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解釋和意思

鞠躬盡瘁解釋和意思

成語典故 篇一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握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伐魏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至死方休。

詞語辨析 篇二

近義詞

全心全意 忠心耿耿 赤膽忠心 嘔心瀝血

【成語性質】褒義

【成語用法】補充式;作謂語。

【成語造句】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

範文例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恰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鄧稼先》楊振寧)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本站§ 臣只有一片愚忠,~。”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巴金《隨想錄》:“今天在各條戰線上幹工作、起作用,在艱苦條件下任勞任怨、鞠躬盡瘁的`人多是解放後培養出來的一代知識分子。”

《聊齋志異·續黃粱》:“聞作宰相而忻然於中者,必非喜其鞠躬盡瘁可知矣。”

【補充】《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王引之認為“盡瘁”與“憔悴”同義。按其《經義述聞》:“蓋毛詩之盡瘁,三家詩有作憔悴者。憔亦盡也。憔悴二字平列,盡瘁二字亦平列,非謂盡其瘁也。盡瘁,雙聲也;憔悴亦雙聲也。"

成語解釋 篇三

【漢語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字詞解釋】鞠躬:彎著身子;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指貢獻出全部精力。

【相關語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竭盡勞苦地貢獻一切,到死為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