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多篇)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多篇)

關於臘八粥的故事 篇一

1、“赤豆打鬼”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2、紀念修長城的民工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裡人送。家裡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穀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禦飢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3、懷念岳飛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4、牢記祖先勤儉之美德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沒糧了。飢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裡的罈罈罐罐,將殘餘的五穀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藉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 篇二

習俗一:

南方冬日八寶冬瓜羹,它亦是廣東民間節日時常用的湯羹。它鮮美清潤可口、健脾益氣生津,且男女老少皆宜。

習俗二:

四川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嚐,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

習俗三: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柳村,當地盤瑤群眾有製作餈粑過臘月初八的習俗。當地瑤族群眾將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後,放在石槽裡搗成泥狀,然後揉捏成形制成餈粑。餈粑糕點香糯可口,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習俗四: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習俗五:

長沙等地除吃臘八粥外,也做臘八豆,成為家常菜餚之一。鄉間常在這天以糯米、臘肉、紅棗、核桃等做臘八飯,臘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長沙還有“臘鼓鳴,春草生。臘鼓動,農人奮”的諺語,故十二月初八日俗稱“臘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人祭祖,將煮好的臘八粥先祭拜祖先,再分給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也儲存著吃幾天,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長沙的臘八粥一般是甜粥,但醃製的臘八豆基本上是鹹的。湘南等地還有臘八吃腐乳、做腐乳的習俗。在新化和湘西等地,臘八節這天還有敲鼓的習俗,叫做驅儺,意思驅鬼、避疫。

臘八節的傳說故事 篇三

岳飛的傳說故事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佛教的傳說故事

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也名“成道會”。相傳,在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捨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飢餓難當,幾乎昏厥,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以後逐步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

基於此,“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朱元璋的傳說故事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監牢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便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打鬼的傳說故事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惡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秦始皇的傳說故事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紀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示紀念。

民間的傳說故事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給他們吃,這才保住了性命。從此以後,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警告後人而相襲成俗的。

臘八節與臘八粥的由來 篇四

古人雖然會在臘月舉行“臘祭”,但進行祭祀的“臘日”在一開始的時候卻並不確定,直到南北朝時期,人們才將臘日的日子固定起來,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裡便講到:“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自此農曆臘月初八便逐漸成為一個固定的祭祀節日並一直傳承至今天。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說法有很多種,但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與佛教和釋迦牟尼有關。據傳釋迦牟尼在放棄王位繼承人的身份前往民間修行之後,在某一天因修行過度勞累而昏倒在河邊,有一位放牧的姑娘看到後便用泉水煮摻雜了水果與雜糧的粥飯餵給釋迦牟尼,而釋迦牟尼也得以甦醒。甦醒之後的他繼續在樹下打坐並在十二月八日這一天悟道成功。為了紀念這件事,人們把這一天稱為“成道節”,而各地佛寺也會舉行誦經活動並用水果雜糧煮粥以施於善男信女。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寓意 篇五

臘八節喝臘八粥寓意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結緣等含義,此外,也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而臘八這一天,招呼朋友到家裡喝一碗熱熱的臘八粥,或者煮好粥送到親朋好友鄰家,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表達一年的感謝和祝福,是一種很好的聯絡感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