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新版多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新版多篇】

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一

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①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對三個問題的認識。

②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對三個問題的理解,要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語句進行概括,要點如下。

矛和盾為什麼要結合呢?

發明家和對手比賽,難以招架,於是突發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結合起來。

又是怎麼結合的呢?

把盾做成鐵屋子,在鐵屋子上開一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炮),再給鐵屋子裝上輪子,安上履帶,讓它會動。

結果怎樣?

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③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暢談感受,總結全文

①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教師引導學習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②齊讀這段話,說說人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

④再讀這段話。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發明家的故事。

②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相機談談感受。

抄寫詞語

①同座互相讀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作業

①摘抄課文裡的好詞好句。

②自己設計一項作業。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

第一環節:

o 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匯入  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匯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o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o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o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才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裡,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絡,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o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o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裡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 設計:(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矛和盾的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發明家將矛和盾的優點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啟迪人們:誰善於把別人的優點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教育學生要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善於研究,熱愛科學。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於坦克的發明過程充滿興趣,但是對坦克的作用並不是太瞭解。

2、要把學習的重點引導到發明過程中如何取長補短的過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進新型坦克。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通過各種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讀懂課文,瞭解發明家怎樣吧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來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4、培養學生學會集別人的優點。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發明家如何講矛盾的優點集於一身發明坦克。

2、理解關鍵句,能用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新課。

1、出示教學圖片,引導學生彙報課前蒐集資料,談談對矛和盾的認識。

2、教師引導: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滿足新時代戰爭的需求,人們因此發明了許多更先進的武器。比如說:坦克。

3、出示各種坦克圖片,引導學生彙報蒐集資料,交流對坦克的瞭解。

4、教師匯入:有心的發明家總是從生活中,自然中尋找靈感,受到啟發而發明創造的。萊特兄弟研究鳥兒飛翔的奧祕發明出飛機;從魚兒在水中上潛下游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而本文中的發明家從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啟發,發明了坦克。今天,我們來看看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板書: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正確流利。

2、抽讀生字卡片,指導字形。

三、再讀課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節讀文,思考課文內容。

2、說說課文大概講了件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發明家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告訴人們要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

四、細讀課文,分小組展開自學。

1、通讀課文: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學提綱,要求熟讀課文,巡視自學情況。

(1)是什麼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找出相關段落記句子,指讀——品讀。

(盾太小,當敵人的矛如雨點般刺來時,將難以招架,自衛能力差,顯得不夠安全。)

(2)有了安全的“鐵屋子”發明家為什麼還不滿意?他又做了哪些改進?找出相關段落。指讀——品讀——帶感情讀。

(鐵屋子雖然安全,但是無法進攻,行動不便。改進方法:設定槍口或者炮口,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3)坦克之所以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話來說明。)

a、先看坦克在戰場上進攻和自衛自如的錄影片段。

b、引出學生體會,加深理解“大顯神威”的詞義。

(4)發明家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瞭坦克,讓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

a、讓學生自由談啟發。

b、用肯定的語氣讀句子:“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c、聯絡生活實際,用例子說明。

學生舉例展示:

1、在手工比賽中,我看了很多資料,向哥哥請教,看了很多同學的製作過程,我汲取了他們的優點,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終獲得了第一名。

2、人們汲取空調和風扇的優點,製成了冷風機。

3、在作文競賽中,我的作文《美麗的家鄉》運用了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總分總結構,適當的運用了另一篇課文中優美的句子,讓我得了一等獎。

五、小結

發明家從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啟發,把二者的長處合二為一,從而發明了坦克,我們應該學會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且多多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槍口、炮口、輪子、履帶鐵屋子——坦克

教學反思:

1、可以在課後拓展,讓學生想象如何把現在的坦克加以改進,培養學生對坦克的新的興趣。

2、教學中讀的運用不夠強化,不夠明確。

3、詞語的理解,運用、積累重視不夠。

4、備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基本考慮全體學生的認識水平加以完善。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篇四

一、案例背景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就是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文章告訴大家,只要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篇課文的內容形象、生動,學生學習熱情高,十分感興趣。因而我在授課中,儘量調動學生的思考,激勵學生能通過自主的讀書、思考、討論、演示來達到課堂教育目的。

二、案例描述

1、揭示題意,整體感知

師: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讀讀課題:矛和盾的集合,說說從課題中你想了解什麼。(板書課題時,強調“矛”的寫法)

學生讀後紛紛回答

師:大家都在關注故事的內容,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裡,不需老師多講,只需你仔細讀讀課文,想一想就能瞭解。現在請大家讀課文。

學生邊讀邊想。

師:想好了說給自己的耳朵聽。

學生自己說給自己聽。

師:把你們剛才說給自己聽的說給前後左右聽

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

師:我請三位同學把你的問題說一說。

經過初讀,連起來回答上面的三個問題: (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生通過讀課文、相互交流解決,自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通過讀書、思考、自己敘述、相互交流,使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有了瞭解,體現了主體參與的有效性)

師:課文學到這裡是不是已經學完了?

生1:沒有。我們只是從字面上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我們還可以像《聞雞起舞》一樣,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生2:我認為還需要深入地讀課文,弄清課文的細節。

師:真好!同學們該怎樣接著學呢?故事講完了,作者有一句總結全文的話,找到了沒有?把它畫出來。

學生有的畫了,’有的自己給課文另加了結尾。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位同學很有頭腦,也很有主見。他不完全依照課文的話,而是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很好。下面請她來說說她給課文的結尾。

2、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讀議課文。

師:自由讀第一、二、三自然段,找出事情發展的起因。提示:有時候一個理由是不充分的,找出其中的原因,用筆畫出來。學生自讀思考。

師:找要好的夥伴交流交流。要抓住具體的詞句進行探究,

(這是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有效途徑。)

3、讀議課文最後兩段。

三、課堂練習,擴充套件思維

師:把課文的最後一段,擴寫成自己的一段議論。

生: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師:很難得!你的語言組織能力非常強,能由此及彼。

生:因為英國人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們能夠最早發現矛和盾各自的長處,並將二者的長處合二為一,這樣他們才發明了坦克。

師:你的思路很清晰,把合二為一作為了發明的源頭。

生:……

師:還有好多種說法,今天回去不妨把課文帶給我們的啟示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看看你能想到什麼,並將其寫成自己的感想。

三、案例反思

1、營造自主學習空間,使主體參與落到實處

“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我們經常都會掛在口中,但學生的主體地位仍得不到落實,即使讓學生自學、討論也是一晃而過,聽起來好像熱熱鬧鬧,其實誰也聽不見誰在說什麼,兩三分鐘過後,老師讓小組交流,學生說的還是自己的意見,小組討論根本沒有形成共識。其實是在走形式而已。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在時間、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兩節課,我給學生安排了充足的讀書、思考、討論、演示的時間,使人人都能認認真真、從從容容地自讀自悟,讓學生自己質疑解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課文語言的精妙之處,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使主體參與收到實效。

2、把學習權力還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習權力還給學生。在學課文時,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把自己的意見和你的夥伴交流交流,可以多走幾步”,全班學生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討論中去。教師沒有強求統一的讀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感受去讀,只要能讀出感情即可。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受到感染和薰陶。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提問當法寶,大多數時候採用的是“帶著問題讀”,學生總是圍著老師的問題轉,在老師既定的框架內回答問題,雖有議論紛紛的場面,但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思錐被限制,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的發展也受到限制。當然,我們並不反對教師在突破重點難點、促進思維、理清思路方面的提問,但不管教材難易、學生水平和年級的高低,課課“帶著問題讀”,段段“帶著問題讀”,長此以往,必將造成閱讀能力的缺陷,不能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不能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學貴有疑,疑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因此,讓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說說從課題中你想了解什麼”,“讀讀作者議論的句子,還能提出什麼問題?”當學生提出種種問題後,教師又鼓勵學生自己讀書,主動探究,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再與小夥伴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嚐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也會產生一種自豪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4、鼓勵學生動手演示、上臺表演,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發現活動

課堂上,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神情並茂的動作表情、有趣的板畫和圖片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用手指做矛和盾,深入感受。並讓學生上臺演示課文,不僅使課堂的形式顯得生動活潑,而且使學生在這樣的生動活潑的形式中學習語言文字,通過對所演示的情景的觀摩思考,發現課文語言的精妙之處,對語言文字也會有活生生的感受。

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增強主體參與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會創造和發現。整個教學程序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者交錯使用,融會貫通,滲透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合作的同時又展開了探究。比如第五個環節中的拓展延伸“請你從矛和盾的故事中總結在生活中的道理”,先讓學生寫即是自主,後讓學生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又啟發了思考,本身又是一種探究。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五

一、設計思想:

圍繞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並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識字量比較大,教學先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在自讀課文的時候,標出不認識的字,憑藉字典,讀準字音,感知字義。文中有一些詞語較難理解,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弄懂詞語,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再指導學習和討論,著重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部分。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絡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絡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五、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鄉鎮意見個人意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

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這裡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1)默讀思考後同桌互相說-指名說,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衛-鐵屋子;

(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衛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演示這7 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首次 長處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坦克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裡的句子來說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於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瞭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丟擲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麼說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為後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

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於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麼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溫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2)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在這裡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3)自己比劃比劃什麼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麼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5)自由讀,指讀。

(要引導學生聯絡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三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麼樣做呢?

(這裡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說一說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麼?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麼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1、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說說,他想到了什麼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麼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做(自衛)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後來他又想到了什麼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於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麼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衛,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後,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裡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7、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衛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8、老師小結:看來,自衛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為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麼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裡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於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後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後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

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鬥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事?

在這裡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充套件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採納別人的優點等等,如:孔子拜師。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並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嗎?

3 齊讀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

板書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六

課文

矛和盾的集合

計劃學時

2課時

教學總目標

1、

2、

3、

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項 目

內  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引入]1、出示矛與盾的圖片,請問小朋友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板書“矛”與“盾”

2、說說曾經看到過“矛”與“盾”嗎?你知道它們兩者誰是“自我保護”的,誰又是“進攻別人的”?你喜歡哪一個?並藉此機會把學生分為“矛隊”和“盾隊”

3、那將兩者集合將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武器呢?板書“集合”。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按以下要求自己輕聲自由讀課文。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下你認為好的詞語。

b、給課文自然段標上序號。

c、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反饋,請同學們來開開小火車。

出示生字、詞。

a、開火車讀一讀。並相機解決難讀生字。易錯生字。

b、鞏固新詞。

(想讀一遍生詞的小朋友老師加一顆紅五星,能用其中的生詞來說一句話的同學則加二顆紅五星。)

3、讓我們把生字詞送回課文自由輕聲再讀讀課文。來分段讀一讀課文,“矛隊”讀的話“盾隊”來評一評。

4、現在我們來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中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你找到了嗎?

三、瞭解課文大意,初步理解“合二為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2、這個時候,發明家產生了一個想法?指讀。

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指導朗讀:

短短兩句話都用了感嘆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第二個“!”是什麼感情?

3、這樣的盾很安全,安全之餘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樣說的?自由讀。齊讀。

4、鐵屋子雖然能保護自己,但是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裡保命的蝸牛或烏龜。忽然發明家又有了新想法,是什麼?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鐵屋子和矛

這樣的鐵屋子能去攻打敵人嗎?

出示:坦克

隨機理解“履帶”找找坦克的“矛”和“盾”。

師介紹坦克:坦克的底部裝有履帶,能行走在泥地、溝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作戰時人可以躲在堅固的鐵屋子裡,很難受攻擊,又裝有炮口,能隨時攻擊對方,由於它進退自如,攻守靈活,一上戰場就發揮了巨大作用,名震天下。所以說它是矛和盾的(  )?是把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

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呢學生接讀第五自然段

對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讓我們也來舉例說說吧。

看看矛隊和盾隊哪個隊說得更好。最後總結矛隊的優點和盾隊的優點。

四、總結昇華

同學們我們今天這堂課知道了坦克把矛和盾的長處集於一身之後成為了勝利者。就像我們的矛隊和盾隊今天合作得很好解決了課文中所有的難題,成為了學習的勝利者。

學生認識“矛”與“盾”。並書寫“矛”與“盾”

說說自己對這兩種武器的初步印象。

齊讀課題。並書寫“集”。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並能儘量自主認識生字,讀通句子,並能劃出自己喜歡的詞語。

能正確標上自然段序號。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對與中上的同學則是要求能用其中的生詞來說一句話。

學生在學習運用了生字詞後再把生字詞送回課文,自己輕聲讀讀課文,再分段反饋讀課文。“矛隊”與“盾隊”都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互相評價,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

思考問題的同時學生其實又再一次瀏覽了一 遍課文,在瀏覽後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說說課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現在你就是發明家,表演,隨機理解“如雨點般”“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學生通過抓住感嘆號來理解語句和發明家的想法,來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學生接讀第四自然段: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學生接讀: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學生理解是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即矛和盾的集合。

1961年德國兵頭一次見到這個龐然大物,嚇的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學生自由討論並舉例

板書設計:

矛      盾   坦克   優點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出示圖片,認識“矛”與“盾”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字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教師出示自讀要求,能幫助學生明白學習任務,並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以不同朗讀形式來讀生字詞,生能夠更加有興趣來學習生字。

考慮到優差區別,有些好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生詞而在旁邊沒事情幹,或者做小動作,則影響其他同學,所以這時候設計非同步教學大有好處,能讓優生髮揮出更大的潛力,讓學困生跳一跳則有能摘到更大的果子。

此篇課文淺顯易懂,但中段學生必須得有默讀的習慣了,讓學生自己輕聲讀讀課文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所以我又再一次安排了反饋性的默讀。

分段再反饋讀課文能幫學再一次理順文章的語句。

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

放手讓學生讀,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用聯絡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抓住兩個“!”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字的對話。

邊讀邊想,讀的時候其實是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問題的時候,讓學生的思緒跟著發明家一起走,感受發明家思考問題的情景。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此時通過自由朗讀放飛學生的思緒對文章產生個性化的理解。

老師的提醒,學生的接讀一問一答,跟著發明家的沒一步思路走。原來坦克是這樣發明的。

更進一步理解坦克把“矛”和“盾”的合二為一。

師通過介紹坦克來更深一步瞭解坦克把矛和盾的合二為一。

通過自由討論然後比賽說說,明白矛隊和盾隊在平時任何時候光靠自己可能不夠,要學會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 那將會是個不可戰勝的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絡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再進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絡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這裡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小結課文

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可以是生字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課文內容學習的收穫。教師適當概括補充。

五、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 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2遍,註上拼音。

2、熟讀課文,思考“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附課文: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裡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趙州橋》練習《灰雀》教案(人教三年級上冊)引導學生玩一回“童話遊戲”──《語文園地七·習作》教學設計《畫楊桃》教學設計美麗的小興安嶺教案《給予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21、古詩兩首導學案《春日》教學預案檢視更多>>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三、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揭示學習內容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螢幕(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裡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衛,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字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螢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

(設計意圖: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學生寫。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用聯絡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麼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矛隊讀。第二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盾隊讀。(板書:鐵屋子)。

帶著感情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兩個“!”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字的對話。)

3、盾大得像個鐵屋子(大螢幕出示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字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板書:槍炮)看大螢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著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麼?相機板書:坦克。(大螢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絡課文、看著板書,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字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螢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於一身的威力,與文字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大螢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絡課文,看著板書,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說。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字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字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字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注:“矛、盾、集”以紅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九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學情分析:

對於識字方面,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利用工具書來認識理解生字新詞,但還需加強;學生對“矛”“盾”“坦克”可能很陌生,所以會給理解課文內容造成一定的困難,需要在課前查詢有關矛和盾的資料,瞭解矛和盾。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絡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運用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體會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絡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重點:瞭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學習時數:

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3、學寫生字“矛、盾”。

(1)認認真真看老師寫這兩個字,“矛”先寫一個“給予”的“予”再加上一撇,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它就無法進攻了。“盾”字的外側是兩筆,先橫撇,再豎撇。

(師板書:矛盾)

(2)學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寫。

4、揭題: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

(補充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5、理解生活中的“集合”。集合是什麼意思,你們在時候會集合?

反饋質疑:我們看過體育課鬧哄哄的集合,也看過解放軍叔叔威武迅速的集合,可是矛和盾這兩種武器,怎麼會集合呢?

二、自主預習,探究閱讀。

1、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1)師: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戰場   首次   長處   勝利者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矛盾    坦克    手持     雨點般   蝸牛

(2)運用練習。

選用上面合適的四字詞語填空:

①中國乒乓球的國手們在奧運會上(       )。對方隊員面對強有力的進攻,雖然(      ),但最終(       ),敗下陣來。

②當獵狗這個(     )出現在受傷的小鳥面前時,小鳥嚇壞了。

3、長文短讀。

師:讀課文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本領,就是把課文讀成一句話,你會讀嗎?

(出示句式:          把矛和盾集合成了          。)

(誰)                    (什麼)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課文中就有一句話非常概括地寫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間的關係?快速地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來。

2、交流出示: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1)指名讀。

(2)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麼?

師概括:怎樣合二為一?怎麼大顯神威?)

3、研讀坦克的發明過程

(1)我們先來研究矛和盾是怎樣合二為一,變成坦克的?該讀哪幾個自然段?(1—4自然段)

(2)請小朋友們默讀1—4自然段,思考:坦克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拿起筆邊讀邊劃。

(3)小組合作完成坦克的發明過程圖。

(4)全班交流,進一步明確坦克的發明過程。

4、感悟發明家的思維過程

(1)小朋友們,發明家在發明坦克的過程中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他遇到了許多問題,你能找出來嗎?請再次默讀1—4自然段,找一找發明家遇到的問題。

(2)交流反饋,品讀詞句。

盾太小(課件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指名讀。

②理解詞語:“招架”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自己比劃比劃什麼是“左抵右擋”?

③指導朗讀: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麼激烈啊,你能通過讀表現出來嗎?

④引讀: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課件出示: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裡保命的蝸牛或烏龜。)

①    過渡:盾大得像個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

②指名讀句子。

③“固然“是什麼意思,能否換個詞來說?

④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這句話。

教師引讀:

①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

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②這樣還不夠呢,最後發明家又想到給鐵屋子——?(學生接讀: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③於是發明家就發明了——?(學生接讀:坦克)

(3)小結:同學們,發明家就是這樣,遇到問題想辦法,再遇到問題,再想辦法,每一次遇到問題都要經過思考,從思考中一次次改進。你們說發明家是個            怎樣的人?(善於思考)

四、激情昇華,走出文字

1、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課題)

2、齊讀課題,“集合”就是剛才說的哪個詞?(合二為一)

3、總結: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是一種人生智慧。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等。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矛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盾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矛和盾的的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結果怎樣?“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文章為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4、聯絡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