。

賞析:

詩前四句寫登高所見,後四句寫登高所感,情景交融,氣象高渾,語言精練而富變化,對仗工整且復自然,極沉鬱頓挫之致,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首聯起勢警拔,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氣貫注,層疊而下。“風急”二字最為緊要,以下猿哀、鳥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皆從此生出。此聯每句各包三景,上句風急、天高,下句渚清、沙白,皆從大處著筆,上句猿,下句鳥,則從小處陪襯,大小相形,格外醒目。頷聯二句亦是從大處寫秋景,猶如駿馬走阪,奔騰無羈。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連用兩疊字,已氣勢非凡,而又冠以“無邊”、“不盡”四字,則悲壯中更極闊大,遂使蕭蕭之聲,滾滾之勢,精神躍然而出。若不如此,則振不起下半首。前半寫登高所見秋景,潑墨淋漓,雄渾悲壯,遂為下半悲秋張本。頸聯兩句即從天地風物之大環境,緊縮至孤身一人,但內涵卻極深廣。宋人羅大經說得好:“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悽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鶴林玉露》卷十一)此詩八句皆對,而又章法錯綜變化,前後緊相照應。尾聯“艱難”應“作客”,霜鬢則又年老,何堪顛沛流離!“潦倒”應“多病”,止酒倍加寂寞,何以解憂消愁!妙在一結,大有登高極目、百感交集之慨,使人唏噓感嘆不能自已。明胡應麟盛讚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又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阪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詩藪·內編》卷五)

杜甫《登高》全詩解讀 篇三

《登高》這首詩是杜甫於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於長江之濱、矍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鬱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裡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雲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鬱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篇四

“艱難苦恨”中雖有個人境遇的嘆息,但年邁多病的詩人為何會長年漂泊,不能終老故里,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的**。這時安史之亂雖已經平息,但地方割據乘機爭奪地盤,民不聊生。而杜甫卻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艱難苦恨”中自有憂國的情懷。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縱使“吾廬獨破”他依然想到“天下寒士”,所以“艱難苦恨”中還有憂民的嘆息。杜甫是寧苦身以利人,這樣的一個悲天憫人的偉大詩人獨登高臺,想到自己的漂泊、人民的流離失所,可以說是悲從心中來。

“繁霜鬢”是自然的規律,更是“艱難苦恨”所致,而這更使杜甫“艱難苦恨”。

千般悲愁壓於心頭。在貧病交加中,杜甫連喝酒澆愁的權利都沒有了,更要命的是“新停”,剛剛不敢喝酒,悲愁之深總對酒有一份嚮往,情感的需要而理智卻告訴自己不可以,真是“長恨此身非我有”。這是個人多大的不幸,想到此真是又加一層悲愁。

綜觀全詩,杜甫為蕭瑟秋景而悲,為長年飄泊流浪而悲,為孤獨登臺而悲,為年老多病而悲,為壯志未酬而悲,為國家百姓而悲,為潦倒窮困而悲,為不能飲酒解憂而悲。《登高》是杜甫在亂世中為我們唱出的一曲悲歌。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漂泊、思鄉、孤獨、悲秋、年邁、多病、抗爭、潦倒、貧困、憂國、憂民的杜甫。

時代用冷酷的目光選中了杜甫,讓他受盡了種種磨難,他用滿含淚水的雙眼審視著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他用枯瘦的手拿起飽蘸人間悲苦的墨汁的巨筆書寫下生命的感懷。

杜甫如落葉,又如一株寒梅。在淒厲的冰霜下,他開得高潔如明月。他病弱憔悴,衣衫襤褸,卻目光如炬,心寬如海。對天下之人報以親切的憐憫,還有什麼比這樣一位老人博大的胸懷更震撼人心呢?心中的光明,驅散了陰霾與黑暗。留給人間的,是清風攜來的。寒梅的幽香。在凜冽的寒風中,他開得堅硬如磐石。千般無奈,萬種悲愁壓於心頭,他卻高揚起不屈的頭顱。他的身體是殘破的,精神卻是完整的。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坎坷,他始終不曾向命運低頭,面對浩蕩的江水一吐胸中塊壘,永不屈服的吶喊伴隨清風融入天地的正氣,搖撼人間。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篇五

這是作者站在高臺之上,看到、聽到的。詩人描寫的主要意象有風、天、猿、渚、沙、鳥。風急、快,突出風的迅猛。風兒急急而去,是那樣的無情。無人陪伴已覺可悲,連那風兒也好像故意欺負作者,匆匆離作者而去,可以想見此時他那悲苦的心境。天高帶給人一種蒼涼、空曠感,登上高臺的人是何等的渺小。猿呢?作者用嘯聲,並且是哀悽的嘯聲。詩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哀悽之聲讓人動容,聲聲刺透他那幾近破碎的心。

渚,用“清”來形容,可見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顯蕭瑟,傳達淒涼之意。沙白,可見岸邊白沙漫漫,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鳥,正是沒有依靠所以徘徊而不肯離去,就像這時候飄泊無依的杜甫,這隻鳥是不快樂的。這也充分說明了“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杜普名句 篇六

1、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

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6、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客至》

7、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8、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

9、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旅夜書懷》

11、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

12、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羌村三首》其一

13、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登樓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贈衛八處士》

1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端午日賜衣》

16、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19、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20、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江畔獨步尋花》

21、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2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2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2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

25、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兵車行》

2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27、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28、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夏夜嘆》

29、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