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作者介紹: 篇一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會考試題答案 篇二

一、選擇題

1、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輔”氣勢巨集大;“望”以實寫虛,因為從長安實際上是望不見“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頷聯是勸慰朋友的話,意思是說既然離鄉“宦遊”,離別是常事,不必感傷。

C.尾聯中的“兒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們在分別時不必像他們那樣哭哭啼啼。

2、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後兩句的理解正確的是()

A.我們無需在分手的路口,再為兒女們操心,傷心落淚。

B.我們儘管無所作為,但分手時也用不著像別人那樣傷心落淚。

C.在即將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平常送別的青年男女那樣傷心落淚。

D.在即將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我們的兒女那樣傷心落淚。

3、《黃鶴樓》的頸聯是()

A.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B.黃鶴雲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C.晴川歷歷陽樹,草萋萋鸚鵡洲。

D.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以“沉舟”“病樹”與“千帆過”“萬木青”作對照,表現了作者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B.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悵惘但又表現了達觀的人生態度。

C.形象地描繪了眼前景物,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態。

D.通過眼前景物的描寫,揭示了客觀事物新陳代謝、發展變化的規律。

5、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儘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淒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最後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歷。

二、賞析題

6、“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一句中,“無為”的意思是_________,詩句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簡述你對“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兩句詩其中蘊含哲理的理解。

參考答案:

1.A2.C3.C4.C5.D

6、不必、無須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

7、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

品詩悟情 篇三

引導:跨過剛剛的兩道門檻,我們終於可以與詩人同行,走進他的內心了!

1、讀全詩,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引導:題目(解題)、“離別”、“在歧路”以及書下注釋。

2、王勃在哪兒送別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導:送別之地是長安。可以從首聯及書下注釋得知。(讀首聯)

3、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到蜀川赴任。從地理角度看,兩地相隔千里。詩人在此用一個什麼字將這相隔千里的兩地聯絡了起來?“望”字。

詩人為什麼要“望”呢?

引導: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遙遠(風煙猶言路途遙遠、艱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內心有一份不捨與惜別,有一份淡淡的惆悵與離別之情。這裡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與其說詩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說詩人是用心在望啊!

4、試讀首聯,想想該如何處理語氣語調、重音等,才能讀出這份淡淡的離別之情。

①請一生讀,並說說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一聯的朗讀的。(生評價並再請一生讀)

②全班齊讀,試著讀出這份情感。

板書: 不捨

離別

5、作為人類生命歷程中有的情感體驗,別離是古今詩詞歌詠的一個重要主題。大家來讀一下我們知曉的一些有關別離的古詩句。

出示:全班齊讀一遍。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面對離別,人們通常充滿了不捨的深情,進而生髮出悲苦悽楚之態。那麼,詩人王勃的送別之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他的情感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變化。

帶著思考讀全詩。

①你從哪裡讀出詩人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說一說。

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一下。(我們可以從頷聯、頸聯和尾聯中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先講哪一句,視課堂學生回答情況而定。)

預設:

同是宦遊人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們都是離開家鄉外出做官的人啊!”相同的身份,使得詩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時,他也是在勸慰友人不要傷感,因為他倆這次分別也是客中之別,只是宦遊之路上的又一次離別而已。可以說,這時詩人的感情已經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悵與不捨,轉為釋然!

試著讀頷聯,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請生展示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女生讀前半句“與君離別意”(讀出一份不捨之情),男神讀後半句“同是宦遊人”(讀出一份釋然之情)。

板書:不捨 釋然

離別 宦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詩文獨創性的具體表現 篇四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在中國唐詩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作者的獨創性,從而使得這首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得這首詩經過幾百年以後還能被廣大的讀者所熟知。

1、詩風和詩體上的獨創性。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是王勃進行詩風改革的一個重要代表作,全詩撇棄了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詩風,建立了一種剛健的詩風,這種詩風在後來的唐詩中得到良好的展現,使得唐詩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成為了我國詩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詩體上,五言律詩作為一種新詩體,在王勃等詩人的筆下嘗試而形成,並走向成熟,使得五言律詩成為唐詩詩體的一個典型,從而使得更多的詩人來進行五言律詩的創作,使得中國詩文得到進一步地良好發展,豐富了古體詩歌的詩體型別。

2、詩文創作思想上的獨創性。以往的送別詩都是比較纏綿的,總是有一種催人淚下的感覺,王勃的這首詩將壯景應用到情感的表達之中,通過壯景來對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將送別詩的情感良好表達的同時,避免了詩文中的無病呻吟現象的發生,全詩雖然寫的是離愁別苦,但是卻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這給後世的詩文創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李白的《贈汪倫》也就是這種創作思想的良好利用。

3、詩文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全詩的首聯採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將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在傳統離別的詩詞歌賦中往往採用的是淒涼的景物來進行離別情意的表達,而這首詩採用的卻是一種遼闊的景物來對離別之情進行表達,其表達手段相對於用哀景來表達更能表現出離別的傷感,同時使得全詩的情感色彩更加亮麗,避免了送別詩那種陰暗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而詩文的尾聯採用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寫作手法,通過勸解莫要流淚,將離別之情進一步地進行昇華,使得依依惜別之情更加淋漓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