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班組建設的必要性

目錄

加強班組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篇:加強廉政建設的必要性第二篇: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必要性分析第三篇:加強我國體育法制建設的必要性第四篇: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第五篇:中小型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加強廉政建設的必要性

加強廉政建設的必要性

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在批評巴枯寧有關廢除國家的無政府主義觀點時認為:“無產階級在取得勝利以後遇到的唯一現成的組織正是國家。這個國家或許需要作一些改變,才能完成自己的新職能。但是在這種時刻破壞它,就是破壞勝利了的無產階級能用來行使自己剛剛奪取的政權、鎮壓自己的資本家敵人和實行社會經濟革命的唯一機構”。為此,“工人階級應當首先掌握有組織的國家政權並依靠這個政權鎮壓資本家階級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組織社會”。,並指出:“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但是,他們也深深瞭解工人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複雜情況。恩格斯曾經分析說:“國家再好也不過是在爭取階級統治的鬥爭中獲勝的無產階級所繼承下來的一個禍害”。

所謂“禍害”,其要義就是權力的侵蝕,就是已經掌握國家政權、成為執政黨的無產階級政黨,其領導幹部亦可稱之為“官吏”和“政治家”們,因為權力而在“表面上凌駕於社會之上”,逐漸形成其特殊的既得利益,而日益同社會同人民群眾相脫離、相異化,以至由“表面上”達到“實質上”凌駕於社會之上,由公僕變成主人,最終走向社會的對立面,陷入“腐敗的泥沼”。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正確。江澤民也正是這樣分析了中國的情況:“由於我們黨處在執政地位並長期執政,黨內有一些人逐漸產生了一種錯誤的思想傾向,他們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權,把自己的地位、影響和工作條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謂既得利益,不是用這些職權和條件來為黨、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來為自己撈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們甚至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誰也碰不得、動不得的私有財產,想方設法地要去維護和擴大這種所謂既得利益。這是十分危險的。”必須認識到,這種權力的侵蝕或“禍害”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工人階級執政黨構成的挑戰,在中國的情況更為複雜和嚴峻。這除了因為前面分析過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特點以外,還應看到,與馬克思恩格斯所經歷、所目睹、所說、所想的情況大不相同,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及其與之相適應的人民民主專政並不如“革命轉變時期”的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那麼短暫,而是長期的。這些情況,使得中國共產黨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對腐敗的任務更為艱鉅、更為嚴峻。

總起來說,腐敗與權力有關。腐敗是掌握權力的人在利己主義的動機和目的的支援下以權謀私的行為。腐敗的主體始終是政府官員或領導幹部一換言之,權力是腐敗的前提條件,任何人只有在擁有一定的職權之後才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職務之便獲取私人利益權力本身當然並不必然導致腐敗,而當手中的權力產生額外的私人利益時,這種權力就成為腐敗之源。即是說,其額外私人利益與其公職存在必然聯絡時,或者說是其公職的自然增值時,該官員便是腐敗的官員因此從權力角度看,幹部或官員為獲取私人利益而對手中職權的非正當使用就是腐敗二腐敗總是伴隨著牟取私利的特殊動機,其主觀條件便是幹部或官員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因此,黨風廉政、反對和防止腐敗,其主要指向毫無疑問就是領導幹部,就是旨在改變那些導致領導幹部腐敗的動機和主觀條件。如江澤民所指出的:“我們說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深人開展反腐敗鬥爭,重點就要解決好縣以上黨政領導機關和一些領導幹部中存在的問題。”歷史上的腐敗現象,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敗。由於賣官胃爵及其帶來和助長的其他腐敗現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滅的例子,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屢見不鮮的。這種歷史的教訓很值得我們注意。”欠管住並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第一位的內容就是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焦點就是反對和防止權力的侵蝕。在這個意義仁,嚴重的問題確實就是如何教育幹部的問題。

第二篇: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必要性

如何有效地解決我國當前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筆者認為,在農村基礎教育階段,配合學校佈局調整來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不僅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而且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務院在2014年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沒有實現“兩基”的地區,要“以加強中國小校舍和國中寄宿制學校建設、擴大國中學校招生規模、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推進現代遠端教育、扶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重點,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在已經實現“兩基”的地區,要“繼續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重點加強農村國中和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改善學校的衛生設施和學生食宿條件,提高實驗儀器裝置和圖書的裝備水平”。由此可見,國家已經從戰略和制度層面把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作為解決農村基礎教育落後、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1、有利於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中國小發展很不平衡,地區經濟條件好的,辦學條件就要好一些,即使在鄉鎮內,也存在很大的差別。農村地區的村小,連一臺像幻燈機這樣的教學裝置都沒有,有的甚至連買盒粉筆的經費都成問題,更不必說開展計算機教學。例如:筆者所在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到某村小援教,在講到“○和△”(圓形和三角形)這章時,學校沒有工具,只有抽下班時間回到原來的中學來借。對於那些師資條件差的地方,教師不願去教書,已經去的老師也不安心教學,很難留住,惡性迴圈越演越烈。實施寄宿制集中辦學後將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把原來有限的、分散到各個村小的財力、物力,都集中到一個學校,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從而保證了所有鄉村學生擁有平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和權力。

寄宿制學校全面建成後,可撤掉所有的村小以及零散的教學點,只保留鄉鎮所在地或者具有較強輻射力地方的寄宿制學校,師生比將會更加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還可靈活設定班級,激發教職工的競爭意識。同時,寄宿制學校全面建成後,可以極大地解決學校的新老“三室”建設、資訊科技教育建設等農村的實際困難,大大改善辦學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分散辦學規模小、效益低、條件差、質量低的落後局面。

2、有利於優化教師隊伍,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在過去分散辦學時期,基本上是一個鄉鎮一所國中、一所中心國小、上十所甚至十幾所村小。由於學校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的行政人員和輔助人員就多,因而人員嚴重超編。例如:襄樊市某區某鎮有2所中學,兩校僅兩裡之隔,每所學校不足700人,可是每所學校領導班子人數都在12人以上。集中辦學後,一所學校只配備一套領導班子和相應的輔助人員,這樣就大大壓縮了行政人員和輔助人員的編制,可以做到優中配優,甚至可以引進外來優秀人員,從根本上提高了領導管理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集中辦學後,還可以在全鄉鎮的教師中,通過競聘上崗,擇優選聘優秀教師,從寄宿制學校的實踐來看,寄宿制學校的教師隊伍普遍得到了優化,極大地改變了過去教師隊伍良莠不齊的狀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比較好地改變了分散辦學時校與校之間師資上不平衡狀況。

3、有利於教育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和業務指導,促進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過去,農村基礎教育由於學校數量多且分散,導致教育管理部門對學校的管理很難到位,甚至會出現失控現象,教研部門的業務指導也覆蓋不了,而集中指導針對性不強,很難切中要害,效益太低,成本也高。管理部門的教育行政視導、業務指導若每年進行一次,時間會拖延很長,實效嚴重不足。農村集中建設寄宿制學校後,學校的數量大為減少,統一的教育行政視導、業務指導覆蓋率將大大增加,力度也會大大增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全面建成後,實現學校執行靈活方便,不再是過去縣教育局-鄉鎮中心學校-村小-教學點的管理模式,這樣既精簡了人員,克服了人浮於事效率低的問題,又降低了成本。隨著人員的大為減少,對農村教育的全面改革就有了相對好的基礎。

4、有利於農村國小、中學的銜接,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

在以往分散辦學、分別管理的體制下,農村中國小銜接體系很難建立,責任界定不清,國小、國中互相推卸責任。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寄宿制學校讓中國小的聯絡更加緊密,如果出現問題,雙方可以及時溝通、反饋,有利於國小和中學的各方面銜接。控制農村中國小生的“輟學率”,是我國“普九”工作中比較艱鉅的任務,尤其是在農村中國小的教育中顯得更為艱難。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有一些學生因此而喪失學習興趣,逐漸在學業上掉隊而走上輟學之路;此外,由於校與校之間的差距過大,有的學生在教學條件差的學校上學,到了中學後無法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從而容易產生厭學想法,導致最終輟學。例如:樊城區牛首鎮李衝

村一組,1996—2014年間該組在讀學生會考上研究生的2人、武漢大學2人、湖大1人、各類大中專生5人,其餘的都讀完了國中。自2014年由於該村國小生少,撤併成教學點後,唯有2人在2014年會考以200多分上了職高,其餘都沒有讀完國中。通過建設寄宿制學校實行集中辦學,上述問題可以得到較好解決,因為,學校規模大、學科全,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優越,學生學習和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都會高漲,同時將防止輟學的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學生厭學、棄學的現象將大為減少,從而有效降低農村中國小的輟學率。

5、有利於對學生實施全程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散(敬請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辦學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有些學科不能開出,如英語、計算機,有的學校甚至連專職的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師都被迫改帶語文、數學,集中辦學後,這種現象能夠立即得到改變,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寄宿制學校拓展了基礎教育的時空,學生從小開始寄宿制學校集體生活,不僅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提高,而且,通過規範化管理,可以將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落到實處,讓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文明禮貌、精神風貌、自制能力等諸多方面得到提升;在寄宿制學校開展的各種文藝、體育等活動,有利於學生的潛能發現和個性發展,從而有效地縮小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接受人文和藝術教育方面存在的環境和條件上的明顯差距。

此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有利於推動農村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社會效益。這不僅僅是農村教育本身的事,更是牽動整個農村社會發展的大事。由於解決了農村家庭教育孩子的後顧之憂,間接可以解放一大批勞動力,讓學生家長在家專心經營自己的產業或者外出打工。

綜上所述,建設寄宿制學校,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看,都是一條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保障農民子女享受優質教育的新途徑。

第三篇:加強我國體育法制建設的必要性

加強我國體育法制建設的必要性

體育法是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調整體育活動中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制定體育法是體育戰線醞釀已久和普遍關注的一件大事。1988年國家體委開始著手草擬體育法,1994年3月向國務院報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送審稿)》。1995 年8 月29 日,經過8 年反覆醞釀,8 年艱苦起草,《體育法》終於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

制訂體育法是落實憲法有關規定的需要,是鞏固體育改革成果的需要,是擴大體育對外開放的需要,是實現依法治體的需要,是保證體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體育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績。但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問題不斷出現。

1、體育法治觀念淡薄。體育法治觀念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卻仍屢見不鮮。如在體育系統個別單位甚至有些個別領導同志仍未完全樹立依法治體的觀念,將執法工作單純作為維護部門利益和擴大經濟收人的手段;在公共體育設施管理與保護方面,也存在著將公共體育設施挪作他用或商業開發或人為破壞的問題等。(如:中國的足球事業)

2、體育法制體系不完整。這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高層次立法少,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數量少。第二,規範競技體育的較多,規範社會體育的較少。同時,體育產業作為體育領域的一個新興的產業其立法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在體育運動中出現的傷害、傷亡事故以及運動員的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規定也比較缺失。(如:桑蘭、湯淼等)

3、缺少有效的執法監督機制。國家體育總局在《 加強體育法制建設的決定》中對強化體育執法和執法監督檢查、完善體育執法監督體系做了明確規定。但是,體育違法案件和對體育違法查處不力的狀況依然存在,體育執法機構和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對體育執法的監督存在著重視事後監督,忽視事前、事中監督,在體育實踐中導致問題出現後,證據難查。

我國體育立法相對滯後,法律、法規數量少,層次低,很多急需的法律還沒有制定(比如全民健身、體育市場管理、體育糾紛裁決等),有些條文只作原則性規定,缺乏應有的可操作性。對現行《體育法》修改,建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體育法體系,已勢在必行。

為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光要做體育大國,還要做體育強國,這就促使了我國體育法制度的建設,能達到有法可依。

10級公共事業管理10080109張湫

第四篇: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王棟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夠科學整合企業生產要素,引導企業形成共同價值觀,增強企業凝聚力,構建和諧企業,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 發展 。國有企業更要建設不同特色的企業文化,為國家 社會 經濟 發展作出貢獻。

一、科學地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相伴而生的客觀現象。早在企業這一經濟組織形態誕 生之時,就存在企業文化。但是,人們對這一文化現象的認識和 研究 ,則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並倡導企業文化 理論 的是美國的管 理學 者。70年代起,美國經濟長期陷於停滯狀態,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其產品大量衝擊和佔領美國曾居於優勢的市場領域。這一嚴峻的挑戰引起美國各界的震驚和深刻反思。經過多方面的比較研究,美國學者發現成功的企業管理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業管理 方法 中有不少是為美國企業界所忽視的,其根本差異表現在,美國企業注重管理的硬體方面,強調理性的科學管理。日本企業則不但重視“硬”管理,更注重“軟”管理,即注重企業中的文化因素,注重為全體職工共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職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係。比較的結果使美國學者認識到,文化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對於企業的成功與否具有深刻的 影響 作用。美國關於企業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業界和理論界的強烈反響,並相繼波及其他國家,由此興起一股世界範圍的企業文化熱潮。

目前 ,企業文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得到長足發展,企業文化學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已成為 現代 管理從物質的、制度的層面向文化層面發展的趨勢,被稱為自古典管理以來管理理論發展的第四個階段。

海爾現象啟示我們:企業文化之所以對企業經營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對職工的薰陶、感染和引導。企業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作為一個群體心理定勢及氛圍存在於企業職工中。在這種企業文化面前,職工會自覺地按照企業的共同價值及行為準則去從事工作、 學習 、生活,發自內心地為企業創造財富,這種作用是無法去度量和計算的。

企業文化又是一種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這三種力量相互融通、促進,形成了企業文化優勢,這是企業戰勝困難,取得戰略決策勝利的無形力量。特別是在當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時候,能夠產生較強有力的經營結果,無論是在市場上的競爭,還是為客戶提供服務,或是激勵職工共同奮鬥,企業文化均可以成為企業的指導思想。

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求更科學、更系統、更完整的管理體系。企業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當代企業要保持平穩和持續發展,必須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和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對企業文化建設認識上的誤區

在探索企業文化建設路子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著較為片面、機械、僵化的現象,具體表現是:

一是盲目效仿,形式化嚴重。一些企業看到別的企業搞企業文化發展了,就跟著效仿,誤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創造特色環境,在沒有充分考慮客觀情況、自

身特點、決策層缺乏統一認識的情況下,盲目匯入ci系統。雖然外觀統一色調、統一標識,服裝款式協調一致,但對企業的理念不能真正達成共識,使企業文化流於形式。

二是概念模糊,文體化氾濫。一些企業把內部開展的文體活動當成企業文化,熱衷於活動的轟轟烈烈,並將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硬性指標來完成;還有的企業把以前開展的一些文體活動都歸納為企業文化,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中並沒有搞明白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三是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到一些企業,門口、走廊到處是標語口號,職工每天唱廠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業總講“以人為本”,但採取什麼辦法手段真正體現以人為本,起到凝聚、激勵員工的作用,領導者卻沒有深刻的研究和實踐。

四是觀念守舊,僵硬化繼承。主要是對企業文化認識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有的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制定和執行企業的規章制度,就是職工的文明禮貌、道德風範、企業的知名度等,把企業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長此永久不變的信條。

以上四種誤區有著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

三、新形勢下 企業 文化建設的措施和途徑

為使企業 科學 、可持續地 發展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融合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培育形成具有 中國 特色的企業文化。筆者認為,新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和途徑主要有:

第一,企業領導者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文化,因為企業是由領導者進行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企業領導者應該帶頭 學習 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 藝術 ,感染和 影響 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企業管理相互融合。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並不意味著拋開制度管理。沒有較完善的規章制度,企業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但是,不論規章制度多麼完善,也不可能包羅企業的一切活動,不能從根本上規範每一個職工的行為意識。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量,形成一種規範和理念,來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企業文化對管理的現實指導意義就在於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質,豐富文化管理的內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導向作用。企業文化優勢是:可以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加強職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勵職工工作激情,提高生產效率,形成創業動力;有助於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利於改善人際關係,產生極大的協同力;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擴大企業影響。通過文化對管理的先導作用,實現職工與企業的共同目標,使企業不斷提高品位,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第三,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

要增強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使職工形成同一的理念,並且貫徹落實。通過在職培訓等形式,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

認識,讓職工人人蔘與在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第四,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長期建設和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在於它伴隨著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要使文化理念化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業家和員工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去營造、培養和發展。

第五篇:中小型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時間:2014年02月20日作者:佚名點選: 264加入收藏有效營銷一、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儘管中小企業在規模、產值上無法和大型企業相比,但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提供創新能力、改善商業環境方面具有大型企業所不可替代的能力,但是在研究企業文化方面卻缺少針對中小企業的內容,難道真的像有些中小企業經理所說的那樣,文化建設是大型企業才搞的陽春白雪的事情,小企業最重要的首先是求得生存,沒有精力去做這樣的事情。為了更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對企業文化的基本定義有一個深入的理解。

最為普遍接受的一般定義為:企業在長期經營時間中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行為準則、道德標準等。而中小企業的存續時間一般較大型企業為短,人員規模也較小,所以對此問題也未重視,而對於成立不久的小型企業就更是如此。但是通過下面的分析就能看到,企業文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對大型企業的影響,只是不為社會所關注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 企業文化的不同定義。

為了促進中小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視,我們試圖從企業員工共同行為的角度對企業文化進行定義。企業文化可以定義為:在隱含的假設下,企業群體性限制的有選擇的排他性。隱含的假設是指企業內為員工所共同認可的並且沒有成文的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等。在此,企業文化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習慣、做出合理的解釋、全體共享。由此可見,不論企業的規模大小、成立時間的長短都會存在某種形式的企業文化,並對企業的經營產生深遠的影響。企業文化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有利於企業的目標達成,就是適合該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建設本質就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念的建立,其中也包括基本的倫理道德的樹立。

企業文化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新建立公司的文化建設;二、破除公司已有的僵硬的文化。企業文化會限制兩個文化主體的行為,即限制決策層與員工兩個團隊的行為。

企業文化是超越戰略意義上的,但是就如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必須與企業戰略相協調一致一樣,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遠景目標的,必須相互協調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企業文化現象從企業的產生起就已經存在了,並非最近才出現的。而企業文化研究則是隨著管理研究的發展以及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逐步提出的。70年代企業是對一般生產力的追求;80年代隨著能源危及的發生,企業管理界提出了品質力概念,大力推行全面質量管理;90年代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為此,企業的生存能力也就是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成為企業成長髮展的基礎能力;00年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要想在這樣的時代發展壯大,除了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外,還必須具備知識力。正如彼得.聖吉在其名著《第五項修煉》中所說企業必須具備系統的目光,並且成為學習型組織。從其深層次分析,彼得.聖吉的觀點也是屬於企業文化建設的範疇。企業內的文化是彼得.聖吉五項修煉的以成功實施的基石。所以關於企業文化的研究成為近年來企業管理研究的重要內容,可以說知識經濟時代是文化競爭的時代,唯有文化是企業內最不可替代、也最難複製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是個別關鍵部門的員工流失,也不會被別的企業複製,這也就是所謂的“內部無法複製性”。

三、 企業文化是企業制度建設的最佳途徑

制度是企業得以正常執行的各種程式、規章制度的總稱。隨著企業員工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自我成熟的不斷完善,員工參與的不斷髮展和與之相伴隨的集權向分權的轉化,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必須依靠文化作為支撐。文化對高層領導與員工團隊具有同樣的約束力,特別是可以產生對文化建設的倡導者、維護者的約束力,是制度得以徹底貫徹實施的強有力保證。

四、 文化可以填補企業內道德的空白

因為處在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的特殊轉型時期,特別是隨著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在經濟生活中普遍存在著一些道德問題,如誠信危機、信仰危機等,企業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培育自己的道德規範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企業內文化的建設就使企業可以在大、小環境之間有一個緩衝地帶,並在企業內部得以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首先,可以在企業範圍內統一道德觀念。其次,可以樹立起用人、育人、留人的觀念。最後,可以建立衡量組織成員行為的基本準則。

五、 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文化並非是虛無飄渺的東西,而是在企業中可以看得見摸得找的,並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企業文化的建設也同樣是必須實實在在的,並要具體行動的支援。一、最高管層必須懷有修齊治平的理想,並將之付諸行動。二、要有意識的建設企業的文化,不能指望適應企業目標與戰略的文化會自動產生。作為企業最高管理層應該下大力氣去建設本企業的文化,使之能成為企業的最為關鍵的核心競爭力。三、要考慮如何使企業文化產生強烈的文化力,也就是能對全體員工的觀念、態度、行為產生使之符合本企業文化的約束力,並能在本企業內造就公平的環境,這就首先要求本企業的文化要獲得全體員工的認可;如何才能認可?要求高層管理者的經常的宣講,才能深入人心。四、要認識到任何的企業文化都不是最完美的,很有可能是雙刃劍,只有當其成本大於其收益時,它才是合適本企業的。這也就是企業文化無法複製的根本原因。五、企業文化的建設要求所有的資訊共享,能夠將企業內的隱性知識通過共享而顯性化。六、建立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保證。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業不論其大小、所處生命週期的階段都不僅存在著企業文化,而且都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這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小企業更不應該忽視這個問題。

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我國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淺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一論述加強中國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淺談加強幹部隊伍能力作風建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