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溫暖(精)【精品多篇】

嚮往溫暖(精)【精品多篇】

嚮往溫暖(精 篇一

“一送紅軍下了山、二送紅軍大路旁、三送紅軍到拿山……十送紅軍望月亭。”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

10月14日晚上七點半,根據縣局教育整頓要求和縣局黨委部署,我局積極組織了廣大民輔警集體觀看革命歷史教育題材電影《半條棉被》。通過觀看《半條棉被》重溫紅軍長征期間“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堅守為民情懷,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

該影片根據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三位女紅軍借宿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見到徐家連禦寒的被子都沒有,臨走時用剪刀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開,將半條被子留給了徐解秀,由此結下革命友誼的故事,以及紅軍為革命鬥爭不畏艱險、長途跋涉、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的故事,展現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的魚水深情。該片已被列為2020年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的推薦片目。

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90分鐘,卻久久沉浸在那個艱苦的革命年代。大雨滂沱的秋夜,三名女紅軍在村子的一處屋簷下避雨,一杆步槍,一個電臺,一床喜被是她們的全部家當,而屋內的小腳女人徐解秀帶著生病的孩子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從此刻起,她們的命運將因這床充滿故事、充滿期待的棉被緊密相連。

片中三名女紅軍幫徐解秀解放思想、破除舊觀念,拿出僅有的藥物給她的孩子治病,趁著修整期間幫她 修繕漏水的屋頂,在村民的房子遭遇焚燬時幫助村民籌錢蓋屋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地呈現在我眼前,感動著我,激勵著我。紅軍戰士們早已困頓不堪、傷痕累累,但在鄉親們面前,卻又成了保護鄉親們的英雄,成了當地老百姓中的一員。群眾們從最初不瞭解紅軍、甚至誤解紅軍,到最後主動給紅軍送吃的、為紅軍戰士們祈禱。最終,紅軍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愛戴。

當影片進行至三位女紅軍臨走時將自已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借宿女人的情節,我內心的浮躁被紅軍的為民情結所吞噬,胸中翻起層層漣漪,五味雜陳……短短几天的軍民生活,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服務的宗旨,彰顯了紅軍親民、愛民、助民、護民的為民情懷。

他們曾是多麼鮮活的個體,為取得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已的一切,哪怕身負重傷,雙目失明,步履蹣跚,也要堅決執行任務,勇往直前,決不後退;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有的十幾歲,有的剛結婚,還未來得及為人父、為人母,就熱血灑戰場。他們是時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革命的先烈,值得後人敬仰、緬懷……

《半條棉被》從藝術上講,可以說編導者較好地完成了這一主題展示。全片故事編排不斷撥動著觀眾的情緒,一陣陣引起觀眾的共鳴。影片成功塑造了一個革命意志堅定而又樸實有情有義的女紅軍董秀雲形象,鮮活而豐滿,演員的外形與氣質也很符合這個特定的人物,表演把握也很準確,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為深化了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比之下,當地百姓徐解秀的形象如果更加憨厚質樸,少些書卷的文雅,可能就會有更多當地貧困山民的質感。她住所建築如果更加貧窮簡陋,甚至破敗不堪,不僅造型上更加有特色和衝擊力,可能會更加真實地還原那個年代與環境,也會更好地營造那個特定的氛圍,使“半條棉被”的內涵更加豐富而深邃,當然故事也會更加感人。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我想更多的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還是應該去感受一下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的振奮和啟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半條棉被”雖已塵封於歷史之中,但它所散發出的精神卻歷久彌新。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一個溫暖的故事能夠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半條被子”裡深深藏著共產黨人的初心——誰贏得了群眾,誰就贏得了人心。過去如此,今天依然。“一枝一葉總關情”,聚焦平凡一幕,實為不凡之人,這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卻閃爍著不平凡的光彩,正是點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華民族與中華兒女。人民至上,以民為本,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更是每一名黨員的初心。無論身居何職,當以人民利益為重。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刻,為他們撐起一把雨傘,送去一片愛心,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應該是值得一做的事。平凡的人,可做不平凡的事,無論大小,只為初心。

大家在觀看影片後表示,“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和人民血肉聯絡的真實寫照。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從“半條被子”故事中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的為民本質,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群眾立場,樹牢群眾觀點,把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持續造福人民,以工作的實際成效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棉被”的溫暖承載的不僅僅是⼀段歷史,更是共產黨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讓群眾受苦、“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嚮往溫暖(精 篇二

陣陣季風從西北刮來,秋末冬初,早已沒了暖意。

落葉牽動著寒風送走了一批批候鳥,候鳥伴隨著柔和陽光去了南方,我呆呆地望著它們遠去的背影,思考著為何自己卻沒有一雙翅膀。

不久,我的身影便被它們遠拋在身後,但它們並沒因那雙有力的翅膀得到我的欣賞。

無意間眨眼,促使思緒夜受到了牽連,剛才還幻想著自己能有雙翅膀,此時卻又覺得有些幼稚。

“嗡……”

一個響徹整個夏天的聲音又再度響起,不由地心生疑慮:這麼冷的天,居然還有蒼蠅!

早已收起來的蚊劑被我翻找出來,只為了繼續享受先前的那番寂靜。“茲”地一聲,便只剩下一串垂死掙扎的哀鳴。

隨著聲音的漸漸淡去,那對嬌小靈瓏的翅膀也漸漸停止顫動。天地間又多了一份淒涼,換來的是我片刻的喜悅。

同樣的一雙翅膀,同樣的一顆渴望生存的心,但結果為何截然不同。大腦不斷思考的同時,緩緩地走到茶几旁,抽出一張紙,包住了那具脆弱屍體,隨手扔進了垃圾筒。正是因為它有了那雙翅膀,翅膀振動的聲音暴露了自己,才招致了滅頂之災。

窗外傳來一聲鳥叫,使我的目光又轉移到窗外,看到的是一隻煽動翅膀飛向南方的大雁。同樣是一雙翅膀,它卻完美地將其利用,得到的是南方的溫暖,是生存的希望。

那個背影最終得到我的欣賞,原因不僅僅是那雙有力的翅膀,更是因為它對溫暖的嚮往。

嚮往溫暖(精 篇三

再過一年,我就要畢業了,而我向往的中學是……

走在去學校的小路上,一棵棵鬱鬱蔥蔥的大樹立在小路的兩旁。穿過街道,再走一小段路就到達了我向往的中學。高大的校門映入我的眼簾,左右是一排用欄杆做成的圍牆。校門外還有專門閱讀書籍的電子讀書館,裡面是書的海洋,帶領你走進知識天地去博覽群書。

走進校園,巨集偉壯觀的教學樓高聳入雲。花園裡有著數不清的植物,樹木長出嫩綠的新芽,花骨朵兒含苞待放,小草穿上綠色的衣裳,變得綠油油的。還有“滴滴答答”的噴泉聲,噴泉下的水池裡遊著幾條小魚。操場的跑道邊是綠化帶,左邊是主席臺。每週一,全校師生都要在此舉行升旗儀式,五星紅旗在最頂端飄揚。操場跑道的旁邊還有攀巖牆,牆上都是動物,刻畫著生動的故事。

教室裡是一副乾淨、嶄新的模樣。窗臺上擺放著一株株盆栽,雪白的牆上一塵不染,用來展示同學們的繪畫作品。講臺上有一臺投影機,放映出課文的精彩畫面。勞動工具也是嶄新的,沒有被損壞的痕跡。

來這所學校教書的老師們都是一流的,都是從各種名牌大學畢業後來這裡的。比如:牛津、哈佛、清華和北大等著名大學。語文老師和藹可親,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能讓他們更快地進步;數學老師思維力強,對於各種難題,學生們在他們的講解下都能掌握解題技巧;英語老師讓學生們加強語法練習,他們能很快地用口語交流對話;歷史老師博古通今;音樂老師音色動人;科學老師帶領同學們去科學實驗室裡去做各種各樣的實驗……

我向往的中學裡會有很多興趣班,有乒乓球組、纂刻組、書法組等。它們不僅讓同學們有了一技之長,還豐富了課餘生活,陶冶了情操。

我向往的中學生活是這樣的: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學生都一視同仁。同學善良有愛,互幫互助,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成長。班級是我們溫暖的家,校園是我們溫暖的天地,我們是朋友、親人,是彼此成長的見證人。

這就是我向往的國中,希望我畢業之後,能考上這所我向往的學校!

嚮往溫暖(精 篇四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銘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寄予中秋》。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皎皎似鏡。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為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同學們你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嗎?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為什麼叫“中秋”呢?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裡,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被稱為“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佳句表達中秋之夜的思鄉情懷。我們敬仰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在這月圓之夜凝望著天上的明月,立志要報效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裡,思念著親人、思念著家鄉,掛念著祖國;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這美好的日子裡,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人民的利益,放棄了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

在這佳節到來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國繁榮的前提!

第二,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工作的親人傳送一條溫馨的祝福簡訊。

第三,為祖國的繁榮,國力強盛,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立下壯志。請記住: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豎家的希望!

最後我衷心地向學校的各位領導,忘我工作的老師,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聲:中秋快樂!

嚮往溫暖(精 篇五

我想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海邊有一套自我的房子,每一天聽著海濤的聲音,看著海里泛起的浪花,又曇花一現,晚上看著這霞光,來享受一下海天接一的美。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大海在我的想象中是浩瀚的,是一望無極的,雖然有時候衝動的想去一覽它的壯觀,但事實我的夢想還是很遙遠的,我想著自我能夠創造這個奇蹟去好好的享受一下那樣的感覺,記得小時候寫作文全憑藉著自我像把它描繪成我們偉大的母親。時隔十幾年我還是沒有機會去看看我們偉大的母親是什麼樣的,也許就是我想象的這樣,洶湧澎湃的巨浪拍打著海岸,在向她的子女們宣洩著她的威力。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喜歡海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喜歡藍色,喜歡看那藍色的天空,觀看靜靜的海面時而泛起的波浪,聽說海水是碧藍的。有時間真想目睹一下她的容顏。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有人說女人要想水一樣,要溫柔,善良,堅強,勇敢。是啊當我們把大海稱作偉大的母親的時候我們就承認了這一點,女人真的是應當想水,跟應當像海水一樣的,有著那堅毅的力量,有著開闊的胸懷,有著安逸的溫柔。喜歡海,喜歡她的一切,自我的願望對有些人來說是易如反掌,而對我那將是我的一生的追求,可是我想我所夢想的過程是美麗的,浪漫的。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聽海浪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