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扶貧報告多篇

精品扶貧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扶貧優秀調查報告

2022年扶貧優秀調查報告(1)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安排,6月22日,由傅主任帶隊,全體常委參加,對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查看了城關鎮、大新鎮、新集鎮扶貧開發專案的實施現場,聽取了專案負責人的彙報,併到城關鎮淮五村查閱了扶貧開發工作的相關資料,初步瞭解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以同步小康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目標,大力實施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產業專案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開展精準扶持、精準管理和精準脫貧,使得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有所提升,貧困群眾收入有所增加,縣級領導聯絡鄉鎮、縣直部門幫村、黨員領導幹部包戶的扶貧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為了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委主任任辦公室主任,並從縣發改委、財政局、科技局和農委抽調4名同志為辦公室成員集中辦公,處理扶貧開發辦公室日常事務。鄉鎮和縣直相關單位也成立了組織,各鄉鎮還建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站長、扶貧專員、資訊系統維護員組成的扶貧工作站,貧困村設立由選派幹部任隊長的駐村工作隊,人員35人,非貧困村設扶貧專幹,確保扶貧開發工作有機構管事、有人辦事,為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同時,年初根據省、市要求,制定年度目標任務,並對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2022年度,全縣脫貧人口任務為12700人,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圍繞2022年目標任務,制定下發了《五河縣2022年扶貧開發工作要點》。

(二)壓實工作責任,實施精準扶貧。一是編制扶貧責任清單,落實扶貧責任和要求。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年度扶貧工作任務,分解落實脫貧指標。從嚴落實包村工作制度,為各牽頭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下達扶貧任務清單,明確脫貧人數,縣扶貧辦對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督促各包村單位和扶貧幹部與貧困戶對接。實行扶貧隊長工作日誌制度,要求駐村隊長每月彙報駐村工作情況,落實扶貧工作責任。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的督查考核,實行半月一通報,每月一排程,每半年向常委會專題彙報的機制,通過聯席會議討論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出現的重要問題,確保如期實現全縣整體脫貧目標。二是建立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核實扶貧物件以及致貧原因,摸清貧困村和貧困戶基本情況和脫貧需求。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制定詳細脫貧計劃,建立工作臺帳,明確進度、倒排時間,掛圖作戰。三是加大資金投入。縣級扶貧專項資金逐年增加,2022年投入資金830萬(省撥付專項資金570萬元、市撥付70萬元、縣配套190萬元)。2022年增至1411萬(省撥付570萬、市撥付184萬、縣配套657萬)。四是制定精準幫扶措施。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分類施策,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逐戶制定脫貧方案和幫扶措施,全縣共制定精準扶貧方案3623戶9153人;根據貧困戶脫貧方案,確定貧困村產業發展專案,19個貧困村全面制定精準扶貧專案。縣農委、縣教體局等11個縣直單位根據年初行業扶貧任務制定了扶貧計劃,並根據扶貧計劃逐項抓好落實。

(三)注重加強管理,提高扶貧實效。一是加強專案管理,嚴格專案立項審查。按照群眾參與、村級申報、鄉鎮審查、縣級審批的原則進行確定。把一些切合實際、群眾急需、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案,經扶貧辦篩選考察後,再推薦給縣政府選擇立項,確保幫扶專案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2022年全縣19個貧困村實施省級專項扶貧專案22個,脫貧10164人,2022年實施了專項扶貧專案37個,計劃脫貧12700人。二是加強工程監督,嚴把質量關。扶貧辦對實施的幫扶專案實行全方位協調和全過程跟蹤,,隨時跟蹤檢查專案實施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按期完成任務。三是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對幫扶專案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嚴格把關,確保建成優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強資金管理。明確了幫扶資金和物資的管理原則、使用範圍。財政、審計部門密切配合,加強監督,規範各專案實施單位財務制度,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同時嚴格執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充分利用建檔立卡成果,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村數量分配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幹部思想認識不高。部分職能部門和鄉村兩級幹部對脫貧攻堅任務認識不到位。沒有從頭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來認識脫貧攻堅工作,沒有認識到脫貧攻堅任務的艱鉅性和繁重性,沒有認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全域性性和綜合性。一些農村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實,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存在扶貧物件資訊錄入漏項、錄入資訊錯誤、檔案管理混亂、丟失重要資料等問題,從而給精準扶貧帶來一定難度。。

(二)貧困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部分鄉鎮、村一味強調自身的貧困,重視向上級政府、幫扶單位爭取幫助支援,幫扶單位只重視扶貧濟困,積極為貧困群眾捐資捐物辦實事,輕視引導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群眾的脫貧主體作用,個別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沒有危機感,缺乏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一些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缺少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傳統的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被動等待幫扶的現象比較突出。

(三)扶貧資源專案整合不科學。一些鄉鎮、村只重視爭取了多少專案,接受了多少幫扶資金和物資,忽視了對幫扶專案和捐贈資金和物資的使用管理,在專案設定上沒有從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去考慮該發展什麼專案、如何實施管理好專案,沒有很好的把資金與專案的質量完成情況掛鉤。各種扶貧專案和資金整合不科學,有單打獨鬥現象,整村推進效果不明顯,影響了扶貧專案綜合效益的發揮。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心。一是通過召開會議、電視宣傳等形式對中央的扶貧工作政策及做好扶貧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再宣傳、再動員。通過宣傳動員進一步增強扶貧幹部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政治責任感。二是通過舉辦扶貧工作專題培訓班,請專家講座,對做好扶貧工作進行業務再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幹部做好扶貧工作的業務能力,使得貧困物件戶資訊錄入準確,資料建檔規範。三是建立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評先評優、幹部提拔使用相結合。同時對扶貧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究責任。通過獎懲制度的建立,強化扶貧幹部的責任意識。

(二)堅持分類指導,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幫扶的主要物件是貧困農民,因此貧困農民既是參與主體又是受益主體,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實施幫扶專案,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要針對貧困人口具有相對性、動態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扶貧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驟、批次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對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疾病致貧的,納入社會民政救濟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以此激發、啟用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奮努力、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生動力,最大限度的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積極性,使貧困戶變壓力為動力,讓貧困戶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和鞏固。

(三)做好各種扶貧資源的整合,提高扶貧開發的綜合效益。要把扶貧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發展相結合,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與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整合各種扶貧專案資源,形成幫扶合力,建立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發揮幫扶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強化統籌措施,將定點幫扶資金、財政扶貧資金、信貸扶貧資金、國家投入的涉農資金和其它社會扶貧資金聚集起來,最大限度實現整合使用,充分發揮扶貧資源的引導作用和綜合效益。

2022年扶貧優秀調查報告(2)

近年來,自治區開展的興邊富民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使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國門形象,邊境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最近,筆者深入xxxx縣邊境地區進行調研,對邊境地區的扶貧開發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同時對邊境地區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基本情況

xxxx縣地處桂西南邊陲,與越南毗鄰,邊境線長44.722公里,有國家二類口岸碩龍口岸以及巖應、碩龍、德天三個邊民互市點。現轄14個鄉(鎮)和1個華僑經濟管理區,146個行政村(社群),全縣總面積2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211公頃,總人口37.2萬人。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2300元,xxxx0年末,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39447人,xxxx期間,全縣貧困村有37個。距邊境線20公里範圍內,有6個鄉鎮,48個行政村(社群)505個村民小組,共有19721戶86866人。

二、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取得的成效

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勝利,極大地改善了邊境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給xxxx縣邊境地區群眾帶來的實惠日益明顯。xxxx8年以來,在實施的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中,共投入建設資金1.69億元,建設交通、飲水安全、沼氣池、危房及茅草房改造、教育、衛生、土地開墾與整理、廣播電視、邊境口岸等專案九大類,惠及碩龍、下雷等6個鄉(鎮)48個行政村505個自然屯共計8萬多人。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的全面告捷,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和高度讚譽,如今邊境居民正在享受大會戰帶來的豐碩成果,在碩龍、下雷等邊境鄉鎮的群眾中,到處聽見他們表達對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感恩的心聲,幹群關係更加融洽,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果。

1.邊境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在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中,全縣共修建217條村(屯)級道路共587公里,這些公路交付使用後,發揮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解決了 217個屯7萬多人的交通難問題。全縣共有4133戶居民享受到了危房及茅草房改造資金補貼,實施安全飲水專案110處,新建沼氣池1576座,建設教育專案10個,這些專案完成後,邊境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2.邊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極大豐富。在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中,新建廣播電視工程15個,直播衛星廣播電視覆蓋專案涉及碩龍鎮、下雷鎮兩個鄉鎮18個行政村94個自然屯2240戶農戶,徹底解決邊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問題。使用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後,廣播電視節目訊號強、影象清晰,能收聽收看到48套廣播電視節目,使廣大邊民能夠直接從廣播電視中聽到黨的聲音,瞭解到黨和國家的政策,同時也大大豐富了邊民的文化娛樂活動。

3.邊境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共惠及碩龍鎮、下雷鎮等6個鄉(鎮)239個村1976個屯累計25萬人次。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邊境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強有力地推動了富裕文明和諧新xxxx的建設步伐。

4.邊境貿易得到了繁榮發展。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中,加快邊境口岸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根據《崇左市口岸總體規劃》,碩龍口岸擬建成以國際出入境旅遊業、礦產品進出口為主,兼具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的口岸,成為中國-東盟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按國家一類口岸的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口岸設計通關能力為客運量每年35萬人次、貨運量每年50萬噸。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邊境口岸基礎設施投入使用,使口岸客貨運量逐漸提高,為中越貿易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5.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強力推動了xxxx經濟社會跨躍式發展。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全縣一大批群眾的就業問題,帶動了旅遊、餐飲等各行各業的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xx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到xxxx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75.9億元,同比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9.25億元,同比增長4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4.57億元,同比增長26.7%。全年財政收入完成8.6億元,同比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億元,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5.9%。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貧困面仍然大,貧困程度深,生活質量差。目前,xxxx縣邊境地區脫貧工作存在著不穩定、不平衡和質量不高的狀況。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全縣xxxx0年末還有貧困人口139447人,其中,0-20公里範圍內有貧困人口43580人,佔這一區域總人口的50.1%。這些人口主要分佈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資源匱乏的邊境一線地區,是全縣最貧困的地方之一,解決和鞏固溫飽的難度較大。

2.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民持續增收乏力。由於邊境地區遠離大中城市,交通條件差,本地農產品流通成本高,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此外,由於土地資源、扶持標準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產業開發難以形成規模,重點產業開發專案推廣難度大,從而制約著扶貧開發程序。

3.破舊危房比例大,邊民居住條件差。目前,邊境0-20公里還需要改造的破舊危房總數為6318戶28430人。其中,邊境0-3公里尚有危房3424戶,邊境3-20公里尚有危房2894戶。

4.交通基礎設施落後,邊民行路難問題突出。全縣還有17個行政村未通四級路,416個自然屯沒有通村級道路,其中,邊境0-20公里範圍還有146個自然屯沒有解決行路難問題。

5.邊民飲水難問題嚴重,飲水安全問題更為嚴峻。邊民飲水方面,依靠打大口井或手壓井,供水量不足、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證率不達標,飲水不安全等情況仍相當普遍。全縣還有693個自然屯76158人沒有飲用入戶管道水。其中,0-20公里範圍未解決人飲困難問題的有238個屯26180人。25公里以外未解決的有455個屯49978人。

6.邊民子女上學難,制約著邊境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邊境地區村屯絕大部分地處邊遠山區,學生上學爬山涉水,路途遙遠。艱難的上學路使邊遠、貧困邊境學生遭遇求學危機,他們的家長也陷入欲罷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

7.看病難問題成為邊民難於脫貧的一塊心病。目前,雖然各鄉鎮有衛生院各村有衛生所(室),但是邊境地區的衛生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醫療技術人員缺乏、業務用房緊缺、醫療裝置簡陋、村級(網底)衛生工作薄弱(其用房尚缺54間、3300平方米)等,現有的醫療條件難於滿足群眾的看病需求,再加上絕大部分邊民地處邊遠山區,路程遙遠,看病難問題依然存在。由於受看病難的影響,貧困山區的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

8.邊境地區回遷點基礎設施任務重,資金缺口大。在邊境0-3公里內居住的邊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就是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長期守衛著我們的國土。當年中越自衛還擊戰,xxxx縣有27個自然屯1329戶因戰爭原因從邊境一線0-3公里內回遷到離邊境較遠的20公里以內,這27個自然屯涉及到8個行政村 ,目前未回遷的有1213戶。要完成回遷點基礎設施建設專案規劃還需投入資金4370.01萬元。

四、邊境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

邊境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受戰爭的影響深重。xxxx縣地處邊疆,又是革命老區,長期經受戰爭的創傷。由於處於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以及對越自衛還擊戰爭的前沿,在戰爭中全縣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保衛邊疆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和1979年末至1986年的炮火牽制作戰等戰爭,給xxxx縣留下了嚴重的戰爭創傷,道路、橋樑、水庫、水利渠道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

2.自然地理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邊境地區地處惡劣的大石山區,居民居住分散,交通、通訊、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後,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嚴重地影響了邊境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3.國家對邊境地區投入不足。當年,由於受戰爭的影響,國家對邊境地區的投入(除國防需要外)幾乎為零,邊境地區的群眾除了支援國家建設外,因經濟條件的制約,也幾乎沒有能力投資家鄉的建設。戰後恢復時期,除xxxx0年自治區開展邊境建設專案大會戰後交通、教育等基礎設施有所改善外,目前大部分邊境鄉鎮基礎設施仍然極為落後,經濟發展還嚴重滯後,邊民生活仍然十分困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飲水難等狀況仍然十分嚴重。

五、幾點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擴大興邊富民專案實施範圍。xxxx8年以來,在中央和自治區的關心幫助下,xxxx縣先後實施0-3公里和3-20公里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使全縣貧困地區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但是,由於歷史連年戰爭及惡劣的自然環境影響,全縣基礎建設還非常薄弱,仍然屬於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的扶貧攻堅工作重點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落後。為此,建議上級把興邊富民專案實施範圍由邊境0-20公里擴大到全縣的所有鄉(鎮)、村、屯。

2.加大對邊境地區扶貧開發政策專案扶持力度。著眼於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議中央、自治區在產業、民生等各個領域規劃、專案、資金等方面向邊境地區傾斜,支援發展重大產業專案和全面推進基層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民生專案建設。同時,建議上級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側重考慮xxxx縣經濟發展和專案建設用地難矛盾突出的問題,優先安排專案建設新增用地指標,加快邊境專案建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穩邊固邊目標。

(二)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方面

1.支援中信大錳及錳加工企業專案建設。中信大錳及xxxx縣的大部分錳加工企業主要分佈在該縣邊境鄉鎮下雷鎮,一直以來,這些錳加工企業充分利用本地豐富錳礦資源,加快錳業發展,吸納了邊境富餘勞動力,增加邊民收入,使他們能守衛邊疆,發揮守邊固邊作用。因此,為使邊民有固定收入,不需遠離邊境外出打工,建議上級在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中給予xxxx縣下雷鎮錳加工企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扶持企業大力發展生產,在技改升級、專案用地指標、用電指標等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援,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給予投資xxxx縣的中小企業申請國債、貼息貸款、科技研發經費等各類扶持資金。借鑑目前沿海發達地區的做法,鼓勵經濟實力強的民營企業建立融資機構,盤活民間資本,讓大企業給小企業貸款,大企業與小企業、強企業與弱企業形成金融共同體,提高他們抵禦金融風險的協作能力。同時按照國家政策,儘快建立起金融信貸保險機制,增強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三)強化邊境口岸貿易發展方面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xxxx縣已經成為連線東盟各國的重要貿易通道。但是該縣屬老少邊山窮地區,作為自治區級貧困縣,可用財政十分有限,由於建設資金不足,口岸基礎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制約了邊境貿易、錳礦開發合作和旅遊業發展。為此,建議中央和自治區進一步加大財政和政策支援力度,加快邊境落後地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碩龍口岸升格,促進邊境貿易發展,以增加勞動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邊境經濟發展。

(四)加強民生保障方面

1.提高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由於國門學校多是地處邊遠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還比較低,部分家長因家庭經濟困難,很難完全支付子女在校學習的生活費,生活壓力大給寄宿生特別是貧困家庭寄宿生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帶來直接的影響。同時當前物價較高,而學生的伙食標準還比較低,很難維持學生最低的營養需求,因此建議上級財政加大對學生的資助力度,提高中國小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

2.加大支援貧困邊境地區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目前xxxx縣城區僅有1所公辦幼兒園,剛成立的兩所鄉鎮公辦幼兒園尚未形成規模,幼兒入園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當前只有著力實施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縣幼兒入園難問題。按照該縣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全縣需要新建及改擴建的專案投入大,希望國家和自治區在分配專案建設資金時,多支援xxxx,為xxxx順利完成學前三年行動計劃提供資金保證。

3.扶持實施好村鎮教師週轉房工程,切實解決村鎮教師住房簡陋、緊缺問題。按照xxxx縣教育規劃,xxxx期間需要建設村鎮教師週轉房800套,計劃投入5000萬元。由於縣財力有限,希望國家和自治區在實施村鎮教師週轉房工程時多予xxxx縣支援與傾斜,確保從根本上解決好村鎮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範圍之內,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提高貧困地區教育現代化水平。

4.提高扶貧專案補助標準。一是提高危房改造專案補助標準。當前居住危房的農村貧困家庭,多屬低收入家庭,除基本生活保障外,沒有更多剩餘資金。同時,由於xxxx縣基礎設施較差,建房材料運輸費用較高,增加了建房成本,因此低保戶、困難戶等自籌建房資金比較困難。隨著物價上漲,農民需要自籌的資金相應增加,建議根據邊疆貧困地區的實際,在財政和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援,提高專案補助標準,減少農村危房戶自籌資金比例,確保危房戶住上新房,切實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扶貧屯級道路補助標準。目前,屯級道路硬化財政扶貧資金補助標準為22萬元/公里(硬化路面寬度3.5米),每平方米僅為62元,這樣的補助標準與實際需求差距甚大,建議下達的扶貧屯級道路補助標準儘量按實際投資額安排專案資金。

(五)加強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扶貧。xxxx縣是邊、山、窮為一體的欠發達地區,居住在自然條件較差的貧困村民很難脫貧致富,他們都想易地搬遷,但是遇到不少問題。一是需要搬遷的人多,面廣,大部分自我發展能力低,通過原地或就近安置的方式難以徹底解決貧困問題。二是專案補助標準相對偏低,完成下達建設任務難度大。三是扶持產業發展不足。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基本解決搬遷群眾的住房和口糧問題,但由於國家補助資金有限,縣級財政困難,對搬遷後扶持產業發展資金缺乏,加上有些搬遷點缺乏土地,發展產業資金少,缺乏實用技術等因素,導致搬遷群眾後續產業發展困難,難以保證搬遷戶致富。四是搬遷用地難以落實。選擇既是交通方便又是能發展經濟的搬遷點較少,有些搬遷點用地可能涉及其他村屯,群眾集資徵地較為困難,國家補助資金又沒有,所以搬遷用地壓力大。為此,針對搬遷存在的問題,要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擺脫困境,改善當地生活環境,拓展發展空間,拓寬增收渠道,徹底消除貧困,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依託城鎮化產業化發展,讓部分有條件的貧困人口搬遷到鄉(鎮)、縣城周邊,讓貧困群眾直接參與經濟建設,享受發展成果,加快勞務輸出,增加收入,實現整體脫貧。建議上級在異地搬遷用地和資金上給予政策扶持。

(六)加大對邊境貧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切實改善邊境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xxxx縣周邊的隆安、天等、靖西、龍州等4個縣都是國家重點貧困縣。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國家重點貧困縣扶持力度,這幾個縣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而xxxx縣近兩年實施興邊富邊民大會戰專案,0-20公里以內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但20公里以外村屯基礎設施依靠有限地方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是難以滿足貧困地區需解決交通等實際問題的要求,目前xxxx縣農村基礎設施明顯落後於周圍國家重點貧困縣。因此,建議國家和自治區加大對xxxx縣邊境貧困農村的扶持力度,在安排以工代賑、扶貧資金上給予傾斜,切實解決村屯水、電、路等設施建設問題。

(七)將華僑農林場列入扶貧開發範圍,對華僑農場建設給予政策傾斜扶持。1979年越南排華,一大批越南歸僑被安置到xxxx農林場,由於他們的身份特殊(華僑農場屬於事業單位性質),他們種地但又不是農民,所以享受不到扶貧政策,現如今他們生活都比較困難。因此建議:一是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場實施農田水利、道路、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將農場貧困問題納入農村扶貧開發範圍,確保農場與農村同樣享受村村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生育普惠等各種優惠政策。二是希望上級出臺相關政策,給予僑場用於引進專案、發展經濟的專項用地指標。三是放寬專案准入條件,如適當允許部分兩高專案進駐華僑經濟管理區,支援僑場引進專案,發展經濟。四是將非歸難僑危舊房498戶的改造納入歸難僑危舊房改造或農村危舊房改造和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範圍,給予僑場非歸難僑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參照農墾系統危房改造標準給予補助。

【第2篇】2022最優秀扶貧調查報告

2022最優秀扶貧調查報告(1)

為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xxxx片區扶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為縣委xxxx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提供決策依據,根據縣委主要領導要求,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扶貧辦等單位組成聯合調研組,於10月11日至24日,深入各鄉鎮(場),通過實地察看扶貧開發專案,走訪農戶瞭解貧困現狀,召集鎮村幹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產業大戶、致富能人和特困群眾開展座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全縣基本情況及貧困現狀

全縣20個鄉鎮(場)轄348個行政村(居委會),經調查統計彙總,總戶數為138839戶,603478人,總勞動力數為343674人,外出務工人數達138707人,佔總勞動力的40.4%。全縣版圖面積3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人均耕地0.9畝,其中:水田面積98107畝,旱地面積431xxxx畝;山林面積252萬畝,水面面積42.4萬畝。xxxx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億元,與xxxx年相比增長45.3%;財政總收入7.1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7億元,與xxxx年相比分別增長67.9%、10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5億元,與xxxx年相比增長116.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2元,與xxxx0年相比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4493元,與xxxx0年相比增長30.5%。

xxxx縣的貧困現狀及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貧困人數多。據各鄉鎮(場)填報,全縣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戶有87xxxx戶,25955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2.2%,其中納入扶貧物件的49916戶、172186人;35428戶60401人享受低保,5599人享受五保供養。二是貧困程度深。全縣有79764戶不能達到安全飲水標準,佔總戶數的57.5%;疾呆傻殘的人口達22772人,佔總人口數的3.8%;有48713戶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佔總戶數的35.1%;有2405戶沒有通電,有212個自然村沒有通公路。三是致貧原因多。除自然條件原因沒有脫貧外,全縣因災、因病、因學、因工程致貧的有41618戶,佔總貧困戶的47.7%。其中因災致貧的有13770戶,佔15.8%;因病致貧的有18476戶,佔貧困戶的21.2%;因學致貧的有7325戶,佔貧困戶的8.4%;因工程致貧的有2047戶,佔貧困戶的2.3%。

二、近幾年扶貧開發的實踐與探索

近幾年,全縣搶抓國家連片開發專案試點、國家雨露計劃試點、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機遇,著力構建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正確處理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當前與長遠的關係,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幫扶工程、信貸扶貧等專案工程,較好地完成了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農村貧困狀況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全縣扶貧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兩次在十堰召開xxxx山片區扶貧攻堅推進會,都安排了到xxxx縣現場觀摩。主要體現在:

1、重點實施整村推進,村莊面貌大為改觀。投入專項扶貧資金9800萬元,啟動了36個納入xxxx扶貧規劃的重點村建設。按照村村晴雨暢通的目標,新修、維修村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態旅遊路、經濟迴圈路、通村斷頭路等,有效解決了部分扶貧村行路難、發展難的問題;統籌水利、移民、發改、扶貧等單位的改水專案,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工程,新修、維修各類人畜飲水工程513處,鋪設飲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農戶吃上了自來水;投資285萬元,扶持建設村支部35個,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水平;對鮑竹路沿線980戶實施了村莊環境整治,著力打造淨化、亮化、美化的扶貧示範點;注重教育衛生事業建設,重點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普及,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xxxx年啟動實施的12個重點村全面通過省市驗收,xxxx年啟動實施的12個扶貧重點村規劃專案已完成80%,xxxx年啟動實施的12個重點村大部分專案已經啟動實施。

2、穩步抓好遷移扶貧,生存環境逐步好轉。近年來,全縣共投入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資金1374萬元,其中扶貧搬遷1305戶、1044萬元;生態移民1098人、330萬元。狠抓重點村搬遷,按照戶均不超過8000元的補助標準,在重點村扶貧搬遷783戶,到戶資金626萬元,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突出試點區搬遷,按照全縣統一佈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鮑峽三鎮的相對集中搬遷試點。柳陂鎮投入扶貧搬遷資金215萬元、搬遷269戶,生態移民115人、到戶資金35萬元,打造了臥龍崗社群扶貧搬遷與移民內安相結合的搬遷移民亮點;在青曲鎮扶貧重點村搬遷151戶,到戶資金120萬元,生態移民550人,到戶165萬元,打造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亮點;在鮑峽鎮扶貧重點村搬遷177戶,到戶資金142萬元,生態移民67人,到戶資金20萬元,為鮑竹路沿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奠定了基礎。兼顧零散戶搬遷,對深山和庫區等生存條件特別惡劣的農戶實施搬遷移民,扶貧搬遷xxxx4戶,到戶資金155.2萬元;生態移民366人,到戶資金110萬元。

3、強力推進連片開發,示範效應得到體現。搶抓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新機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強有力推動,在專案區茶店、柳陂2個鄉鎮6個村規劃60個建設專案,試點區投入資金9534.6萬元,佔規劃計劃投資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xxxx萬元,部門投入及社會幫扶8144.6萬元,群眾自籌390萬元,2181戶農戶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貧困戶806戶3255人。試點區人均純收入達4288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3580元,分別比實施前有了明顯提高。扶貧連片開發試點工作取得產業特色凸顯、基礎明顯改善、示範帶動增強的良好成效。

4、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脫貧致富後勁增強。圍繞調精鄉村旅遊產業、調大核桃產業、調強蔬菜產業、調活養殖產業的工作思路,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戶要求,打造示範樣板,逐步形成偏遠鄉鎮核桃帶、城郊國道沿線種蔬菜、深山溪水鄉村遊的產業發展格局;啟動36個重點扶貧村產業建設,新發展產業基地7.02萬畝,人平1.3畝。其中,蔬菜2萬畝,核桃3.6萬畝,其他1.4萬畝,發展養殖小區11個。如南化塘鎮發展核桃3萬餘畝,青山九里崗村新建千畝茶園,巨集陽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養殖規模已達到3000餘頭;啟動9個村互助資金試點專案,發放互助資金總量就達104.97萬元,746戶社員從互助社借款。如譚家灣鎮核桃樹埡村五組貧困戶趙明海從事生豬養殖,因資金緊張陸續向互助社借款2次,累計借款1萬元,去年出欄生豬220頭,年收入增加3萬元。同時,全縣投放扶貧小額貸款129萬元,扶持900餘貧困戶發展種養業,人均年增收450元。

5、傾斜扶持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積極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扶持xxxx府、統香、渝川等一批市、縣級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已向渝川、xxxx府、統香等十幾家龍頭企業貼息1000多萬元,拉動貸款3.3億元。其中,向渝川貼息300餘萬元,拉動貸款近一個億,帶動10餘個鄉鎮發展蔬菜產業,使蔬菜產業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把九龍瀑作為鄉村旅遊業的龍頭給予扶持,貼息50萬元,拉動貸款1500萬元,使景區各項設施逐步配套到位,景區收入大幅增加,景區沿線農民收入明顯提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帶動作用,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龍頭帶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大戶帶整村的有效帶動機制。如丰神林果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核桃產業基地3000餘畝,帶動周邊3個村300多農戶走上致富道路。以十堰市扶貧產業示範園為平臺,圍繞縣域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引進推廣農業優良品種30餘個,推廣適用技術20餘項,新開發農產品近20個。

6、不斷創新扶貧思路,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推行1321幫扶工程,每名縣級領導帶領3個以上部門,連續2年幫扶1個重點貧困村完成整村推進任務,同時建立了縣直單位責任到村、資金到村、技術到村、督辦到村的四到村幫扶機制。積極爭取社會幫扶,近三年幫扶資金達1800餘萬元,僅省菸草局就向大柳鄉幫扶400萬元用於發展菸葉產業。加大行業扶貧力量整合力度,統籌水利、移民、發改、農業、林業等部門資金,積極整合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危房改造等涉農資金3億元用於貧困村建設。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按照扶貧資金的使用範圍和用途,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在專案實施的鄉村張榜公佈,對資金撥付實行報帳制,對財務管理、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定期審計制,按時對扶貧資金使用、專案建設進展和效益情況進行驗收檢查,確保了有限的專案資金髮揮最大效益。紮實開展扶貧培訓,通過雨露計劃轉移培訓4000餘人,轉移就業率達96%,舉辦科普講座及核桃、蔬菜栽培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70場2萬人次。同時,選派老區鄉鎮分管扶貧的幹部到內蒙古等地學習,並對11個兒童減貧試點村村幹部進行了規劃編制培訓,大幅提高了扶貧幹部的工作水平。

7、堅持規劃引領扶貧,片區攻堅紮實起步。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搶抓xxxx山片區扶貧攻堅新機遇,切實加強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意見》的要求,及時成立了xxxx山片區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科學編制了xxxx山片區(xxxx縣)扶貧攻堅實施規劃,規劃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生態環保等六大類228個專案,總投資395億元;精心編制了產業扶貧規劃,確定核桃、蔬菜、鄉村旅遊為三大主導產業,分三年實施,總投資1.8億元,每年投資6000萬元;快速推進專案實施,已完成和正在實施的重點專案共有112個,總投入達49.56億元,其中中央投入5.18億元。十堰市扶貧產業示範園建設加快推進,其中兩家企業已投產經營;支援產業發展基金已到位8000萬元,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等已落實5515萬元,扶貧重點縣每年增加100公里的公路建設指標,今年已落實42公里。

三、現階段致貧原因分析

儘管前階段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我縣整體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目前仍有25.9萬貧困人口。經綜合分析,致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自然災害頻發。我縣地處xxxx山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石漠化嚴重、保水性差,極易發生山洪、泥石流、乾旱等自然災害,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脆弱,少數脫貧人口由於底子薄,基礎不牢固,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極易出現返貧,致使一些村和農戶很難走出脫貧返貧再脫貧又返貧的怪圈。據統計,全縣每年因災返貧的達13770戶。僅今年5月份連續兩次災害,造成大柳、青山、楊溪、譚家灣等15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農業損失嚴重,受災人口8.5萬人左右,尤其給生活在山區的貧困人口的生活和脫貧造成嚴重影響,因災返貧人口多達2萬餘人。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成了脫貧的一大制約。一是通達能力弱。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交通建設專案的投入,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4260公里,100%的鄉鎮通了瀝青路,100%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的出行條件明顯改善。由於我縣地處xxxx山區,山大人稀,路只通到村部,對交通有改善但不能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國家村村通工程都是隻修到村部,組與村之間、組與組之間有很多還沒有公路;第二,由於xxxx3年村組合並,原來的行政村有很多都變成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只是到達了現有建制村,原來自然村沒有到達;第三,村級斷頭路在全縣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青山鎮九里崗村有一個汽配廠就是由於出行條件不好而遷走。二是居住條件差。全縣有48713戶居住土坯房或草房,佔全縣總戶數的35.1%。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於年代久遠,很大一部分成為危房。如大柳鄉雙坪村,距大柳鄉集鎮2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邊遠村,全村共168戶、598人,僅有原村國小是磚木結構的房子,其他均是土坯房,70%左右的房子屬於危房。三是人畜飲水難。我縣從啟動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來,已經解決了28.41萬人的飲水難問題,但目前仍有xxxx.88萬人存在飲水困難或飲用不上安全水,像今年這樣的大旱天氣,這個數字要比平常年份大得多。如:大柳鄉雙坪村全村598人僅靠一個水質非常差的小水溝過日子。譚山鎮腰莊村人畜飲水極為困難,曾在八七扶貧攻堅期間修建水窖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但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目前,全村仍有兩個組因為沒有水吃,農戶都是直接飲用山上流下來的水或下雨收集的水,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天旱,部分農戶缺水情況更加嚴重,出現了掏錢買水、挑水、水迴圈利用的現象。四是電力供應不足。在實施農村第一輪電網改造時,我縣用電負荷設計較低,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中高檔家用電器及鋼磨、打麥機等小型農用機械已普遍進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電負荷無法保障其正常執行,尤其是輸電線路末端用電矛盾更加突出。葉大鄉王良村因路途太遠,農電改造成本太大而尚未實施,至今仍用房縣的電。白浪鎮年缺電在xxxx萬度以上,由於電量的嚴重不足,群眾的生產生活、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3、公共服務不夠到位。在群眾就醫方面,我縣山大人稀,農戶居住分散,村雖然有衛生室,但醫療基礎設施差,醫療水平及服務能力弱。尤其在大柳、胡家營、五峰、葉大這些鄉鎮群眾就醫要走很長路程,甚至跨村就醫。農村新農合實行門診統籌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負擔,但由於平時買藥報銷手續過於繁鎖,報銷比例過低、藥品種類有限,山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存在。紅巖背林場,由於是事業單位建制,全場只有一個醫務人員,經常出現多人患病,而醫務人員只能顧一個人的尷尬局面和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事情。據調查,全縣有15個村沒有村醫,有64個村級衛生室無法開通網路,新農合參合人員看病極不方便。在就學方面,教育資源整合可以使學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學難的問題。由於教學點的撤併,學生只能到比較集中的學校或集鎮上學,也有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來讀書。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單獨上學讓大人非常擔心,家長只好租房子陪讀,一方面開支加大,一方面租房子陪讀又造成了一個勞動力的閒置浪費。

4、產業支撐能力不強。一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近年來,我縣的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木瓜、柑橘種植面積很大,但由於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老百姓見不到效益。如:五峰、楊溪、南化塘等鄉鎮發展的木瓜產業,由於市場疲軟、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支撐,導致去年以來成熟的木瓜長在樹上、爛在地裡,老百姓發展產業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二是產業基地缺乏管理。由於發展農業產業的週期較長,老百姓把果樹栽上之後就不管了,導致果樹該掛果的時候沒有掛果,該豐產的時候沒有豐產,長期沒有效益,挫傷了老百姓的積極性。三是產業引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鄉鎮為了發展產業,引進品種時,沒有綜合考慮地區的適宜性,結果引進的特色產業不適宜本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導致產業成不了氣候,不僅浪費了有限的扶貧資金,而且也給農民增收帶來影響。四是水系配套不到位。表現在農業水利化程度低,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靠天收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

5、農村實用人才匱乏。全縣總勞動力34.4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達13.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40.1%。外出務工的基本都是青壯年,留守在家的多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受年齡和文化程度限制,這些留守農民難以適應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如:譚家灣鎮五道嶺村有兩戶,其中一戶種了4個大棚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另外一戶種了2個大棚,年收入達到1xxxx0元左右,這兩戶所處地理位置基本一樣,自然條件和水系配套設施相當,但在收入上卻有著巨大差別,主要是收入低的農戶沒有掌握實用技術。另外,有些貧困村群眾的思想保守,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靠低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府救濟來勉強維持生活,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

6、資金投入不夠。一是資金投入不均衡。政府的資金主要投向了重點鄉鎮、重點片區,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但一些偏遠的鄉鎮、村,由於沒有區位優勢,長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貧困程度越來越深。二是村級發展缺乏活力。由於近年來,各村都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都需要村級配套資金,導致村級債務逐年增加。據統計,全縣村級債務高達4.12億元,平均每村達118萬元。如:硬化1公里村級道路,國家補助15萬元,而實際需要投入25萬左右(在葉大修路成本高達每公里28萬元),每修1公里資金缺口達10萬元以上。由於村級債務的累計疊加,大部分村基本處於保運轉和還債中,發展產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大大削弱。三是專項扶貧資金投入不夠。如扶貧搬遷,現在農村建一套磚木或磚混結構房屋,少則需要7~8萬元,多則需要11~12萬元。目前,國家扶貧搬遷政策按每戶8000元的搬遷標準(xxxx0元/人,每戶不超過4人),危房改造政策每戶7500元,即使把搬遷扶貧、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部都用足,也僅有15500元/戶補貼,相對建築成本而言,這些補貼仍舊是杯水車薪,真正的貧困戶因缺錢而無力搬遷,從而享受不到國家搬遷扶貧的優惠政策。

7、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村級黨組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比如:白浪鎮楊溝村的支部書記楊豐才,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的支部書記諶巨集遠、凍青溝村的支部書記胡光寶等一批村組織負責人,頭腦靈活、犧牲奉獻精神強,村組織的戰鬥力強,村裡的面貌變化很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嚴重,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資訊不靈,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專案、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專案、爭取專案,有些村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實施過一個像樣的專案;有一部分村幹部私慾太重,缺乏犧牲奉獻精神,把自已的事看的很重,對村裡的事用心不夠,瞭解村情一問三不知,徵求意見沒有一條拿得出手。諸如此類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脫貧困致富。

四、加快扶貧攻堅的對策與建議

1、把扶貧提升到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2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目前仍有1/3以上的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要與國家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應把扶貧工作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要站在這個高度來謀劃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要根據貧困原因,實施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攻堅,解決絕對貧困問題。

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牢脫貧致富基礎。從群眾最關注、最迫切的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按照統籌城鄉和與產業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村山、水、林、田、路、電、房的綜合治理和建設,不斷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打牢農村發展的根基。與此同時,要注重村莊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抓好生態綠化,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3、大力發展綠色致富產業。發展致富產業,培育造血功能,是最好的扶貧方式,要將產業建設作為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一是對於已經確立的主導產業,要持之以恆地發展下去,力爭做出規模和效益;對於不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要做適當的調整。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桑蠶產業由於勞動力成本太高,種植面積逐年萎縮,不適宜再作為縣裡的主導產業,可把茶葉調整為縣裡的主導產業,形成蔬果藥畜茶的產業格局。二是要以十堰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為依託,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培育力度,尤其是我縣種植規模較大的柑橘、木瓜產業,要深入調查研究,下大力氣引進培育加工企業,把最大的規模變成最大的經濟效益,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嚐到發展產業的甜頭。三是要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股份制等組織的發展,鼓勵農民走市場化的路子,不斷提高我縣農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和市場佔有率。四是要整合縣內的培訓資源,培養適合本地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帶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農民增收。

4、整合各類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扶貧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光靠扶貧辦的專項扶貧資金,解決不了大問題。縣委、縣政府應該把全縣所有部門用於行業扶貧的資金一把攥起來,統一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另外,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中。

5、紮實搞好村黨組織書記的培養。加強村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的培養,是一個村脫貧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拓寬渠道,多從能人、創業成功人士中選拔,還可以通過政策調動,讓一些退居二線的黨員幹部返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二是在對所有村書記進行分層、分類的基礎上,採取有針對性的培訓。三是要健全對村黨組織書記的考核和任用機制,能進能出。

6、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統籌解決好貧困人口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問題上,一是要拓寬覆蓋面,二是要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對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而確實無能力脫貧的,政府要考慮兜底供養,對因病因災陷入階段性貧困的,要及時給予救助,並提高標準。

7、採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機制。扶貧攻堅見不見效,工作機制是很重要的因素。考慮我縣的實際情況,建議採取包保共建機制,包保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縣領導包點,二是縣直單位包村,三是機關幹部包戶。共建主要是動員企業與貧困村建立合作機制,通過一定方式實現村企雙贏。

2022最優秀扶貧調查報告(2)

一、縣情概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xxxx縣位於xxxxxxxx、xxxx西部,轄8鎮1辦8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1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5萬人),總面積2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9萬畝,林地面積306.2萬畝,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縣,也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和秦巴山區貧困人口重要集聚地之一。xxxx區位優勢比較明顯,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一是資源豐富。已探明有較高開採價值的礦產37種,其中菱鐵礦儲量居陝西之首;可供開發的自然、人文景觀80多處;xxxx溶洞、鳳凰古鎮、牛背樑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享譽省內外;有羚牛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20餘種;中藥材約1000多種,入典藥物近xxxx味,被譽為天然藥庫。二是生態良好。xxxx屬暖溫帶間北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5.9度,年日照時數1957小時,平均無霜期205天,降雨量760毫米,河流總徑流量6.5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6.5%,植被覆蓋率高達88%,被譽為天然氧吧。三是區位優越。西康鐵路、包茂高速公路穿越縣境,關天經濟區規劃將xxxx作為三級城市定位,xxxx國際化都市圈和關中先進裝置製造業基地規劃將xxxx納入其中,使xxxx成為xxxx及關中地區城市發展和產業佈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xxxx縣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圍繞建設一區三基地(xxxx第二生活區、鋼鐵工業及有色金屬材料基地、現代中藥和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堅持一個目標(推進跨越發展,建成陝南經濟強縣、打造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縣域板塊)攬全域性、兩大工業(礦產、醫藥)立支柱、三大產業(礦產冶金、生態旅遊、現代醫藥)為主導、四大專案(林果、畜牧、特色農產品、勞務)促增收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產業興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發展方略,突出擴城興園強龍頭、打造經濟核心區這一重點,集中力量抓產業、上專案,建園區、壯實力,強基礎、促增收,縣域經濟快速發展。xxxx6年2022年,年均經濟增速達15.5%,連續6年居全市第一。202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1億元,增長1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6億元,增長33%;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增長3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9億元,增長3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億元,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增長17.2%;農民人均純收入7350元,增長27.3%,幾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均居全市前列。縣域經濟綜合排名由xxxx5年全省第81位,上升到2022年全省第39位,先後獲得了全國第六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強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西部兩基攻堅先進縣、中國經典山水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最佳魅力旅遊名縣、陝西平安縣、陝西旅遊強縣、陝南突破發展先進縣等40餘項榮譽。

今年上半年,xxxx縣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縣主題,著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促發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8億元,增長1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增長4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億元,增長18.5%;財政總收入1.6億元,增長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增長25.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元,增長28.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00元,增長21.7%,實現了年度任務過半目標。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xxxx縣下大力氣推進省級旅遊示範縣、省級食品安全縣建立活動,全縣呈現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二、xxxx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近年來,xxxx縣始終堅持精準扶貧,把上級扶貧決策同縣情實際緊密結合,創新扶貧理念,探索扶貧方式,確立了開發式、瞄準式、參與式扶貧方針,堅持扶貧與扶智、改善基礎設施與可持續發展、政府扶持與社會扶持、整村推進與統籌城鄉發展四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扶貧開發之路,全縣城鄉面貌和群眾生活顯著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xxxx0年的919元增長到2022年的7350元,農村貧困人口由xxxx0年的7.1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3.68萬人,按照國家原定2760元的扶貧標準,有3.5萬人口實現了脫貧,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已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十二五期間,省級6個部門(單位)在我縣開展兩聯一包 工作,市級15個、縣級100個部門(單位)在我縣開展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2022年以來,共實施幫扶專案120多個,投入扶貧資金2400多萬元,使包扶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社會扶貧已經成為xxxx縣扶貧開發的重要力量。

但置身全國、全省和xxxx的大局中來審視,xxxx縣扶貧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立地條件差,地貌複雜,溝壑縱橫;耕地稀缺,人均耕地0.6畝;農業基礎薄弱,抵禦災害能力弱,經濟發展空間十分有限;置縣時間短,開發起步遲,儘管後發優勢明顯,後期發展速度較快,但經濟總量較小,人均佔有量偏低;基礎差、底子薄、欠發達仍是基本縣情;貧困面積較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難度不小,城鎮化率相對較低,勞動力轉移較頻繁,勞務經濟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按2950元新扶貧標準統計,仍有11552戶31193人處在貧困線以下,特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儘管以高於省市平均速度增長,但總量仍在全省低位徘徊;人口素質不高,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痴呆傻啞等智障人群約佔總人口的5.42%,總體還屬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

三、產業化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xxxx縣自20xx年以來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狠抓貧困戶產業發展促增收,狠抓特殊群體政策託底扶貧促保障兩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五個一批工作舉措,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扶貧成效。

xxxx縣針對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業產業發展是短板,農民增收缺乏穩定支撐的實際,按照戰略產業規模化、區域產業特色化、傳統產業精品化的思路,把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扶貧政策為導向,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業,著力培育扶貧龍頭企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大專案帶動增加農民收入,以大產業覆蓋增加農民收入,以大培訓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對喪失勞動能力、嚴重殘疾、五保戶等特殊群體,xxxx縣採取保的辦法,實行政策兜底,保證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醫。

為了確保精準扶貧兩項重點工作有效推進,xxxx縣著重在精準上下功夫、求突破,採取人分四類、戶分四型、策分四法的靶向瞄準辦法。一是人分四類:按照標準將貧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殘障人、明白人、能人四個型別,分類建好四冊,作為一人一措精準幫扶的依據。對能人大戶,激勵創業,領辦合作經濟組織,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對有一技之長的明白人,扶持發展個體經濟、家庭農場,依靠產業穩定脫貧;對喪失勞動能力、嚴重殘疾、五保戶等特殊群體,採取保的辦法,實行政策託底,保證他們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醫。二是戶分四型:按照農村家庭富裕程度將每戶分為危困型、溫飽型、寬裕型、小康型四個型別,建立四簿實名登記。靶向瞄準到前兩型,針對每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脫貧規劃,選準恰當的致富專案,採取有效的幫扶舉措,為一戶一策精準扶貧奠定基礎。三是策分四法:按照幹部引領、企業帶動、能人示範、雙業促動的發展方式,實現一戶一策。一方面依靠駐村幹部、村班子成員、黨員、能人大戶擔任帶富小組組長,依託他們腦子活、點子多、資訊廣、有技術的優勢,引導有想法、有決心的農戶參與產業開發,形成支部引領、共同富裕的動車效應。另一方面按照依託企業興產業,發展產業帶農戶的思路,鼓勵貧困村組建產業協會,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聯戶經營、股份合作等形式,與企業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企業引領貧困村發展。同時,著力打造園區就業、景區創業、電子商務、產業融合四個平臺,促進貧困村群眾增收致富。依託園區、景區、社群實現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堅持把美麗鄉村、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專案,依託鄉村旅遊示範村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就業;著力構建縣有電子商務產業園、鎮有電子商務服務站、企業和營銷大戶有網路銷售視窗、縣鎮村有物流快遞全覆蓋的城鄉電子商務平臺,引領做大做強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加快推進三產融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實現貧困群眾轉移就業。

目前,xxxx縣貧困農戶中有3800戶發展特色產業達到一定規模,實現了穩定增收,有望年底實現脫貧;2524戶3547人特殊人口得到民政等部門救助,448名農村家庭貧困大學生得到資助,達到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醫的標準。

四、精準扶貧面臨的困境

當前,xxxx縣依然面臨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總量較小,扶貧開發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是扶貧開發任務仍然艱鉅。由於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在已經解決溫飽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產、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因災因病因學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國家扶貧標準提高後全縣還有51個貧困村11552戶、31193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精準扶貧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鉅。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發展瓶頸仍未突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特別是產業化發展的相關基礎設施薄弱,抗旱防汛能力較弱;集鎮配套功能設施還有待完善,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是農業市場化競爭力弱。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仍然佔統治地位,農業現代化程度低,現代農業技術缺乏,規模化程度不高,參與市場化競爭的能力弱,仍需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五、今後工作思路

今後工作中,xxxx縣將進一步搶抓機遇,用足用活各種優惠政策,在扶貧政策、體制、機制上大膽進行實踐探索,著力做好文章(貧困地區的文章到發達地方去做、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農業的文章到工業去做、以工業化帶動農業增效;農村的文章到城鎮去做、以城鎮化帶動農村發展),以三化帶三農(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工業化帶動農業增效、城鎮化帶動農村發展),真正實現扶貧模式從輸血式造血式參與式的轉變,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產業興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發展戰略,繼續堅持既定的發展思路不動搖,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建設一區三基地,全力推進跨越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速度持續高於省市平均水平,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四個翻番和迴圈經濟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民生和公共服務保障三個上水平,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在陝南、陝西和關天經濟區繼續前移,躋身陝西中上游水平,建成陝南經濟強縣,把xxxx打造成為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的縣域板塊和秦巴山區扶貧攻堅示範縣。一是打造百億級產業叢集,著力推進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做強做大礦產冶金和現代醫藥兩大支柱工業,力爭3年內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130億元,實現增加值46億元,實現稅收6.8億元以上,建成關天經濟區內鋼鐵工業及有色金屬材料基地和現代中藥生產加工基地。二是建設xxxx第二生活區,著力推進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全面實施旅遊活縣戰略,加快建立省級旅遊示範縣,建成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2個、三星級以上賓館飯店6家,加快建設xxxx第二生活區、xxxx近郊旅遊目的地和大xxxx山水終南山板塊吸引力最大、美譽度最高的全國旅遊強縣。接待遊客達到4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達到16億元,帶動當地農民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加速農業產業化程序,著力推進農村經濟跨越發展。加快匯生源等6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以林果、畜牧、花卉、中藥材和豆製品加工綠色農產品等特色產業為重點的高效生態農業,3年內全縣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5個、農業龍頭企業5戶,扶持產業扶貧示範村25個,發展產業示範戶5000戶,扶持扶貧龍頭企業專案10個,努力打造關天經濟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四是切實加快城鎮化步伐,著力推進城鄉建設跨越發展。進一步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加大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力度,創新城市綜合管理長效機制,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努力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加快重點鎮建設,升級改造省道、縣道,提高鎮、村公路標準,完善電力、通訊設施,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發展保障能力。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本,著力推進公共服務跨越發展。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幅增加民生投入,重點抓好教育公平、醫療均等、就業充分、保障完善等民生工程,逐步建立保障待遇正常調節機制,力爭趕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程序中,我們牢固樹立開發式扶貧的理念,繼續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全域性,以集中連片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為主要物件,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具體工作中抓好五個一,即:突出一個核心,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依託重大專案建設、旅遊產業開發、農村主導產業培育,堅定不移地實施好農民增收八大工程和四大專案,大力引進和實施農業產業類專案,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著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到2022年,力爭扶貧物件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年均增長27%以上。實施一個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陝南移民搬遷工程。圍繞十三.五,實現6714戶25500人的搬遷目標,對居住在高寒邊遠地區、生存環境惡劣區域的貧困戶實施整體搬遷安置,在全縣建設6個移民示範小區和20個移民新村集中安置點。紮實抓好搬遷戶家庭成員就業,力爭每一個貧困戶有一名成員實現就業轉移,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改善一個條件,多措並舉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將新農村建設、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人飲解困、流域治理、移民搬遷、農業開發、通達工程等專案及各類資金進行整合,集中向扶貧開發重點區域投入,加大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飲水、用電等方面的困難,把貧困村建成功能齊全、產業發展、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提升一個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貧物件自我發展能力。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充分依託縣內外各職業院校及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能培訓平臺,加強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切實抓好基礎教育,建立雙高雙普和教育強縣,為扶貧開發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抓好一個保障,多方聯動提高群眾社會保障水平。加強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社保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人群全覆蓋,把保障措施落實到扶貧物件,確保應保盡保、應扶盡扶。以省級單位兩聯一包為推手,紮實推進雙包雙促,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的作用,為貧困鎮、村、戶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六、保障措施和目標

xxxx縣將毫不動搖的堅持123456精準脫貧思路,確保在2022年全縣31193人貧困人口基本脫貧。

(一)實現一個目標:到2022年底,全縣貧困戶11552戶、貧困人口31193人完成摘帽目標。

(二)打贏兩個戰役:打贏51個貧困村摘帽戰役,打贏全縣貧困戶脫貧摘帽戰役,為了實現這個摘帽目標,貧困村和貧困戶要達到村十有、戶八有:

1、貧困村達到十有。

(1)有主導產業;

(2)有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他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

(3)有衛生合療室(小病不出村,合療方便報銷);

(4)有村民活動場所、敬老所(小型文化廣場、敬老場所);

(5)有完善的網路通訊設施(網上銷售平臺);

(6)有國小和幼兒園;

(7)有零售超市;

(8)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9)有金融服務代辦點;

(10)良好的村容村貌(能通水、通電、通路、通網,村內環境整潔)。

2、貧困戶達到八有:

(1)有安全穩定的住房(不出現危房、破房,要寬敞明亮);

(2)有乾淨衛生的廁所(逐步達到水衝式);

(3)有新能源(有太陽能或沼氣或液化氣有取暖設施);

(4)有穩定的收入專案(戶有基本收入來源,包括打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商務等);

(5)有基本的網路通訊設施(有手機或電話、電視、寬頻、廣播);

(6)有基本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車或摩托車或三輪車等);

(7)有乾淨的自來水;

(8)有環境優雅的庭院。

(三)建立三個機制:

1、領導機制。縣有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鎮有脫貧攻堅工作組,村有脫貧攻堅工作隊。

2、作戰體系。縣有作戰指揮部、鎮有作戰指揮室,村有前線作戰指揮所。

3、考評機制。建立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辦法和脫貧攻堅研判評估辦法。

(四)創立四個模式:

1、支部引領;2、企業帶動;3、能人幫扶;4、雙業促進(就業創業)。

(五)實施 五個一批工程: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二是異地搬遷脫貧一批;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

(六)實施六個精準: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七、建議

一是建議從產業化發展急需改善的環節入手加大扶持力度。農業產業化發展大致由三個環節組成:生產條件(基礎設施保障)生產環節(技術保障)銷售環節(營銷隊伍保障),產業化項的發展需要支援的環節不同,建議從急需改善的環節入手給予支援,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長遠效益,避免盲目支援和浪費。

二是建議財政扶貧資金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援力度。xxxx縣貧困面大,大部分深山區、石山區聚居區域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住房等基本生存問題還未解決,還不具備發展產業的條件,只有基礎保障條件改善了,產業發展才能走上持續、穩定的道路。

三是建議把扶貧資金切塊到縣後,適時下達資金計劃各鎮辦。首先是鎮辦對基層情況比較瞭解,更能結合本地實際確立扶貧專案;其次是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有效防止扶貧專案資金下達時已錯過實施季節的情況出現。

四是建議上級扶貧部門加大對扶貧資金專案的效益評估。首先是有利於保證扶貧專案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費;其次可以使各類扶貧專案工程的質量得到保證。

五是建議簡化產業化扶貧信貸程式,執行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實施全額貼息。轉變部分貼息為全額貼息,使真正需要發展產業的貧困農戶能順利獲得貸款支援。引導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和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真正實現開發式精準扶貧的目標。

六是建議擴大圓夢行動的資助範圍,提高資助額。

xxxx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一個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脫貧致富就大有希望,建議將在冊農村貧困家庭考取二本以上的學生一次性資助額度提高為xxxx00元/人,一般農村家庭(含三本生)資助額度為1xxxx0元/人。

【第3篇】2022年優秀扶貧調查報告

扶貧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本文將介紹2022年優秀扶貧調查報告。

2022年優秀扶貧調查報告(1)

一、基本情況

青山鎮地處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位於普安縣南部,東距晴興高速18公里,北距鎮勝高速40公里、南距南昆鐵路清水河站35公里,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普安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黔府函〔2022〕16號),原雪浦鄉、青山鎮合併為青山鎮,合併後全鎮國土面積254.8平方公里,耕地13.98萬畝。轄11村2社群,總人口6.4萬人。

二、我鎮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鎮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第一組長,鎮長任組長,包村(社群)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相繼印發了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鎮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紮實精準識別。及時安排部署,明確包村領導為第一責任人,要求各村(社群)嚴格按照識別標準,本著真扶貧、扶真貧、見實效原則,組織五人小組人員和包村組幹部深入村組,按六看法逐戶見面,逐戶識別,對建檔立卡資料進行了4次全面系統的回頭看。通過精準再識別,落實回頭看,確定最後進入系統精準貧困戶1822戶5532人。

(三)抓實精準對接,推進扶貧行動。實施以黨建幫扶、結對幫扶、產業帶動、救助保障、搬遷脫貧、合作社組團等措施開展扶貧行動。一是黨建扶貧促進行動。按照上級安排部署,結合實際,專門組建了5個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組,成立了13個聯合黨支部,鎮黨委下派5名副科級包村領導到5個貧困村任黨支部副書記;每個貧困村重點培育種養殖業農村致富帶頭人2戶以上。二是救濟救助保障促進行動。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特別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制度的兜底功能。2022年將符合條件的122戶188人納入相應的城鎮低保,4548戶6824人納入農村低保。三是技能培訓發展產業行動。組織鎮村幹部和產業脫貧戶代表20人到鎮域各種養企業和合作社參觀學習,讓技術人員講解傳授種養技能,強化農+合作社、農企對接。推動三變四化建設,讓貧困戶有一定穩定收入。到村(組)開展共商工作,培訓種養殖累計541人次,發放種養殖技術資料1160份。大力發展五大特色產業和特色農業。截至目前,全鎮發展烤煙種植戶2387戶(其中:精準扶貧戶642戶2889人,簽訂種植合同6092畝,預計實現產值1500萬元,戶均預增收30000元以上),2022年在穩定現有菸農的基礎上突出向烤煙能手、優質生產基地集中,並紮實推進叢集式烤房、煙水、煙路、煙機、煙地配套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收煙8萬擔優質菸葉;草地畜牧業採取品改繁殖,瘦育肥飼養黃牛等方式養牛,以分散廄養為主,培育10頭以上養殖大戶50戶,全鎮牛飼養量達到3500頭,出欄2000頭。發展規模養羊21戶。發展規模養豬(50頭以上)20戶,實現年出欄生豬10000頭,不斷提高養殖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林果產業在繼續抓好核桃種植管護,組織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農戶合作,促進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發展蔬菜、特色水果、百合、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戶627戶2479人,其中,精準扶貧戶286戶1231人,為走穩產業發展脫貧一批路子奠定紮實基礎。四是住房保障促進行動。按優先建卡貧困戶,保障農村低保戶,照顧重點優撫物件,兼顧其他貧困戶的原則。建成小康房67戶。確定2022年危房改造任務502戶,目前已完成357戶。其中:建卡精準貧困戶178戶。

(四)緊盯易地扶貧搬遷,精準助力脫貧。積極探索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思路,確保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讓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這一惠民政策,以期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等問題。按三幫共商隊伍工作法(即鎮黨政主要領導一幫共商隊伍、13個共商會一幫共商隊伍和 五人小組結成聯絡對子一幫共商隊伍)機制,以五共工作法為抓手做實群眾工作,用優惠政策幫他們算好脫貧發展的賬,把要我搬變為我要搬。截至目前,召開易地扶貧共商會61次,發放易地扶貧相關宣傳資料9000份。同時,根據易地扶貧搬遷物件評議公示,組織人員成立調查核實組下到各村(社群)逐戶開展走訪調查,核對搬遷物件名單、家庭資訊,確保搬遷物件資訊準確完整、真實可靠。確定 十三五期間搬遷439戶1780人。截止目前,2022年有二道巖、高林、三衝寨、打磨溝、窯灣、倒馬坎等6個自然村寨作為易地扶貧整寨搬遷實施點,總計195戶839人。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我鎮結合聯絡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即一名領導、一幫隊伍、一臺車子、一塊陣地、一筆經費),按照州、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包村(社群)、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戶工作機制,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落實了600餘名幹部進村入戶履行幫扶工作職責,確保了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三、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甚至對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對於產業到戶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派駐的部分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二)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一是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國家諸多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兌現,使部分貧困戶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在入戶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貧困戶,當問及打算髮展啥產業、如何發展拔窮根時,則不假思索的說:我現在是三無,無錢、無勞力、無技術,啥都搞不成,你們既是來扶貧的,請你們給我安排低保。二是就業觀念嚴重落後。相當部分的貧困戶處在小錢不願賺,大錢賺不來的狀態。以全鎮開展的產業脫貧戶到鎮域各種養企業和合作社參觀學習,讓技術人員講解傳授種養技能為例,一些貧困戶不參與或積極性不高,認為搞種養殖沒多少收入。

(三)社會參與度不高,氛圍不濃。一些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老闆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沒有主動參與社會扶貧的意識,特別是對扶持貧困戶發展經濟,新建產業興趣不濃,對社會扶貧的認識模糊。

四、下步工作建議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一是開展對縣、鎮村幹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首先培訓要開宗明義,著重解決對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和要求理解不透,無從下手的問題。其次是通過培訓增進共識,要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發生。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實行考核積分制。三是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

(二)加快推進技能培訓+就業幫扶。強化和上級部門以及企業的對接,加強貧困戶中青壯年勞動力職業技術培訓廣度和力度,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

(三)共商、共謀鄉村發展倍增。圍繞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學校、村企合作以及電商平臺+貧困戶等方式,以三變、四化、五共、六攻工作法為抓手,紮實推進鄉村發展倍增計劃各項工作,著力推進貧困戶脫貧工作和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增長。

2022年優秀扶貧調查報告(2)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物件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化隆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鎮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xxxx鎮基本情況

xxxx鎮位於化隆縣東南部黃河沿岸,離縣城25公里,總面積為1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為8.7℃,氣候適宜,屬化隆縣三大川水鄉鎮之一,也是化隆縣的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全鎮共有25個行政村,86個社6871戶,總人口3.13萬人,有回族、撒拉族、漢族、藏族、東鄉族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佔90.6%。全鎮總耕地面積為xxxx01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72畝,農作物以冬小麥為主,兼溫棚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以拉麵經濟為主的勞務經濟第三產業收入佔48.6%,以農牧業為主的第一產業收入佔收入佔33.33%,以拉麵經濟為主的勞務收入已經成為全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歷年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隨著國家對扶貧工作的大力支援,xxxx9年我鎮積極爭取在唐寺崗、牙目、橋頭、東五、下四合生、朱乎隆六個村的實施了整村推進專案,涉及農戶744戶,發放扶貧資金372萬元;xxxx3年在xxxx街、阿化、西灘三個村種植薄皮核桃1300畝;xxxx4年根據《青海省農村牧區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要求,我鎮通過行政村申請、政黨政班子會議研究,上級扶貧部門稽核確定了上四合生、牙路乎、關巴、東六、東七、xxxx街、阿化、西灘8個行政村為貧困村,xxxx3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在2736以下,貧困率均在42.5%以上。通過農(牧)戶申請、村(牧)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村(牧)委會核實、鎮政府稽核,確定了貧困戶1355戶(5257人)。對所有貧困戶進行了建檔立卡工作;xxxx年年初對貧困戶資料進行了更新,初步確定了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經驗

近年來,我鎮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原則,紮實開展我鎮解困脫貧工作。主要做法:1、加大宣傳力度,是搞好扶貧工作的前提。按方案宣傳,鎮、村分級召開貧困戶認定動員大會,宣傳扶貧政策和扶貧方案。對外出打工及未能到會的群眾,通過入戶走訪、電話通知等方式做好宣傳,努力做到政策方案家喻戶曉,營造全村上下共同支援、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工作氛圍。2、正確決策、科學決策是扶貧開發成功的關鍵。深入調研,方案制訂科學化。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實際的扶貧規劃。填好扶貧物件基本資訊表,重點弄清家庭人口、收入來源、支出負擔、存款或負債額度、致貧原因、脫貧依靠等問題;建立專門資料庫,對所有認定的物件,將蒐集到的情況進行資訊錄入。通過深度分析貧困物件的基本資訊,根據其家庭實際,綜合考慮所在村社相關情況,明確了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脫貧思路。3、嚴格按程式認定是搞好扶貧工作的準則。按照戶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村委會審查、鎮政府稽核、縣扶貧局審批的程式,堅持做到條條到位、環環盡責。特別在代表評議環節上,我鎮注重突出民主性、廣泛性,要求評議小組至少30人以上,且每個村民小組不得少於5人;在鎮政府稽核環節上,組織幹部到各個村民小組開展入戶調查,進一步瞭解申請戶主的基本情況,確保物件認定不出現偏差。4、強化保障,資金籌措多元化。堅持創新扶貧參與機制,構建各界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一是我鎮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扶貧資金、專案。二是通過專案整合,積極整合國土、發改、水利、林業、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專案資金,將錢用到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飲水工程、衛生室建設、電力改造等刀刃上。三是群眾湊。發揮困難群眾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在扶貧過程中力所能及地投入資金。5、跟蹤問效,資訊管理動態化,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動態識別、動態管理,保持扶貧物件的精確性和政策投放的精準性。建立定期回訪機制。按季度對貧困戶進行回訪,及時瞭解困難情況、增收狀況,對於脫貧效果不理想的,及時調整扶貧方案,糾正扶貧措施。6、群眾自覺行動,苦幹實幹是根本。使群眾改變觀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力更生,苦幹實幹是扶貧開發工作成功的動因。

總結的經驗:我鎮充分利用扶貧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把國家的幫助和自身結合起來,有效推動了我鎮謀求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群眾依靠自己力量發展生產的積極性。1、地理條件優越。我鎮位於縣東南部黃河沿岸,離縣城25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海拔較縣城低近1000米,年平均氣溫為8.7℃,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適宜種植各類蔬菜、瓜果及藥材等經濟類作物,且交通便利,202省道貫穿境內與循化縣連線,石甘公路與石大倉鄉相連,公伯峽電站公路與循化縣紅旗鄉相連,適合發展特色種植業。2、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拉木峽丹霞地貌、公伯峽電站、蘇只電站、水車生態園區、黃河彩籃蔬菜種植基地、馬步芳公館、阿河灘清真寺和古樹等豐富的自然旅遊觀光資源,並可依託寬廣的庫區水域資源,發展冷水養殖、水上娛樂等專案,打造黃河谷地旅遊、觀光、娛樂、餐飲為一體的服務產業。3、民俗文化有待開挖。我鎮以回族和撒拉族居多,佔全鎮總人口的86%,回族和撒拉族擅長做可口的飯菜,尤其是撒拉族的民族特色餐負有盛名,回族的刺繡也享有名譽,有收藏黃河奇石的愛好,且這兩個民族熱情好客,可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扶持發展農家樂、民族餐等民族特色餐飲業。4、勞務經濟漸成規模。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拉麵經濟明顯提升了農民收入,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支柱產業。5、扶持產業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我鎮大力扶持帶頭致富群眾新建畜禽養殖規模、冷水養魚、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生產規模,農業組織化程度得到不斷提高,從而帶動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足之處

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的落後狀況,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我鎮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式。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我鎮有些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比如我鎮26村人飲工程一直未能完成;北片各村澆水渠道還沒有實施防滲工程,渠道滲漏、決口等現象嚴重,造成群眾灌水困難;我鎮境內的巴燕溝和6條大排洪溝治理不徹底,每年發生洪災沖毀和淹沒耕地現象,給廣大群眾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影響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二)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二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麵,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高,參與程度比較低。現階段扶貧實際工作中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政府行為,貧困人口的參與比較被動,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我鎮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致富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貧困總戶數比例高。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

(四)轉移就業培訓重點不夠突出。當前扶貧系統開展的轉移就業培訓是短期非學歷培訓,這種培訓方式的優點是培訓範圍廣、成本低、見效快,但缺點是對最需要轉移就業的貧困人口幫助不大,短期培訓並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自身技能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必須突出轉移就業培訓的重點,探索出新的培訓方式,幫助貧困群眾轉移就業,擴大轉移就業培訓的成效。

(五)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專案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絡、專案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不少是各自為陣,統籌協調能力弱。部分行業、部門和單位對扶貧開發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實際效果差異性也較大,存在不平衡狀況。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貧困人口脫貧與返貧相互交織,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佔40%以上,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病殘、精神障礙和無勞動力戶,基本難以脫貧。

四、對做好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

目前貧困地區發展滯後問題沒有根本改變,貧困人口生產生活仍然十分困難。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仍然嚴重滯後,扶貧開發任務仍然非常艱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要啃硬骨頭、蹚深水區、打攻堅戰,靠單項措施、常規手段很難奏效,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要用新機制保障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用新機制保障扶貧資源有效利用,用新機制保障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形成強大合力,提高扶貧成效。

(一)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在已有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的基礎上,按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二)建立到戶到人長效機制。集中幫扶,著力解決整家整戶整體脫貧的問題。按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精準幫扶、逐戶驗收的工作要求,因戶制宜,實施扶貧到戶到人工程。一是幹部幫扶到戶。建立幹部駐村幫扶機制,開展萬名黨員幹部幫萬家活動,可分期分批安排,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組,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組要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落實保障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並建立幫扶臺帳;二是轉移就業到戶。實施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就業工程,鼓勵和支援自主創業,穩定實現該類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農戶至少1人轉移就業;三是技能培訓到戶。整合雨露計劃、農業實用技術和新型農民培訓等教育資源,確保貧困農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四是產業扶持到戶。幫扶貧困戶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增加收入。

(三)建立健全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儘量按實際投資安排專案資金,減少甚至取消到戶專案要求農戶特別是特困農戶自籌的資金,減輕貧困群眾負擔;二是提高一些扶貧專案的扶助標準。當前貧困區域的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惡劣,在這些地方修建基礎設施如道路、飲水工程等專案建設難度非常大,而且當前專案建設所需物資、勞務價格也不斷上漲,專案單位投資越來越高,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專案建設資金標準;三是統一規範扶貧專案稅費收取。扶貧資金扶持的都是貧困區域和弱勢群體,因此除國家硬性規定不能免除的稅費外,所有扶貧專案尤其是直接扶持貧困農戶的專案,都應考慮免稅。四是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擴大扶貧貼息貸款規模。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四)完善基礎提升長效機制。改善民生,著力解決貧困區域生產生活基礎薄弱的問題。以貧困村為重點,實施五大工程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一是村級道路暢通工程。完善村級公路網路的基本要求,加強村出口公路和連村一般出口公路硬化、安全防護設施和中小危橋改造等建設,二是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三是加強完善生活保障。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就醫保障到戶。籌集新農合資金,實現貧困人口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

(五)、強化管理要點,健全工作推進長效機制。一是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大統籌、協調和改革力度,構建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推進和落實長效工作機制。切實提高貧困戶的參與度、受益度。積極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組織,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程度。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為貧困群眾穩產增收打牢基礎,扶持做大做強扶貧龍頭企業,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整合資源,著力解決扶貧開發工作合力不夠的問題。二是鄉村旅遊扶貧工作。加強貧困地區旅遊資源調查,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託貧困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發揮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對貧困鄉村旅遊發展給予重點支援。結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搬遷、遊牧民定居、特色景觀旅遊村鎮、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和傳統村落及民居保護等專案建設,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

(六)加強領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深刻認識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更加重視扶貧開發工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轉變作風,紮實工作,切實幫助貧困地區改變面貌,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1、明確工作職責。要把扶貧開發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認真履行職責,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切忌空喊口號,不提好高騖遠的目標,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關注少數民族、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加大支援力度;2、完善管理體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對本區域內貧困地區的扶貧脫貧負總責,逐級建立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整合各種資源予以支援。採取措施,幫扶到村到戶到人,把扶貧開發任務和政策逐項落到實處;3、加強基層組織。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健全黨員幹部聯絡和服務群眾制度,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突出抓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發展集體經濟,增加村級集體積累。尊重貧困地區群眾在脫貧致富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其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後面貌。4、強化隊伍建設。加大貧困地區幹部培訓力度,提高執行能力,重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提供必需的工作條件和經費保障。各級扶貧開發相關部門要加強思想、作風、廉政和效能建設,加強督促檢查,認真履職盡責。5、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宣傳工作,積極宣傳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自強不息、戰勝貧困的先進事蹟,總結推廣扶貧開發實踐中探索的成功經驗,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廣泛參與扶貧開發事業,激發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第4篇】2022最新優秀的扶貧調查報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2022最新優秀的扶貧調查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最新優秀的扶貧調查報告(1)

根據區委工作安排和七屆區政協第13次常委會協商通過的《鐘山區政協20_____年度委員調研視察課題及常委會專題協商議題》,經七屆區政協第26次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割槽政協委員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20_____由區政協主席陶貴萍帶隊,於20_____年7月2日至3日,在聽取區人民政府關於今年4月以來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後,深入大河鎮周家寨、大地和大箐等農村社群,實地走訪視察了3個社群鄉村旅遊、精品水果及中藥材種植情況,與貴州國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對鐘山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

通過為期兩天的專題調研後,調研組成員在總結座談會上對區政府結合區情,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安排部署,紮實認真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積極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議。

現將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建檔立卡摸清底數

1、貴州省精準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啟動電視電話會於今年4月上旬召開後,區兩辦於4月下旬印發《鐘山區20_____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同時將相關表冊和指標解釋編印成冊,印發到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鎮鄉街道、村和駐村小康工作隊,便於指導開展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於補充下達我省貧困人口識別規模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區以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為識別標準,識別規模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 1.61萬人作為貧困人口識別基數,經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決定,上浮比例為10%,全區貧困人口識別控制規模調整為1.77萬人,並行文下發到各鎮鄉街道,嚴格按要求開展工作,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數符合要求,通過了區扶貧開發局稽核認定。

2、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於下達我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識別規模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和十二五整村推進工作需要,區扶貧開發局已按程式將省下達鐘山區22個貧困村(其中:一類村12個、二類村5個、三類村5個)指標任務數進行了安排分解。根據省、市要求,為加強工作督查和排程,一是成立了由區人民政府區長為組長,區委聯絡領導和區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區扶貧局、區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資訊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扶貧開發局,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分片指導,成立了分片指導組,負責方案制定、宣傳培訓、督促檢查、工作排程、情況反饋等;三是各鎮鄉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的建檔立卡領導小組,安排了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3、為保障建檔立卡工作順利開展,目前已明確到位工作經費6萬元。為加強扶貧建檔立卡宣傳動員工作,組織編印了《六盤水市鐘山區精準扶貧十問十答》,發放張貼到村到組,用以會代訓的方式開展人員培訓150餘人次,並將大灣鎮定為區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示範點。

(二)按標準開展貧困戶(村)識別工作

1、貧困戶識別嚴格按照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標準執行,發放農戶申請書6000份,最終通過兩公示(貧困戶名單先在村公示無異議,經鎮鄉人民政府稽核後在鎮鄉辦公地點進行再次公示),符合條件的申請書5231份。兩公示結束後,區對各鎮鄉街道報來的貧困戶擬定名單進行稽核確認,並於20_____年6月 19日在鐘山區政府入口網站進行了公告,共識別出農村貧困戶5231戶17697人。

2、貧困村識別工作也是嚴格按照一高一低一無(貧困發生率高於27%、20_____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低於4819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 進行識別,區鄉兩級嚴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的程式規範開展工作,各鎮鄉街道對各村上報的貧困村申請書進行了稽核,於20_____年6月上旬對22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示。並於20_____年6月中旬,在區政府入口網站對各鎮鄉上報的22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告,現已完成公告。

(三)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

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和要求,鐘山區積極改進扶貧專案實施方式,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確保扶貧取得實效。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鐘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結對幫扶工作,制定幫扶工作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抓緊抓好,初步擬定全區幹部職工與農村貧困戶一對一幫扶臺賬,使全區62個農村社群5231戶貧困戶都有至少一人幫扶,為下一步制定幫扶計劃,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開展千企幫村活動,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根據《大連市對口幫扶六盤水市工作計劃(20_____20_____)》中以縣區對接為載體,將幫扶工作落實到實處的要求,認真包裝專案,擬定招商引資手冊,積極與大連市西崗區對接對口幫扶工作,不斷完善對口幫扶長效機制。

2、產業扶持到村到戶。由鄉鎮根據群眾意願選擇專案,實行規劃到村、專案到戶、增收到人,逐步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專案上。20_____年立項批覆財政扶貧資金專案60個,投入資金9332.2萬元,其中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發展資金)8100.2萬元,省級減貧摘帽及專案管理費等資金1222萬元,市級支農資金10萬元。60個專案已全部啟動實施,目前已竣工專案21個,已撥付資金5564.9萬元,撥付率為59.63%,已報帳資金1820_____萬元,報帳率為32.71%,專案共扶持農戶19827戶68547人,其中貧困戶8397戶28888人。 20_____年立項批覆財政扶貧資金專案6個,投入資金3223.4萬元。現6個專案已全部開工,已撥付資金1250萬元,撥付率為38.78%,專案共扶持農戶2317戶8750人,其中貧困戶504戶20_____ 人。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通過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示範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20_____年全區培訓任務1190人,投入扶貧資金25萬元。其中:十大產業(核桃、精品水果、蔬菜、鄉村旅遊、中藥材、馬鈴薯、烤煙、茶、草地生態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普訓1000人,培訓資金2萬元;十大扶貧產業骨幹培訓50人,培訓資金6萬元;三位一體培訓100人,資金1萬元;圓夢行動資助貧困大學生40人,資金16萬元。現已完成三位一體培訓100人。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逐村逐戶建立檔案,20_____年計劃危房改造1000戶,投入資金1500萬元。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堅持農民自願、先易後難、突出重點、鼓勵探索的原則,積極穩妥,穩紮穩打,讓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20_____年扶貧生態移民搬遷541戶2306人,投入資金2767.2萬元。目前已累計完成主體施工298套住房,佔住房任務的55.08%,正在主體施工243套,佔住房任務的44.92%。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為抓手,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我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總體進展順利。目前共完成投資8578.86萬元,為年度目標任務25007.23萬元的34.31%。其中:小康水計劃投入3950.16萬元,已完成投資2217萬元,佔年度任務的56.13%;小康寨計劃投入2679萬元,已完成投資1515.8萬元,佔年度任務的56.58%;小康訊計劃投入384萬元,已完成投資150萬元,佔年度任務的39.06%; 小康電計劃投入3090萬元,已完成投資970萬元,佔年度任務的31.39%;小康房計劃投入6614.07萬元,已完成投資1867.06萬元,佔年度任務的28.23%;小康路計劃投入8290萬元,已完成投資1859萬元,佔年度任務的22.42%。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鐘山區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基礎工作穩步推進,但面臨的問題困難也不容忽視。

(一)我區社會幫扶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由於缺乏激勵機制,百企幫村多數停留在形式上,企業幫村實效不明顯。

(二)與其他農業縣相比較,我區屬於市中心區,雖然貧困面較小,但要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扶貧開發依然存在較大困難,尤其是根據省市要求識別出來的貧困村貧困戶,由於人口素質普遍偏低,造血能力有限,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脫貧工作任重道遠,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

(三)根據國家和省、市扶持貧困縣發展的有關專案資金申報要求,因我區不屬於貧困縣,許多專案資金可望而不可即,能向上級爭取的專案資金較少,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較大。

(四)由於前幾年機構改革,目前鄉鎮一級未設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均由鎮鄉農業服務中心或其他站所臨時抽調,兼職較多,精力有限,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五)中辦發〔20_____〕25號檔案關於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分類很細,政策性又強,臨時抽調的一些基層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對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執行力與精準扶貧工作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提高業務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根據鐘山區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困難,為進一步紮實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要求,認真落實國家十年扶貧規劃綱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充分發揮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調動各扶貧聯席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任務,紮實推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區、鄉(鎮)、社群(村)三級要加大對《貴州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_____-20_____年)》和精準扶貧工作相關知識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放在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改進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工作執行機制和社會幫扶機制,創新和完善精準扶貧開發方式,確保精準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二)進一步加快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區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鐘山區20_____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 (區辦通字[20_____]52號),將基礎工作做深、做透、做實,給每一戶貧困戶建卡立制,做好每一戶人員情況、房屋情況、貧困原因、發展意願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實好扶貧到戶到人員的基礎材料,有的放矢地夯實精準扶貧工作基礎。摸清底數對推進精準對口幫扶、實現精準扶貧目標、完成精準扶貧任務至關重要。

(三)進一步制定完善精準扶貧科學規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結合鐘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事求是地制定扶貧規劃、專案實施方案,確保我區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區貧困村貧困戶的普查力度,摸清底數,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區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四)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扶貧先扶智,切實搞好科教扶貧。要以職業教育9+3計劃、雨露計劃、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等為載體,加大對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把扶貧工作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物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增強自主造血功能。

(五)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著力點,以百企幫村、千企幫村等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企業引領作用,做好產業帶動。結合區情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和鄉村旅遊業(興建農家樂等),村(居)兩委要立足本地資源開發,發展村級積累,帶動村民致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物件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六)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繼續爭取省、市扶貧資金、扶貧專案和政策支援,增加我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整合涉農資金專案,加大扶貧投入力度。聯合金融部門開展好政府主導的貼息或無息創業貸款,擴大互助合作社數量,政府要儘可能將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到貧困地區的發展,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的良好格局。要認真總結整合資源資金、合力開發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資金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專案建設。整合各類農村工作專案資源,合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高精準扶貧工作實效。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資金整合的重要性,加強溝通、協調,盡最大可能地將各類扶持資金加以整合,充分發揮專案資金的效益。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各類機構和個人扶貧幫困積極性,構建規範的社會幫扶體系,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援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七)進一步加大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力度。在爭取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的同時,嚴格按《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要求,資金跟著專案走,切實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專案資金封閉執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堅持專案資金的年度審計、報賬制。區、鄉、村三級全面推行扶貧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規範各類資金使用程式,把民心工程做好做實,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八)進一步加強扶貧目標考核和幹部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扶貧開發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嚴格考核,並結合下派村支書等活動,加強貧困村村支兩委幹部隊伍建設,選好用好致富帶路人。要繼續加強扶貧幹部隊伍教育、培訓、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扶貧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推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邁上新臺階。按照《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規定,提請編制部門考慮可否在鄉鎮設立扶貧工作站,定編定人,劃歸區扶貧開發局管理,為進一步開展好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2022最新優秀的扶貧調查報告(2)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中央對扶貧工作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提出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為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瞭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縣發改局和會儀鎮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戶,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扶貧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了為期14天的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溫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群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戶24801人,其中農業戶4985戶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12648人。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 2000公頃。2022年,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為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戶46戶,其中養羊18戶、養牛9 戶、生豬養殖7戶、養兔4 戶、養雞 3 戶,養鴨2 戶、梅花鹿1戶、其它2戶,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為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14060畝,核桃4000 畝,種植大戶55戶,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2022年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戶2468戶,貧困人口12463 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脫困,確保2468貧困戶12463貧困人口在2022年如期脫貧,到2022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戶2468戶12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戶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戶。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戶填表,彙總分析。通過14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戶,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戶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222戶,五保戶7戶,低保貧困戶411戶。二是貧困戶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 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46%;因殘貧困125戶;災害造成貧困120戶;上學造成貧困108戶;缺土地造成貧困120 戶;缺水17戶;缺技術100戶;缺勞力貧困175戶;缺資金貧困20戶;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戶;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戶。三是貧困戶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172戶;缺糧239戶;通路不通暢289戶;居住危房205戶。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2022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專案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臺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專案,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脫貧過程中,政策和專案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2022年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專案,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戶354戶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衛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群眾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群眾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鉤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鉤物件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資料與此次抽查摸底的資料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戶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群眾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群眾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為3000元/口,部分群眾不能湊足其餘資金,專案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戶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眾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脫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戶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五)缺錢缺專案缺勞力缺土地。一是缺資金和缺專案,此類貧困戶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幫扶措施主要從提供增收專案,提供產業扶持以及提供資金、資訊方面給予幫助,使其儘快擺脫貧困。二是缺乏勞動力,此類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這類家庭要給予重點關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遷人口到本地結婚組建家庭,由於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務工,自己又沒有土地,無法增收創收。在此次抽樣摸底調查中,缺土地戶數所佔比例在18.8%。

(六) 現有專案實施難度大。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加之有的專案需要農民自籌部分資金,在農村實施專案過程中就出現勞力緊缺和自有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有的專案無法實施,就算勉強實施,後期專案管護人員和資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決農村基礎條件。比如,三渡村20 戶相對集中的農戶飲水問題,上級專案資金配套到位,當地群眾無法自籌剩餘資金,導致有專案也實施不了。

(七)特殊群體貧困。鎮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著對子女的思念。

四、精準扶貧計劃

圍繞到2022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標,認真落實精準扶貧要求,通過交通水利等基礎專案的實施以及勞動力的培訓等措施,帶動實現大面脫貧,努力做到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貧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農戶十有一保障。初步測算,需要投入資金20808.5萬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資金14360萬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萬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萬元,通戶間路4500萬元);解決安全住房上級補助資金964萬元,特殊貧困戶60平方米,安全住房資金500萬元;學校改擴建1020萬元;衛生室建設60萬元(上級補助30萬元,整合資金30萬元);解決衛生自來水需3000 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高穩產農田建設需要326萬元;勞動技能培訓需要資金150萬元;文化活動建設需要資金405萬元;廣播電視通訊資金17.5萬元(上級補助資金12.5萬元,縣級配套5萬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級補助資金6萬元。

(一)解決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問題全鎮3個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個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貧困戶硬化戶間道情況不容樂觀。

按照貧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的總體要求,2022年,全面完成3個貧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設,共需投入資金1260萬元;完成29個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設,共需投入資金8600萬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戶間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資金4500 萬元。解決道路交通共需資金14360萬元。

(二)解決貧困戶有安全住房問題全鎮29 個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戶群眾需要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其中有779戶居住在d級危房中,有24戶居住在c級危房中。按照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的總體要求,到2022年,全鎮計劃改造d級危房779戶、c級危房24戶,共需補助資金964萬元。同時,全鎮約有100戶特殊貧困戶需整合各類建房補助3至5萬元,合計500萬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議採取災後重建幫扶模式,縣鎮村組聯合,一戶一策解決住房問題。

(三)解決行政村學校建設和貧困戶的上學問題全鎮現有學校8所,校舍面積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2022年,在校學生1800 人,校舍面積應達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擴建大河國小、蓮花國小、大田國小、新橋國小等4所學校建築面積 3400平方米,需投入資金1020萬元,可確保貧困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基本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解決貧困戶有病能醫治問題

黃坪村、和平村無村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2022-2022年建設行政村衛生室3個。每個衛生室建設資金不少於10萬元,面積在120 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資金6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資金30萬元,整合投入資金30萬元。同時,加大農村醫療保健體系建設的推廣力度,實施中醫入戶、健康普查、能力建設等五項工程,多渠道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衛生自來水問題全鎮4個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學校未實現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農戶20戶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蓋,11個自然村已通衛生自來水,18個自然村未通衛生自來水,但部分群眾建有水窖。到2022年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得到全部解決。新增蓄水20000 立方米,安裝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裝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裝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資金3000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

(六)解決特困自然村產業建設問題

特困自然村中,有5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有6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至5000元,有8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至4000元,有10個村人均純收入還處於3000元以下,農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

到2022年,建成以特色畜牧業(豬、牛、羊、雞、兔等)為特色的養殖示範村6個,建成以特色種植業(核桃、李子等)為特色的種植示範村8個。最終保障貧困行政村,村村有特點,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飯吃。

(七)解決特困自然村高穩產農田建設問題

全鎮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中低產田地面積19515畝。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22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戶均有1畝以上高穩產農田的要求,還需要建設高穩產農田1631畝,需投入資金326萬元。

(八)解決特困自然村農戶致富技能培訓問題

2022年底,全鎮特困自然村29個共計5015戶197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854 人。共有農村勞動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國小及以下文化5057人、國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務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務工377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確40%;年務工總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年務工收入1.7萬元。總體上看,特困自然村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缺乏,務工比例不高,務工工資偏低。

到2022年在會儀鎮 4個行政村29個特困自然村培訓培養農村勞動力3000人,投資按500元/人計算,合計150萬元,力爭特困自然村實現戶均1人掌握1門致富技能,不斷推進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保障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加,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九)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場所問題。

文化活動場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文體活動室、文體活動廣場、農家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目前黃坪村和會儀村有文化活動場所,特困自然村有5個文化場所。到2022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動場所2個,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動場所24個,共需投入資金405萬元。

(十)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廣播電視問題

已有4515戶安裝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和接收裝置。目前,29個特困自然村500戶未通廣播電視。到2022年,採購、安裝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裝置500套,總投資17.5萬元。擬向上級爭取資金250元/戶,縣級財政補助100元/戶。

(十一)解決行政村有小超市問題

已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小超市(農家店)的行政村有1個,其餘3個行政村沒有小超市。

按照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實惠小超市或小賣部,能基本滿足當地群眾日常生活所需的總體要求。到2022年,需建設行政村小超市3個,共需補助資金6萬元。

(十二)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訊的問題到2022年,到行政村通訊覆蓋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個,到特困自然村通訊覆蓋需建基站18個,實現全鎮行動網路全覆蓋。

五、保障措施和建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準扶貧工作事關全域性,意義重大。要抓好這項工作,必須從長遠考慮、從現實出發,上下聯動、統籌推進,強化措施、健全機制,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一)轉變思想觀念,堅定脫貧信心。我國扶貧開發始於80年代,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由於扶貧制度設計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貧專案屬於粗放式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於是頂層設計,明確提出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切實解決扶貧工作存在的漫灌問題,改漫灌為滴灌。

雲南省、昭通市相繼召開會議,安排部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因此,當前主要是轉變思想觀念,準確把握精準扶貧的內涵,在精準識別後如何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一是建議縣級儘快召開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議,把廣大幹部職工思想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上來,並通過廣大幹部職工把如期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傳遞到群眾中。二是儘快印發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手冊,全面掌握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貧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農戶十有一保障的標準。

(二)規範識別機制,解決要扶誰的問題。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貧建檔立卡任務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幹部要通過走村入戶的舉措,再次核實做細有關工作,特別是全面掌握貧困戶人口、耕地、致貧原因等基本情況,以便下步提出精準扶貧具體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貧資訊網路,對扶貧物件實施規範化和動態化管理,扶貧物件穩定脫貧後從臺賬中退出,返貧的重新納入臺賬管理。三是建立返貧防禦機制,有些貧困戶在脫貧後又會因災等返貧,因此有必要建立防禦自然災害的扶助機制,重大疾病救助機制,子女就學援助機制,通過日常的防禦和應急的防禦手段及運用文化科學知識,控制脫貧農戶返貧,以鞏固和發展扶貧成果。

(三)實施分類政策,解決怎麼扶的問題。一方面是對貧困戶分類化解,由於貧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貧困戶扶持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喪失了勞動能力,需要依靠社會保障維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災致貧,但尚有勞動能力,可提供打工就業機會或扶持農業生產。總的來說,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然後因人而異分類施策。另一方面是對時間分步實施,從2022年到2022年共計5年時間,建議把貧困村的幫扶分為三輪實施完畢,兩年為一輪,第一輪20222022年,幫扶5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使之率先脫貧;第二輪20222022年,幫扶4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穩定先前脫貧群眾;第三輪20222022年,幫扶剩餘10%的貧困戶以及因災因病等原因又返貧的群眾。

一是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大面脫貧一批。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彙報力度,積極協調爭取專案落地,整合專案資金,幫助貧困村和特貧自然村實施一批農田水利、交通運輸、電力通訊、公共服務等事關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專案,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建議在專案實施過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為單位實施外,還可以通過劃分資源稟賦相近,地理位置相鄰和致貧因素相似的小片區,採取跨村跨區域實施的辦法,這樣既可以整合資源,也可以解決非行政貧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資金專案少的問題。

二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通過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助力度,因地制宜發展一些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擴大轉移就業培訓和就業對接服務。比如,發展種養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推進網際網路+與特色農業的深度融合等。針對調研中竹產業發展信心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解決竹的銷路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儘快改善交通降低運輸成本。

三是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特別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災生活困難無法翻身的人,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

四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要通過調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增加大病報銷比例和救助力度,發揮醫療救助保障對防貧、脫貧的重要任用。建議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實現信用資訊共享,解決先有錢才治病和治了病才報賬的矛盾,對信用等級高,評估其經濟償還率高的大病家庭,試點推行先看病再給錢模式,逐步緩解看病難問題。

五是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將這部分人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比如,和平村三節田,黃坪村馬馬丘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六是通過教育和科技培訓減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貧困戶子女受教育權利,杜絕少年新文盲的產生,認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好特困學生關愛基金 專案,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加大對勞動力的科技培訓,結合勞務輸出、移民培訓等專案的實施,整合縣內培訓資源,建立扶貧培訓基地,採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過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對於那些不思進取、好吃懶做,自身動力不足的貧困戶,一方面從思想教育、考核導向等方面入手,讓掛鉤幹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貧、潛心扶貧;另一方面做好對群眾的正面宣傳、教育、培訓和組織工作,實施扶志工程,引導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讓貧困戶真心想脫貧、真心想致富,充分激發自身原動力。

(四)堅持規劃先行,解決扶什麼的問題。建議在《雲南省烏蒙片區綏江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222022年)》中,就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關部門擬定行動計劃。會儀鎮根據縣級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列出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一是目標精準。緊扣全鎮2468戶12463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總目標,立足鎮情實際,注重與脫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各項扶貧目標,不提好高騖遠的指標資料。二是思路精準。在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提高全鎮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著力三化興三農,在產業鏈上創新扶貧模式。三是措施精準。針對會儀鎮的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願,重點在產業發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時臺賬的內容和實施舉措要具體細化到每家每戶。四是保障精準。要求根據規劃迅速分解責任,注重加大排程、督導力度,抓好任務落實。

(五)建立融資機制,解決扶貧資金的問題。一是建議全縣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使用,由縣政府協調,設立專戶,鄉鎮組織實施,縣直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整合資金集中連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將財政專項資金和必要的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貧開發政策與財政金融政策要機結合起來,引導信貸、保險等金融資源到貧困地區去,適度提高貸款額度,增加貼息比例,延長貼息週期,積極探索有效緩解貧困農戶資金困難的新途徑。建議縣級研究制定出臺金融扶貧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開發的投放。四是強化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和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

(六)強化宣傳動員,發揮群眾主觀能動性。一要做好群眾宣傳動員工作,利用好1017扶貧日,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要準確把握群眾需求意願,切實瞭解貧困群眾的意願與期待,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在基礎設施、轉移就業、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種養業方面優選排列其幫扶需求。三要體現群眾主體地位。尊重群眾意願,順應群眾期盼,迴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對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等扶貧專案,均由村民通過一事一議議定建設內容並自行組織實施。四要出臺脫貧摘帽激勵機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對提前脫貧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並給予適當獎勵。

(七)加強基層組織,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農村的脫貧致富,領頭雁很重要。一是要積極探索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新模式,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組織配套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鼓勵和選派政治堅定、民主作風好、工作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願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強化鎮黨委書記、農村黨支部和致富帶頭人培養建設,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三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新農村指導員的作用,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積極性。

(八)細化管理考核,確保精準扶貧實效。著力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做到四到位。一是掛鉤幫扶到位。認真落實幹部直接聯絡服務群眾制度,每一戶貧困戶明確一名責任人,建議由掛鉤單位對掛鉤村派駐扶貧工作組,主抓精準扶貧工作。同時,積極爭取東部發達城市對口支援我縣,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貧,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幫扶單位要根據扶貧專項規劃以及工作方案,細化幫扶措施。同時,建立幫扶工作進展和措施落實情況反饋機制。縣級層面也要建立督促檢查機制。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物件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四是責任管理到位。建立精準扶貧考核管理辦法,對各級幫扶單位和結對幫扶責任幹部定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精準扶貧責任落實情況、計劃推進情況、扶貧效果、結對幫扶幹部管理情況和群眾滿意度。

(九)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在貧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甚至兩者都有的現象。不解決好這一現象,不僅對脫貧目標的實現有影響,也會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影響。一是要對這一部分特殊群體建立資訊檔案,摸清底數,掌握基本情況。二是將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創新之中,由政法委綜治辦牽頭、教育局、民政局、婦聯、共青團、關工委等部門加強協作,從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心理輔導、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等多個領域,紮實開展工作。三是要發展志願服務,充分利用好社群志願服務隊伍,倡導和組織有愛心的志願者,到這部分家裡瞭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四是鼓勵和引導社會愛心人士開展以經濟幫扶為主導的關愛行動。

總之,構建精準扶貧,就是要通過建立既具體、細化,又全面、系統的工作制度,引導廣大幹部把群眾當成與自己慼慼相關的親人,把群眾的困難疾苦當成自己的痛,對貧困群眾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幫真扶;為群眾的致富夢和小康夢攜手努力、合力幫助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過上美好生活。

【第5篇】2022優秀扶貧調研報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2022優秀扶貧調研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優秀扶貧調研報告(1)

黨的十八提出,到2022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吹響了實現中國夢的進軍號角。在做好對口幫扶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學校科技人員廣泛參與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等國家連片扶貧地區開發,與貴州務川縣、道真縣,四川巴中市、敘永縣,雲南昭通市,湖北竹山縣等貧困地區開展科教合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援,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一、指導思想

根據縣教育局相關會議精神,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切實保證貧困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全力營造關愛農村貧困學生的社會氛圍,解除農村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不斷加大農村貧困家庭關愛力度,通過深入紮實地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充分發揮我校師生的先鋒模範作用,維護社會穩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我校扶貧幫困工作計劃。

二、目標任務

扶貧幫困活動要針對困難家庭的學生實際情況,以幫助困難學生安心入學,解除他們學習的後顧之憂,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為目標。要求如下:

1、學校領導重視,全體教職員工大力支援。為了抓好扶貧工作,學校成立扶貧濟困工作領導小組。學校校長親自掛帥,德育主任、教務主任、各班主任負責具體落實,廣大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要積極響應學校千師進萬家號召,各年級對貧困生進行摸底,摸清貧困生家庭狀況,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2、工作落實到人,溫暖送進家庭。學校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落實到各班、各部門、各責任人,必須做到每個貧困生都要有人關愛,每個貧困家庭都能感受學校的溫暖。結合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再發動廣大師生積極獻愛心,為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其次組織老師、同學到貧困學生家庭進行慰問走訪,鼓勵他們振奮精神,刻苦學習,報答社會和父母關愛。

3、爭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貧助學途徑。我們將組織少先隊員、黨員同志在校園內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另外學校還將通過聯絡社會人士為貧困同學獻愛心,解決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為貧困生爭取各種獎學金,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獎學金等途徑,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困難。

4、督促檢查,嚴格考核。德育處要對各部門開展扶貧幫困的情況定期進行統計,並報扶貧幫困活動領導小組。扶貧幫困活動領導小組將定期對扶貧幫困活動進行檢查考核、排程通報,對活動開展好的個人將予以表彰獎勵。

5、20xx年xxx走退休教師1,在職教師13人。

總之,扶貧幫困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建立,任重而道遠,我校力求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完善,讓每一位同學、教師受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

2022優秀扶貧調研報告(2)

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四大職能之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對口扶貧是高校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也是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西南大學秉承 杏壇育人、勸課農桑、學行天下、服務民生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整合調動各方資源,科學謀劃,真抓實幹,對口幫扶重慶石柱、忠縣、巫山、豐都等4個三峽庫區貧困縣取得了顯著成績,贏得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對口扶貧縣的高度讚譽,引起了中央、重慶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一、勇於擔當社會責任,把社會扶貧作為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長期堅持不懈做好對口扶貧工作

1997 年,原西南師大和西南農大分別作為重慶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開始對口幫扶忠縣和石柱縣。20xx年,學校作為北碚對口支援巫山集團成員,承擔了對口支援巫山縣的工作任務。20xx年初,重慶市調整扶貧集團對口幫扶區縣,學校又增加了對口幫扶豐都縣的任務。至此,學校作為重慶市委辦公廳、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和北碚支巫集團成員,共承擔了石柱、豐都、忠縣和巫山4個縣的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任務。

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學校始終將對口扶貧工作作為光榮的政治任務,應盡的社會責任,並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校地合作處對口扶貧工作職責,精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了對口扶貧的總體目標、重點領域和工作思路。學校設立了專項工作經費,保障對口扶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全面推進。為切實做好對口扶貧工作,學校校地合作處本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貫徹中央、重慶市扶貧開發精神,按照學校黨委行政的工作部署,認真制定對口扶貧實施計劃,積極探索社會扶貧新機制,充分發揮學校農業、教育、文化、旅遊等學科優勢,把開展對口扶貧與深化校地合作結合起來,出資金與出思路結合起來,輸血與 造血結合起來,科技支撐與人才支援結合起來,積極與對口幫扶縣加強溝通交流和互動協作,針對地方特點和實際需要,合作開展決策諮詢、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對口扶貧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有力保障了對口幫扶工作的深入持續推進。

二、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與對口幫扶縣進行有效對接,有力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有效支援對口幫扶縣農業產業升級。十餘年來,學校先後選派多學科教授專家1000多人次深入對口幫扶縣,幫助編制《石柱綠色生態經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忠縣柑桔產業發展規劃》等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諮詢報告20多份,針對石柱黃連、長毛兔,忠縣柑桔、核桃,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科技攻關、技術研發專案300多項,轉化推廣《園藝作物標準化建園技術》、《大棚省力化養蠶技術》等先進農業實用技術 30多項,解決突破了一批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瓶頸技術,當地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和產業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學校與對口幫扶縣共建忠縣柑桔高產示範基地、甘薯產業化基地,巫山黨蔘種植基地、脆李產業化基地,豐都肉牛科技示範基地等試驗示範基地10多個。20xx年,學校利用教育部直屬高校農林試點實踐基地建設經費,在石柱投入近300萬元,建立了魔芋、黃連、蓴菜、蠶桑四個基地。依託基地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對口幫扶縣一批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有力助推了當地農業產業的提檔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

不斷整合學科資源,積極助推對口幫扶縣教育文化發展。學校注重整合教育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積極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專項幫扶。學校與石柱實施了教育合作行動計劃,在石柱建立了西南大學教師教育石柱研究中心;與巫山合力打造教育強縣工程,實施了文化引領、全員培訓、三名培養、科研提升、基地建設等五大工程;在忠縣,學校選派專家編制完成了忠縣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幫助忠縣三匯中學打造特色學校。通過學校頂崗實習支教,選派優秀學生600餘名支援當地中國小教育,促進地方基礎教育發展。與此同時,學校發揮歷史文化、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優勢,積極組織文化、旅遊等領域專家,赴幫扶地區開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發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研究,在石柱實施了《巴鹽古道線性景觀長廊開發研究》、《龍河流域文化發掘研究》,在忠縣實施了《興峰南天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三匯鎮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等專案,積極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有力促進了幫扶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人才工程,全力保障幫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學校先後選派18名優秀幹部和教師赴幫扶縣掛職,幫助忠縣、石柱縣的12個鎮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為促進地方整村推進脫貧致富提供人才支援。依託學校教育培訓基地,在職專家與退休晚霞專家相結合,通過開展學歷教育、幹部進修、專家講座、科技下鄉、頂崗支教支農等多種形式,開辦培訓班300餘期,為幫扶縣培訓中國小教師1200餘名,培養管理幹部、科技人員和農民共計38000餘人,受益農民達 20萬人。針對地方人才緊缺的實際,學校通過組織現場招聘和大學生畢業推薦等多種形式幫助石柱、忠縣等對口幫扶縣引進人才100餘名。

三、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切實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實際困難

1997年以來,學校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500多萬元支援幫扶地區貧困群眾,幫助對口扶貧縣改善基礎條件、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幫助當地貧困國小改善辦學條件,幫扶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先後開展了對石柱縣長沙國小、悅崍國小,忠縣拔山中學、復興國小,巫山騾坪中學、平河國小捐資助學,累計發放助學金100多萬元。與此同時,學校還廣泛發動校內單位和師生員工捐款近50萬元,在石柱縣開展對貧困學生1+1幫困助學活動,經過3年的持續資助,幫助343名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學校還為幫扶縣農村中國小捐贈教輔圖書、新華字典11000餘冊,捐贈學生鐵床、課桌椅、多媒體講臺、書包、衣物、電腦、電視、音響等20220餘件(套),為中國小訂閱了《中國教育報》3000餘份,幫助建立愛心書屋10個。積極開展捐資捐物,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實際困難,充分展現了西南大學人心繫民生疾苦、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時代風尚。

傾情幫扶十餘載,碩果累累滿枝頭。石柱長毛兔、辣椒、黃連、蓴菜,忠縣柑桔、鄉村旅遊,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迅速崛起,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幫扶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明顯加快。學校對口扶貧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和成功經驗,得到了中央、教育部、重慶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對口扶貧工作,引起了國內高校、國外專家和兩岸三地大學生的熱情關注,紛紛到當地考察交流。校地產學研合作科教扶貧 石柱模式成功入選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校地合作處服務貧困民族地區發展成績突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第6篇】2022年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

2022年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1)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度的工作安排意見,為了更好的聽取和審議縣人民政府《關於扶貧脫貧攻堅工程工作的報告》,在縣人大分管領導的帶領下,調研組於4月23日至27日開展了全縣扶貧脫貧攻堅工程工作的調研。現就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研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採取聽取情況介紹、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個別走訪與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分別深入到全縣七鄉兩鎮和扶貧辦等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重點專案實施地,就種植業、養殖業等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瞭解。聽取情況介紹9次,召開座談會1次,走訪鄉村幹部和群眾116人,收集意見和建議35條。

二、全縣扶貧脫貧攻堅工程工作推進情況

(一)20xx年扶貧專案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先行先試減貧摘帽。根據國家的扶貧政策,結合江口實際,編制完成了《江口縣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圍繞規劃,堅持開發式扶貧,堅持產業化扶貧與整村推進、防災減災、科技扶貧、資訊扶貧相結合,找準了發展出路,

加快了扶貧開發程序。以二類貧困鄉鎮閔孝鎮先行先試減貧摘帽工作為契機,狠抓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閔孝鎮農村人均純收入3976元,同比增長32.5%;貧困發生率較20xx年下降4.08個百分點,為8.11%;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大幅度得以改善,農村發展後勁增強,閔孝鎮減貧摘帽工作通過了省、地的驗收。

穩步推進扶貧產業。圍繞人均1畝茶、1頭蘿蔔豬、1棵核桃樹和一園四帶目標,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穩定增加困難群眾收入。全縣新建規模養殖(場)7個,生豬、牛、羊、禽存欄分別達到125160頭,35230頭、45560只、322500只,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17%、1.2%、30.69%、4.81%;新建油茶基地0.6萬畝、水果基地0.35萬畝、中藥材基地0.834萬畝、核桃基地2.4萬畝、楠竹基地2.64萬畝、茶葉基地1.4萬畝、蔬菜基地3.01萬畝、藤茶基地0.9萬畝;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四帶產業佈局初具雛形。建立12個村級扶貧互助社,扶貧資金總量達205萬元;增加小額貼息財政扶貧資金至86萬元,解決了部分農戶發展資金緊缺問題;實施了雨露計劃,樹立智力扶貧典型;加快推進了政府主導、部門參與、各記其功、各負其責的集團幫扶工作,20xx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649.8萬元,籌集社會幫扶資金80萬元。20xx年減少貧困人口0.88萬人,貧困發生率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全縣農民人均純收達到3918元,同比增長24.3%。

(二)20xx年減貧摘帽整縣推進、紮實開展 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江口縣20xx年整縣推進減貧摘帽實施方案》的部署,七鄉兩鎮都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明確了每個班子、每位班子成員及全體鄉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建立了工作業績考核辦法,責任明確,任務具體,措施得力。如民和鄉建立了村級幹部工作目標考核機制,有效地解決了鄉鎮幹部力量不足和調動村級幹部工作積極性問題,土地流轉工作紮實有效,就烤煙移栽面積已完成5300畝,中藥材生產面積3000畝,茶葉基地新建1300畝等。縣級編制完成了《江口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各鄉鎮根據縣的總體規劃,相應制定了十二五扶貧工作規劃和產業佈局規劃,《規劃》符合地方實際,符合地方長遠長足發展要求。鄉鎮在編報專案上力度前所未有,如雙江鎮已編制專案13個,其中已上報2個,鎮黨委書記親自抓,並以省扶貧掛幫江口為契機,抽專人3名成立了鎮專案辦,專門負責編報專案建設工作,著力專案爭取工作不放鬆。

減貧摘帽重點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勢頭強勁。縣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身體力行向上爭取專案,爭取資金;身體力行招商引資,安商扶商;身體力行到一線調研,督促產業扶貧工作的落實。鄉鎮幹部蹲村抓點,全力以赴。目前,

烤煙生產已突破2.2萬畝,中藥材、核桃、楠竹、油茶、綠茶已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數,夏糧生產、蔬菜產業、精品瓜果、豬、羊、禽養殖,以及大鯢、七彩山雞等生產發展工作有序推進。在糧食生產上,怒溪鄉投入資金35萬元,大力推廣玉米肥球育苗、水稻旱育淺植,建水稻高產示範點2000畝;德旺鄉抓優質米生產基地1000畝等。在茶葉生產上,壩盤鄉僅都村發展茶葉生產戶200餘戶,面積達3000畝,並建茶葉加工廠1個,官和鄉建白茶基地1400畝,茶葉加工企業1個等。在油茶生產上,桃映鄉已新植9912畝,全鄉油茶麵積已達1.59萬畝,在楠竹生產上,太平鄉已栽植2萬畝,且鄉村旅遊已達130餘戶,床位1300餘張,接待能力增強。桃映鄉小屯村村支兩委在本村大力發展了花卉產業,已投入資金600餘萬元,發展400畝,帶動農戶30餘戶,發展以紫薇樹為主,預計可增收620萬元。在烤煙生產上,閔孝鎮僅雙屯村就連片栽植了1800畝,且100%的地膜覆蓋等等。每個鄉鎮都按照縣的統一部署和總體要求,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安排計劃,正在一件一件的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邁進。

三、扶貧脫貧攻堅工程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及建議

(一)如何解決沒有產業發展的規模就不能真正走向市場,與沒有市場平臺的拉動又難以形成產業發展的規模的思考。

在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在扶持發展養殖業、蔬菜業等方面的失利情況,也回顧過去,在大力發展無核蜜桔、青麻、桑蠶以及規模化養豬、養羊方面,亦可謂是下來了一番功夫的,但最終,不僅沒有發展起來,也因反覆地做類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老百姓的怨氣、老百姓對政府的不信任,也帶來鄉鎮工作的難度。通過了解、探討、分析,這些產業沒有發展成功的原因,除了一部分農民群眾文化素質不高、思想保守和一部分幹部能力不足、服務意識不強外,一是沒有因地制宜發展對路品種,介於行政干預而不得已為之。二是在抓產業的方式上,多為產前工作強硬,產中、產後的跟蹤管理薄弱。三是生產技術和市場資訊服務嚴重滯後。四是產業發展的後續缺乏扶持政策的支援。一項產業,沒有市場或沒有打入市場,就不可能持續發展,長足發展。

目前,我縣在茶葉生產上,企業+農戶+技術的模式已見成效。哪裡的茶葉長勢好、面積多,那裡一定有茶葉加工企業和技術人員的經常性精心指導。但,也存在如太平鄉月亮壩養殖場(法人劉興達)養蛋雞達3.8萬隻,民和鄉龍宿姚福清戶養蛋雞達7千隻等養殖大戶,雖有養殖的技術,而遇

到了生產的蛋雞銷售難的問題等。同時,全縣已栽植楠竹、油茶、核桃數萬畝,絕大部分栽植於新墾地、荒地,且三、五年都見不到經濟效益。發展起來了,應該說是一項長效產業,可持續見效的產業,甚至可以帶動其產業鏈的延伸發展,但栽後的管理十分堪憂,有的缺乏資金難以加強管護,有的只管栽不管管理,特別是核桃和楠竹。

建議: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既要抓好產前的各項工作,也要把產中、產後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予以研究抓落實。制定產業的後續扶持政策,建立專業技術隊伍的繼續教育培訓機制和市場資訊平臺,強化技術服務和市場資訊服務工作,並建立相應的管理辦法,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使之發展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百姓,壯大財政財源。

(二)抓住政策性機遇,謀劃專案建設方面亟待整合力量。

國發2號檔案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面對的是貴州省,面對的是武陵山片區,專案的編報和爭取工作亦可謂百舸爭流。江口百業俱興,工作千頭萬緒,全縣上下抓發展的勁頭十足。在專案的編制、呈報、爭取工作上,不論是縣直部門,或是鄉鎮,由於職能不同,力量不足,加之部門之間,鄉鎮與部門之間的銜接、協調無形中會影響到爭時間、趕進度等工作,以及對

研讀、用好、用活政策上有差異。雖然,縣委、政府已安排,且多次督促抓好專案的編制和向上爭取工作,肯定的說是有成效的。也可以說,該項工作還有差距。在調研中瞭解到,鄉鎮在編報專案上一定程度的存在侷限性,有的部門因編制專案人員單薄而顯得力不從心。如果,我們沒有一班人熟知本地實情,熟知專案編制業務,熟知政策資訊就會失去先機,失去加快加速發展的助推器。

建議:政府組建一個專案編報辦公室,專門負責專案的編制、呈報和向上爭取工作。抽調專案編制業務熟悉、專案謀劃能力強、協調工作能力強三方面的人員力量,組建專案編報辦公室。加強領導,解決必要的工作經費,統籌做好全縣大、中專案建設的各個環節的工作,保障獲取和傳遞專案建設資訊快,專案編制呈報快,擠進國家相關專案建設規劃快,推動專案落地建設快,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財政資金的支援,

(三)關於20xx年減貧摘帽的資料統計工作的建議 介於減貧摘帽工作,在切實抓好各項產業、十大工程的基礎上,最終體現在實業的發展和資料的統計上。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應是統計工作的根本要求。目前,各鄉鎮統計人員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特別是綜合分析強化統計的能力有待加強。所以,建議:政府提早安排,總結和借鑑閔孝鎮20xx年減貧摘帽的工作經驗,強化各鄉鎮的減貧摘帽統計工作。

(四)關於土地整治中涉及耕地質量問題的建議

全縣20xx年前在閔孝、太平等鄉鎮實施了土地整治專案,將極大地推動農業機械化耕作,提高勞動效率;也有利於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但整治後,出現耕地質量問題,即大部分耕地的耕作層沙石偏多,如太平鄉平南經整治的200畝土地;耕作層較淺,如閔孝鎮峰壩村經整治的土地有的田塊耕作層不足10釐米,同樣砂石偏多。建議:

從20xx年起,政府要加大該專案實施中的監督力度,必須要承建方將原耕地的耕作層的泥土起放在一起,待土地整治平後,夯實泥底層,再回填原有的耕作層泥土,並耕作層深度應達28-30釐米以上。且在專案完工驗收時,應邀請當地部分群眾代表參加。20xx年底前實施的土地整治專案所涉及土地質量問題,希望政府妥善處理。

2022年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2)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宣化縣於20xx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殊困難片區縣。 為探索與宣化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模式,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縣扶貧辦開展了扶貧開發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宣化縣基本情況

我縣下轄8鎮5鄉304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總人口28.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萬人、農業人口24.2萬人。按照國家新確定的2300元扶貧標準(指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具有勞動能力),我縣共有農村貧困人口約10.2萬人,主要分佈在王家灣、深井、崞村、塔兒村、東望山、李家堡、趙川等7個山區鄉鎮。

我縣貧困地區的主要特徵是:區域性整體貧困與分散的個體貧困並存,生態環境貧困與農民素質貧困並存。綜合分析各種因素,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一是縣域地形地貌較為複雜,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雖然全縣人均純收入較高,但相對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較多;二是由於有縣無城,沒有人口聚集、產業集中、帶動明顯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人口居住分散,生產生活單一,家庭經濟收入較低;三是全縣的貧困村多數處於深山區,這些區域面積大,土地貧瘠,農業基礎條件差,缺乏支柱產業,貧困現狀較為明顯。

20xx年,國家啟動了新一輪的扶貧開發工作,確定了11個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其中我縣屬於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

地區的貧困縣。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對於加快全縣貧困地區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實現綠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我縣共有40個貧困村列入了河北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這將是我縣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今年確定率先啟動謝家灣、慄家灣、東坪、西坪、閻家、王家灣、常峪口、元子河、雙廟、南街、北街、北大寺、馬圈、石門屯、石分村、分水口、關底、小白陽等18個重點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一)規劃編制及資料採集情況。我縣20xx年-20xx年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初稿已在全縣範圍內廣泛徵求了修改意見,並召開了專家評審會進行評審定稿,現已上報市扶貧辦;各鄉(鎮)、貧困村扶貧開發工作規劃已編制完成;制定完成了我縣產業發展分佈圖、產業示範基地分佈圖、縣域村莊空間佈局規劃圖、移民搬遷圖、重點村分佈圖等扶貧開發規劃圖。完成了全縣扶貧系統資訊平臺建設,第一批40個重點貧困村的基礎資料已全部採集完成,其它村的基礎資料正在採集當中。

(二)扶貧專案謀劃及推進情況。按照全市打造30條扶貧產業帶的戰略構想,我縣以縣級以上國省交通幹線為軸線(包括縣道),以中心村建設為節點,共謀劃了8條扶貧產業帶。分別是:張小線生豬、肉雞養殖產業帶(張小線沿線),覆蓋貧困人口104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500萬元;三雙線蔬菜種植產業帶(市區界至大倉蓋鎮雙廟村),覆蓋貧困人口3000人,預計十二五可末實現總收入7000萬元;永蘆

線特色林果產業帶(王家灣鄉境內永蘆線沿線),覆蓋貧困人口4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490萬元;頭武線生豬養殖、杏扁種植產業帶(洋河南鎮至涿鹿縣界),覆蓋貧困人口22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450萬元;國道112線生豬養殖、張雜谷種植產業帶(112線宣化區界至赤城縣界),覆蓋貧困人口35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3000萬元;國道112線杏扁種植、生豬等養殖產業帶(112線宣化區界至陽原縣界),覆蓋貧困人口28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5700萬元;洋新線設施蔬菜、杏扁種植、奶牛養殖產業帶(洋新線懷安縣界至洋河南鎮),覆蓋貧困人口108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3000萬元;國道110線設施蔬菜產業帶(110線宣化區界至下花園區界),覆蓋貧困人口2000人,預計十二五末可實現總收入9800萬元。此項工作已以表格的形式報至市扶貧辦,文字規劃和電子圖版正在起草、設計當中。

結合我縣自然條件,依託養殖、蔬菜、果品、雜糧、食品加工、鄉村旅遊等6大特色產業,重點打造了11個產業示範基地,分別是:李家堡鄉種養一體化,賈家營鎮肉雞養殖,塔兒村鄉種養繁育,洋河南鎮生豬養殖,顧家營鎮有機蔬菜種植、種豬繁育、有機肥發酵和沼氣發電一體化,深井鎮城鎮建設和高效農業示範,江家屯鄉設施蔬菜種植,崞村鎮杏扁種植,東望山鄉-大倉蓋鎮迴圈農業連片示範,趙川鎮張雜谷連片種植,王家灣鄉桑乾河大峽谷生態旅遊及沿線特色林果種植等11個產業示範基地。

(三)重點村專案規劃情況。我辦以產業扶貧、技術培訓和專案區配套建設為主要內容,編制了20xx年度一批財政扶貧資金專案實施計劃,總投資為979萬元,其中貧困戶自籌379萬元,申請財政扶貧資金600萬元。專案規劃共覆蓋9個鄉(鎮)22個貧困村2455戶貧困戶,扶持貧困人口7708人次。具體計劃安排如下:產業扶貧專案,70萬元養殖生豬1800頭,涉及4個貧困村545戶1224人;安排165萬元養殖羊2690只,涉及7個貧困村565戶1680人;安排65萬元養殖雞260000只,涉及4個貧困村360戶816人;140萬元新建春秋棚100個,新建暖棚22個,涉及5個貧困村567戶1815人;25萬元種植林果1250畝,涉及2個貧困村418戶2173人。培訓專案,計劃安排35萬元。其中勞動力轉移培訓14萬元,培訓100人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萬元,培訓2200人次;科技培訓10萬元,培訓300人次。專案區配套專案,計劃安排100萬元硬化道路20公里,共涉及20個貧困村3715戶11665人。

(四)貸款貼息工作情況。按照省、市扶貧辦20xx年扶貧專案貸款貼息專案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辦聯合縣財政局共同對20xx年企業申請專案貸款貼息的專案進行了考察論證和篩選,擬推薦省級專案庫4個,市級專案庫13個。17個專案常規貸款共計6720萬元。專案區覆蓋貧困村151個,覆蓋貧困戶13255戶。

(五)扶貧開發互助金工作情況。本著村兩委班子號召力、組織力強,村民脫貧致富發展願望強烈,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

礎和資金需求的條件要求,我辦擬定了慄家灣、羊圈溝、北大寺、馬圈、石分村、黃土坡、關底、雙廟、常峪口、趙家窯等10個村為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村,現已上報省扶貧辦。

(六)定點幫扶工作情況。省裡共安排了6個單位幫扶我縣12個貧困村,市裡安排了10個單位幫扶我縣10個貧困村。省裡有1個單位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其它幫扶單位未與幫扶貧村進行對接;市裡有8個單位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66455部隊與幫扶村進行了對接。已對接的幫扶單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指導加強村兩委建設;協助制定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指導農戶建立扶貧專業合作組織;幫助貧困家庭至少建設1個穩定的增收專案;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等。其中,市工商聯幫扶謝家灣村新建蓄水池100立方米,防滲渠500米,工程正在實施中;市體育局幫扶東葛峪村鋪設灌溉管道3200米;市國資委幫扶李家窯村建設飲水入戶工程,協調解決資金60萬元;66455部隊針對幫扶村開展了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現正進行統計工作。

(七)勞動力轉移及貧困人口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情況。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貧困人口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培訓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採取依託市、縣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縣培訓基地集中辦班與委託行業技校分散培訓相結合;課堂理論學習與工地實習相結合;自主培訓與有關地區、有關行業聯合辦班培訓相結合;長規培訓與定單定向培訓相結合;專業技術培訓與普及科技培訓相結合;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現專業與需求對口,技能與市場接軌,為用人單位提供合格的專業技能人才。

(八)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情況。困戶建檔立卡工作面大、量廣、任務重、時間緊、要求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們立即召開動員會議,安排落實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戶有卡、村有冊、鄉有表。進一步摸清了貧困戶的底數,為扶貧開發工作奠定了基礎。

(九)專案資金管理工作情況。為了防止扶貧資金被擠佔、挪用和截留,我辦嚴格按照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在專案實施前公佈專案計劃內容和資金額度,供群眾監督,專案實施後,向群眾公示,給群眾一個知情權,報帳發票由鄉、村及群眾代表審查,逐級驗收報帳,並提交審計部門審計,確保資金的正常執行,增加資金的透明度。

(十)其它工作推進情況。在宣傳造勢方面,將市扶貧辦梳理出的6條扶貧攻堅標語口號,通過縣電視臺、縣報、政府資訊網等多種媒體進行滾動播放、宣傳;將標語口號下發到各鄉鎮,各鄉鎮正組織人員在各重點貧困村村民主要活動場所和公路沿線進行書寫,力爭使扶貧攻堅工作深入人心。為了加大對扶貧專案的宣傳工作,對於農民群眾支援扶貧專案,建設扶貧專案,關心扶貧專案,熱愛扶貧專案,管理扶貧專案,推動扶貧專案滾動持續發展,更好的發揮扶貧專案的效益,要求專案實施單位,在專案實施後,都必須建立永久性標準牌一塊,書寫扶貧標語。編制完成扶貧工作宣傳手冊,主要內容包括國家、省、市扶貧方針、政策、綱要,國家、省主要領導講話,扶貧常識等,共印製5000冊宣傳手冊,已在全縣範圍內廣泛進行宣傳、發放。在幹部培訓方面,由於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剛剛開始,幹部群眾對本項工作認識不夠,甚至理解出現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我辦邀請市扶貧辦趙光宇副主任於3月29日對全縣12個鄉鎮的主管領導及40個貧困村支部書記進行了集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國家的方針政策、扶貧規劃綱要、專案的編制、申報、管理等內容。按照市辦要求,結合勞動力轉移、農業實用技術推廣、貧苦村幹部培訓等三項內容,我縣確定了宣化縣職教中心和宣化德意駕校為培訓基地。目前正在和兩所培訓基地協商、制定培訓計劃,年內計劃培訓26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態環境脆弱,承載能力有限。宣化縣三分之二地區處於深山區和淺山丘陵區,氣候惡劣,土壤瘠薄,自然災害頻發,災年發生率高。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尖銳,產業結構調整受生態環境制約大。

二是農村人口素質較差,扶貧工作認識不夠。由於受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民群眾文化程度不高,傳統落後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參與扶貧專案建設的積極性不高,自我發展意識淡薄,自我發展能力普遍較低。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市場體系不完善。農村幹道網路尚未形成,公路建設歷史欠帳較多,水利設施薄弱且嚴重老化,電力和通訊設施落後。有45個行政村不通瀝清路(水泥路),佔行政村總數的15%,19個村沒有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區域內金融、技術、資訊、產權和房地產等高階市場體系不健全,產品要素交換和對外開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四是經濟發展水平低,特色產業滯後。20xx年,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34:37,與全省13:53:34相比,第一產業比例明顯偏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8081元,明顯低於全省(28668元)水平。城鎮化率為14.6%,比全國(49.68%)、全省(45%)平均水平分別低35和30個百分點。缺乏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大企業、大基地,產業鏈條不完整,沒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和產業叢集。

五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基本公共服務不足。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軟硬體建設滯後,城鄉居民就業不充分。人均教育、衛生支出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較遠。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實行產業化扶貧。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契機,與統籌城鄉發展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的自然、人力等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按照開發式、參與式扶貧模式,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和增加農民收入。大興特色產業,搞好土地流轉,走規模發展、集約經營之路。鼓勵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培育經紀人,發展營銷大戶,建立產業協會,引導廣大農民走向市場,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實現特色產業流通增值。加快建設北街、石門屯的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常峪口、西甘莊的萬隻羊養殖基地,關底、馬圈的千畝設施蔬菜基地,石分村、分水口萬畝林果基地,大力發展一批高效畜牧、無公害蔬菜和綠色果品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加大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力度,

加強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援。加快良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的推廣,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節約型農業。要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大力培育現代農民,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增收致富技能。

二、整合資源促進連片開發。充分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粘合劑作用,以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工作為平臺,採取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相對集中、配套使用、確保效益、各記其功的辦法,整合發改、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教育、衛生、住房與城鄉建設等單位和部門的資金集中投入到重點區域,確保重點區域的資金投入力度。

三、加強勞動力轉移與培訓。扶貧開發,既要加強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為貧困群眾牽線搭橋到外地就業,又要搞好外地務工的農民工的扶貧,解決好婦女、兒童和老人留守農村問題,保障輸出勞動力的合法權益。鼓勵貧困地區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採取自由轉讓、出租、抵押、入股、臵換等各種方式,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民離土離鄉創造條件。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多種渠道,大力開展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的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的實用技術培訓。認真細緻地對貧困鄉鎮、村組、人口及勞動力的培訓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切實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切實制定好本縣的扶貧培訓計劃。到十二五末,力爭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3000人,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30000人。

四、實行搬遷扶貧。加強移民扶貧與生態移民、以工代賑異地搬遷扶貧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相結合,幫助搬遷戶開闢新的增收門路。對居住在邊遠山區、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的特困人口,實施搬遷扶貧,把扶貧搬遷與貧困戶的危房改造相結合,加大搬遷扶貧的支援力度。

五、招商引資促進脫貧。用好用活扶貧政策,瞄準扶貧物件、瞄準專案、瞄準市場,規劃和編制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扶貧招商引資專案,多形式進行專案推介,利用外來資金借力發展,借雞生蛋。扶貧政策中能融入招商引資的就要積極融入,扶貧專案能通過招商引資實施的就要積極開展專案編制、專案推介招商。重點抓好農業產業化專案、農村互助專業合作社專案等招商,通過農業龍頭企業、村鎮金融組織、產業園區建設,帶動產業壯大,拓寬融資平臺,打造產業聚集。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範區建設工作排程會精神,舉全縣之力,強勢推進,狠抓落實,堅決打贏全縣扶貧開發攻堅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第7篇】大學生扶貧優秀調查報告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並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裡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裡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麼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髮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裡,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櫃子裡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裡的特困生,但她並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範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範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裡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於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餘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佔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餘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願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閒、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佔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第8篇】2022年大學生社會優秀調查報告——在校貧困大學生扶貧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並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裡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裡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麼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髮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裡,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櫃子裡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裡的特困生,但她並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範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調查報告》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範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裡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於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餘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佔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餘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願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閒、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佔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第9篇】2022年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優秀範文

按照選派辦、扶貧辦部署,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到了17個生產隊,對全村精準幫扶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趙橋村概況

趙橋村隸屬肥西縣豐樂鎮,北臨合安路,東靠花新路,南接四豐路,西瀕趙小河。趙橋村總佔地面積約3960畝,有劉大郢等17個生產隊,總人口1682 人,總戶數408戶,總勞力896人,黨員40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力478人,黨員23人),20xx年人均純收入8189元,貧困戶15戶44人,五保 13戶,低保11戶31人。總耕地2615畝,退耕還林365畝,當家水塘35口,佔地約800畝,溝渠41條,總長約12600米。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比較優勢

當前趙橋村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設施裝置落後,與發展現代農業有很大差距,發展後勁不足。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涉及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清潔能源亟待解決,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尚需提高。三是農民的思想觀念不能完全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文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不適宜的生活方式和風氣習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帶頭人缺失,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孕。五是村發展源動力不足,由於村集體經濟積累幾乎為零,對村裡基礎建設的投入能力不足,黨員平均年齡55歲,無新鮮血液輸入。

當前趙橋村存在優勢:一是交通優勢顯著。往北距離省際公路10公里不到,緊挨著花崗鎮通往新倉的縣級公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二是村兩委班子十分團結。眾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濟開大船。班子團結是幹事業的基礎、幹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就一定能為群眾謀來福祉。

對推進精準扶貧的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 一村一品 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趙大郢、任郢、潘郢、萬郢、豐收、馬郢、東西基塘,加強農田基本建設,著力打造優質糧生產基地,使其成為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生產車間和原料基地;在臨近花新公路的王崗、楊灣、下灣、王圩、一棵樹、吳崗,突出發展設施農業著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現代養殖專業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崗花木市場看齊,促其成為合肥市民的下一個菜籃子;在緊鄰花新公路的劉大郢、椿郢,依靠毗鄰的7個當家塘及緊鄰公路的優勢,積極開發鄉村旅遊,發展 農家樂 旅遊產品,著力打造旅遊農業專業村,帶動整個趙橋村的經濟發展。同時,注意集約利用和生態保護,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村居環境。加快推進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以整治 髒、亂、差 為主要內容的 三線三邊 綜合整治工作,促進人畜糞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汙水的有效整治,推進家居生活清潔化。堅持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深入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引入村級衛生所,健全衛生服務體系。聯絡熱心公益的企業共建,幫扶品學兼優的學子,扶持他們完成學業,減輕農村家庭負擔。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貧困老人的救助機制。

提高農民素質,塑造文明新風尚。以培養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型農民為目標,以培養 種養 能手、經營能人和鄉村科技人員為重點,多層面、多渠道培養農村實用技術專門人才。建立政府幫扶、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以各級職業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技推廣機構為依託,加強對農民的農業技術、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和轉崗轉產的能力。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衛生進村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勇創家業。

加緊成立合作組織,培養現代新農民。堅持從群眾願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成立生產合作組織,實現整村推進。注意研究市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耕種農作物,做到不跟風,防止市場供大於求,給農民帶來損失。

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營造農村平安和諧環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強、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機制,認真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各項制度。深入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增強農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和自覺履行義務的責任感。鼓勵、引導和支援發展各種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推進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完善村民規約,廣泛開展建立平安鄉村、和諧鄉村活動,構建靈活多樣的群防群治網路,建立良好社會治安環境。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10篇】2022年優秀扶貧調研報告

扶貧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策。本文將介紹2022年優秀扶貧調研報告。

2022年優秀扶貧調研報告(1)

今年7月份以來,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我被選派到慶城縣熊家廟瓦窯咀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緊緊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省委1236扶貧攻堅和六個精準的要求,結合工作隊工作職責任務,集中利用將近兩個月時間,對全村2022年-2022年脫貧戶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有效地釐清了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精準扶貧的工作重點。

一、村情現狀

瓦窯咀村位於熊家廟辦事處東南方向4公里處,是全縣51個貧困村之一,共轄6個自然村,共有418戶18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248人,貧困面13.26%,2022年預脫貧40戶182人,貧困面下降至3.53%。全村總土地面積1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69.5畝(塬地3250畝、山地2619.5畝),人均3.14畝,產業以小麥、玉米、洋芋、油菜等農作物種植為主,目前沒有形成規模性的主導產業。全村20xx年人均純收入為4662元,其中貧困人口為2900元。202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計劃達到6590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3260元,同比增長15%以上,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00元。

二、致貧原因

瓦窯咀村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現有貧困戶83戶384人,佔全村人口20.4%,其中實現小康農戶的只佔15%,實現致富的只有8%,解決溫飽的多達77%。總的來說,全村扶貧攻堅難度大。一是自然條件差,土壤貧瘠,近十年年均降雨量不足300。耕地面積5870畝,其中平地4450畝,人均僅佔3.1畝。二是基礎設施落後。全村共有道路10.7公里,除3.7公里通村水泥路路基較好外,其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給當地農產品的輸出帶來了不便。三是傳統發展思想嚴重,種植業仍然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在糧食作物中,大部分以種植小麥(口糧)為主。養殖業:仍然以傳統的散養圈養為主,且數量較少。四是缺乏技術型務工人員。全村有1883人,其中常年在外務工人員365人,大部分都以出賣勞動力為主,收入微薄。五是農民扶貧攻堅的意識淡薄,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整體偏低,思想觀念落後。農民還沒有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和意識,等、靠、要等思想仍比較嚴重,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自強精神有待形成。

三、對策及建議

一是把工作謀劃作為推進幫扶任務落實的重要前提。堅持規劃先行,高定位要求、要高規格編制瓦咀村兩規劃一計劃,圍繞基礎建設、產業培育、政策宣傳、技能培訓、解放思想等重點,準確把握貧困群眾的所思所盼,因地制宜,研究論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大專案、好專案,精準謀劃一批帶動發展的富民專案,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分年度實施,儘早啟動實施,以長遠的目光、務實的作風推動瓦咀村經濟社會快速增長。

二是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著力重點。圍繞脫貧55戶248人的目標及產業現狀,積極引導群眾改變傳統觀念,調整產業結構。以白馬鄉、赤城鄉蘋果基地為依託,高標準謀劃定位產業培育目標,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實行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社會化營銷。同時,協調靜寧等縣與瓦咀村建立友好共建合作關係,定期邀請技術人員開展蘋果技術培訓,切實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三是把土地流轉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堅持大力宣傳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引導大戶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不斷壯大種植、養殖規模,有序引導群眾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土地流轉,推進瓦咀村農業路徑向現代農業、融合農業、高效農業轉變。同時,鼓勵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和城市轉移,使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增加收入,不斷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從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效益。

四是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更新發展觀念的強大引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端教育裝置,積極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引導他們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瞭解致富資訊,掌握致富方法。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勞務輸轉等培訓,組織村幹部、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擴大群眾種養規模,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五是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加快脫貧步伐的有力保障。堅持把駐村幫扶工作隊建設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及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加強基層黨建,及時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好發展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等工作,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和黨員管理,協助選出能真正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兩委班子,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

2022年優秀扶貧調研報告(2)

20xx年是鄖縣建特色產業促農民增收的主題活動年、完成三個確保的關鍵年,又是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年。為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自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專班,採取聽取彙報、實地檢視、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成效及做法

實施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中之重,是提高扶貧開發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有效舉措。近年來,鄖縣搶抓重點村建設機遇,以整村推進為平臺,突出農民增收核心,強力推進產業扶貧。2022年全縣果菜藥桑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已達到67.87萬畝。其中已啟動的105個重點扶貧村突破16萬畝,人平達1.3畝,其中柑桔8萬畝、木瓜4萬畝、桑園1.5萬畝、蔬菜1.2萬畝、中藥村0.8萬畝、茶葉0.5萬畝;養殖小區11個,為農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是產業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科學規劃,才不至於讓農民的苦幹變為白乾,才能讓農民儘快看到希望,得到實惠。全縣在實施產業扶貧時,進行反覆調查、充分論證、科學規劃。堅持把重點村致富產業建設與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和退耕還林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果菜藥桑畜等特色產業,突出柑桔、木瓜、胡桑三大主導產業,按照多鄉一業、數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戶的要求,辦示範樣板,發展畜禽養殖等特色經濟板塊。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丹江庫區柑桔帶、退耕還林和二高山地區木瓜帶、低山丘嶺桑蠶帶、城郊鄉鎮和國道沿線蔬菜帶的產業格局。。

(二)整合資金,傾斜使用。

產業扶貧,資金是關鍵。鄖縣整合財政、扶貧、發改、林業、移民和畜牧等各類資金,集中捆綁、傾斜使用,強力推進產業扶貧程序。一是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比重。啟動實施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專案建設中,其中安排到重點村的財政扶貧資金至少40%用於產業發展;二是互助資金全部扶持。2022年鄖縣被列為全省扶貧互助資金試點縣後,在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和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等3個村開展了村民生產發展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把互助資金專案的投向全部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切實解決了貧困戶想發展又缺資金的難題,真正使致富產業扶貧到戶。如:黃土樑村貧困戶尚智雲去年6月份借款3000元,養殖1000餘隻雞,9月底全部出售,還清借款後,三個月內淨賺1500餘元。三是小額信貸重點扶持。把扶貧到戶貼息貸款的投向重點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重點村推進到哪裡,貼息貸款就安排到哪裡,有效緩解了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了產業建設的步伐。2022年度扶貧到戶貼息資金32萬元(貸款金額640萬元),共發展產業基地9600畝,發展牲畜1萬多頭、家禽8000多隻。四是幫扶資金集中扶持。將中直、省市縣對口幫扶資金集中用於發展產業。近年來,社會幫扶資金600餘萬元,其中用於產業扶貧近500萬元,2022年中國恆天集團幫扶鄖縣200萬元,繁育經果林種苗100餘萬株,全部用於重點村產業發展。五是整合資源拉動產業。由縣產業辦牽頭把產業化扶貧與退耕還林、庫區村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打造柑桔產業村和木瓜重點村。

(三)多方促動,紮實推進。

產業扶貧的主體是農民,如何把農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鄖縣多方促動,讓農民儘快得到了實惠,調動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一是壯大龍頭企業拉動。首先,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出臺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建立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基金,對白泉酒業、十堰渝川泡菜公司、鄖縣南化紅酒廠等10家市、縣級重點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幫助龍頭企業壯大塊頭,加強與基地聯結,增強了拉動能力。其次,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興建龍頭企業帶產業。培育發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引進推廣農業優良品種30餘個,推廣適用技術20餘項;新開產業效益明顯提高,產業優勢更加突出。二是培植各類典型帶動。通過提高品質、擇優發展,以優質品種推進重點村產業建設提檔升級。在重點村創辦柑桔高產高效示範園樣板、畜禽養殖小區樣板等產業示範樣板20餘個、2萬餘畝。在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重點抓了品種改良、種草養畜、小區特種養殖;同時,加強產業村典型和產業典型戶的培養,為後來啟動的重點村樹榜樣。三是突出重點推動。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他們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發展產業難度較大。鄖縣建立一名縣領導帶一個扶貧工作隊幫一個重點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戶的幫扶機制。以擇貧而扶,極貧重扶為宗旨,幫助貧困戶發展高效經濟林(園)或找準穩定增收的致富專案,從貧困戶的種、養、加和產、供、銷上全程服務,切實把扶貧到戶的機制落實到實處。

(四)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加強領導、強化服務是實施產業扶貧保障。一是領導重視。鄖縣十分重視致富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將致富產業建設作為重點專案,列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工作優先安排,成立了縣鄉兩級扶貧產業建設開發領導小組,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並將其納入目標考核責任制,形成了產業發展的合力。二是加強培訓。一方面注重產業建設的建園標準化和管理的科學化。圍繞致富產業基地建設,聘請農業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進行現場培訓,實現戶平擁有1個科技明白人的目標。另一方面注重產業品種的優良化。在重點村培育科技示範園和示範戶,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和推廣輻射作用,實現了產品升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培育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在農民和企業、生產和市場、政府和企業、農民和其他組織以及農民和農民之間構架了橋樑,起到了連線和粘合作用。全縣打破傳統性小而全、分而散、粗放性的經營模式,把農民有序的帶進農業產業化執行軌道,不斷培育和引導群眾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城關鎮黃土樑村把扶貧互助合作社與桑蠶協會有機結合,形成大戶帶小戶、富戶帶窮戶的拉動機制,全力發展桑蠶產業,僅兩年時間就發展胡桑1000餘畝;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探索出支部+協會的模式,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協會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程序。目前,該村種植桑樹20萬株,年養蠶1500餘張,產值達60多萬元,年收入過8000元的養蠶大戶達30餘家。

二、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縣產業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產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制約該縣產業化發展因素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

(一)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帶動力弱。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有11家,但真正上規模、上檔次農產品加工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經濟實力弱、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意識不強、輻射面狹窄、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銜接不緊,公司+基地+農戶的格局未完全建立,產業發展多由政府包辦代替,企業自建基地意識不強。

(二)產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業科技推廣不深入,農民習慣於傳統種植,產業發展產前服務的多,產中、產後服務的少,種植栽培管理粗放,產量普遍較低,優質品種比例較小,市場競爭力低,農民把握市場資訊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較差,盲目、被動地應對市場,很容易出現生產環節快速發展,產品銷售環節過剩或短缺的現象,使農民增產難以增收,農民增收顯得十分脆弱。

(三)扶貧到戶機制不健全。

目前,該縣金融部門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與扶貧部門對接不緊,由於銀根緊縮和貸款聯帶責任等原因,金融部門門檻高,貧困戶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貧愛富現象,貸款難的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由於貧困村和老區村大多分佈在偏遠地區、自然條件極差、基礎設施落後,財政扶貧資金大部分投在基礎設施上,投到產業發展上較少,儘管全縣啟動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可以緩解部分農戶生產發展困難,但覆蓋面太窄,目前只有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胡家營鎮土地溝村三個村。另外,由於農業相比其它產業而言,屬高投入、低產出、見效慢的產業,社會幫扶資金往往選擇投入成本相對低、產出利潤相對高,見效比較快的行業,加上政策引導還未完全到位,導致社會幫扶資金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較少。

(四)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夠暢通。

全縣農產品銷售網路仍不鍵全,已建立的農產品市場規模較小,高檔次農產品集聚較少,農民市場化意識不強,傳統的家庭式營銷模式根深蒂固,經營方式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單兵作戰,組織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市場資訊的正確把握;雖然有些鄉鎮村建立了中介組織,但與千家萬戶聯絡不緊,沒有與農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三、幾點建議

為了完成三個確保的目標任務,該縣今年明年將啟動實施83個重點村(20xx年41個,2022年42個),全縣扶貧工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等特點,全縣要強抓國家扶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不斷激發產業化扶貧活力,真正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

(一)要立足優勢確立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建基地。圍繞全縣特色優勢產業,逐年增加產業化扶貧投入,建成柑桔、木瓜、小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引導農民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實現基地產品的優質、高產、高效。同時,在城鄉郊區要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市場優勢、資訊優勢,繼續推廣大棚蔬菜種植。二是長短結合抓規劃。堅持以短養長、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長抓柑桔、茶葉、木瓜、核桃、小水果、中藥材等,短抓菸葉、蔬菜、畜禽養殖等,,使一家一戶的小產業匯聚成千家萬戶的大產業,形成數村一品、多鄉一業產業格局。三是大力實施農村五通工程,繼續圍繞農村支柱產業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徹底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狀況;四是繼續鞏固生產發展互助資金專案。互助資金專案是新階段扶貧到戶的新模式,是解決貧困村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我們在辦好試點的同時要加強鞏固提高。

(二)要培植龍頭提升經營水平。

搞好產業化扶貧,培植龍頭企業是重點。一是堅持以特色、精品、高效為目標,圍繞資源開發上專案,圍繞特色農業搞加工,力爭一年扶持2-3個龍頭企業,通過3年時間,在全縣逐步扶持和培植20家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和政策優勢,採取大規模、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吸引省內外客商到鄖縣投資興業,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龍頭企業。三是按照用好一個能人、開發一片基地、壯大一個產業的思路,大膽啟用懂技術,精管理、善經營、能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能人,出臺優惠政策,搞好跟蹤服務,搭建展示舞臺,讓他們創辦企業。四是建立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對企業的信用等級、財務狀況、扶貧效益和經濟效益等重要事項進行監測,健全和完善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要拓展市場,健全營銷網路。

一是大力發展資訊中介組織和網路型中介組織,以各類專業協會、企業、合作社和能人銷售為依託,逐步形成縱橫交錯、運轉靈活、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營銷網路。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完善功能、增強輻射的思路,想方設法擴建現有市場,開創新型市場,對接外地市場,開拓國際市場。三是不斷完善市場資訊收集釋出、質量安全檢測、網路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規範市場交易規劃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堅決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為龍頭,以千家萬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培育農村的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走農戶+協會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四)要依靠科技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深入推廣科技。結合產業化扶貧基地建設,建立以農廣校為核心、以鄉鎮服務中心、企業技術服務為骨幹的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和技術培訓體系,力爭每年培訓農戶2萬人次以上,使大多數農戶掌握了1~2門農村實用科學技術。二是培植精品名牌。始終把依靠科技攻關、培植精品名牌產品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力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有一個名牌產品當龍頭,一個系列產業有一批拳頭產品作支撐,一個鄉鎮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創新格局。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按照國家、行業、地方的質量標準建設基地,對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精品名牌。

(五)要整合力量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加大對產業化扶貧領導。實施產業化扶貧是山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是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扶貧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效果,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要廣泛深入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堅持領導聯絡制度,對重點扶貧企業,幫助指導發展,協調解決難題;堅持部門幫扶制度,發改局、財政、扶貧、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密切配合,搞好管理服務,積極為扶貧企業找資訊、選專案;加大對產業示範區建設的扶持力度,以點帶面,推動產業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建立專案資金整合機制。把財政、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起來,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專案,通過專案帶動,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多元聯動的長效發展機制。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主導、效益推動、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推進產業化扶貧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經營,形成產業化扶貧的整體合力。

【第11篇】2022優秀扶貧調查報告

扶貧是我國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介紹2022優秀扶貧調查報告。

2022優秀扶貧調查報告(1)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不斷加大對扶貧工作的重視程度,並旗幟鮮明的提出了精準扶貧的工作理念。為全面瞭解和掌握我縣貧困地區發展現狀,徹底摸清導致貧困的攔路虎,匯聚民智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切實踐行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精準扶貧理念,保康縣扶貧辦調研組深入三個鄉鎮走訪調研、收集資料,並以店埡鎮xx村、兩峪鄉xx村、龍坪鎮xx村這三個不同型別的村為重點樣本,採取聽、看、查、訪的調研方法,聽取各村工作彙報,查閱樣本村檔案資料,深入農戶座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掌握了相關典型,通過對比分析,淺析促進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現形成相關調研報告如下:

一、樣本村基本情況介紹

(一)xx村

xx村是保康縣的口子鎮店埡鎮的一個行政村,屬於有一定產業基礎,並通過新世紀第一輪整村推進扶持茶葉產業穩定發展和促進全村穩步增收的村。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317戶1006人,耕地面積1322畝,山林7095畝。2022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82萬元,人均純收入8775元,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現有貧困人口108戶314人,分別佔全村總戶數和總人口的34%和31.2%;外出務工人員120人,佔總人口的12%;全村基本為無糧村,茶葉為其主導產業,現有茶園面積4293畝,戶均13畝、人均4.26畝。

(二)xx村

xx村是一個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較差、群眾增收脫貧制約因素較多的貧困村。全村版圖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720畝、林地1.6萬畝,平均海拔1300米,距縣城100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210戶840人,常住人口808人、勞動力480人,外出務工2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177人(其中低保五保46戶92人);2022年村人均純收入7200元,村集體收入5萬元;全村以菸葉為主導產業,是全縣唯一設有單獨菸葉收購站的行政村,2022年發展菸葉700畝,2022年計劃發展1100畝,戶均達到5.2畝;2022年通過實施整村推進,全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全村硬化通村公路14.7公里,入戶自來水150戶、水窖180口,48戶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三)xx村

xx村全村版圖面積33.2平方公里,耕地3500畝、山林3.6萬畝,平均海拔1640米,被稱為襄陽的西藏、保康的屋脊轄6個村民小組,150戶54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53人(其中低保五保26戶67人),外出務工僅10人;2022年人均純收入10600元,村集體收入10萬元,村內購買小轎車達34戶;全村基本農田改造達500畝、設施農業建設400畝;2022年實施整村推進,反彈琵琶新產業,將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確定為全村的支柱產業,經過10餘年的發展,現已達到3000餘畝,人均近6畝,基本實現了蔬菜產業全覆蓋,全村僅一戶由於無勞力未發展蔬菜種植。經過十多年的堅持與發展,走出了一條變自然條件劣勢為經濟優勢以促進整體脫貧增收的特色之路。

二、促進脫貧致富的主要做法

通過走訪座談,瞭解到在促進脫貧致富的實踐中,三個村的主要做法有諸多相通相似之點,精準識別貧困物件、精準制定幫扶措施是共同前提,具體措施中資金爭取、分類扶持、產業帶動等則為重中之重。主要表現為: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幫扶,整合資源籌措資金。在談到如何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前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時,專案村書記均表示由於集體經濟收入不足,在採取一些以獎代補的刺激措施時,前期主要靠爭取扶貧、農業、民政等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援。xx村2022年實施整村推進後,通過整合資金使用,著力解決了一批難題,使全村的基礎設施狀況大為改善,全村硬化通村公路14.7公里;入戶自來水150戶、水窖180口,解決安全飲水500餘人;通過扶貧搬遷48戶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新建沼氣池30座。基礎設施的改善為菸葉等產業的提質增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2年全村計劃發展菸葉1100畝;培育30只以上的山羊養殖大戶5戶;新增30畝金銀花種植基地,使總面積達到100畝。

二是全力培植產業大戶,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要讓貧困群眾主動參與發展,顯現直接收益是關鍵。培植產業大戶,則是凸顯現實收益的最直觀體現。能人大戶的成功受益,就會形成示範帶動、相互趕超的發展氛圍,促進全體成員共同參與。xx村之所以能實現茶葉種植全覆蓋就是源自大戶的帶動。村黨支部書記楊巨集運滿懷激動的表示:我們楊樹埡要是多幾個楊巨集元那樣的大戶,早就脫貧致富了。楊巨集元發展茶園20畝,帶動貧困戶10戶,茶農每畝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正是在這樣一批大戶的帶動下,全村108戶貧困戶實現茶葉種植全覆蓋,每戶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三是因人而異精準扶持,由點帶面全面覆蓋。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千差萬別,幫扶專案盲目全面鋪開效果難以理想。只有因人而異、由點及面才能持續產生作用。xx村在發展蔬菜的過程中將田塊、勞力、技術等作為分類標準,在全村劃分層次、集中規劃,一戶帶頭、多戶聯營,實現蔬菜大發展,2022年全村蔬菜面積達到3000畝,而且基本實現半機械化作業。對於田塊分散、土地貧瘠、居住偏遠、勞力不足,不適合發展蔬菜的農戶,鼓勵發展山羊養殖業,目前全村50只以上的山羊養殖大戶近30戶,全村存欄山羊1500餘隻。

四是變救濟為參與、變輸血為造血,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送錢送物的救濟式扶貧不符合開發扶貧、精準扶貧的理念,也不能實現真正的脫貧,只有將貧困群眾網路到發展中來,在給予物質扶持的基礎上,進行智力開發、資訊互通、影響帶動,才能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激發活力動力。xx村為帶動貧困戶發展菸葉,村幹部出面為13戶貧困戶擔保貸款15萬元,解決貧困戶發展資金問題,並與貧困戶簽訂發展協議,對其進行技術指導,為貧困戶創造出發展條件,激勵其主動把握機遇、參與發展。

三、面臨的主要困難

通過分析發現,三個村雖然先天條件和後天發展存在一定差異,在精準扶貧的新路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要實現持續性、突破性發展,徹底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仍面臨一些共同的難題。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貧困群眾主要分佈在邊遠高寒山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而這些地區通路、通水、通訊、上學、就醫等設施改善投資大、成本高、難度大。致使這些地區資訊閉塞、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與外界交往溝通難,謀生髮展能力低,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如xx村108戶貧困戶,80%以上分佈在偏遠的7、8組,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耕地掛坡、望天而收,由於沒有實施二次電網改造,最邊遠的農戶到了晚上仍然是頭上電燈,桌上油燈。xx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僅在省道附近的2個村民小組通水泥路,其餘4個小組、涉及全村60%的地區至今還是泥巴路,給蔬菜銷售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二是因病因殘致貧多,脫貧致富無門路。在調查中發現,因病返貧、因殘喪失勞力、因智無法勞動的貧困戶比較常見。農村低保、五保除了依靠民政的兜底政策外,種養無勞力、發展無技術、致富無門路。芭桃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53人,其中因疾病、弱智、殘疾的五保低保達26戶67人,分別佔總戶數、總人數的43.3%、43.8%。他們成為實現整體脫貧的最大難題。

三是貧困人口觀念落後,新生代勞力流失嚴重。調查瞭解到貧困村勞動力流失嚴重,新生代多願意外出務工,而留守人員多數年齡偏大、觀念落後,一貫視農為本、小農思想嚴重,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加入產業化經營;許多貧困群眾聽天由命、消極懶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的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的等靠要思想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只能從事簡單或低收入的生產活動,難以脫貧。xx村唯一一戶沒有種植蔬菜、也沒有發展養殖的貧困戶王玉正,全家3口人,均為勞動力,但是由於習慣遊手好閒、坐等國家救濟,多年的幫扶仍難以脫貧。xx村地處偏遠,距縣城100公里、集鎮20公里,由於山高路遠人們普遍不願在村內發展,外出務工達200餘人,佔全村總人口的24%、勞動力總數的41.7%。且全村搬遷外地超過20戶,勞動力流失嚴重。

四是貧困村產業結構單一,抗災害御風險能力不足。保康縣處於秦巴山區,氣候多變,災害頻繁,特別是高山貧困戶所在地更是生態環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無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而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的現狀,遭遇災害無法分散、彌補風險,受訪者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自然災害對農民的危害程度。隨著產業市場化的不斷加快,種養業受到市場衝擊的風險也在加大。xx村以菸葉為唯一主導產業,2022年菸葉豐產期遭遇冰雹災害,菸葉產量下降超過40%,不少種煙大戶減收達5萬元以上。由於沒有第二產業作為彌補,受災後無法進行二次發展,不僅衝擊了貧困戶的積極性,更是加深了貧困程度。xx村在2022年受到外地蔬菜市場疲軟、本地競爭加大的市場衝擊,出現大面積的蔬菜滯銷情況,曾給劣地菜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五是精準扶持思路方法還不完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受訪鄉鎮和村級主要領導在談及精準扶貧如何落到實處時,提出了兩大還未徹底改觀的老問題,值得思考。首先是漫灌式思維還未徹底消除。以往多采取廣覆蓋、大範圍、寬領域的漫灌式扶貧,具體到每家每戶,難免漏人漏項、張冠李戴,幫扶措施針對性不強、精準度不高;其次是壘大戶現象難以完全避免。由於要增強專案輻射帶動功能,一些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戶身上,而大戶與貧困戶之間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專案最終未能完全落實到貧困戶,區域性造成壘大戶和扶富不扶貧的怪象。xx村資源稟賦好、先天優勢足,但在如何進一步精準扶持上仍然缺乏規劃、對策,簡單化的要政策扶持容易出現撒胡椒麵單一化的以獎代補難以再次激發參與熱情;過度依賴大戶和合作社帶動難以監督其真正發揮帶動作用,與貧困戶的利益分割模糊。這些難題在受訪的其他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成為阻礙進一步發展的方法、制度因素。

四、強化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習總書記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國務院連續兩年將精準扶貧寫井政府工作報告。省、市、縣相繼提出了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針對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形勢和任務,必須把精準扶貧作為深化扶貧開發的新要求、新思路,創新扶貧機制,精準識別貧困物件、精準制定幫扶措施、精細管理扶貧專案,全力推動扶貧到村到戶。

(一)規範識別機制,進一步瞄準工作靶子。xx村共有150戶540人,每家每戶情況怎麼樣,哪些是貧困戶?乍一看,還都差不多。村裡的同志表示,這幾年全村基礎設施特別是村民的住房有了很大改善,從外面看確實不太分得出,必須走進去細看、細問、細瞭解。2022年,保康縣扶貧辦按照中央、省、市統一安排部署,將農村貧困戶建檔立卡作為一號工程,集中力量在全縣識別出8.32萬名貧困人口。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過程中堅持做到三個精準。一是底數精準。駐村工作隊、鄉鎮政府專案辦人員、村幹部戶戶上門見面,通過調查問卷、調查表冊和座談交流等方式,逐戶進行摸底調查,具體掌握每家每戶家庭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流程精準。摸底結束後,根據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組織評議,以農戶人均收入為基本標準,以摸底情況為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經過村評議公示、鄉鎮稽核公示、縣級複審確認三道程式選出貧困戶;三是物件精準。最後確定出的全縣貧困人口,成功對接全國農村貧困戶建檔立卡網路系統,並實行動態管理。

(二)建立分類機制,進一步梳理致貧主因。調研中,群眾普遍反映,由於貧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貧困戶扶持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喪失了勞動能力,需要依靠社會保障維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災致貧,但尚有勞動能力,可提供打工就業機會或扶持農業生產。總的來說,就是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然後因人而異分類施策。一是成因精準。認真分析每戶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從因災、因病、因學、缺技術、缺勞力、缺發展資金等原因中列出12項主要原因,並以此為基本依據,結合貧困程度進行分類;二是類別精準。通過分類,劃分出扶貧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四類貧困人口;三是定策精準。根據分類情況,確定對不同物件的幫扶計劃、措施。

(三)堅持規劃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思路決定出路。10多年前,xx村按照打造茶鄉名村的思路,走上了全民種茶的發展之路。近年來,該村又先後制定了做響品牌、做大規模、做優質量的一系列規劃,通過規劃實施,加快了全村脫貧發展的程序。實踐證明,一個好的思路、規劃,對於工作的推進具有極為重要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在精準扶貧工作規劃中,要做到四個精準。一是目標精準。要緊扣全縣8.32萬人穩定脫貧的總目標,立足縣情實際,注重減貧脫貧與率先小康相銜接、注重貧困地區整體發展與縣域經濟提質進位同推進;二是思路精準。要在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提高全縣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把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群眾素質、促進鄉風文明、探索綠色化發展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新思路;三是措施精準。要針對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願,重點在產業發展思路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保障永久脫貧有依靠;四是保障精準。要根據規劃分解責任、注重協調、強化督導,抓好任務落實。

(四)落實幫扶機制,進一步細化幫扶措施。關於精準扶貧扶什麼、怎樣扶的問題,保康縣按照上級要求、結合縣情實際,提出打造1+4扶貧品牌,就是扶的有效抓手和載體,也是主要內容和著力點。一是整村推進精準。繼續把整村推進作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戰略性舉措,推進扶貧專案進村入戶。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充分利用多項優勢政策疊加的機遇,對村級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統籌設計、科學謀劃;二是產業扶持精準。切實遵行70%以上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用於重點貧困村產業發展,覆蓋7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要求,注重發揮群眾的參與性和主體作用,扶持重點村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的帶動幫扶作用,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村企合作、農戶參與、輻射帶動的良好局面,不斷催動產業上規模、出效益;三是能力培訓精準。持續突出能力扶貧,提高雨露計劃轉移培訓補助標準、擴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範圍,進一步提高培訓物件選擇的精準性和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標;四是扶貧搬遷精準。結合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等專案,按照物件精準、群眾自願的原則,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扶貧搬遷,繼續推廣農村弱勢群體集中安置點工程,基本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並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五是金融扶貧精準。大力推進金融扶貧,對扶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深加工及符合條件的專案實施專案貸款貼息,對戶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專案實施小額貸款貼息。良好執行村級資金互助組織,繼續擴大互助社執行試點,力爭實現全縣重點貧困村全覆蓋,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提供資金支援。1+4扶貧品牌的強力打造,進一步完善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提升了貧困群眾發展能力、培植出永久脫貧的致富產業、鞏固了穩步脫貧的信心動力。

(五)完善駐村機制,進一步實施結對共建。優化力量部署、健全管理機制,牢牢把握省三萬活動、市五幫活動、縣五聯活動機遇,優化組合三級搭配,探索駐村幫扶的新機制。在當前駐村全覆蓋的基礎上做到精準結對子、全力促共建,促進幫扶措施落到實處。督促駐村單位履行扶貧責任,杜絕只喊喊、不到村,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的形式主義。探索幹部駐村工作的新形勢,豐富幫扶載體、優化幫扶形式,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健全駐村工作機制,駐村工作隊(組)要充分展現黨和政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扶貧開發政策宣傳員、資訊員、引導員的極大作用,協助基層組織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落實保障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

(六)築牢動力機制,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10十幾年前,xx村吃飯靠救濟、用錢靠砍樹,經過堅持不懈的發展,蔬菜產業終見規模、出效益,村民生產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實踐證明,發展的意願在群眾,脫貧的主體是群眾,脫貧的動力來源於群眾,只有激發群眾甩開膀子苦幹實幹,脫貧才有底氣。一是宣傳動員精準。要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意願把握精準。切實瞭解貧困群眾的意願與期待,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從群眾最困擾的難題下手,找準突破口、實現全參與。三是主體地位體現精準。尊重群眾意願,順應群眾期盼,迴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對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等扶貧專案,均由村民通過民主評議議定建設內容、參與專案管理、進行現場監督。四是領頭作用發揮精準。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作為村幹部,不僅是村內普通一員,要自覺參與村級發展,更是致富的領頭羊,要帶領村民實現全面脫貧。因此村幹部要善於謀事創業、示範引領,不專權、不越權,精準發揮作用。

通過對三個村的調查、對比、思考,調研組認為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必須通過建立既具體、細化,又全面、系統的工作制度,引導廣大幹部把群眾當成與自己的親人,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疾苦,對貧困群眾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真幫真扶;要推動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力量跳出部門界限、克服條塊分割、突破區域限制,為群眾的致富夢和小康夢攜手努力、合力攻堅,幫助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推動精準扶貧落地開花,為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打造山區脫貧致富新標杆貢獻最大力量。

2022優秀扶貧調查報告(2)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雲扶貧搬遷辦發〔20_____〕13號檔案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青龍街道位於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戶195戶604人)。

截止20_____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二、貧困戶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資訊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資訊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戶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儘量安排農閒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並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物件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物件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專案,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戶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於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著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戶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階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鑑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戶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援力度,確保農戶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第12篇】2022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

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本文將介紹2022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

2022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1)

一、基本情況

xx村座落在206國道邊,尋全高速公路進出口處,與xx村相鄰。有耕地面積720畝,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395戶,1670人,全村人均純收入3000元左右。貧困貧戶118戶,300人,其中扶貧戶66戶210人,扶貧低保戶6戶17人,低保戶44戶70人,五保戶2戶3人。

二、村主要致貧原因分析

柑桔臍橙為主要產業,產業結構單一、規模不統一。生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產效益低下、增收門路單一,現又遭遇黃龍病的危害,加之農民觀念落後、又因交通不便,活動場所困難,因災、因病返窮較多,是該村貧困現狀的集中體現。

三、扶貧目標及扶貧規劃

針對xx村貧困現狀,我村兩委班子和扶貧工作人員通過進村入戶調查摸底,並與村兩委會多次商討,初步擬定了扶貧發展規劃,力爭在兩年內,通過專案拉動、產業帶動、包戶促動、整體推動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完成村國小至上江通組公路的硬化。力爭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長1.6公里面寬3.5米厚0.18米的要求,並搞好路間及排水溝建設和綠化帶建設,形成綠化景觀帶。

二是建設獨具風格的鄉村農居。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的辦法,對現有農戶庭院進行改造升級,把居住比較差、交通不便的農戶和土坯房、乾打壘房屋進行搬遷和重建,達到整齊劃一、特色明顯、出行方便、環境優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專案,建設xx村綜合服務大樓。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力爭在2022年向上級部門爭取啟動建設加層辦公室、服務室、圖書室、活動室、村文化活動室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大樓。

四、扶貧攻堅措施及思路

1、幾點措施

為確保扶貧對策和目標的落實,儘快改變xx村的貧困現狀,必須強化以下三項措施:

第一,成立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行連片統一打藥,徹底解決木蝨滿天飛的問題,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第二,實行土地流轉。把土地向種田能手和產業能手,農民通過培訓到外面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產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

第三,落實工作責任。村兩委班子實行分片包乾,全面負責xx村的扶貧工作,力爭今年扶貧專案資金的爭取和足額支付,建設綠化新農村建設點各項工作。

2、幾點思路

一是村兩委班子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精準扶貧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標、工作有計劃、行動有措施、考核有內容。

二是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援。各級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助推扶貧攻堅,用政策調動企業扶貧的積極性,並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援。同時,要積極協調金融、扶貧等部門為扶貧融資予以大力支援,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專項資金撥付。這樣,既可以減輕農民業的負擔和壓力,又能確保扶貧目標的實現。

三是在專案上給予支援。專案扶貧、專案拉動,是農村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在各貧困村爭取專案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援,使他們通過專案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農民素質。貧困村能否脫貧,村支部、村委會和村民的素質是關鍵。必須把那些有開拓精神、有經濟頭腦、善於為百姓辦事、敢於負責擔當的能人重用上來,建設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同時,要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加強對村民的專業技術培訓,達到扶志(志氣)、扶知(知識)、扶智(智慧)的有機統一,為農村實現整體脫貧奠定基礎。

2022優秀扶貧攻堅調研報告(2)

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是以羅霄山脈為中心的湘贛邊境鄰近地區,是國家確定和啟動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我市xx縣和xx縣納入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片區兩縣現轄35個鄉鎮,1個農場,面積4530平方公里,人口81萬,分別佔全市總面積和總人口的40.2%和20.5%。為把握重大發展機遇,推進扶貧攻堅程序,市政協主席會議決定,成立由曙光主席牽頭、夏盛副主席任組長的推進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課題調研組,由研究室承辦。調研組從3月至7月底,到xx縣、xx縣兩地和市發改委、市農辦、市民政局等市直部門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10多場次,並赴湘西自治州、重慶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的基本情況

2022年,國家制訂了《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羅霄山株洲片區兩縣的扶貧攻堅工作,按照中央和省裡的總體部署,動員、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砥勵奮進,扶貧開發取得了一定成績,有力地促進了片區兩縣的經濟社會發展。

(一)因勢制宜,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市縣兩級因勢制宜,積極籌備,切實採取有力措施,有序開展了扶貧攻堅相關工作。一是編制了實施規劃。片區兩縣編制了《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2022-2022年)》,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從總體要求、空間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社會事業發展與公共服務、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貧困村脫貧致富、改革創新與保障機制、政策支援與重點扶持物件等方面進行了規劃。兩縣入庫專案320個,總投資508.2億元。xx縣入庫專案152個,總投資231.3億元;xx縣入庫專案168個,總投資276.9億元。實施規劃已於2022年6月18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二是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羅霄山株洲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工作辦公室。片區兩縣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抽調專人組成了工作辦公室。三是爭取了重大專案。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片區兩縣重點開工建設專案168個,其中新開工專案106個。xx縣的意心水庫、石油天然氣倉儲基地等一批重大專案已經納入國家扶貧規劃籠子。片區兩縣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完成70.36億元,同比增長43%。

(二)借勢增收,收入水平穩步提高。近年來,片區兩縣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民生進一步改善。2022年,片區兩縣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89億元、財政總收入15.1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1%、27.4%。xx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608元,比上年增長2.9%。xx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888元,比上年增長5%。

(三)順勢強基,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片區兩縣內外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農村水電路網進一步完善,通訊、廣播、電視設施覆蓋面逐年擴大,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xx縣完成村村通水泥公路887公里,xx縣完成村村通水泥公路1560公里。2022年,片區兩縣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5億多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529處,治理病險水庫14座,解決5.2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順利推進,綜合覆蓋率達90.41%。

(四)乘勢改革,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片區兩縣堅持以人為本,對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民生問題得到了一定改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裝置和人員基本配齊,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殯儀館、社會福利中心等場館的軟硬體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初步建立。2022年,xx縣有各類學校69所,在校學生23365人;在全省率先實施一卡通專案,新農合參合率98.32%;新農保參保人數94268人,參保率101.9%。xx縣有各類學校296所,在校學生55951人;新農合參合人數49.8萬人,參合率98.6%;新農保參保人數324687人,參保率96%。

二、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形勢嚴峻

按照國家新劃定的人均年純收入低於2300元為貧困人口的標準,目前,全市有貧困人口30.1萬。其中,片區兩縣有貧困人口27.3萬人,佔片區總人口的33.7%,佔全市貧困人口的90.7%(見表3)。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分佈在自然條件差、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扶貧攻堅形勢嚴峻、壓力很大、困難也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貧困程度較深,小康程序不快。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2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我市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檢測體系》測算,2022年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為89.8%,比2022年提高12.2%,年均提高3.1%,而xx縣總體實現程度僅為77.1%,xx縣為77.5%(見表4和圖1)。片區兩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明顯偏慢,總體實現程度比全市低近13個百分點。按照市委提出的2022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片區兩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要以年均4%的速度推進,難度相當大。

(二)經濟比較落後,發展後勁不足。一是收入水平不高。2022年,我市羅霄山片區兩縣生產總值僅為全市的8.98%,財政總收入僅佔全市的7.07%。xx縣人均生產總值21024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2994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608元,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4.3%、55.4%、32.9%。xx縣人均生產總值18969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1489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888元,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2.7%、27.6%、35.4%。兩縣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見表5)。二是經濟結構不優。片區兩縣第一產業佔比過高,農村經濟以分散經營為主,優勢產業不優勢,經濟效益低;缺乏支柱性工業企業,沒有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或產業叢集;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培育不夠,在整個經濟中貢獻率過低。總體來講,兩縣還是經濟結構不優、經濟活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三是基礎設施滯後。片區兩縣還有23個村未通水泥公路,9個村未通電,40%的行政村沒有進行農網升級改造;4.1萬人常年飲水困難,20.4萬人常年飲水不安全;各類山洪地質災害隱患640處,威脅450個村13.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水利建設滯後,80%以上的水利設施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老化比較嚴重。四是公共服務不足。片區兩縣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科技等基本公共設施嚴重不足,公共服務水平偏低。如基礎教育有5.1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鄉鎮衛生院裝置老化陳舊,標準化村衛生室僅17個;100多個行政村未通廣播電視。

(三)機構運轉不暢,推進力度不夠。一是機構運轉不暢。市裡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設立了工作辦公室,明確了6人小組,但目前6人小組沒有到位,也沒有工作經費,日常工作主要由市發改委、市農辦等部門分頭開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工作指導、工作銜接、政策研究不夠。在面上扶貧方面,湘西自治州、張家界、懷化、邵陽、常德、郴州等有扶貧攻堅片區的地州市的扶貧辦都是正處級機構,而我市的扶貧辦與素質辦合併才是副處級機構。二是責任落實不到位。片區兩縣的《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已經批准實施,但具體到市級層面,工作責任還沒有明確到市直相關部門和片區兩縣,工作落實還沒有形成推進機制,工作評價還沒有形成考核機制,在資金扶持、政策傾斜等方面則更沒有納入議事日程。三是工作氛圍不濃。扶貧攻堅工作不僅僅是市扶貧辦、市發改委的工作,也是全市各級各個部門的工作。而現在面對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很多部門缺少主動聯絡、主動對接,如果還不引起高度重視,炎陵、茶陵將會錯失很多優惠政策、錯失很多發展專案、錯失難得歷史機遇。片區兩縣有國家級貧困村32個,省級貧困村76個,但目前我市黨建幫扶工作僅對兩縣4個村派駐了工作隊。四是經費投入不夠。全省13個地州市都安排了專項扶貧資金,長沙、湘潭兩個沒有貧困縣的市也安排了700萬元和4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而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個本級財政沒有安排專項扶貧資金的市。市扶貧辦每年只安排了10萬元工作經費。

【第13篇】2022大學生扶貧優秀調查報告

幫扶貧困大學生一直是我國的重要工作。本文將介紹2022大學生扶貧優秀調查報告。

2022大學生扶貧優秀調查報告

經過了3個月的細緻調查分析之後,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專門針對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38.1%的特困女大學生每個月從家裡得到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5.3%的來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的特困女大學生一樣貧困;特困女大學生有三難:求學難,勤工儉學難,找工作難,甚至連談戀愛都是一種妄想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並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裡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裡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麼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髮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裡,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櫃子裡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裡的特困生,但她並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範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範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裡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於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餘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佔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餘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願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閒、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佔比例分別為50.3%和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