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市場報告多篇

建設市場報告多篇

【第1篇】土地市場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_____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_____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_____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 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巨集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檔案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_____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_____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_____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式》和《_____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_____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檔案的出臺,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援。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路、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著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釋出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

5、6年時間,_____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_____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_____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_____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_____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巨集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巨集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著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稅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專案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專案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著專案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_____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執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第2篇】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築市場監管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築市場監管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築市場監管考察團)

2022年1月4日

按照建設部外事計劃的安排,由中紀委駐部紀檢組組長姚兵同志帶隊、部稽查辦公室組織的建築市場監管體制考察團、於2 004年12月13-25日赴美國、加拿大兩國進行了考察訪問。考察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主管部門對建築市場監管的主要物件、內容和主要的監管手段:政府投資專案的管理;工程建設技術法規體系;建築防火標準等。考察團一行5人受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城市發展部和加拿大抵押貸款與住房部(cmhc)的邀請,12月13-18日在美國分別訪問了世界銀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美國消防協會。12月19-24日在加拿大期間由(cmhc)組織與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加拿大國家建築研究所、多倫多市政府、加拿大young&wrights設計公司、加拿大林業協會、b c省業主保護辦公室進行了會見和座談。

按照考察團奇出訪前擬定的考察提綱,美、加兩國各接待單位做了認真準備,考察團所到之處得到了熱情接待,與有關部門和單位就今後加強聯絡與合作進行討論,經過全團成員的共同努力,考察團取得的預期的效果。現將考察的主要情況和內容作如下總結:

一、世行投資專案的管理情況

國務院最近釋出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資體制,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健全政府投資專案的決策機制、加強政府投資專案的管理、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效益等。為了借鑑世界銀行在我國貸款專案中對投資決策和專案管理中經驗和做法,為此訪問了世行。期間,世行東亞與太平洋基礎設施局局長christian delvoie、城市發展局局長keshav varmacjjw參加會見。

世行首席經濟師songsu choi就世行專案作了投資分析與評估實務的講解,介紹了專案立項、評估和實施監督中經濟分析、方案比選方法。針對改善國內專案投資低效和專案管理水平不高的狀況,對政府投資工程如何發揮民營部門的作用,合理利用設計——建造——運營、特許經營和整體出售的建設方式進行了探討。

世行專案官員william kind以水處理專案的資金效率為題,分析了資金成本、債務,資產的生產效率和建設工程中超額設計問題。提供了世行貸款主要國家水消費比較資料。對中國水消費增長和設計標準的制定提出建議,並以西雅圖的透特河水處理專案管理效果為例進行了演示。

考察團在昕取了上述介紹後,與世行官員就世行在中國貸款專案建設中,如何與建設衍政主管部門進行合作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汙水處理等專案建設領域的合作。

二、美國建築防火標準和研究試驗室情況

此次考察重點之一是瞭解美國建築標準的制定和管理,以建築防火標準和試驗為典型,重點了解到美國建築標準體制編制釋出程式。美國建築標準管理機構為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簡稱nist),該所由國會批准成立於1901年,隸屬於美國商務部,總部設在華盛頓,其基本職責有四方面:一是以計量和標準試驗室為基礎,為

國家建築工業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援,保證建築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提高;二是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支援高風險和可利用技術的開發,並使其具有經濟前景;三是通過全國各地的中心站向中小製造商提供技術和商業支援;四是設立和頒發全國優秀施工和產品質量獎。

建築防火研究試驗室設在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內,現有155名工作人員,每年財政預算4400萬美元。該試驗室主要對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技術進行防火、防盜、防其他災害的試驗,提出生產和使用標準,大部分標準被美國消防協會作為全國的“模式”標準使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建築、結構和基礎設 施的防恐安全工作。9.11後美國國會授權nist在兩年內完成世貿中心倒塌的技術分析以及相應防火、撤離和應急機制的研究工作。2001年美國總統批准建築安全法案,nist以建築防火試驗室為主成立小組負責調查全國建築原因導致傷亡的情況。

美國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是美國建築防火活動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美國建築防火標準制定釋出的管理機構。nfpa成立於1896年,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在全世界設有六個地區聯絡部,工作人員300多人。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nfpa擁有個人會員75000多人,來自80多個國際商業和專業組織,遍佈100多個國家。nfpa與我國公安部和建設部等部門保持著工作聯絡。

nfpa的規範標準制定機構共有225個專業委員會,6000多名志願消防安全技術專家、建築規範官員和建築師。這些人員主要分佈在消防部門佔31%,商業與工業部門佔20%,醫療保險衛生部門佔11%,建築師及工程技術人員佔8%,聯邦、州及市政府佔7%,保險業佔6%,其他人員佔16%。通過完善、公開和廣泛論證的工作程式,制定涵蓋消防安全所有領域的規範和標準。

nfpa在世界消防產業發展、建築、電氣和生產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如其制定的《建築安全規範》(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code,nfpa 5000)、《水噴淋系統安裝標準》(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nfpa13)等不僅在美國廣泛使用,而且已被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和法制部門參照,用來制定本國的國家標準和規範。此外,世界許多保險機構在進行風險評估和保費制定時也參照使用這些規範和標準。這一點值得我國在今後制定工程建設國家標準時借鑑。

三、加拿大政府和公共工程的管理

關於加拿大公共工程管理,考察團瞭解了加拿大公共工程部,溫哥華會議中心專案管理辦公室和市建築委員會,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多倫多市政府公共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加拿大公共工程部(public work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負責聯邦政府投資工程的實施和建設,公共工程部官員直接負責工程建設,包括組織設計、工程招標投標、施工合同簽定直至工程竣工驗收的管理。政府工程的管理本著公開、公平和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的原則,在工程和服務的招標投標和採購中,遵守北美貿易協定、wto有關協定和加拿大政府的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政府工程按照政府批准的預算嚴格控制工程造價,大多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政府工程編制標底,並作為評標定標的依據,一般情況下投標價超出標底25%即作為廢標處理。定標原則多采用綜合評標的辦法,其中技術標所佔比例超過商務標,並不保證低價中標。對於政府投資工程造價在一定限額範圍內工程,則在指定承包商名單中,採取議標方式確定承包商。加拿大政府投資工程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基本不存在合同違約和拖欠工程款的情況。

溫哥華會展專案辦公室由政府組建,是建設溫哥華會展中心專案專職機構。會展中心作為加拿大承辦2022年冬奧會專案之一,由聯邦政府、bc省和溫哥華市政府以及私營機構共同出資建設,總投資6億加元,建築面積22000米,2022年開工,2022年竣工。會展專案辦公室是會展中心專案董事會的工作機構,董事會的各成員全部由政府任命。董事會負責會展中心專案建設從融資、拆遷、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由董事會擬定的建設計劃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建設計劃中包括專案各建築建設的時間、預算分配、設計和構造形式。除此之外也包括專案的變更決策和批准程式、各級政府和私營投資機構的責任分工、專案建設所應遵守的環保等法規和技術規範等。專案實施階段的設計和施工及工程諮詢服務都採用招標投標。董事會下面設若干機構並聘用專業人士負責專案建設的各項工作。

四、加拿大政府對建築工程的監督檢查

對建築工程和建築市場進行監管是加拿大政府的職責之一。各級政府機構都配備有監督檢查機構和相應建築官員。政府監管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按照議會批准的建築規範對建築工程的監管,另一方面依據相應法規對建築活動主體如承包商、材料供應商的監管。建築規範是政府實施建築工程監管的主要依據,由於加拿大為聯邦制國家,建築規範一般由各州政府制定、議會發布,規範的制定主要採用聯邦政府有關機構制定的模式規範。

加拿大建築模式規範主要由加拿大建築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construction)制定,該機構屬於加拿大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研究院還設有建築材料中心等機構。建築研究所經費由聯邦政府撥付,內設規範中心,制定加拿大建築、防火、給排水、節能等模式規範。模式規範的制定採取委員會制,各專業委員會由全國不同單位的專家兼職組成,其中一個部門的專家不得超過三分之一。一個規範的制定通常經過1-2年時間,規範修訂週期平均在5年左右。規範的制定和修訂由委員會提出修改意見後,發給全國有關單位和組織徵求意見。加拿大研究建築所負責聯絡近40個專業委員會,並審批和釋出各委員會制定的規範。

加拿大各州釋出的建築規範具有強制性。如安大略省建築規範(ontaro builing code 1997)由安大略省城市和住房部發布,規範的內容有一般規定,防火與居住安全,結構荷載和程式,防風、防水、防蒸汽,熱力、通風、空調,給排水,衛生系統,房屋變更使用,裝飾裝修,交付和使用。

按照建築規範對建築工程的監督檢查主要由市政府有關部門執行,建築施工的安全由州政府監督管理。

建築施工許可是各市政府對建築工程監管的重要手段,如多倫多市政府城市發展局負責建築許可證的頒發,2022年該局頒發了3310個,價值37億加元的建築許可。城市發展局內設的建築部有官員、各類專業高階工程師負責全市建築工程的檢查。檢查的方式有強制性檢查、緊急情況出現後的檢查、防火檢查、投訴檢查、一般性檢查、特殊標誌和區域的檢查。溫哥華市政府設有建築施工許可和監督管理處,共有檢查人員85人負責全市建築工程的檢查工作,近年來檢查的重點主要集中防火、抗震、環境影響、殘障設施和個人安全防護設施的檢查。

實行承包商和專業人員的資質管理是政府實行建築活動管理重要手段。

加拿大對建築承包商發放資質(licence)主要是幾個大省,如british columbia省(簡稱bc省),根據該省業主保護法(homeowner protection act)和bc省政府的授權,對在該省從事住宅施工承包的單位發放資質。實施資質管理主要是為保護業主的利益。發放資質的條件由政府制定的保險公司,根據承包商

的信譽和業績作出評估,業主委員頒發資質。目前該省已發資質3200餘個。業主委員會通過開展研究和教育培訓工作幫助承包商提高住宅工程施工的質量,同時在業主房屋維修、質量保證金和有關財務支援等方面提供諮詢和幫助。業主委員會代表政府參加國際組織的有關活動,關於住房管理,2022年9月11-14日將在日本東京召開第10屆國際住房和居住保障會議,日本國土交通省負責籌辦此次會議。

在建築工程的檢查活動中,溫哥華市專門聘用經註冊的專業人士參與施工報建、施工圖審查和施工現場檢查工作,這樣可以減輕政府檢查部門的工作壓力,以滿足業主的要求。註冊專業人員需經過專門的考試後,由政府發給執照,註冊專業人員的活動受到政府、業主和社會的監督,對如出現違法、違規和侵犯他人

利益的行為,政府將給予懲處或吊銷註冊證書。

五、考察團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1.應加強與世界銀行有關部門的聯絡。此次考察訪問中,世行對我國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是比較瞭解的,座談中世行方面也希望在同各專案主管城市合作的基礎上,今後加強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聯絡,提高專案實施建設的水平。我部有關單位可在世行貸款的汙水處理專案、垃圾處理、城市交通和環境建設等專案共同探討合作關係,儘快解決汙水處理專案中管網不配套的問題,同時利用世行的資金開展工程建設標準等軟課題的研究工作。

2.應加強工程建設標準資訊化工作。美國和加拿大工程建設標準管理工作中有著較為便捷和高效的資訊資源和資訊渠道。隨著建築領域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大量湧現,工程建設標準化的制定、修訂工作充分利用大容量的資訊資源是必備的條件。同時在採用國際標準和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過程中也都需要標準資訊的支援。我部作為工程建設標準主管部門應加強同美國、加拿大有關研究機構交流與合作。從而對我國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3.應加強建築節能和建築保溫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開展建築領域節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築節能涉及建築領域的有關部門和有關工作,其中主要環節之一是建築設計工作要有相應政策和措施,同時要加強有關節能課題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此次訪問中,加拿大young-wright設計公司在對比我國和加拿大高層建築牆體保溫技術差異的基礎上,提出瞭解決高層建築設計中保溫的若干技術措施,通過採用新技術的模擬試驗,證明保溫和節能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4.應加強國外建築市場監督檢查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的研究。加強建築市場的監督檢查是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要解決當前我國建築市場諸多不規範行為,提高建築市場監管的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今後需組織專門力量對國外建築市場監管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範開展研究,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建築市場監管體制提供參考依據。

建設部赴美國牌大建時監管考察陽名單

二○○五年一月四日

團 長:姚 兵中紀委駐建設部紀檢組組長

副團長:焦佔拴建設部稽查辦公室副主任

團 員:趙毅明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調研員

羅曉傑建設部市場管理司調研員

彭楚月建設部外事司專案官員

【第3篇】縣農村市場五年建設工作報告範文

一、基本縣情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資水中游,雪峰山東南麓,東鄰漣源、冷水江市,南連新邵、隆回縣,西接漵浦,北界安化。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林場、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142個行政村,人口134萬。新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氣候溫和,環境宜人,素有“湘中寶地”之稱。

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情況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市場分佈廣,傳統的集貿市場遍佈全縣各鄉鎮,但我縣經濟較為落後,各鄉鎮農貿(集貿)市場散亂、設施陳舊、功能不全,難以很好地發揮作用。近年來,我縣抓住國家實施“雙百市場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等政策的大好時機,對農村市場進行改造和規範,使市場功能不斷提高,方便了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情況

xx年度我縣共建標準化農家店330家,其中湖南資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農資農家店70家,新化縣日盛商都建日用品農家店120家,婁底市天客超市有限責任公司建日用品農家店140家,資豐種業改造配送中心1個。我縣從xx年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我縣已有2家承辦企業,已建標準化農家店495家,其中農資農家店195家,日用品農家店300家,農資配送中心1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網路已覆蓋全縣29個鄉鎮(林場、辦事處)的405個行政村,鄉鎮覆蓋率為100%,行政村覆蓋率為35.4%,農村市場流通網路基本形成。通過實施這一工程,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農家店經營效益穩步增長;承辦企業參與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銷售網路進一步擴大,農村市場份額逐步提高。如湖南資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xx年實現銷售總額21000萬元,其中農家店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比承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增長了30%。“萬村千鄉”農家店建設帶動社會投資1600餘萬元,吸納社會就業1400多個崗位,為改善我縣農村消費環境、繁榮農村市場、促進農民增收、增加社會就業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家電下鄉工作情況

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是繼“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之後又一項惠民工程,我縣自xx年12月1日正式啟動以來,工作進展順利,已取得一定成效。至xx年底,全縣共備案家電網點201個,銷售家電下鄉產品41626臺(件),實現銷售額6619萬元。已補貼到位資金888.5萬元,補貼兌付率為98.9%。全縣共備案汽摩網點10個,汽摩下鄉產品兌付財政補貼16184臺,兌付補貼資金1542.5萬元,補貼兌付率為99%。xx年國家財政支援家電汽摩下鄉網路建設專案43個,財政支援資金60萬元。

(三)農村集貿市場改造情況

從xx年開始,我縣積極爭取國家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專案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我縣鄉鎮農貿市場分期分批進行改造,逐步取締馬路市場。現已對我縣文田、天門、吉慶、曹家、白溪等鄉鎮的5個農村集貿市場進行了改造,xx年又對縣城的城南市場進行了改造升級,科頭、田坪等2個集貿市場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這些市場的改造升級對搞活當地經濟,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繁榮我縣城鄉集市貿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農村市場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縣各級市場已成為促進物流、資訊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連線城鄉之間、產需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但是,我縣市場體系還不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一)現有佈局不盡合理,市場建設規劃滯後

市場建設佈局不盡合理,鄉鎮市場功能不配套,與我縣快速發展經濟社會還有一定距離。

(二)市場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滿足入市者需要

我縣各級市場由於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層次低、功能不配套,市場已難以滿足人民生活需求,有待升級改造。同時市場配套設施落後,尤其缺乏貯藏保鮮設施、農產品質量檢測設施,嚴重製約現代交易方式的進入。

(三)資金籌措較為困難,市場建設舉步維艱

市場建設具有較強的社會公益性,涉及土地徵用、市場設計、專案施工、設施配套等,投資大回報低,社會投資的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已建市場由於後續投入不足,導致設施老化,功能萎縮等一系列問題。

(四)“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還存在諸多不足

一是農家店網點分佈不平衡。承辦企業選布農家店時,對經濟條件好的鄉村多布,造成農家店的覆蓋率不均衡。

二是“萬村千鄉”一網多用的功能基本上沒有發揮。

三是因資金、土地和政策等原因,致使配送中心建設嚴重滯後。

四是農家店連鎖配送率、店容店貌、管理制度、規範服務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家電下鄉監管難度大。

四、xx年市場建設規劃

針對我縣農村市場現狀和存在的問題,xx年我縣的市場建設工作主要是繼續抓好農貿市場的改造升級、馬路市場的整頓、新農村示範店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國家“雙百市場工程”的要求,建設1家綜合農產品批發大市場(西河廣益農貿市場)。

(二)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加快鄉鎮集市升級改造。xx年爭取改造2家基礎設施薄弱、功能不全的鄉鎮集貿市場。

(三)繼續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實施,推動鄉鎮農村商業網點從鄉鎮中心區向邊緣區農村擴充套件。全年爭取新建或改造農家店550家,建設配送中心2家。進一步完善鄉鎮市場網路建設,豐富農村商業網點。

(四)繼續抓好馬路市場的整頓和規範,逐步取締馬路市場。

(五)建設一批新農村示範店。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宗旨,加快鄉級商業中心、村級商業網點建設,創造便民店、綜合超市等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基層市場網路模式。

【第4篇】土地市場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土地市場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_____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_____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_____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 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巨集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檔案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_____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_____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_____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式》和《_____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_____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檔案的出臺,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援。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路、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 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著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釋出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_____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_____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_____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_____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_____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巨集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巨集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著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稅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專案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專案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著專案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_____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執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第5篇】關於我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市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因,對區域產業發展有引領和帶動作用。建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興一座城鎮,已是被無數例項證明了的成功經驗。我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如何?對我縣產業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怎樣?帶著這些問題,縣人大常委會成立了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情況調查組,於今年9月至11月,先後深入到城區重北超市、重客隆超市、蘇寧電器超市、東門綜合市場、李家灣農貿市場、家樂匯建材市場、南門生產資料市場、大北街鋼材市場和一些鄉鎮集貿市場、政府的職能部門,採取實地踏看,聽取彙報,座談了解,查閱資料等形式,就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圍繞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狠抓商貿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發展商貿企業,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積極調整商業業態,全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一個多業態的商貿流通網路正在形成。據統計,目前全縣共建有商貿服務網點8900多個,營業面積250萬平方米以上,從業人員7萬人以上。縣城城區共有營業面積150萬平方米,已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業網點有59個43.6萬平方米。

(一)重點市場初具規模,專業市場已顯雛形。重北超市、重客隆超市、蘇寧電器超市、金泉超市都已有一定規模。其中金泉超市現有連鎖店17個,營業面積16350多平方米,職工689人,年銷售額達0.36億元。塔山片區裝飾建材市場集裝飾裝潢、銷售、設計於一體,相關商家70餘家。汽車城、摩托車市場、傢俱商場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勃勃生機與活力。東門綜合市場現有營業面積4.5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近xx人,各類門市攤位450餘個,年交易量達65萬餘噸。蛋禽市場營業面積有2.6萬平方米,年交易量達 0.3萬噸,年交易額達 3600萬元。南門生產資料市場現有面積0.5萬平方米,年交易量達4萬噸,年交易額達 1.2億元。以城區市場為中心,向鄉鎮和鄰近區縣輻射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萬村千鄉”工程取得明顯成效,農村消費市場進一步活躍。截止今年10月,全縣已建成合格農家店421個,今年底將建成合格農家店624個,實現全縣行政村日用品店和農資店全部雙覆蓋;已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8900臺(件),銷售金額5900萬元,汽摩下鄉產品達6051輛,銷售金額3496萬元,家電下鄉汽摩下鄉銷售額在全市40個區縣名列前茅,農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三)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多種商貿流通業態並存,流通規模不斷增大。近年來,我縣商貿流通領域不斷放開,重北超市、重客隆超市、蘇寧電器超市、福建永輝超市等國內知名商家相繼進駐。國內大型商業集團的進入,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業態和管理模式,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現代新型業態在我縣快速發展,呈現繁榮活躍態勢。據xx年底統計,城區已建商場25個14萬平方米,農貿及專業市場18個16萬平方米,酒店賓館989家,大型酒店歌城15個6萬平方米,商貿物流中心6個1萬平方米,商業步行街2條,商業特色街8條8.6萬平方米。 xx年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6億元,同比增長20.8 %,增幅在渝西經濟走廊十二區縣中名列第2位。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佔gdp的27 % ,實現稅收 13982 萬元。批發零售商品銷售總額實現55億元,同比增長 27.5 %,增幅在渝西經濟走廊居第3名。連鎖經營額實現9.8 億元。

(四)商務專案工作成效明顯,市場監管調控水平不斷提高。為了加快推進商貿流通市場建設,xx年,縣委、縣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銅梁縣流通企業十強餐飲企業十佳評選方案》、《銅梁縣萬村千鄉市場工作推進實施方案》,編制了《銅梁縣xx年—2022年商業網點建設規劃》,建立了商貿流通設施專案庫,近兩年先後到市爭取商貿流通和市場建設專項資金 300 萬元,刺激和帶動 3000 多萬元社會資金投入商貿流通設施建設,為引導市場建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兩年,引進了蘇寧電器商場、福建永輝超市等大型商貿企業,全縣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從xx年的18家增加到目前的41家。據縣貿易局初步統計,去年以來僅縣城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場和市場近30萬平方米,是銅梁縣城有史以來建設的大中型商場和市場的總和,其中上萬平方米的商場、市場有10多個;政府主導修建的8.6萬平方米的西部秦淮商業步行街成為渝西乃至中國西部重要休閒美食街。同時,不斷加大商務執法力度,縣貿易局、工商局、質監局、市政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城鄉商貿流通市場管理日趨規範。在 2個超市建立了2個市場監測點,對主要生活必需品庫存臨界點實行報告制度,提高了市場調控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加強了對主要生活必需品的餘缺調劑,xx年先後從外地調運蔬菜、豬肉等生活物資23萬噸,確保了市場供給,滿足了城鄉居民生活消費需求,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規劃建設滯後,體系不夠完善,佈局不盡合理。由於我縣過去市場體系發展缺乏系統全面的長期規劃,商品市場體系發育不平衡,市場分佈不合理,建設標準不高,功能不完善,市場與居民區混雜,無停車場、衛生、供、排水等設施,市場專業分割槽和特色不明,專業市場少、綜合市場小、便民市場差。縣內沒有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現代批發交易中心、專業市場、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發展緩慢。商品流通市場已不能適應城市化的發展要求和居民的多層次消費需求,商品流通市場體系的培育與我縣建立“主城功能拓展區”的市場結構以及功能和規模不相適應。縣城老城區是縣城傳統的商業中心,網點眾多,如人氣很旺,但缺少大型知名商場、連鎖超市、高檔酒樓、賓館,新城區便民市場網點建設滯後。大北街鋼材市場,以街為市,影響道路暢通,上下和銷售鋼材時,躁音擾民,群眾怨聲載道。正街商業中心區、李家灣和東門綜合市場都沒有配套的停車場、貨運場,群眾購物和業主進出貨物都只能在主要街道停車,造成城區交通堵塞。

(二)農村商品市場發展緩慢,城區農貿市場急需改造升級。隨著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步到位,一批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產業帶、產業區逐步形成,我縣農產品在數量、質量、品種上日益增加。但是,我縣目前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能夠輻射全市乃至鄰近省市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縣農產品的流通,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縣內相當一批農貿市場基礎設施簡陋,服務功能落後,經營環境不優,營銷方式粗放,已不能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有的市場甚至出現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這種狀況不僅造成市場經營被動,高耗低效,削弱了其應有功能,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品味的提高。

(三)商品市場與現代流通業態融合差,新型市場發展緩慢,市場品牌建設不足。我縣現有物流業的發展還很落後,全縣沒有形成統一物流配送體系,沒有大型倉儲及中轉設施。專門從事物流的企業少,且經營分散,缺乏集中優勢,引導作用不強。城區專門從事物流運輸的6家企業,除郵政局的精細物流對外運作較好外,其它的幾家物流企業其實是企業為自己服務的配送中心,履行社會物流的職能差。政府規劃的農貿市場(農產品消費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百貨批發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建材裝飾市場、汽摩配件市場、傢俱市場、舊貨市場、廢品收購市場等八類專業市場建設滯後,存在“小”、“散”、“無”的現象。新舊汽車、摩托車交易活躍,但目前只有皇廷汽車城有較大規模,其它的汽車和摩托車交易都是以小門市交易,沒有形成規模。縣城還沒有舊車交易市場,舊車交易通過主城和永川、合川等地汽車交易市場交易,一些是通過縣城內的檔鋪和個人介紹進行交易。沒有廢品收購市場,現有的幾個廢品收購門市在城區的幾個主要入口處,亂碼亂堆,違規拆解,影響市容市貌,汙染城市。公共商務資訊建設滯後,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業態發展緩慢。

(四)商貿發展環境不夠優化。一是政府主導不夠、政策扶持不力,缺乏系統、有效的政策舉措, 存在“有市無場”和“有場無市”的現象。浙商投資的家樂匯建材市場,現有面積3.3萬平方米,有311個雙層獨立商鋪,有配套的貨運場地和倉庫,市場門點可容納現有城區所有的建材經營戶。然而,家樂匯建材市場內門可羅雀,入駐業主少,市場經營慘淡,“有場無市”。距家樂匯建材市場1公里遠的塔山坡建材市場,幾十家經營戶分散在近1平方公里的街道內,“有市無場”。同時,與之配套的貨運市場在城區中心,以街為市,堵塞交通,對該地區的治安、消防、交通及市容市貌的影響日益凸顯,群眾意見很大。南門生產資料市場和大北街鋼材市場、東門綜合市場、李家灣市場等也存在這些的現象。二是一些市場業主對市場經營的認識不到位,市場檔次不高,設施差,管理不到位,衛生狀況極差,少有 “專、精、特、新”之路的專業特色市場。

三、幾點建議

儘管我縣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只要因勢利導,遵循規律,改善管理,整合資源,在今後一個可以預期的時期內,商品市場仍然具有很強的生機、活力和發展空間。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商貿流通市場發展的思路。在堅持實施“興工富縣”戰略的同時,大力實施“商貿活縣”戰略。通過廣泛宣傳,使全縣上下充分認識到,建設和發展市場,既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又能促進城市建設、擴大社會就業,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會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應把加快市場建設,推動商貿物流業發展作為優化我縣產業結構、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從我縣實際出發,對接大交通,儘快理清商貿流通市場、商貿物流業發展思路,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大力提升改造傳統服務業,培育引進現代服務業,提升改造巴川商業步行街商業圈,豐富西部秦淮商業步行街內涵,培育若干個有帶動作用的大專業市場,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推動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

(二)進一步完善商貿流通市場建設規劃。按照 “主城功能拓展區”城市功能定位,本著“城內大市場、城郊大賣場、城外大物流、城中特色街、社群便民店”的發展思路,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業網點建設規劃》。要規劃好當前市場缺位的物流中心、倉儲轉運中心等重點商貿物流設施建設專案。加強與建設、國土等部門銜接,確保重點商貿物流設施的規劃落實。要切實加強規劃的執行,堅決避免朝令夕改,充分發揮規劃在市場建設方面的“龍頭”作用,確保規劃的嚴肅性、長期性和穩定性。

(三)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商品市場,不斷完善我縣市場體系。一是初步建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商品市場體系框架。以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補充為目標,構建縣級核心商貿中心,鄉鎮區域商貿中心,鄉村商品銷售網點配套的市場體系。全縣新培育若干個年交易額分別在5億元以上、1億元以上以上的市場主體,成為商品市場的骨幹力量。二是加快培育農村消費品流通網路。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工程,加快發展農村新型流通方式,積極引導和擴大農民消費。圍繞小城鎮和新興集鎮的開發建設,加強商業流通設施的建設,改造和提升農村傳統的集貿市場。重點引導和鼓勵城市有實力的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銷售網路,改造“夫妻店”、“代銷店”,把連鎖店開到鄉鎮和村組,建設縣鄉商品配送中心、鄉鎮連鎖超市和村社農家店,方便農民購買,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幹、村組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路。三是要依託我縣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農業產業化和發展效益農業的要求,培育1-2個大型的產地型工農業產品批發市場。建議在縣城至蒲呂的快速通道旁規劃興建一個集工農業產品交易、倉儲、運輸、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批發大市場。加快市場資訊釋出系統、檢驗檢測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電子結算系統建設,充分發揮聚散輻射功能,帶動區域性市場和產地市場的發展,擴大農產品出縣、出市。要結合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需求,扶持建設一批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健全的社群便民市場。建議在城區金龍大道周邊、世紀陽光居住區、晏渡橋地區、南城社群和西門社群規劃新建便民農貿市場。四是結合商業網點規劃佈局調整,加速整合現有各類專業市場,進一步改造市場設施,提高市場檔次和水平。對部分規模較大,影響力、輻射力較強的市場,要加快市場配套設施建設,適時進行升級改造,促其規範發展,不斷完善倉儲、停車、運輸、金融、通訊、餐飲、住宿等服務體系。有條件的應增設電子商務系統、資訊查詢系統等;引導城區農貿市場創辦超市交易區,實行淨菜和標準化商品上市;啟動農貿市場“農改超”工程,給予“農改超”工程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對“農改超”市場按其經營面積每平方米給予50-100元的補貼經費,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提升市場檔次,適應現代流通業發展需要。對李家灣農貿市場、東門綜合市場、仙魚塘水果批發市場,應逐步完善市場衛生安全設施、計量檢測設施、儲存保鮮設施、運輸設施,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取締場外經營交易行為。對蛋禽市場、友誼消費品綜合市場等具有較大潛力的專業市場,採取遷建、置換等形式,不斷擴充市場容量,進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和輻射力,打造品牌市場。對現有分散各處、經營戶較多的塔山坡建材市場, 按照便利商品儲存、運輸、經營的原則,可通過合併、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整合歸併到家樂匯建材交易市場,突出“一市一品”特色,避免市場同城分割,提高市場資源利用效率。 對不符合城市規劃,嚴重影響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城市環境的大北街鋼材市場、塔山坡貨運市場,以及因城市建設和其他建設需要搬遷的市場,實施歸併搬遷至南門生產資料市場,或經批准在城郊結合部擇址重建。對經歸併、調整後騰空的市場用地,屬商業用地性質並符合城市規劃的,可繼續用於建設其他新興市場或服務業專案。

(四)優化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大力營造“興工富縣、商貿活縣”的輿論氛圍,提高全縣幹部群眾對市場建設和管理的支援率。加快城市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市場建設發展需要。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簡化商貿流通市場和物流業審批手續和辦事程式,健全和落實政務公開,為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各行政執法部門應為市場建設提供“一條龍”服務,不得對重點專業市場進行多頭重複檢查,堅決制止亂收費現象;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應密切配合,著力整治市場周邊治安環境,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營秩序;貿易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協調工作,及時掌握重點市場、現代物流企業建設和發展動態,幫助解決相關問題。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市場管理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深入開展建立文明市場活動,重點解決市場“髒亂差”和“假冒偽劣”問題,整治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市場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能力;規範市場內部管理,制定和落實各市場內消防安全、衛生保潔、安保巡查等項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教育和引導市場經營戶切實規範自身經營行為,嚴格實施亮證經營、售貨信譽卡制度,積極開展“消費者信得過攤位”、“五星級文明經營戶”等評選活動,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提高市場信譽度。

(五)加強領導,發揮政府在市場建設上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加快商貿流通市場和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市場建設管理的組織領導。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出臺關於加強市場建設與管理的具體實施意見,制定市場佈局調整方案,逐步實現市場建設由社會自發型向政府主導型轉變,走政府主導、部門主管、企業主辦的市場發展之路。強化政策引導,研究、制定統一的市場建設方面政策,避免“一場一策”、政策打架。明確各鄉鎮和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市場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職責及其扶持政策,並將其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進一步加大對市場建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實行低稅費培育市場,“放水養魚”。增加政府投入,縣財政應設立商貿物流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支援重點市場建設。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爭取更多信貸資金支援。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切實解決市場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加快行業協會、同業商會建設,在政府引導下,由行業協會、同業商會制訂行業管理規範,並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行業監管和服務。

【第6篇】赴江蘇、浙江等地學習考察市場培育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培育市場 帶動產業 搞活經濟 富裕群眾

――赴江蘇、浙江等地學習考察市場培育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為學習江浙地區培育和建設市場的經驗,提高我區市場建設水平,帶動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按照區委主要領導的指示,2022年3月30日到4月3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福興帶領相關部門有關同志,先後對江蘇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義烏市國際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學習,考察期間與各地政府主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廣泛接觸,認真交流,並擠時間與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開發機構、浙江傳化企業集團等部門和企業就招商引資等工作交換了意見,宣傳大港區的優勢和政策,考察取得預期效果。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場培育發展的型別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幾天的學習考察,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區部分縣市充分利用當地群眾善於經商的傳統,高度重視市場培育和建設,走出一條依託產業發展市場、依靠市場帶動經濟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場發展過程,我們認為主要有兩種型別:

(一)市場自發形成,政府適時引導型。江蘇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義烏市小商品市場屬於此種類型。這類市場的明顯特點是市場興起時間比較早,清晰地經歷了從馬路市場、棚亭市場到現代市場的遞度推進過程。由於這類市場“先有市後有場”,市場建設的風險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場的培育時間較長,一般需要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政府在市場成熟階段開始介入,並把市場規劃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塊狀產業群建設和城市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形成“買全國貨,賣全國貨”的市場格局,最終成為輻射國內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萬,2003年實現gdp476億元,財政收入65億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億元。2003年招商城市場交易額達150億元。常熟市招商城建於1985年5月,經過近20年的開發建設,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之一。商城轄區面積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場、五金市場等5個市場,有服裝、裝飾面料、五金、電器等28家專業批發市場。商業用房112萬平方米,店鋪、攤位2萬多個。來自全國各地5萬多經營人員落戶商城開店做生意,市場旺季日均人流量達15萬人次以上。1996年至2003年市場商品成交額連續八年超100億元,其中外貿出口佔50%以上。強勢打造國際化購物天堂的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市面積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億,其中本地人口68萬,外來務工經商人口60萬,流動人口近20萬,2003年實現gdp488億元,財政收入31億元。商城創建於1982年,由國際商貿城、篁園市場、賓王市場三個市場群組成, 擁有34個行業、32萬種商品,囊括了工藝品、飾品、小五金、日用百貨、電子電器、玩具、襪業、服裝等所有日用工業品。其中,飾品、襪子、玩具產銷量佔全國市場1/3強。20多年來,經歷四次搬遷八次擴建,現擁有營業面積80多萬平方米,攤位34000餘個,從業人員8萬多,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2003年市場總成交額達248.27億元,其中外貿出口佔50%強,連續13年位居全國工業品批發市場榜首,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第7篇】建設局城市環衛及建築市場管理調研報告

建設局城市環衛及建築市場管理調研報告

隨著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我縣縣城建成區面積逐年擴大,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機構日趨健全,綠化、亮化設施建設和城市秩序管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距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氣息邊境旅遊小城市的目標仍有差距,需要不斷借鑑內地先進縣(區)的發展的模式和管理方式,並加大資金投入和加強隊伍建設。現將我縣城市環境衛生及城市秩序管理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城市環境衛生和城市秩序管理工作主要由建設局環衛站和城建監察大隊負責。環衛站有在職在編職工19人,聘用臨時工5人,併成立城衛服務部,實行企業化運作,聘用清掃、清運及管理工人61人,主要對縣城建成區的綠化、亮化和環境衛生進行管理;城建監察大隊有在職在編監察員7人,聘用臨時協管員15人,主要對城市建設專業規劃管理、市政設施營運安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進行監察,負責整治市容市貌,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

二、主要問題

(一)城市管理人員不夠,工人工資待遇不保障。

由於在職在編人員遠遠滿足不了城市管理需要,為加強城市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管理,經請示縣人民政府批准,招用了82名臨時工人(男職工34名,女職工48名),其中環衛站6名(女職工3名),城衛服務部61名(女職工44名),城建監察大隊15名(女職工1名)。因縣財政困難,城衛服務部每名臨時工財政撥付工資僅520元/人·月,城衛服務部補助100元/人·月,其月平均工資僅520元/人·月;其他500元/人·月。遠遠達不到全省平均最低工資1202元/人·月,工人的基本生活開支難以保證,致使管理隊伍不穩定。根據新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發生勞動關係的用工方必須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且必須交納五項保險(養老、工傷、生育、失業、醫療),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也多次到我局督辦此事,並根據相關規定作出罰款要求。經核算,男職工每人每月應交納各項保險客為495.224元(其中單位應負擔363.004元,個人應負擔132.22元);女職工每人每月應交納五項保額為507.224元(其中單位應負擔375.024元,個人應負擔132.22元);每年僅保險一項支出就達506097.972元(其中單位應負擔372820.212元,個人負擔133277.76元),加之工人工資過低,難以承擔個人應繳部分,因此,適當提高工人工資和解決五項社會保險迫在眉睫。

(二)城市管理資金投入不夠,相應裝備不保障。

一是城衛服務部收集、裝運城市生活垃圾的裝備差,目前尚用人力三輪車收集,用拖拉機、農用車清運,導致收集不及時,清運不乾淨,甚至因清運過程中裝車不封閉,到處潑灑而導致二次汙染;二是城區沒有設立垃圾集中處理點(垃圾中轉站),清運車輛全城流動收集清運,不但清運不及時,且發生大量燃油費,加之未通過擠壓處理的垃圾體積大,運輸困難,運往垃圾處理場後堆放佔地面積大,難於有效填埋,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來清推垃圾處理場才能保障連續堆放;三是城衛服務部雖實行企業化運作,但實行有償清運的收費標準過低(20xx年4月已廢止,新的收費標準請示未批准),每年收取的垃圾清運費僅257840元,各種補助325608元,共收入583448元,工人工資、車輛燃油、裝置維修需開支561529元,城衛服務部無力改進裝備和提高工人工資待遇;四是旱季綠化苗木萎死嚴重,現有的一輛灑水車因使用年限過長,難於保證正常作業,加之城市綠地面積成倍增加,新實施的綠化帶較多,旱季因澆水不夠而旱死的綠化苗木較多,出現連年補苗,連年死苗的現象。五是路燈線路老化嚴重,大量原裝老式路燈仍在使用,全城約7000米(農貿市場至白糖廠路段兩邊)路燈線路風化、氧化嚴重,各種廣告燈、牌搭接路燈線路加重負荷,斷線、燒線連連發生,老式路燈耗電高、壽命短、維修費用高,部分路段時有區域性停電、熄燈現象出現;六是沒有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合理建設停車場,部分商業集中地段和農貿市場、學校、醫院等車、人集中地點沒有停車場,街道施畫的臨時停車泊位十分有限,難以滿足日漸增加的車輛停放需求,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仍然難於控制;七是城市公共設施集中的地方沒有安裝電子攝像設施,夜間監察難以取證,大量環衛、綠化、路燈設施被盜和受損。

(三)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不夠,部分街道仍然存在有街無景,有路無燈的現象。

環城路、帕當路、城東路建成後,部分地段尚未實施綠化和安裝路燈。經測算:實施環城路、帕當路亮化工程,需安裝路燈158盞(含線路),需資金53萬元(其中環城路需安裝路燈84盞,需資金29.4萬元;帕當路需安裝路燈74盞,需資金23.68萬元);實施城東路烈士墓至白糖廠段和帕當路環島至帕當一組路段綠化工程需投入資金31.5萬元(其中實施帕當路綠化帶總面積 2604m2,需資金11.7萬元;城東路種植行道樹2144.6m,需行道樹716株,需資金19.8萬元)。

(四)框架結構房屋設計含鋼量偏大,建築工程造價偏高

20xx年以來我縣採用了新的計價程式, 20xx年國家對“安全防護文明施工費用”的進一步投入,將該費用直接列入了工程造價,具體取費標準是由人工費和機械費的18.75%計取,稅金也上調了3個百分點, 20xx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人工綜合工日單價由原來的27.72元/工日調整為34.77元/工日,造價也隨之上調了40—60元/㎡。加之建築工程設計採用國家新規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xx,其附錄a 中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之規定,_____縣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30g。為提高我縣房屋的抗震能力及國家對建築設計相關規範的修改,從20xx年後我縣全面實行20xx版新規範,在1989版老規範基礎上提高了25%左右的含鋼量,一棟房屋每平方米的含鋼量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0%至25%,水泥含量隨之提高了15%至17%。而且我縣地處邊疆,鋼筋、水泥等主要材料必須從省城運來,由於思瀾公路的擴建、油價的上漲等導致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的節節飆升,我縣的工程造價又一直未嚴格實行統一管理,從而造成了我縣建築工程造價有所提高。

三、整改措施

(一)積極向縣委、政府、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爭取成立城建監察局和公共事業管理局為縣建設局下屬的副科級二級局,通過提升機構檔次來增加人員編制,解決城市管理人員不夠和工資待遇低的問題,並將工人工資和五項保險納入財政預算(其中城建監察局將規劃中隊、市容中隊、城建中隊全體人員納入核定編制;公共事業管理局將環衛站、城衛服務部全體人員納入核定編制)。

(二)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出垃圾中轉站和停車場建設地點,積極爭取劃撥建設用地,結合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專案的上報實施,積極爭取實施垃圾中轉站建設專案(約需建設資金100多萬元),並多方籌措資金購置2輛封閉式垃圾清運車和1輛灑水車,在城區街道生活垃圾集中點設定垃圾臨時堆放貨箱,在綠化帶上鋪設旱季澆水管網。註冊成立物業服務公司為環衛站下屬企業,組建30—50畝的綠化苗木基地,保證城市綠化用苗的供給。

(三)加強與公安交警、運政部門的協調配合,理順城市公共客運,車輛亂停亂放,非法營運等管理主休,依法、合理、靈活的治理好城市秩序,並逐步形成由縣人大通過的城市公交車輛管理辦法。

(四)原《城市生活垃圾清運收費辦法》於20xx年4月到期後,通過市場調查和走訪附近縣(區),提出新的收費辦法和標準上報物價部門,儘快召開聽證會,確定新的收費辦法和標準,並擴大清運範圍,把農貿市場、新開發區及城鄉結合部部分農村納入城市保潔範圍,逐步規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管理工作。

(五)由政府牽頭並聯合相關部門控制好建築材料價格。

(六)根據《關於進一步貫徹實施〈雲南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切實加強工程造價統一管理的通知》精神,嚴格按照《通知》上的條例對我縣的造價市場進行管理,控制好我縣的工程造價。

【第8篇】建設部赴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察報告

2005年5月15日至25日,建設部建築市場管理司組織赴澳大利亞、紐西蘭對其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進行了考察。考察團一行9人,由新疆建設廳建管處處長王春林同志擔任團長,走訪了澳大利亞建築商聯合會、悉尼科技大學、紐西蘭諾圖諾亞市市政府等機構,聽取了建築市場和從業人員管理方面的專題報告。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築業的基本情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由6個州、兩個地區組成。人口約1900萬,建築業生產總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建築業從業人員約佔到全部從業人員的8%,就業人數超過7萬人。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由北島、南島兩個主島和斯圖爾特島、坎貝爾島等幾十個小島組成。人口約360萬,建築業生產總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在建築投資中,絕大部分是私人投資,政府投資所佔比例很小。

二、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築市場監管情況

(一)兩國均貫徹小政府的原則,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建築市場的監管。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建築市場管理主要由各州、市地方政府負責,各級政府雖都設有專門的政府監管機構,但其名稱、職責、許可權、人員編制均不相同,沒有全國統一的管理模式。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以影響建築業形勢的新政策、如新稅制、勞動關係、環境控制、金融和企業法,推動經濟改革議程,各州和地區政府負責管理和計劃審批系統。如昆士蘭州建築事務局,負責承包商工商執照的發放和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環境的監管。而在新南威爾士州頒發建築執照的權利在1990年前由各州的建築師聯合委員會實施,1990年後則轉到公平貿易部門(屬政府機構)。

在紐西蘭羅託魯阿市,政府市政廳負責教育衛生、體育、市場等公共專案建設,下設工程部負責工程的具體管理。同時該市由12人組成了市政委員會,研究解決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二)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為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澳大利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州和地區都有各自的立法權和行政體系,各州政府有自己的規劃、建設和環保法律,指導地方政府的運作,這些法令在州與州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澳大利亞制定了建築法則(building code of Australia),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做了統一規定,這些規定適用於全國各個州和地區。同時也制定了完善的工程建設標準和規範體系,分為商業、工業、公共建築和民用住宅建築兩大類(BCA2004,BCA2005),根據建築結構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木結構、磚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等專業結構和建築標準、規範。

紐西蘭的建築管理法規主要是建築條例,適用於所有工程,包括政府投資和私人投資工程。建築條例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建築條例1991(building act 1991),主要規定紐西蘭建築活動控制的內容。二是建築管理規則(building regulation 1992),主要包括強制性的紐西蘭建築規則和建築活動的管理程式; 三是補充規定(approved document),是由建築業當局釋出的幫助人們運用建築規則的檔案。建築條例是建築活動,包括安全、健康、殘疾人無障礙設計等的基本要求和需要建築活動參與者遵守的基本規則,管理思想在於只要不違背基本規則即可,給建築活動的參與者留下了較大的靈活運用的空間。如在安全方面,只提出建築物要能抗幾級地震的要求,至於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措施不具體規定。建築條例要求在建築活動過程中要保證從業人員的安全,但採用什麼安全措施不作要求,但一旦出現工傷事故,企業要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

(三)兩國承攬工程承包商都需取得建築執照,但對市場的准入均採取相對寬鬆的管理模式,對承包商審查注重考核是否專業人士和是否經過專業培訓,不考核註冊資本金,也不分交通、水利等專業類別。

澳大利亞要求承包商必須取得政府工程的工商執照才能進行政府投資專案的競標。政府對承包商的工商執照管理嚴格,凡違規者施以重罰,加之各方主體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夠做到行業自律,建築市場主體較為成熟,市場秩序良好。

紐西蘭一般是由地方政府發給證書和資格證,也根據要求分等級(初級、三層樓和政府工程),但一般只分三級,不過多劃分級別,建築執照各州原則上互不通行。

(四)兩國都比較重視建築市場的監督管理。雖然兩國的建築市場監督管理方式和重點有所不同,但其管理機制基本相同。政府對政府投資專案和承包商的監管更加註重,特別注意加大承包商的法律責任,以確保公眾利益和政府投資的效益。

澳大利亞將工程建設專案分為民用住宅和商業、工業、公共建築兩大類。對商業、工業、公共建築一般採用總包、分包工程管理體制,政府主要注重對總承包商履行合同約定的工期、質量和投資等方面的監督,民用住宅建築主要由分包商承包。為確保建築工程的環境質量、安全及合同履約,澳大利亞規定,承包商承包建築工程要給政府交納定金,如違反了環保、質量、安全方面的規定,定金將被罰沒。同時承包商還必須購買工程保險,保險金為合同價款的0.7%。如不能履約,對建築承包商的罰款,最高可達建築本身造價。為避免發生工傷事故,除了進行系統安全培訓外,每個工人上崗前要進行4小時的崗前培訓,違反此規定要進行處罰。為確保工程款及時支付,澳大利亞政府專門制定了工程款支付的法律和工程合同示範文體,規定工程完工後,業主和總承包商之間,總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間一般在15天內結清工程款,最長不超過25天結清,合同付款有爭議的由陪審團裁定。

紐西蘭羅託魯阿市政府規定,工程專案的圖紙完成設計後,必須進行審查,合格後方可建造,市政廳工程部監督人員對工程專案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驗收並簽字,上道工序不符合標準,不能進入下道工序,工程完工後由市政廳頒發合格證書才能使用。對於私人投資的商業工程專案,政府一般不干預其設計和招投標,但監督人員仍按照程式進行監督管理。建築承包商、設計公司一旦有違規行為,要進行記錄,有不良記錄的承包商和設計公司不僅要進行處罰,而且在今後承包工程上還要有所限制。

(五)兩國對政府投資專案均實行較為嚴格的公開招投標管理制度。由於兩國的行業協會比較發達,專業人士註冊執業制度與行業自律緊密相連,業主在選擇承包商時主要看重業績、信用和價格,因此非政府投資專案的招標,政府一般不進行干預。

聯邦政府制定了改進建築管理方案,對建築領域各種犯罪行為,尤其是賄賂、暗箱操作等進行了具體規定,對政府投資的大型教育、醫療專案更是制定了完善而詳盡的採購程式和行為準則。

紐西蘭對政府投資專案,如市政、水利等工程,均實行公開招標,一般由8—10家以上承包商參加,在評標時更加註重承包商的業績和實力(年營業額),只有達到標準後,才考慮報價,報價幅度在10%以內都有可能中標。100萬紐西蘭元以內合同由專案主管(CEO)直接簽定,100萬元以上由市政委員會簽定合同。

(六)兩國政府沒有專門的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對建築工程的質量、安全主要採用市場機制進行控制,即通過保險擔保制度,促使承包商將質量、安全當做自身追求的重要目標,以獲得好的質量、安全記錄,在擔保保險機構獲得好的業績評級,降低擔保、保險成本。質量、安全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都強調質量安全管理。

在澳大利亞,建築商根據其學歷、資歷、經驗和經濟實力被分為三級,承包商的業績由政府部門進行考察記錄。在紐西蘭,由市政廳負責建立對設計公司和承包商的信用檔案,並隨時作好信用記錄。政府除直接管理政府投資的專案外,還要對民間投資的工程負責監督檢查。政府投資專案的專案經理由政府招聘,憑其業績與經驗決定取捨。

三、澳大利亞從業資格管理制度基本情況(紐西蘭沒有從業資格管理)

(一)管理體制

澳大利亞對建築業從業人員實行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這項制度最早由英國引入,並經長期實踐,目前形式和內容基本固定。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澳大利亞各州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方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各州在聯邦法律框架下自行設定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制定執業資格管理制度。但各州之間合作也比較緊密,在制度體系層面上基本大同小異,只是個別具體做法有所不同,而且州與州之間的執業資格通常是互認的。

澳大利亞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管理機構是各州政府隸屬的公平貿易管理辦公室,該機構是法定執業資格頒證部門;澳大利亞還有一些民間社團如澳大利亞建築業協會、建造師學會等,參與從業人員資格的日常管理,幫助政府部門做一些具體事務性工作,但其主要職責仍是代表會員利益,規範並促進行業自律。

(二)從業資格的取得

澳大利亞從業資格人員資格劃分為水、電、砌築等45個專業,不分等級。取得執業資格必須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理論知識是通過學歷教育取得,實際操作經驗則通過教育培訓積累,通常不少於4年。

澳大利亞建築業執業資格操作經驗培訓有三種模式:師徒關係模式(The indentured apprenticeship),在學徒和師傅之間簽定的合同;見習合同關係模式(The trainee apprenticeship),以學徒身份被公司僱傭;非經營培訓合同(The non-trade traineeship),在非經營性的業務領域接受專項培訓。

對於同時具備學歷證書和實際操作經驗證明的人員,即可以提出申請,經過認證合格並由政府機構頒發資格證書。特殊情況下,對於實際操作經驗非常豐富而非經學歷教育的人員,在獲得政府認可的獎項或通過專項培訓考試合格足以證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也可以向政府管理機構提出執業資格申請,通常也能獲得通過。

(三)執業的監督管理

從業人員取得執業資格後,即可在建築領域以個人名義執業並承擔獨立法律責任。這種執業有兩種模式:其一是當其本人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達到建築商執照稽核委員會(Builder’s Licensing B’d)規定的相關標準,可以向政府機構即公平貿易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申請建築承包執照,成為建築商(builder),這種建築承包商相當於我們國內的建築業企業,不同之處在於建築商可以是其本人一人,也可以基於發展需要僱傭多人(包括學徒和已經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另一種模式是取得執業資格後被其他建築承包商僱傭,在該公司進行執業。

建築商(Builder)承接的工程可以自己自行設計、施工,也可以將其中的一部分分包出去或將全部工程量分包給分包商而只進行總承包管理,但無論是否分包,建築商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職責並對業主負全部法律責任,分包商對建築商負責。

澳大利亞對於執業人員的清出制度非常嚴格。建築承包商和執業資格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政府部門的相關規定,否則可能被吊銷執照及資格證書。比如澳洲對於施工安全和從業健康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建築承包商和執業資格人員不按照政府規定做,第一次被發現違反規定將至少面臨高額罰款,第二次發現則將被吊銷執照或資格證書。

四、國內與國外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的比較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目前我國正在推行的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與澳大利亞相比較,雖然執業資格均由政府部門負責頒發證書並實施監督管理,但二者仍有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的方式不同。按照我國現行建造師管理制度,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目前大中專院校的課程設定與執業資格考試沒有必然聯絡。而澳大利亞因執業資格制度由來已久,建造師執業資格已經與學歷教育掛鉤,學歷教育的課程設定考慮了執業資格人員執業的所需理論知識,同時澳大利亞也結合建築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人員取得執業資格的途徑,對這類人員獲得執業資格比較切合實際情況。

二是建造師的市場地位不同。我國實行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建築業企業是法律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主體,建造師只是作為建築業企業內部的執業人員在建築市場從事建築活動,建築業企業與業主簽定合同並履約,法律責任由建築業企業承擔。例如即便因建造師本人的過失造成合同違約,違約法律責任由其所在建築業企業承擔。而澳大利亞實行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制度,與業主簽定合同的是具有執業資格的建築商個人,建造師個人是法律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由建築商(Builder)個人承擔。一旦發生合同違約或工程建設工程中建築商及其下屬人員違反政府相關規定等情況,建築商本人必須承擔違約責任並承擔政府部門的處罰。

五、建議

(一)建築市場監管方面

1、應健全完善以個人執業資格為主的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替代以企業資質為主的建築市場準入制度。

2、將建築市場監管的重點放到建築市場各方主體的市場行為上,儘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即包含業主、勘察設計、監理和施工企業和註冊執業人員等各方市場主體,集工程承發包、工程質量、安全等各種市場行為為一體的綜合信用檔案,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和社會輿論監督,增強行業自律性和市場各方主體貫徹執行國家建築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3、將工程監管的重點放到政府投資專案和涉及公共利益的建設專案上來,同時加強政府監管機構建設,改進當前施工圖審查、招標投標、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體制,使政府有限的管理資源發揮最大的管理效能。

(二)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方面

1、從目前建築產品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生產形態過程看,現場管理經驗和綜合協調能力對於將來擔任專案經理的建造師來說至關重要。國內雖然絕大部分專案經理實際工程管理經驗非常豐富,但當前建築業全行業人員學歷層次普遍不高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狀況還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長期存在。目前國內建造師制度規定取得執業資格的唯一途徑是通過考試,這種過關考試對於提高建造師綜合素質、推進全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管理密集型轉變非常重要。但是,鑑於當前國內建築業現狀及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未完全掛鉤,為有效解決考出不能執業、實際乾的考不取資格,建造師執業資格的取得應參照國外的經驗做法,適當考慮當前市場上實際操作經驗非常豐富的專案經理情況,實行雙軌制,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和培訓體系,對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在其通過理論知識培訓達到實際需要並經考核合格,可以直接給予執業資格。

2、當前國內建築施工的主體是建築業企業,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專案經理掛靠現象屢禁不止,問題十分突出,而專案經理在建築市場中的法律地位並不明確。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的推行,可以逐步實現突出個人執業資格,淡化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將有助於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秩序。

3、隨著入世後過渡期的即將結束,國內建築市場國際化的時代競爭即將到來,與此同時,國際建築市場的大門也逐步對國內建築業企業開啟。為加快國際接軌步伐,使國內建築業企業能夠“走出去”,國內建造師的國際互認工作尤顯緊迫。這需要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參照國際慣例加快制定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的配套規定,抓緊推進建造師互認工作,加快融入國際市場,為國內建築業發展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考察團全體成員

二○○五年七月二十日

【第9篇】農貿市場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解全區農貿市場的分佈情況及執行現狀,進一步推動農貿市場的建設、規劃和發展,根據區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要點,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組織調研組,在吳繼業副主任、胡齊乾副主任的帶領下,於3月底至4月上旬,對全區農貿市場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深入新前綜合市場、西江二橋疏導點、羽山菜市場、十里鋪農貿市場、中心菜市場等進行了實地踏看

,視察有關市場建設情況。在召開的座談會上,分別聽取了區府辦、發改局、財政局、黃岩國土資源分局、環保局、建設局、農業局、商務局、食藥監局、黃岩工商分局、黃岩城管行政執法分局、規劃處、消防大隊、同創辦等有關單位的工作彙報。根據調研中瞭解的情況,現將全區農貿市場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農貿市場建設基本情況

全區登記在冊農貿市場20家,無證農貿市場(臨時便民交易場所)32家,總計52家,分佈在全區各街道、鄉鎮。其中省級文明示範市場10家,四星級文明規範市場1家,二星級文明規範市場3家,一星級文明規範市場2家。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多層次、多品種和多種執行方式並存的交易市場網路,為搞活流通,促進農產品的生產,繁榮市場,振興經濟和方便群眾生活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農貿市場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xx年全省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現場會在黃岩召開,王建滿副省長高度肯定了黃岩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區裡專門成立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領導小組,主動將市場改造提升與“多城同創”等政府中心工作對接。在具體職責分配上,工商部門制定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標準、市場攤位租賃合同示範文字,指導市場制定經營戶準則及其他管理制度。發改部門參與市場建設規劃的編制,負責對市場建設專案進行審批或備案,參與專案的綜合驗收,對市場價格進行監管。財政部門負責安排市場補貼資金和獎勵資金的預算,並及時足額到位。國土部門稽核新建、改建、擴建市場用地方案。建設規劃部門負責稽核新建、改建、擴建市場的選址和建設方案。公安消防部門負責市場建設專案的消防設計稽核,參與建設專案的竣工驗收。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大對馬路市場和流動攤販取締力度。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市場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二是制定政策,支援提升發展。xx年,黃巖區政府出臺了《關於促進農貿市場提升發展的若干意見》,制訂了區農貿市場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x年,區政府印發了《黃巖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補助獎勵辦法的通知》,加大獎補的力度,對規定時間內通過省文明示範市場驗收的市場給予每家20萬元獎勵,並明確了新建類(遷建類)、改造類市場每平方米補助250元、180元以及儀器裝置的補助金額。為確保城區中心菜市場改造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區財政預支經費400萬元用於中心菜市場改造提升。同時,財政、國土、建設、規劃、行政執法、消防、鄉鎮(街道)等部門密切配合,落實相應政策,幫助解決了市場建設中遇到的大量困難。

三是因地制宜,推進改造升級。根據各個農貿市場位置、功能、人流量等特點,實行“一場一策”,量身制定了具體的整治措施和目標任務。嚴格對照“地不溼、無異味、菜安全、價公道、計量準、可休息”和“價公示、可追溯、聯成網”的建立要求,對即將改造的市場進行合理佈局,科學規劃設計攤位結構。為確保順利完成改造任務,注重設計、招標、土建、資訊化等關鍵環節,合理倒排工期,全力提升進度。同時,實行上下互動機制,區農提辦、各責任鄉鎮街道、市場舉辦者和區工商分局安排專門聯絡人,實行改造提升工作進度月報制,及時反饋問題和困難,並第一時間解決。

四是嚴格管理,保障規範安全。一是自“多城同創”活動啟動以來,全面開展市場整治“鐵腕行動”,對經營戶佔道經營、亂堆亂放、保潔不到位等問題及消費者違章停車、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進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已組織1000餘人次集中整治農貿市場30餘家。二是創新推行“業務指導員制”,全區每家農貿市場均配備一名工商幹部擔任工商業務指導員,每日至少一次實地巡查指導,三是以獎罰金形式優化市場進出機制。對固定攤位經營戶採取“獎罰金”,由市場成立考核小組,若違規視情節按不同金額從保證金中扣除罰金;如經營戶全年無違規行為,市場年底對其予以獎勵。四是開展各項食品安全專項行動。開展市場食品檢測,形成了以商品質量檢測為中心、市場巡查為紐帶、經營者自檢為基礎、消費者送檢為補充、工商部門抽檢為保障的市場食品質量監督體系,指導12個農貿市場建立檢測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活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農貿市場的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貿市場城鄉發展不平衡。城區農貿市場分佈

不夠合理。由於缺乏長遠的規劃、合理的佈局,存在舊住宅小區農貿市場多而亂,新建小區未建配套設施的現象。人口密度大的舊城區農貿市場周圍形成自發的馬路市場,嚴重影響交通和城市文明形象。村鎮及城郊結合部農貿市場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臨時疏導點多為大棚式市場,場內除攤位外幾乎沒有其它設施,排汙能力差,經營、購物環境差,吸引不了人氣,而所在的村集體不願意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造。

(二)農貿市場管理有待進一步規範。仍然無證的農貿市場,場內管理、硬體設施與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存在一定距離。目前,市場管理中心沒有市場外部管理的職能,而有外部管理職能的一些部門管理不夠到位,造成農貿市場外停車位缺乏、流動攤販堵塞交通等現象。一些較小的農貿市場內部衛生較差,地面多水易滑,存在環境髒、亂、差現象。部分群眾反映一些熟食和農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需有關部門加強日常巡查檢測和重點抽查。

(三)經營者和管理者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市場經濟意識,缺乏服務意識,沒有完善的服務理念。個別經營者文明衛生意識較差。管理者還停留在收收稅費、租金的較低階的管理層面,不能立足於根據市場需求而對集市進行適時改造和完善的層面。

三、下階段工作建議

農貿市場建設是一項牽扯麵廣、較為複雜的工程,建議政府將市場標準化建設與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落實。

(一)加強統籌規劃,引導市場合理佈局。為建立健全全區市場網路和流通體系,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調整增量,改造與新建相統籌,業態升級與優化相結合”的總體思路,認真抓好規劃佈局,從源頭上為農貿市場建設預留足夠的空間。通過規劃的編制,改善農貿市場的空間佈局,統籌考慮農貿市場的服務半徑、區域輻射及配套設施等因素。在做好存量農貿市場盤活、調整、改造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老城區的網點補充和新發展城區的網點擴充套件工作,以解決部分地區設點不足的問題。新建市場則要按照規範化市場的標準,適當超前,立足長遠。

(二)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市場建設資金。農貿市場建設是項不以盈利為目的公益性事業,是服務於群眾生活的菜籃子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建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逐年投資建設一批新的市場,方便群眾生活,每年給市場安排適當的維修經費預算。另外,在用地、稅費等方面,政府也應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農貿市場的建設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既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又要鼓勵民間融資,爭取銀信部門支援,形成共同開發格局。鼓勵社會各方面採取自籌、集資、借款、貸款、股份、外資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興建市場,促進市場又好、又快發展。

(三)理順管理機制,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政府要協調相關部門切實加強農貿市場的管理,提升其服務功能。市場經營單位是市場經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通過與市場業主和市場經營者簽訂書面合同的方式,明確監管要求和違約責任,加強對市場業主和市場經營單位的監管力度。市場經營單位應該以人為本,建立為顧客著想的服務之道,要充分運用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管理技術,實現規範化管理、標準化運作。市場經營服務中心作為農貿市場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應承擔規範維護農貿市場經營秩序的職責,負責實施市場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質量監測及相關市場準入制度。加強鎮(街道)屬地管理。進一步理順區和鎮(街道)的農貿市場管理體制,加強屬地對農貿市場周邊環境和秩序的日常管理。針對市場外的佔道經營和秩序混亂的狀況,必須由政府協調,工商、城管、同創辦、市場管理中心等相關單位聯合執法解決。

(四)加強法制建設和行業自律,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氛圍。政府應出臺相關商品市場的建設與管理制度,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要不間斷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行“兩書”(《不經銷假冒偽劣商品責任書》、《不經銷假冒偽劣商品保證書》)“四制”(市場交易實行索票制、公示制、退場制、明碼標價制)。市場經營服務中心應制訂規範農貿市場秩序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辦法,不斷創新監管模式,確保監管工作的落實。增強經營者法制意識,促進業內良性競爭,避免坑蒙拐騙現象的出現,杜絕競爭中的不當行為。同時市場經營者集體對市場誠信度的支援,也是營造共贏的必要條件。應儘快組建農貿市場行業協會,引導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行業規則,規範經營秩序,提高行業素質,協助和配合政府做好對農貿市場的服務和監管工作,形成協調和自律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行業內部協調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監控行業發展動態,及時傳遞資訊;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淨化市場環境,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10篇】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狀況調查報告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現狀、存在的問題:

我縣是國家貧困縣,長期以來,由於受全縣經濟發展的制約和地域條件的限制,我縣農產品市場一直是沿街為市,沒有一個象樣的專業批發市場,這對於一個傳統農業縣來講,無疑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資金短缺,無從籌措,這是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根本問題。二是地理條件限制,我縣縣城集中在一個狹小的清水河流域內,發展空間太小、沒有足夠的土地建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全縣只有一個農貿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還有一個鬆散型的果品批發市場,也形不成規模。

二、各級政府對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的扶持政策,扶持專案的實施效果:

幾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的政策,但對於我們縣來講,光給政策是不夠的,因為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緩慢,資金籌措十分困難,有限的財政資金保吃飯都相當困難,搞建設就無從談起。20xx年,通過我們申請省發改委對我縣橋南蘋果批發市場給予50萬元的資助,但杯水車薪,根本不解決問題,所以談不到實際效果。

三、今後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議

今年,我們加大了市場建設的力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市場建設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在對全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我們擬規劃再建設一個大型蘋果批發市場,一個農貿市場,兩個糧油批發市場。大型蘋果批發市場由××縣大山農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承建,該公司是我縣近年來新崛起的一家大型農副產品流通民營企業,新近被列入全省“雙三十”大型農副產品流通企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一個農貿市場由××縣市政公司承建,主要是滿足全縣農副產品貿易需求,改變沿街為市的現狀。兩個糧油批發市場分別由××縣壺口面業有限公司和××縣人祖山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承建,除滿足全縣糧油貿易及購銷之需求外,主要是帶動和促進周邊縣市的糧油貿易需求。這幾個市場建成之後,將極大地改善我縣的市場建設狀況,有效地規範市場經營和競爭秩序,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幾點建議:一是國家要對貧困縣實行重點扶持,有限的資金要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二是要定點扶持,循序漸進,不要撒胡椒麵。三是要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和跟蹤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不被任何機構和個人截留挪用。四是要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特點,重點扶持支柱型的,帶動性強的市場建設專案。另外,對建設扶持資金和專案申報,既要嚴格,也不能太繁瑣,以免挫傷企業的積極性。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的扶持政策,在搞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面,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11篇】關於市場建設調研報告

山東省作為我國農產品流通大省、商品市場建設強省,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引人注目。3月13日至16日,謝建輝廳長、吳宜彪副廳長率有關處室及部分市州商務局負責同志一行,赴山東臨沂、濰坊兩地學習調研,拜訪了當地商務主管部門,實地考察了臨沂立晨物流有限公司、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濰坊市食品谷、濰坊百貨集團物流配送中心、壽光市農產品物流園、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企業和專案。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山東省是經濟大省,也是流通強省,經濟總量大,市場體系完善,特別是在農產品流通領域走在全國前列。xx年,山東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175萬億元。xx年青島、濟南、煙臺、臨沂、濰坊、淄博六市零售額突破千億元,其中青島、濟南突破xx億元。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數達到1.54萬個,全省商品交易市場達到7839個,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市場555個,交易額達1.62萬億元。流通業增加值、吸納就業和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均居第三產業首位。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山東省的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注重主體培育、載體建設和商業模式創新,佈局優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正在進入一個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新時期,臨沂、濰坊等地市場建設發展理念之新、創新意識之強、市場與政府作用協調之好,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專業化程度高。在考察中,我們不僅驚異於山東市場數量的龐大,更感嘆其極高的市場專業化程度,尤其是有“中國市場名城”美譽的臨沂。有別於常見的綜合性交易市場,在臨沂,大到建材、家電、機械裝置,小到鉛筆、襪子、膠帶,都設有專門的批發交易市場。各種專業市場分門別類,接踵林立,形成龐大的市場群,由此帶來的集聚效應為臨沂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效果。目前臨沂市中心城區專業批發市場達到101個,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xx年臨沂商城實現商品交易額1772億元。商城經營產品多達6萬個品牌,涵蓋小商品、五金、建材、板材、園林機械、勞保用品等27大類,基本覆蓋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主要門類。

2. 市場化程度高。在建設市場的過程中不少同志常常感慨政府部門不知該如何定位,面臨“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局。山東省在這方面有好的經驗。各地在市場建設上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以市場為主”的原則,其商品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臨沂商城、濰坊市食品谷、壽光市農產品物流園等大型專案,政府不直接投資,只在用地、交通、環境等方面加以規劃,前三年大幅讓利,地方稅收和規費基本都返還給企業,大力招商引入民營資本建設市場。而市場的建設以及建成後的運營都完全按照市場化規律運作,政府僅僅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被臨沂市民所津津樂道的“五先五後”的臨沂經驗,則更具體的詮釋了臨沂市場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這“五先五後”即:一是先成市後建場。即在傳統集貿市場或群眾自發形成市場的地方建市場。二是先繁榮後規範。市場開業之初,允許業戶“先上車後買票”,經營一段時間再辦理手續,並逐步規範其經營行為,以市養市。三是先綜合後分離。將市場內具備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商品,從原來的市場中分離出來,新建專業市場。四是先分散後集中。把分散在各處、經營戶較多、具有較強發展後勁的行業集中起來新建市場,依此方式先後建起了日化、副食品、汽車零配件、建材等批發交易區。五是先簡易後提高。根據需要和市場繁榮的程度以及經營者的承受能力,逐步向建設高檔次市場的方向發展。較高的市場化程度帶來了商業繁榮和市場興盛,但也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市場的公益性和政府的調控手段,如何在二者之間達成平衡,這也是我們所共同面對和需要破解的新課題。

3. 集約化程度高。在專案建設上注重規模效益,重視產業集聚,實現叢集發展。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濰坊市食品谷、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等專案都摒棄了傳統專案的單一功能,而是形成集展示、交易、加工、倉儲、配送、辦公以及生活配套服務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多業態集聚的超大型園區。如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即是壽光市政府進行產業整合的工程,園區佔地總面積就高達3000畝,總投資達20億元,可實現年蔬菜、水果及農副產品交易量100億公斤,可以提供了數千個商業機會和近萬個人才崗位。園區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區、蔬菜電子商務交易區、農資交易區、農產品加工區、物流配送區及配套服務區六大功能區。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專案的建設,推動壽光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壽光蔬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壽光形成一個完整的蔬菜產業鏈效應,極大的推動壽光的經濟發展。而這種複合型、多功能大型園區的建設,既實現了產業集聚,帶動上下游產業互通聯動;又形成了規模效應,多個業態組團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值更高。

4. 配套化程度高。物流配套是商品市場發展的依託。山東作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其農產品物流水平很高。xx年,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總額達到5245.9億元。尤其是農產品冷鏈物流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擁有350多萬噸冷庫、140家冷鏈物流企業,低溫儲運能力超過400多萬噸,佔全國的45.5%。果菜、肉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19%、16%和13%左右。強大的物流能力支撐農產品市場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的市場又為物流企業帶來貨源,促進物流企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發展,從而提高了整個市場的流通效率,實現互惠雙贏。同時,山東也非常注重應用現代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市場。注重電子資訊科技在市場各個環節的應用,實現市場管理資訊化、交易網路化、結算電子化,鼓勵和支援專業市場通過與第三方平臺合作、自建平臺等方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如濰坊家政服務中心,就通過搭建智慧化、資訊化、現代化的綜合性民生服務平臺,整合商戶,構建網路,可以實現線上訂貨,線下配送,服務物件涵蓋各行各業,真正實現惠民、便民。

二、湖南與山東的差距

應當看到,儘管目前我省商品交易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尚處在起步階段,大專案不多,發展方向不明,自然稟賦條件和規模成本效益都面臨諸多壓力,但理念、思路上的差距是最主要的。

1. 思想觀念上有差距。與山東相比,我省幹部思想不夠解放,思路不夠開闊,對商貿物流、市場流通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只注重生產,而忽視流通的傳統觀念急待轉變。沒有流通市場和商貿物流的發展,我省的經濟發展就難以擺脫“土貨難出、外貨難進”的尷尬局面。沒有大商貿、大市場、大物流的帶動,我省的農業生產就難以實現產業升級,規模提升。根據測算,流通業增加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長0.13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1.03個百分點,並帶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而山東農業產業化的大發展正得益於以流通促生產的總體戰略;得益於以濰坊、臨沂以及聊城三大綜合性農產品交易市場為骨幹,各地特色農產品專業市場為補充,覆蓋全省及周邊地區、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產地+集散”批發市場叢集;得益於現代化、高效率、大規模的農產品物流建設。正是受益於市場流通帶動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使政府讓利、工業讓地、社會讓路的市場優先發展、商貿放水養魚、流通帶動產業的經濟模式成為各級政府領導和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識。

2. 整體規劃上有差距。山東各地都非常注重規劃的引導作用。在臨沂我們專程參觀了臨沂城市規劃展,大到城市總體功能分割槽,小到城市商業網點佈局,臨沂市都聘請專家團隊經過科學論證,制定了完整的規劃藍圖。臨沂市還專門把商務主管部門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建立商貿流通規劃與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機制。採取規劃約束下嚴格配套建設、政府部門購買、產權置換、租金補貼等多種措施,落實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於10%的政策規定。政府部門嚴格按照規劃,按進度紮實推進,從而避免了重複建設和專案衝突。而我省目前還沒有流通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也缺乏市場體系的建設規劃,更談不上商品市場網點規劃商務部門一票否決制。

3. 政策引導上有差距。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魯政發【xx】19號),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商貿流通業在用地、財稅和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增加商貿流通用地比例。城市改造建設中應優先配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交易市場、零售賣場等商業設施,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設施,各級政府應重點支援。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參照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對待。“xx”時期,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每年按30%的規模,專項用於支援商貿流通業發展。對總部設在山東省的跨區域經營的直營連鎖企業,可申請實行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統一申報繳納增值稅。同時,山東省狠抓政策落實,並進行專項督察。以名成集團建設的中國食品谷·中凱冷鏈物流園專案為例,濰坊市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投資,但以28萬/畝的略高於工業用地的價格向名成集團轉讓土地1120畝,同時承諾三年之內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全額返還。通過這些優惠政策吸引名成集團為濰坊帶來直接投資40億元,該專案建成後,將成為擁有總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60萬噸容量冷庫群的綜合性、現代化、一站式的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綜合服務平臺。我省在政策的制定及落實上,尚有待加強。

4. 骨幹企業培植上有差距。山東省非常重視培植骨幹企業,並注重發揮骨幹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目前山東全省有銷售額過50億元的商貿流通企業53家,過百億的6家,11家企業入選全國連鎖百強。山東一方面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充分發揮資本運作、資源配置、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等優勢,以資產、品牌、管理為紐帶,通過參股、控股、兼併、收購等方式,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經營。一方面鼓勵和引導業態相同、商圈相疊、實力相近的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培養了一批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臨沂市,我們瞭解到,臨沂商城之所以得以興旺,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臨沂本地發達的第三方物流的支援。臨沂市政府通過扶植立晨、榮慶、金蘭、天源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帶動整個臨沂物流業發展,降低了物流成本,使臨沂成為囊括魯南蘇北、輻射全國的商品集散地,包括濟南在內的周邊城市貨物都要到臨沂集散週轉,極大的帶動了整個臨沂市的流通業發展。僅臨沂立晨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就可以呼叫運輸車輛xx餘輛,形成了覆蓋全國23個省份的運輸網路,並擁有倉儲總面積24.89萬平方米,總量在山東省位居前列,年運輸貨物總價值超千億元。而我省在骨幹企業的培植方面,缺乏政策支援。對行業龍頭企業的扶植力度不夠,未能有效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5. 市場建設上有差距。山東省現有商品交易市場7839個,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市場555個,經營面積3650萬平方米,攤位總數38.4萬個。xx年山東省對全省xx家商品市場進行實地調查,僅這xx個市場就完成商品交易額1.62萬億元,其中億元以上市場成交額7424億元。而我省現有商品交易市場2589個,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市場290個,經營面積1651萬平方米,攤位總數56.2萬個,年交易額2573.5億元。從這組資料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省在市場數量、市場規模以及年交易額上的差距。而山東商品交易市場的專業化細分以及市場集聚佈局,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僅臨沂市中心城區就集聚了101家專業批發市場,以西郊批發市場為中心,中心集聚傾向明顯。這種專業細分和市場集聚帶來的規模效應使得臨沂商品交易市場一年的商品交易額就高達1772億元,達到我省全年市場交易額的68.9%。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三、幾點建議

1. 堅持做好整體規劃。臨沂市的發展經驗中,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做好規劃,把商務主管部門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建立商貿流通規劃與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機制。而我省的流通產業要得到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好整體規劃。我們要認真調研,根據我省省情,緊扣我省商貿流通實際和發展趨勢,緊緊依靠基層和企業的創造性,適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觀要求,科學制定《流通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市場體系建設規劃》、《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以及湘菜、湘酒、居民服務業、商貿物流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產業叢集的發展規劃。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城建、規劃、國土、發改等部門加強溝通交流,確保規劃的可行性,尤其是要推進商貿流通規劃與城鄉發展規劃同步。

2. 高位推動,落實責任。各級政府要成立高層次現代流通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流通工作中全域性性、戰略性以及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難點問題,對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進行目標考核。按照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體制,強化基層人員和經費保障。

3. 做好典型示範,抓好專案帶動。近年來,通過我們積極爭取,我省先後被列為全國二手車交易市場升級改造專案試點省份、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省份、屠宰廠(場)標準化改造試點省份、品牌促進體系建設示範省試點專案、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省份。長沙市被列入現代服務業建設試點和中小商貿服務平臺專案試點,婁底市被列入再生資源試點。我們要把握好這些試點機會,以專案為抓手,周密安排,紮實推進。在農產品現代物流和現代商貿服務業等方面打造亮點,形成突破,做好典型示範,帶動全省商貿流通大發展。

4. 集中政策重點推進。各個內貿處室加強聯動,認真梳理近年國家和省裡一系列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政策,集中政策投放到優勢專案上,並加強督查,確保落實。整合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集中財力解決關鍵環節的突出問題,加強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注重培育市場主體,培植區域性輻射企業,扶植商貿物流龍頭企業、打造區域性骨幹市場。

5.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一是加快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支援流通企業跨區域兼併重組,加快資源整合,儘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有實力的國內外商業巨頭落戶湖南投資創業。培育發展步步高、友阿集團、萬商紅、大漢物流、快樂購、湖南國藥、老百姓、長沙馬王堆、紅星集團、萬容科技等20家年銷售額過100億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二是大力支援中小微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扶持和促進中小微商貿企業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充分發揮其便利消費、繁榮市場、吸納就業的作用。三是著力打造商貿流通企業品牌。重點培育一批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力的服務品牌企業,在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物流業打造一批品牌企業,鼓勵“老字號”企業做大做強。支援流通企業培育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品牌營銷。為湖南產品做好市場開拓,精心組織實施 “名品進名店”和“湘品出湘”工作,打造湖南特色產品品牌。

6.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瞄準前沿、高位起步、多點支援、高效運營,創新流通方式,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加強企業資訊化建設,扶植一批電子商務骨幹企業,加速資訊互通。推進平臺服務商、線上銷售商、配送服務商、金融服務商高效合作。大力提倡網路誠信,建立網商信用檔案。實施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培育和吸引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企業,打造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城市。

7.加強市場配套建設。推動商品市場整合、升級、改造。構築涵蓋資訊科技、現代物流、展示展銷、旅遊購物、金融服務、價格引導等功能的綜合性交易市場。加強市場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包裝倉儲、檢驗檢測等設施裝置配套建設。改造升級一批具有公益性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的輻射廣、服務優的骨幹市場。

【第12篇】相城區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相城區作為蘇州市區的北大門,自xx年建區以來,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水城、花城、商城和最佳生態休閒人居城”的城市建設理念已深入人心,相城區正實現從偏僻農村向現代都市的華麗轉變。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鄉農貿市場也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一、市場建設基本情況

(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相城區目前有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只,總面積85800平方米,攤位600只,門面300間,另有棚頂和室內農貿市場42只,其中棚頂市場9只,佔農貿市場總數的21.4%,室內農貿市場33只,佔農貿市場總數的78.6%。這些市場中縣城以上零售農貿市場1只,鎮級零售農貿市場10只,村級(社群)農貿市場31只。這42只農貿市場共計經營面積為91280平方米,共設計攤位數為2422只,共有各類門面房477間。

隨著城市發展,人口不斷增長,區、鎮二級政府加大了對農貿市場建設投入,特別是自xx年以來,相城區加大了對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力度。xx年以前完成了對鎮級農貿市場的第一輪升級改造,基本解決了鎮級農貿市場從棚頂敞開式市場到室內市場的巨大轉變,而且各個市場的場內經營面積和攤位佈局得到了較大提升和優化。xx年起相城區率先對村級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新建和改建的方法升級改造村級農貿市場34只,截止xx年8月相城區已完成了32只村級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任務。這些村級農貿市場通過升級改造,硬體條件得到了優化,超過50%的棚頂式市場升級為室內市場,場內攤位佈局更趨合理,同時明確了市場主辦方的責任,調整了市場管理員隊伍,使市場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著實方便了城鄉群眾日常生活需求。

(二)農貿市場管理情況

由於農貿市場建設資金投入較大,且投入產出回報率低,加上農貿市場作為公眾聚集場所,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導致社會力量不願意參與到農貿市場的建設中來,因此相城區的農貿市場主辦者主要以鎮村二級集體為主,相城區43家市場中,只有1家是私人投資建設。

通過幾年來對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鎮一級農貿市場的消防、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市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各項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尤其是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得到了較好落實。每個鎮級農貿市場都在建造或改造過程中按照要求配備了消防栓和滅火器等消防器材,都有專門的食品檢測室,配備了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落實了專門的責任人。目前相城區11家鎮級農貿市場都是星級文明誠信市場,陸慕農貿市場還獲得了五星級農貿市場的榮譽稱號。

二、市場執行基本情況

(一)從業人員

批發市場共有從業人員1200名,其中農民1180名,佔總數的98.3%。農貿市場內經營戶從業人員共有2295名,其中農民1767名,下崗工人228名,其他300名,佔比分別為77%、10%和13%。農民是農貿市場內從業人員的主體,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在沒有更好生存技能的情況下,在農貿市場內尋找就業謀生機會。鄉村農貿市場在方便群眾生活的同時,更為一部分失地農民提供了生活保障,起到了為政府解決就業難題,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二)經營規模

通過多年的不斷升級改造,相城區亦出現了一批規模型的農貿市場。從市場成交額看,xx年相城區年成交額超過億元的市場有4只,佔總數的9.3%,分別是生態園批發市場,陸慕市場、渭塘市場和黃埭市場;年成交額5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市場有5只,佔總數的11.6%。從農貿市場經營面積大小看,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含)以上的有5只,佔總數的12%;經營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5000平方米以下的市場有5只,佔總數的12%。從市場經營從業人員看,生態園批發市場有1200名經營從業人員,農貿市場內從業人員超過100人的市場有6只,佔總數的14.2%。

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人口集聚增長效益,還將培育出一批規模型的農貿市場,從而進一步帶動市場周邊的商業發展。

(三)肉、菜、魚重點商品銷售情況

xx年豬肉、蔬菜、水產三類重點農產品年成交量情況。xx年生態園批發市場豬肉銷售總量為20700噸,其中產自本省外市的為2700噸,佔總量的13%,產自外省的為18000噸,佔總量的87%;蔬菜年成交量為12700噸,其中本省外市的為37000噸,佔總量的29%,產自外省的為9000噸,佔總量的71%;魚年成交量為1200噸,其中產自本市的為100噸,佔總量的8.3%,本省外市的為200噸,佔總量的16.7%,外省的為900噸,佔總量的75%。

xx年相城區農貿市場共銷售豬肉15829噸,其中從批發市場進貨總量為13407噸,佔銷售總量的84.7%,通過屠宰場途徑進貨量為1387噸,佔銷售總量的8.8%,其他途徑進貨為1035噸,佔銷售總量的6.5%;xx年農貿市場蔬菜進貨總量為23639噸,其中從批發市場進貨量為18086噸,佔銷售總量的76.5%,場地掛鉤為1693噸,佔銷售總量的7.2%,其他途徑進貨量為3880噸,佔銷售總量的16.4%;魚進貨總量為9564噸,其中批發市場進貨量為6850噸,佔銷售總量的71.6%,場地掛鉤為1686噸,佔銷售總量的24.6%,其他途徑進貨量為928噸,佔銷售總量的9.7%。

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批發市場是農貿市場肉、菜、魚等重點農產品的主要貨源,農貿市場與生產基地直接掛鉤的量比重不高,而且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農民自產自銷的情況將更加萎縮。

三、當前市場建設與管理存在的不足

儘管相城區建區以來農貿市場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較大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們應當看到當前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有些問題必須引起政府重視。

(一)缺少農貿市場專項規劃

農貿市場建設應當城市建設規劃同步,堅持規劃先行。沒有經過規劃,必然導致建設的無序。相城區目前還沒有關於農貿市場建設佈局的專題規劃方案,一些地方出現了農貿市場總量過剩,發展過快,有些是重複建設的情況。就目前場內攤位和門店的經營情況看,居住人口沒有多大變化,但市場在成倍增長,加上各類超市、大賣場的急速開設擴張,必然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表面上是方便了消費者,但對開設市場的主辦方造成了土地資源和經費浪費等諸多不利因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能協調發展。隨著攤位和門店的空閒數量增多,管理成本也隨之增大,目前有一部分農貿市場存在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的情況,市場內攤位空置率達到50%以上,不僅造成極大浪費,群眾有意見,而且還為市場後序運作帶來一系列難題。

(二)現有市場佈局與城市發展不相協調

1.農貿市場與居民生活區不配套。在相城區許多居住區離現有農貿市場距離較遠,群眾買菜不方便。這一情況導致在一些小區內出現了不少無照經營農副產品的車庫店和馬路流動攤,不僅影響城市形象,而且還帶來了食品安全隱患。

2.盲目追求建設規模。近年來建設的一些農貿市場越造越大,市場使用率低,華而不實。農貿市場建設不應過分追求規模,而應充分考慮便民性,堅持規模適中,佈局合理,經營專案齊全,倡導市場內適度競爭。

(三)農貿市場企業化登記率不高

相城區42只農貿市場進行企業化登記的農貿市場共有17家,佔總數的40.47%。其中鎮級農貿市場都是經過合法審批的,權證手續齊全,因此11家鎮級以上農貿市場都有營業執照,但不少村級農貿市場因為歷史形成,事前沒有取得合法用地審批手續,不具備辦理營業執照所必須的產權證明手續,無法辦理營業執照,給今後市場管理帶來了難題。

(四)村級農貿市場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村級農貿市場由於規模較小,無法給市場主辦方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甚至是隻有投入不見回報,導致一些市場主辦方對市場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部分村級農貿市場都沒有配備專職市場管理人員,存在物業管理、食品安全檢測議器等方面的空白,整個市場處於髒、差、亂的狀況,極易產生食品安全等事故。通過調查發現,相城區各類農貿市場的管理力量不強,42只農貿市場共有管理人員137名,平均每個市場只有3.2名,管理人員存在“一高”和“二低”的情況,即表現在年齡偏高,文化素質和工資待遇偏低的情況,導致這支管理隊伍有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

四、農貿市場建設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規劃,適度建設農貿市場

統一規劃和統籌協調村級農貿市場的建設與管理,在遵循當地城鄉規劃、商業網點佈局規劃的前提下,本著便於交通、便於管理、便於交易、便於生活的原則,合理根據規劃區域的居住人口、服務半徑、消費需求等因素確定。在場內佈局上,商品划行歸市,合理佈局交易區。食品經營區域與非食品經營區域分開;經營鮮活畜禽、水產的區域與其他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區域分開;生食品攤位與熟食品攤位分開;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攤位分開;家禽經營區、活禽及水產宰殺區要相對獨立、封閉。市場應當開設無公害農產品交易區,設定農民自產自銷交易區。

(二)拓寬渠道,增加市場建設力量

農貿市場是公共配套設施,是關係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益性事業,投入成本大,回報收益低,各級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扶持和投入。

1.爭取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議走“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的市場建設之路,建立“誰投資、誰受益”的激勵機制,發揮好村(社群)集體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吸引符合條件的個人參股、入股,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2.努力實行差別財政補貼。建議政府本著實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則,根據不同村(社群)的財力狀況實行差別財政補貼,對經濟困難、財力薄弱的村實行重點傾斜。

(三)政府主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

對農貿市場的管理,不僅工商部門要加強管理力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都應當按照《江蘇省城鄉集市貿易管理條例》、蘇州市政府《關於市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三個檔案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農貿市場管理的意見的通知》、《關於推進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及區政府《關於加強全區村級農貿市場管理的意見》中明確的職責積極履行職能。如城管、公安、衛生、環境、質量、價格等部門的職責都很明確。只有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營造一個公平競爭、清潔衛生、安全可靠的消費環境,保證消費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全。

【第13篇】關於加強市法律服務市場2022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了拓展和規範我市法律服務市場,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促進法律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法律服務,市政協社法委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和專業人員,在齊育華副主席的指導下對我市法律服務市場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市司法局及xx區、xx縣司法局關於法律服務市場建設的情況通報,走訪了市中級人民法院並同部分縣(區)法律工作者、政府辦公室領導進行了座談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法律服務市場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法律服務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組成的法律服務隊伍,他們努力做好法律服務與和諧社會建設緊密結合的文章,引導群眾正確反映訴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服務保障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在我市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服務機構不斷健全。目前全市共有律師事務所17個,社會律師140人,公職律師5人;公證處9家,公證員21人;基層法律服務所24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96人;法律援助中心10家,援助律師32人;司法鑑定所3家,執業司法鑑定人20名。在法律服務隊伍穩步增長的同時,今年以來加強了法律援助和司法鑑定機構的建設,以保證特殊群體的法律需求。在原先建立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並規範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居法律聯絡點的建設,目前,全市已有156個鄉鎮、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佔鄉鎮、街道總數的83.4%,村、居法律聯絡點的建設也全面展開,同時合理規劃和配置鑑定資源,成立了我市首家法醫精神病類司法鑑定所——xx市第二人民醫院司法鑑定所,填補了我市精神病司法鑑定技術的空白,也為當事人就近進行精神病類司法鑑定提供了便利。

(二)服務範圍不斷拓展。20xx年以來,全市有423家政府及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聘請律師和公民擔任法律顧問。辦理刑事辯護案件 1653件,代理民事案件6060件,代理行政案件157 件;共辦理各類公證96436件,其中涉外公證(含港澳臺)84928件,國內公證11508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訴訟案件1915件,非訴訟案件 119件,調解糾紛518件;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3697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2532起,接待來電、來人法律諮詢14824人次;全市司法鑑定機構共接受鑑定委託4182件,各種法律服務數量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優化了我市創新創業的法治環境,與此同時,我市的法律服務已逐步轉變服務觀念,觸角不斷延伸,滿足了社會不同層面的法律需求。一是服務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司法行政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法律服務職能,主動出擊,積極出力,鼓勵、引導律師參政議政;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推動各級政府建立、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政府依法行政;指導工商系統開展公職律師試點工作,現全市有5名工商系統公職律師取得執業證。二是服務經濟發展。繼續引導和鼓勵律師積極介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工業園區開發、重點工程建設、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指導僑資企業法律顧問團開展工作,為華僑要素迴流工程做好服務。三是服務和諧社會。積極參與政府信訪接待和群體性事件處理工作,選派了政治意識強、經驗豐富的律師,輪流參與市政府的信訪接待工作,為上訪群眾解答法律問題,協助信訪部門調處涉法涉訴案件,為涉法信訪案件及時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引導群眾依法正確表達訴求,減少不和諧因素,維護穩定大局。四是服務民生工程。在市區江濱區塊舊城改造等民生工程中發揮法律服務優勢,開展舊城改造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截至到9月28日,由市、區人民調解員、司法局骨幹力量、專職律師組成的5個調解小組成功調處糾紛64起,涉及拆遷戶359戶,拆遷面積近5000平方;拓寬法律援助的受援範圍,除《條例》規定的範圍外,對黨政領導交辦的、信訪部門轉辦的、工會或殘聯等團體要求辦的、在校大中專學生等青少年群體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和其他確實需法律援助的事項,都擴大為法律援助的範圍,如慶元的法律援助案件從xx年的15件上升到20xx年的163件,使弱勢群體獲得了必要的法律援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五是服務基層農村。積極搭建法律工作者為基層服務的平臺,引導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成立了xx市律師協會農民工維權工作站,建立律師事務所與鄉鎮、街道、村、居結對制度,全市各律師事務所與有關鄉鎮、街道、村、居簽訂了法律幫扶協議,負責涉訟案件,積極為其提供法律意見,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開設“法制講堂”,為居民定期進行法律培訓,普及法律知識。全市9個公證處也分別與9個行政村建立了結對聯絡制度,其中有7個公證處還與聯絡村簽訂了書面的法律服務協議,無償提供公證法律服務,開設法律知識講座,協助調解重大疑難糾紛,幫助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

(三)服務機制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市法律服務行業開展了“教育規範樹形象”、“規範建設年”等活動,完善了工作機制,提升了法律服務人員的責任意識、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推進了法律服務市場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一是完善法律服務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法律服務市場的管理監督和指導力度,通過資訊公開、誠信檔案等方式規範行政管理,加強行業管理,強化自律管理,形成三者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的管理機制。二是完善法律服務案件質量監管制度。監督和指導縣(市、區)法律服務工作,落實便民措施,簡化程式,加大辦案力度,通過發放辦案情況反饋表、徵求有關單位意見、法庭旁聽、自查抽查、評選優質案件等方式,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三是完善法律服務便民機制。暢通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的渠道,方便農民工就近申請法律援助;採取積極措施,對農民、農民工追討工資和請求經濟賠償的案件,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確保需要法律幫助的農民工及時獲得法律援助;創新服務形式,採取代書、訴訟、非訴訟代理等服務方式,為農民、農民工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第14篇】土地市場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下面是 土地市場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請參考!

土地市場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 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巨集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檔案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檔案的出臺,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援。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路、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著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釋出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巨集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巨集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著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稅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專案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專案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著專案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執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第15篇】縣農村市場五年建設情況回顧工作報告

後。

四是農家店連鎖配送率、店容店貌、管理制度、規範服務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家電下鄉監管難度大。

四、20xx年市場建設規劃

針對我縣農村市場現狀和存在的問題,20xx年我縣的市場建設工作主要是繼續抓好農貿市場的改造升級、馬路市場的整頓、新農村示範店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國家“雙百市場工程”的要求,建設1家綜合農產品批發大市場(西河廣益農貿市場)。

(二)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加快鄉鎮集市升級改造。20xx年爭取改造2家基礎設施薄弱、功能不全的鄉鎮集貿市場。

(三)繼續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實施,推動鄉鎮農村商業網點從鄉鎮中心區向邊緣區農村擴充套件。全年爭取新建或改造農家店550家,建設配送中心2家。進一步完善鄉鎮市場網路建設,豐富農村商業網點。

(四)繼續抓好馬路市場的整頓和規範,逐步取締馬路市場。

(五)建設一批新農村示範店。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宗旨,加快鄉級商業中心、村級商業網點建設,創造便民店、綜合超市等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基層市場網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