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反思多篇

《風箏》教學反思多篇

《風箏》教學反思 篇1

《風箏》這是魯教版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與其同組的是《古詩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以及單元練習。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非常貼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如,做風箏時是“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風箏的時候,“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裡拼命地奔跑”;線斷以後,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找風箏時,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

上完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教案意識嚴重,課件牽著我走,我牽著孩子們走。課堂中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於主動,學生過於被動。沒有落實新基礎教育理念,沒有教結構用結構,讀書時間還是不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不明顯。

第一個環節:檢查預習。由於我二十幾年來一直教低年級,升入三年級後低段思維還沒有轉換,還把字詞作為課堂中的重點,用時太長。韓老師告訴我三年級的課堂老師應該課下了解孩子的預習,抓住孩子真正的出錯點,如:“歇”是孩子們出錯比較多的字,就應該重點指導。“歇”字的指導,不要只跟孩子們說不是“反文旁”,而是“欠字旁”,要了解字源,查一查為何歇字是“欠字旁”,不是“反文旁”。她舉例說“拔”和“撥”很多孩子出錯,如果老師知道是古代人用頭上的髮簪撥油燈芯,所以“撥”上有髮簪的發。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出錯了。課後我去字源網查了“歇”字字源,“歇”是會意字,從欠,古文字字形體像人跪坐著張嘴打哈欠,從曷,曷有止義,人休息也有止意,“歇”本意就是休息。如果這樣講給孩子聽,他們肯定就不會出錯了。

學課文內容時,我把重點放在了抓住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句上。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孩子們找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後,我就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順序同學們找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引導學生體會那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及蘊含在其中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充分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和傷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在學生已有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學中較多地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如果是你,此時你會怎麼想?你在快活地喊叫著什麼呢?風箏飛走了,你會怎麼呼喚?等等。本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中也比較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和積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聯絡上下文理解“依然”,聯絡實際生活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我自認為同學們經過找心情詞句,理解心情詞句,讀心情詞句,一定能體會孩子們心情,也能自己寫出一段帶心情的結尾。可是預設自認為不錯,目標達成卻不樂觀。孩子們僅限於高興、快樂等心情詞。此時韓老師告訴我不要為了心情而教心情,應該抓住孩子的特點,文中並不是只有描寫心情的詞句能表達孩子們的快樂,做風箏、放風箏中的動作詞也都是孩子快樂的體現。每個部分都有它的結構特點,孩子如何做風箏,心情怎樣。孩子如何放風箏心情怎樣。孩子如何找風箏心情怎樣。這不就是作者的寫作結構嗎?教會同學們找出結構特點。教學時,也可以先抓住重點段也就是放風箏段,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放風箏的,從放的過程體會他們的心情。教會了一段的學習方法,做風箏和找風箏這兩段,同學們自己也能學。這也就做到了學結構用結構,孩子們瞭解了寫作結構,後面的拓展也可以用這個結構來說,來寫。

經過韓老師的指導,我有了新的設計思路,先讓同學們找出文中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仔細讀一讀這三部分,看看作者寫哪一部分最詳細最生動。讓孩子找出這部分中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孩子們的開心,通過讀感受孩子們玩時的心情。把心情詞句找出來重點指導朗讀。充分讓孩子發現快樂心情是孩子們玩耍帶來的。總結一下學習方法後,剩餘兩部分孩子們自學,同位交流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找出三部分寫作的相同之處。指導孩子用作者的寫作方法續編下一段。

韓老師提出教語文不只是為了教這本語文書,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課內學方法,課外去實踐。以後,我也努力帶動同學們,引導孩子們到課外去拓展知識。

《風箏》教學反思 篇2

【第一課時】

今天上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將課文讀通讀準,並學習生字。匯入以後同學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詞和句,發現同學讀課文讀得很慢,一遍課文就得五分鐘,然後單個分段讀大家一起為其正音,然後整體理解課文,邊讀邊劃出描寫小朋友們做、放、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在我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同學的聽講率不達標,一區域性同學聽成了劃出寫這三方面的句子,沒聽到心情二字,不過看到不少同學很會抓重點詞,這一點我很欣慰。

找出重點句後讓同學讀說說小朋友們的心情變化,然後讓同學把自已在讀書時的疑問提出來,有的同學就提了他們的情會什麼會變化呢?還提出一些難懂的詞。然後我就把同學趁機拉到了生字上,讓同學自同學字詞,聯絡課文中的句子學。然後小組檢查。並將難的詞班內交流。生字教學用了近十五分鐘,比以前節省了很多,同時也發現同學自同學字能力提高了不少,看來生字以後可以慢慢放手了。

【第二課時】

在上節課我和同學一起理清了本文的文理,此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多了,主要把重點放在對每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讀和對小朋友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體會和掌握上。所以,本節課就組織同學讀文並說說自已最喜歡哪一段,然後開始讓他說說為什麼喜歡,從而指導朗讀,再指名讀,大家評一評他哪裡讀得好,哪裡需要改進,在教學時重在讓同學通過讀文理解並感悟,忽略了詞語,沒有把詞語抽出來單獨教學。

課尾讓同學自已想象他們找到自已的“幸福鳥”了沒有,同學分成兩派,有的說沒找到,因為風太大了,風箏又飛到了雲彩上表示飛得很高,所以肯定掉到別的村子去了,有的說找到了,因為水磨坊就在村子很遠的地方,找不到他們肯定不會回去的等等,從同學的回答來看同學都是在捉著課文中的詞句來說自已的理由,看來同學已學會通過反覆讀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內容。

《風箏》教學反思 篇3

《風箏》這篇課文是魯迅的作品,學生上國中後第一次接觸,學習難度較大,課文難點較多,且本文思想內容可從多方面理解,這恰恰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研究性的教材。現作如下反思。

一、教學思路清晰。一開始,讓學生談自己放飛風箏的自由與快樂,引出課文兄弟倆對風箏的不同態度,由此矛盾而上演了一場精神虐殺事件。最後討論體會封建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才是導致這場精神虐殺真正的罪魁禍首。

二、教學方法得當。我緊緊抓住精神虐殺,重點研讀三、四自然段。如第三自然段中通過圈點、朗讀,突出出神、驚呼、高興得跳躍,讓學生體會弟弟對風箏的酷愛以及表現弟弟天真活潑的形象。第四自然段,以動作、神態等描寫著稱。教學時採用的表演我毀風箏的片斷,學生很是受啟發。評點時,大多學生都能指出表演學生的不到位之處,甚至後來連我的傲然神態都能表現出來。朗讀、表演,學生充分領略了我的毫不顧忌、無情踐踏風箏的粗暴行徑。

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思維的碰撞,難題頃刻瓦解。在討論我還不是罪魁禍首?那導致這場精神虐殺悲劇的幕後真正凶手是誰呢?這個問題時,我出示了魯迅的生活背景以及寫作的年代,大大幫助了學生對此問題的思考,降低了這個難題的難度,以適應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從家庭背景出發述說,有的從不平等的長幼關係闡述,大部分同學認識到了這是封建教育思想導致的落後觀念所致。即使他們說的不完整欠深入,但我還是一一予以了肯定。

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毀風箏事件中的抓、擲踏等動作描寫以及傲然絕望的神態描寫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再讓學生表演,一定會比粗讀立即表演的效果好。

這堂課是以精神虐殺來挖掘文章主題思想的,但上課過程中,針對學生的闡述過多分析了人物性格以及講了文章選材的事情,使整堂課有散架之感。

圍繞一個主題,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讀透,開啟思維,並展開充分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這樣的課堂才算是合格的語文課堂。

《風箏》教學反思 篇4

這一課,我為學生準備了兩個作業練習的方式,1.表現一個風箏,可以臨摹或是設計。2.想象畫:表現放風箏的場景。喜歡看書照著畫的,就讓他們照著畫,喜歡想象創造的,就讓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從兩個作業中人選一個。學生對這樣的做作業形式似乎比較感興趣,因為,相對自由開放,所以能夠更加輕鬆的創作。創造力產就生於比較輕鬆愉快的環境當中,過於拘束和嚴謹的環境不利於創造力的提升。據說,比較亂的房間佈置,反而會滋生創造力,這為什麼呢?大概是由於,過於乾淨整潔的環境會讓人產生拘束感吧,覺得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就無法自由思考了。所以啊,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要多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教室裡感覺到輕鬆和自在。

美術課程中也有很多文化知識的內容,我們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師習慣於自己抱著講,讓學生坐著聽。這種情況要想改變,就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讓教師懂得,講的再多再好,不代表學生學的就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課堂的實效。

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單單表現在學生的`作品上,更表現在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上。美術教師要在課前深入挖掘課程的文化資源,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比如,《風箏》這一課,我們可以深入探索的不僅有風箏的歷史,風箏的種類,放風箏的習俗,還有與風箏有關的美學知識等等。

教學無小事,深入探究,美術學科也有很深的道理和學識在裡面。我們要藉助美術學科的教學來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我們千萬不能去培養那些只精通考試的機器人,而要培養有修養,有文化的完整的人。今天的學生,我們期望他們將來走上社會能夠懂得欣賞美和創造美。在買衣服的時候能夠知道怎麼搭配色彩,在博物館裡能夠懂得欣賞那些藝術作品,在家裡能夠動手將家庭環境佈置的溫馨優雅、富有情趣,擁有一個高品質的人生。

《風箏》教學反思 篇5

一、成功的地方

1、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思考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2、注重讀寫結合和寫法指導。課上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續寫前總結寫法時,學生能談到作者抓住了人物心情的變化來描寫,這樣把事情寫詳細具體了。

二、不足之處

1、講“放風箏”時,用對比的方法與文章的文字進行比較,學生會更明顯體會到怎樣寫讀者才會明白放風箏需要怎樣的步驟和動作要領。

2、教學目標:我最初設計的既有將心情寫具體,又有將做事的步驟寫具體。這點沒有充分考慮學情,有些貪多求全。不如只設計其中一個,讓學生學透、學紮實。

3、學生能找到文中描寫孩子們放風箏和找風箏時心情變化的詞語,但是在講解時應多加入一些設問,幫助學生真正入情入境地去感受,而非只限於詞語表面的理解。

老師們對我提的意見很中肯,我虛心接受。一堂課上完了,有很多遺憾,但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鑽研、多請教,彌補這些不足。

《風箏》教學反思 篇6

在本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與俞老師同上了《風箏》這一課。圍繞我組的研究主題“教學目標的異構”,我們制定了適合不同班級學習基礎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在臨聽了俞老師的課堂教學和自己的執教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課堂中應注重評價語的使用

在自己本堂課中,我覺得自己還是能注重評價語的運用。特別在朗讀重點句子時,我採用引導性評價,在學生讀完句子後,我這樣評價:“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你的快樂。”“你的聲音很動聽,如果響亮一些,那麼更能讓我們感受剖你的憧憬和希望。”在肯定學生朗讀的同時,又為他們指明瞭朗讀的方向。因此,在課堂中,幾位孩子的朗讀在一次次的引導中又了明顯的進步,初步達到“朗讀感悟“我們”做風箏的快樂心情,能讀出“我們”的快樂。”這個教學目標。但是在課題引入中,我的評價出現了失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你的童年中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問題入手匯入課文,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我最大的快樂是玩電腦。”我的評價只有:“也可以。”如果能對於玩電腦的是加以一定的引導,那麼這個評價會更加成功。

二、文字學習應抓住重點詞句

在學習文字時,我主要抓住兩個重點句子:

1、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從而感受文中孩子們做風箏的快樂。在理解“精心”和“依然快活”兩個詞時,學生都能理解到位,但是,對於“憧憬”一詞的理解,我的預設是:“假如你就是這些做風箏的孩子中的一員,你們這樣精心的扎著風箏,連每一個介面處都纏得那麼仔細,貼得那麼結實,你們在想什麼?”,學生的想象都在“我要做一隻漂亮的風箏。”“我做的風箏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的理解與“憧憬”一詞距離較遠。我想,如果,在學生回答不到位時,教師做一定的引導“他們還會想寫什麼?”教師再作小結“你們所想象的就可以用憧憬一詞代替。”那麼學生會對“憧憬”一詞理解更到位,更能感受他們的快樂。

三、生字書寫應加強指導

在本節課中,我對於學生的生字書寫作了重點指導。首先讓他們同桌交流生字書寫的方法,然後,教師提醒,最後,學生當堂書寫。從效果來看,學生的書寫正確率較高,這種教學方法,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一直採用。

我的《風箏》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結束了,但是我的語文課堂,我的反思還將繼續。這次的課堂教學,也許有一定的亮點,但更多的還是缺憾。而然,我們的課堂不就是在無數的缺憾中完美起來的嗎。所以,我想說:課堂因缺憾而美麗!因反思而精彩!

《風箏》教學反思 篇7

上完本課,我空出時間讓學生質疑,有位學生提出:課文最後一句話我倒不如躲到隸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話怎麼理解?說真的,我認為把作者寫的《風箏》安排在第一課,未免太難了。因為作者先生的文章語言比較隱晦,作為老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不過彎來,何況是剛進國中的學生?這位同學提出本課觸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話。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最後請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強調地指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勢力、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須堅持戰鬥,不能退縮!

另一位同學接著回答:這句話和第二段中的我現在在哪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相照應。我去查有關的資料,作者寫這篇的文章是1924年,當時中國正處於軍閥統治下,所以,這句話是當時自然氣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對政治氣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學還提出了許多問題,我都讓他們通過討論自行解決。同學預習課文時,碰到問題能去查詢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通過幾節課和同學一起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