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裡三元里抗英故事的真相是什麼多篇

鴉片戰爭裡三元里抗英故事的真相是什麼多篇

真相是? 篇一

在鴉片戰爭中,官員的奏摺是不能拿來做簡單的一手研究的,因為他們會吹牛,會謊報,如果你印證英國人的記錄,就會漏洞百出。如果真的按照奏摺那麼寫,清朝早就是在鴉片戰爭裡“大獲全勝”了。

那麼5月30日在三元里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先要說事情的緣由。

三元里老百姓的確反抗了英軍,原因有3條,第一說英國人挖中國人的棺材,第二是搶劫村民,第三是調戲猥褻良家婦女。後來根據考證,三件事都有,不過第一件事是英國人手賤,去翹外國人的棺材,廣州是通商口岸,有一些洋人水土不服死在這裡,他們的棺材暫時放在廣州等人拿回去,在中國文化裡,翹棺材是很忌諱的。而第三件事,過去很多年後,英國人報告的確有印度兵調戲婦女,不過只有一起。第二件事在英軍這裡也有一些零星記載。

英國人是這樣記載三元里之戰的,5月30日英軍發現四方炮臺邊有類似民兵集合,英軍就發動進攻,對方且戰且退,時聚時散,因為當時下雨,火槍無法使用雙方發生肉搏,但是沒有怎麼戰鬥就都撤退了。

這時英軍發現1個連士兵沒回來,又派了2個連去找人,發現這個連的士兵被民眾包圍,當時天上還在下大雨,這兩個連的士兵帶有不怕下雨的雷擊槍,放了幾槍後把人給救了出來。然後,英軍通知餘保純,如果再爆發這類事件就撕毀停戰協議,繼續開戰。

這就是英國記載的事情全貌。這和當時一些中國人的記錄也符合,英軍有所損傷,但只是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不過後來人們更詳細奕山等人的奏摺,不願意相信當時真實的記載,也不願意詳細英國的檔案,堅持認為民眾打死了英國人。

但是一說死傷,中英一對照,立刻漏洞百出!

首先,三元里故事裡號稱擊斃英軍兩個將領,其中一個是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但當時伯麥根本不在中國。奕山(道光派去廣州作戰的主將)上奏說“斬伯麥”,搞得朝廷以為“擒賊先擒王”,顯然這是謊報的。

另一個軍官叫霞畢,奕山說是英軍先鋒,折其先鋒在戰爭中是很常見的,可能指英國先鋒艦隊指揮官赫伯特,當時他在船上,也沒被打死。

三元里的確打死了一名英軍少校,但是名字叫比徹,完全不沾邊。

此外,廣州大敗,奕山花了600萬兩贖成,上奏卻說大獲全勝,英軍退卻,但是看英軍可憐,允許英國通商,把皇帝騙得一楞一愣的。還說戰爭已經結束!

接下來是死傷。看了上面的故事,英軍死傷幾百人,但英國的報告裡,是5人死亡,23人受傷,一些英軍的回憶裡則是7人死亡,42人受傷,英軍死亡人數不超過10人,經過考證是成立的。但是,在中國的傳聞裡,有最多的有消滅748人的,而且每種說法都不一樣,有100人,200人,300人等等,幾乎都是傳說。

根據後人考證,三元里抗英,就是一場英軍和廣東民眾的衝突,英軍死傷23-42人,死亡5-7人,遠沒有傳說中那麼神。

然而,人們為什麼要把這個故事神話呢?

神話故事 篇二

三元里一戰變成神話的始作俑者,是當時謊報軍情的奕山和當時清朝的官員。從這點來看,吹噓三元里的成果可以掩蓋他們廣州城慘敗的事實。

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民間,由於大家都相信了奕山等人的鬼話,所以就推斷出三元里很可能消滅英軍的說法,結束戰爭的說法。

這個說法也是有發展過程的,一些民間的傳聞,號稱如果不是餘保純“解救”,民眾當年就可以把英軍消滅,這些內容集中出現在1842年,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在三元里就可以結束戰爭。

英軍退出廣州城是因為奕山花錢贖城,這件事情當時的人們不知道,而三元里之所以能夠打死幾個英國人,在於天降大雨,雙方徒手格鬥,中國人人多勢眾,且剛好發生在廣州戰事結束之後。如果當天沒有下雨,英軍列陣而戰,恐怕就是一場三元里大屠殺了。

英軍退出廣州後不久就北上,攻破廈門,再破定海,鎮海,又攻打吳淞,乍浦,鎮江,一路殺到南京城下。這時英軍海陸總兵力已經達到2萬,工業文明的衝擊不可阻擋,而自然經濟的中國根本無法阻擋。

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打敗英軍,還可以消滅英軍,這讓我想起前陣子讀韓寒的一篇文章,他讀高中生時組了個足球隊,和一個國小生組成的職業隊踢,他們覺得可以隨便欺負小朋友了,結果半場被國小生進了30幾個球,下半場被叫停了。很多人喜歡沉溺在民間高手,“掃地僧”這種錯覺裡,實際上強與弱的差別是殘酷的。

這就是三元里的真相,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故事。它不能扭轉《南京條約》的恥辱,而吹噓,造假本身,不妨說也是這個恥辱的一部分吧!

主要參考:茅海建《天朝的崩潰》,張莉《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隊的傷亡及其影響》,茅海建《鴉片戰爭清朝軍費考》,范文瀾1949年《中國近代史》等等。

作者|姚新賓老師

公眾號: 家輝培優升學指導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元裡的“神話” 篇三

說到鴉片戰爭,大家都覺得中國慘透了,但我要給大家普及個歷史常識,鴉片戰爭的影響很惡劣,但戰爭本身的直接影響並不嚴重,所以清政府壓根兒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洋人火燒圓明園,皇帝出逃死在外面了,才開始慢慢覺悟。

根據考證,鴉片戰爭中清軍陣亡3100人,負傷4000餘人,比起90萬總兵力和將近10萬的投入兵力,人員損失並不慘重。賠款2100萬元,約摺合1600萬兩,看似很多,但其實清政府軍費就花掉了3000萬兩。鴉片戰爭比較大的危害在於《南京條約》及其附件造成的連帶效應,中國喪失了關稅主權,司法主權,傳教士傳教等等,這些都成為未來一系列戰爭和壓迫的導火索。

因為後世太強調鴉片戰爭的悲壯,所以戰爭裡的一些事情被誇大了,其中就有這個三元里事件,因為戰爭越悲壯,這種事件就顯得越偉大。

在一般流傳的版本里,三元里大概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就用上次提過的范文瀾1949年版本的《中國近代史》來談,這本書我是當笑話書來看的,裡面對三元里的描述真是繪聲繪色,大致內容如下:

5月30日(公曆),有千餘英軍退出四方炮臺,到處擄掠,還擄掠到了佛山鎮。英國軍隊經過三元里的時候,廣州城西北農民鳴鑼聚集,樹立“平英團”的大旗向英軍進攻,附近103鄉民眾數千人也圍聚過來,打死英國高階軍官2人,黑白洋兵200餘人。義律看到之後派兵救援,又被民眾包圍,只能向廣州知府餘保純求援。餘保純救出了他們,英國人逃回船上。同時,三山村村民攻擊另一路英軍,又擊殺百餘人,繳獲2門大炮,槍和刀900餘件。一些佛山村民攻打炮臺,又打死10餘英軍。還有一個武舉人,點火船,燒掉英國一條大兵船。在三元里抗爭下,英軍遁然出逃。

根據考證,鴉片戰爭裡,英軍在所有戰鬥中一共陣亡了71人,受傷400人,這其中包括了比較激烈的鎮江戰役,乍浦戰役等等。但是,三元里的故事裡卻說英軍被農民打死了300餘人。

三元里農民抗擊後,英國被迫撤出廣州,只能“逃竄”北上。三元里是一場大勝利,如果不是出了漢奸餘保純,民眾可以全殲英軍,贏得鴉片戰爭的偉大勝利。

范文瀾這個故事不是他自己編的,他主要參考的是當時廣東按察使王庭蘭的書信,當時奕山的奏摺,水勇頭目林福祥的回憶等流行的說法。

很可惜,這個故事完全胡說八道!

鴉片戰爭·拾遺 篇四

鴉片戰爭大家都很熟悉了,一說到這場戰爭,腦子裡就浮現出一個屈辱的場面:

國仇家恨糾結在一起,一場戰爭造就了中國百年的屈辱。

魯迅說中國人有一種阿Q精神,我前幾天舉了個例子,我想再說一遍:

好比一場足球比賽,被別人踢了個9:1,輸9個球的事隻字不提,拼了命吹噓那1個進球是多麼精彩,絲毫不反思輸9個球的原因。

這種阿Q精神,在鴉片戰爭裡也屢屢出現,最經典的莫過於所謂三元里抗英的這個“神話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