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 篇一

《平移和旋轉》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裡關於“運動與圖形”的知識,是在學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和認識了方向的基礎上進行的,後續還要學習方格紙上的平移和旋轉以及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圖形的轉化。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認識還停留在舊教材上。原來教材是把認識平移和旋轉以及方格紙上的平移集中在一課時的,通過對教材的研讀,才知道現在教材把這兩個內容安排在三上和四下分開進行,可以說這節課的任務減輕了許多,主要內容就是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那麼如何提升學生對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呢?我主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1、整體進入,通過觀察、比較、分類,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教材是先教學平移,再教學旋轉的,但是身邊物體的運動方式卻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覺得整體進入更合適一些。學生可以通過對各種物體運動方式的觀察,初步感受到兩種運動方式的不同。

2、舉例說明,學生評價。讓學生舉一些身邊的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就是豐富學生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並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但是發現學生舉例子時還是會出現問題,試上時我是自己判斷的,感覺學生失去了一次思辨的機會,所以這節課我進行了調整,學生說完後,我讓他們自己用手勢判斷,同桌討論,都參與進來,真正把重心下移。在一些學生舉例後,讓沒有機會發言的孩子跟同桌交流,讓同桌判斷,使所有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

3、設計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感悟平移、旋轉的含義。對於平移,書上要求把數學書從左上角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但是在此基礎上,我又增添了兩個要求:

(1)再平移到桌子正中間

(2)除此以外,還能怎麼平移,就是讓學生把對平移的認識從上下左右拓寬到斜向,從桌面拓寬到空間,從而感受到平移的特點:平移之後,物體的位置變了,但是方向不變。而對於旋轉的操作,書上的設計也比較簡單,就是把圓盤的指標按要求旋轉到指定位置,我覺得這裡和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向的認識可以結合起來教學。因為四下學習這個內容時是藉助停車時轉杆的開啟和關閉進行教學的,其實它是截取了鐘面的一部分,對有些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存在困難。而這個圓盤其實就可以看成鐘面,又是比較完整的鐘面,學生理解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是個很好的道具,所以我就把這個內容進行了前置。同時安排了相應的練習,老師出題,學生互出,讓學生對這兩種方向建立起比較深刻的認識。

通過研討,我認識到了自己上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1、情境的選擇還應該更加慎重。有些活動使學生可能產生錯誤的認識。所以在選擇素材時還應該考慮地更深,有所取捨。

2、雖然這節課是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但是一些數學的嚴密性還應該注意。平移之後的形狀和大小不變,所以學生一些有問題的舉例應該進行改正。

3、結合體驗,可以將平移和旋轉在一起體驗,如書可以平移,也可以旋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各自的特點,同時進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轉的區別。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 篇二

平移和旋轉這節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而我在研讀教材中的情境圖,感到學生對於圖中的鞦韆和翹翹板中的運動學生易判斷成平移。所以在這一環節,我設想了模擬實物畫運動物體的運動軌跡,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種物體的運動是旋轉。

果然在實際教學中,孩子們對這兩種物體的運動方式產生了疑惑,其中秋千的運動方式,孩子們自己用鑰匙繩的運動自己解釋了和它同類運動形式的鞦韆運動,並有孩子關注到鞦韆是繞橫杆這個中心點運動的。這為後面孩子們理解翹翹板的運動方式作了有效的鋪墊。由於孩子們在翹翹板活動中感受到的是上下移動,所以對此運動方式很多孩子認為是平移,只有少數的孩子認為是旋轉,並且知道是繞支撐點旋轉。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們看清楚它的運動軌跡,我用米尺當作翹翹板,在黑板上畫三角形當作支撐點,用米尺的50釐米處對齊它,模仿翹翹板的運動,用粉筆畫出它的運動軌跡。這時孩子們看到翹翹板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軌跡,都清楚地明白它的運動方式應該旋轉而不是平移。

從這個小小的環節,我的感受是當孩子們對某些現象產生錯覺時,不仿讓模擬再現情境,幫助他們關注現象仔細觀察,定會讓孩子們對錯誤的認知重新認識,這比空講要實際得多。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 篇三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些指導原則,把理性知識轉化為多種形式的感性材料,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理解抽象的軸對稱圖形知識,感覺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數學美。

教材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基本採用了教材上的教學資源。為了讓學生為能更好的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資訊窗1中所呈現的旗幟圖片都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學生的思維容易受限制。所以我在出示的圖片中既有資訊窗1的部分圖片,又有不屬於軸對稱特點的旗幟圖片,再將它們進行分類。這樣設計既可以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又能充分調動學生運用經驗,並通過觀察、主動地分析、判斷去體悟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教學中我注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學生通過動手剪軸對成圖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並嘗試著去總結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含義。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背景是不一樣的,這種差異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充實、完善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遠遠強於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斷鍛鍊了表達能力,同時還加深了對於知識的理解與完善。

課的最後,欣賞幾組有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許多應用,從而體會到數學並不遙遠,並不神祕,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既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親密聯絡,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在優美的音樂、清晰的畫面中,讓學生置身與美好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平移與旋轉》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平移和旋轉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新教材在這一節的安排只要求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把平移距離這一部分內容放到了高年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課的匯入部分我用了動態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摩天輪、旋轉門、觀光電梯、扶梯、健身器和跳樓機,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然後再讓學生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運動,體會兩種運動的區別;最後觀察平面圖形也就是自主練習1中的題目,我不給學生動態的演示了,讓孩子自己發揮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來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再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在本課中,有兩個地方學生遇到了分歧,一個是對盪鞦韆的運動方式的判斷,另一個是對物體平移後的樣子的判斷。處理第一個分歧,我給學生出示的是個動態盪鞦韆的圖片,上面清晰地顯示了鞦韆動起來是圍繞著一根軸在轉動,這個時候我給學生解釋旋轉是圍繞著一個點或一根軸做圓周運動,盪鞦韆的運動其實是圓周運動的一部分,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盪鞦韆為什麼是旋轉了;而另一個分歧是在做課後練習的時候,學生並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去連線了,故把形狀相同的兩幅圖連在了一起,其實還是對平移的特點沒有弄清楚,於是我從講臺走到學生面前再向後轉,讓學生說一說我做了幾個動作,僅僅一個平移能完成嗎?這時候學生恍然大悟,發現了問題。講解過程中圍繞著這個問題總結,平移不改變圖形或物體的形狀和方向,只改變了位置而已。課堂上遇到分歧不要緊,學生在碰到問題時會進行反駁和議論,正是在這種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中才會有突破。

整堂課學生參與度很高,學習興趣濃厚,自信心提升不少,但課堂也有很多的不足,像對一些課堂生成的處理,對一些小細節的處理,都不是很好,比如,對六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分完類後,問你能不能給這種現象起個名字?當時有個學生說叫順時針,我說這是一個方向,就給孩子否了,應該順著孩子的想法說那如果這樣轉呢(逆時針)?學生就會發現這樣起名就不全面了。再比如,課本練習2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在做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先讓孩子讀一讀題目要求,弄清意思以後再放手就不會出現那麼多錯誤了。所以說課堂上的一些做題習慣也反射著考試時孩子的習慣。要想提高成績,還是應該從細節處抓起。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 篇五

《平移和旋轉》是人教版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從教學意義上講,平移和旋轉對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這一概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複雜。雖然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如何化抽象的概念為通俗易懂的生活現象,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理解,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呢。

我反思整節課的教學實踐,覺得以下幾方面比較成功: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突出了數學來源於生活。

新課伊始,我就讓學生通過課件瞭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的情景(遊樂園的遊樂專案):遊覽車、摩天輪、風車等,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接著讓學生觀看畫面,親身模仿這幾種遊樂專案的運動現象,然後讓學生分類,講述為什麼要這樣分,引出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物體的運動現象。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以後,讓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生活中你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現象。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講出一些常見的如:拉窗簾、風扇的轉動、螢幕的升降等,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辨析了日常生活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運動現象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徵,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學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

二、讓學生動手自主探究,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

在學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徵後,我讓學生用學具在桌面表示平移和旋轉,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更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了深刻理解;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種現象,在課堂上,我還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做了平移和旋轉的遊戲,引導學生利用肢體現場體驗,在教室裡左移、右移、在原地轉圈,來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建立對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較豐滿的表象基礎,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準確地鑽研、把握教材。

正確畫出物體(或圖形)平移的圖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如何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由於二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他們觀察圖形的平移常常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學生往往會把兩座小房子之間的距離看作是平移的距離。於是我由遊戲引入:聰聰和明明搬智慧樹,到達後卻發生了爭吵。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一下子就提起精神了,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的學習中。然後我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了解怎樣的一組點或邊叫做對應點和對應邊,然後全班一起數格子、討論交流,最後總結出方法:只要找到一組對應點,這一組對應點之間有幾格就是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幾格;平移各個對應點再將對應點連線,由此來畫出物體平移後的圖形。

但縱觀課堂,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處理不夠妥當:

1、在認識平移與旋轉的時候,教案的設計是先讓學生分類再講述為什麼這樣分。但我在巡視中發現分類情況五花八門,怕學生意見不統一,於是我就先講述分析了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方式,再分類,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2、沒有很好地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找對應點和對應邊時,多是老師或個別學生示範,大多數學生在下面聽,導致了有部分學生知識掌握不夠到位。如果能讓每個學生都有了思考的過程,再親自來數一數、說一說、畫一畫,那麼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高,重難點也就掌握得更好了。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 篇六

平移和旋轉現象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兩種現象,學生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平移的距離這一抽象的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把這些經歷作為教學的感性經驗基礎。遵循由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設計本課的教學。以活動的形式呈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平移和旋轉,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重要內容。本節課重在讓學生掌握平移與旋轉的本質,知道“平移”的特點是:直直的,方向不變;旋轉是圍繞一個點做轉動。教學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在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再現,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體驗平移和旋轉的價值。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自身體驗,化抽象的概念為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因而學生都能舉出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象。如:打氣筒打氣時做上下平移運動:國旗冉冉升起時做上下平移運動;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做平移運動車輪同時也在做旋轉運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引入“平移和旋轉”時,我通過與同學們一起在課堂上向左走幾步,向右走幾步,向左向右轉等實踐活動來體驗平移與旋轉的不同。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瞭解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徵。然後在解決初步會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時,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使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興趣濃厚。在整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與學生一起研究,師生之間建立的是平等、和諧、夥伴的關係。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生很容易對移動幾格造成錯覺,會錯誤地把移動7格理解成兩個物體中間的空格是7個。方向能夠弄清楚,但在格子中平移的圖案,如果是小房子之類比較複雜的圖案,有些學生又不會畫了。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機會,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得到正確的結果。先讓每個學生通過數一數、移一移,研究圖形平移的距離;再讓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以及確定的方法。學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質,那就是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最後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平移物體的幾個步驟:一找點,二描點,三連線。“找點”就是讓學生找出原圖形需要找出那幾個點的相應點;“描點”就是定出每個點平移之後的相應位置;“連線”就是把確定好的點按照原圖形的樣式依次連線。

新課標強調教學不能把知識的結果強加給學生,不能單純的只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而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本節的教學中,我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特點,使學生在找生活中平移與旋轉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