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真相多篇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真相多篇

稱帝建唐 篇一

公元617年,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趁隋末農民起義、全國動盪之際起兵造反,在攻克長安之後,於618年稱帝建唐,人稱唐高祖。

在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功不可沒,從起兵的策劃到領兵犯險,李世民在動盪中屢建奇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高祖稱帝之後,按照長子繼位的制度立李建成為太子,而李世民卻只能屈居其下。

唐王朝建立後,為了統一全國,李氏天下曾先後進行了六次重大戰役,而李世民在其中的四次戰爭中都一馬當先、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李世民用自己的實力為自己贏得了最大的威望。而他的運籌帷幄和任人唯賢也為他招羅了一大批的死忠。

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和鬥爭也逐步展開。兩人在明爭暗鬥中發展著自己的勢力。

兵變得天下 篇二

當時,地處漠北的突厥連年進犯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屢被冒犯的唐王朝決定出兵塞外,平定突厥。而恰逢此時,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弟弟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以此奪過秦王李世民手中的兵馬,為最後除掉心腹大患作準備。

得到訊息的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於是將李建成的陰謀面陳李淵。李淵決定召二人入宮核實。而這時,一場慘劇即將拉開帷幕。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行至宮城北門玄武門之時,憑藉在戰鬥中錘鍊出的敏銳的嗅覺,發現周邊情況有異,忙撤馬回奔,但是事先埋伏在城門處的李世民已經率眾人將其團團圍住。李世民搭弓射箭,李建成被一箭斃命。隨後,李元吉也被射翻在地。

事後,得到訊息的李建成的部下也曾集結軍隊,試圖與李世民的將領展開對抗。但是,被殺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首級隨後被懸在城門示眾,得知首領已死的李建成二人的部下也只得散去。玄武門一役,李世民不費吹灰之力大獲全勝。

“玄武門之變”後的三天,面對無法改變的局勢,李淵只得召告天下,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人稱唐太宗,貞觀之治由此開始。

兵變探究 篇三

李世民的一場兵變,為自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千年之後,世人暢想於天朝之說時,總會想到他的貞觀之治下的大www.本站baihuawen本站唐盛世。但是,一個朝代貫穿下的啟承轉合,總少不了它的來處與去處。

因此,“玄武門之變”作為太宗時代的前奏,總會被人們所提及。而在探討那場手足間的兵戎之爭時,事件背後的玄機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按照傳統的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的原因是因太子李建成對李世民不斷迫害,而使李世民不得不進行一場自衛行動。從李淵太原起兵的那一刻,李世民就成為其最有力的左膀右臂。一路征討直至統一天下,李世民戰功赫赫,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太子李建成感到李世民的存在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屢動殺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李世民先發制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當然,凡是都有對立面。也有專家稱,其實“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蓄謀已久。因為同樣有史料中稱李建成為人豁達寬厚。而屢建戰功的李世民並不甘心久居人下,但礙於嫡長子繼位制的封建宗法制度,只得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勢力。他祕密蒐羅了大批軍事人才及文人作為自己的政治、軍事顧問,不斷為自己出謀劃策。

當他覺得自己的勢力發展到足以與太子抗衡時,就趁機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玄武門之變”,為自己繼承皇位掃清了最後一道障礙。而傳統史料中關於太子無道、屢次對他痛下殺機的記載,不過是取得天下後的李世民對自己曾經的汙點所作的掩飾。

自古勝者為王敗者寇,因為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後世的典籍中,大多把李建成當做毫無頭腦、心胸狹窄的角色來記述。在史料中,李建成三番五次陷害李世民,甚至趁兄弟宴飲之際,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李世民由此吐血數升。

但是對那段歷史稍加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的蹊蹺和不合理。從天下歸唐之後,李建成和李世民便已水火不容,也就不可能出現手足把酒言歡的場面。但取得天下的李世民廣納賢臣、濟世安民的舉措,為他贏得了傳世美名,如果懷疑他當初是處心積慮奪位並掩飾,似又有矛盾。兩相印證之下,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只能是一個謎團了。

當然,也有史料稱,當年太原起兵就是李世民的謀略,父親李淵曾答應事成之後立其為太子,李世民也在南征北戰中奮勇殺敵,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天下歸唐之後,李淵並沒有兌現諾言,而是依據舊例立了李建成為太子。李淵的舉動,引起了李世民的憤恨,從而加速了李氏兄弟兵戎相見的歷程。

歷代皇族爭權奪勢、自相殘殺的例子屢見不鮮,而關於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的性質到底如何,是蓄謀已久,還是自衛行動,又或是兩者的交相刺激,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由此登上皇位,終成一代明君。而由他開啟的“貞觀之治”則成為中華歷史中最榮耀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