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留白冰雪山水畫的學術定位

“留白”是中國山水畫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留白通過與構圖、虛實等手法的結合應用,相輔相成,讓畫作的意境得到提升,實現畫面與留白的完美統一,給觀者帶來心靈享受,提升藝術價值,是山水畫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技巧。

淺述留白冰雪山水畫的學術定位

在傳統的中國畫技法中,古人早就提出留白與用礬是中國畫的特殊技法。即使現代講授中國畫技法也把這兩種技法捧為上乘。尤其是留白,更屬高難技法。 由於這種技法的難度、廣度和特殊性,特別是在表現博大、雄渾的冰雪世界的難度上,所以在中國畫的歷史上還沒有特別知名的畫家或者作品出現。

對於冰雪山水畫一直都是畫家們的經典創作題材,但是卻很少有畫家去涉獵,畫的好的畫家也是沒有多少,這就是因為在我國,冰雪屬於北方的精緻特色,並在在繪畫方面講究的技巧也是頗多的,對於初學冰雪山水畫的人來說還是很實用的,掌握好這些經典的雪景小竅門,讓你的冰雪山水畫冰清玉潔!

冰雪畫非礬留白獨具了鮮明的時代氣息,冰雪畫非礬留白的獨特樣式。中國山水畫有北方派和南方派,南方派以五代時董源、巨然為首,畫的是江南山水,元明清主流山水畫派大抵皆出於這一派。北方派以五代時荊浩、關仝以及宋初李成、范寬為代表,畫的是關、陝及山東等地山水。而後中國的山水畫大抵皆出於這二宗,石魯獨創了黃土高原山水,但他只畫了一幅《轉戰陝北》,尚未形成氣候就終止了,也似乎後繼乏人。

以冰雪留白為特色,而傳統的畫法也無法表現這些冰天雪地的特色,祖國的大好河山,在繪畫中便見不到東北的山水,見不到冰雪天地,這是頗為遺憾的。同時,中國畫這個偉大的畫種,居然不能表現冰雪天地,這就更為遺憾。愛國者,首先必須愛自己的文化,最愛自己的文化者,莫過於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創造豐富充實的自己的文化。

當代的黃賓虹、傅抱石這樣的大名家,畫山水不出地方面貌,他們畫四川山水,江南山水、北方山水都用一種筆法,似都出於一地。如果他們畫常年積雪的岷山、喜馬拉雅山,也會是一個面貌,頂多在山頂上留一片空白。陸機《文賦》有云: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達變是通曉變化的規律,識次是知道次序的安排。明公安派領袖袁巨集道《敘山修先生詩》雲:天下之物,孤行則必不可無,必不可無,雖欲廢焉而不能,雷同則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則雖欲存焉而不能。這就是同能和獨詣的問題。同能就是你能我也能,你能畫黃賓虹,我也能畫黃賓虹,即袁巨集道說的雷同,雷同則可以不有,在畫史上想記載你也不能。獨詣就是獨創和原創,就是孤行,只有此一家,這是必不可無,畫史上想不記也不行。冰雪畫非礬留白,就是獨詣就是孤行,即使它不盡善盡美,但畫史上出現這種畫法,新的樣式,新的意境,新的宗派,便不能不記載。所以用達變識次開宗立派概括,前句是奮鬥的經過,後句是奮鬥的結果。

古人在傳統技法中談到用礬,主要是區域性用礬水處理,使其不滲進墨色,但作品卻不多見,傅抱石先生的風雨作品,多用礬畫雨絲,然後用墨色渲染,因礬痕或多或少地被色墨覆蓋,礬跡變不變黃也無大礙。畫中用礬不加其他顏色,為畫白而大面積的用礬,肯定會有後患了。宣紙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叫檀皮的木材,經過粉碎漂白後製成,這樣宣紙中的漂白劑與礬,再加之長時間的空氣氧化,特別是季節變化的乾溼運轉,到最後的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繪畫留白這是古人早就提出的問題,也是最高難度的中國畫技法,但由於它的難度太大,從古至今並沒有完善,特別是在表現浩瀚的冰雪世界中,可以說是束手無策,惟一的辦法就是用線圈,稍加皴法,渲染周圍,中間留白,比如畫山即是如此。在表現千枝萬丫的樹木落雪,幾乎毫無辦法,甚至不少古代作品中,明顯看出他們不得不在樹枝上用白粉畫(提)雪。

古人的留白基本上有這樣幾點:畫雲留白,畫水、畫瀑布留白,虛處留白,畫雪圈地留白。從古人一些表現雪景的作品中,明顯看出既不真實,又感到他們對錶現冰雪世界的那種無能和無奈。這也許就是有些崇洋媚外的人們詆譭中國畫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現在由於畫家中大量人才的湧現,證明中國畫確實是一個博大精深,潛力無限的優秀畫種,同時它也代表了我們民族的大義與包容。也就是說中國畫並不是表現力不足,而是缺乏開拓型的畫家。

東北大地最迷人的是浩瀚、博大的冰雪世界,它應該是東北的主要特點,是東北的魂。中國畫是民族的繪畫,表現本土冰雪世界應該是一大主流,過去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畫裡提到應居主要的地位,是因為沒有人能得以解決。冰雪畫非礬留白獨具了鮮明的時代氣息,冰雪畫非礬留白的獨特樣式,體現了創新與開宗立派的作為,通過多年的時間也愈來愈完美,並得到舉世公認,

現在來看要表現北國風光,仍然都承認是中國畫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留白問題,這一中國畫的高難技法,實踐證明這是最難亦是最好的方法,越是難度大的越是有其存在的價值,這需要畫家的畢生經歷,需要敢於突破難關的勇氣。

在中國繪畫史上,冰雪畫作為山水畫的一個高難度畫種,許多畫家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特別是一些生於東北黑土地的畫家們,將天賜的冰雪景緻經過嚴細的藝術構思和研究,創作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冰雪畫精品,並且在理論上、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的畫法、語言和藝術手段。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留白技法逐漸成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受到了專家和收藏界的青睞,取代了用礬後影響畫的存放。現就其留白冰雪畫的學術價值提出粗淺的見解:

雪皴法,這種技法主要是研究雪的痕跡,我們都知道山水畫中在畫山的時候,需要注重其中的紋理脈絡的,對於冰雪山水畫亦是如此,我們需要了解這雪的結構及其紋理,不同的雪有著不同的藝術特點,不同的雪景形態豐富你的冰雪山水畫,不然你的雪景山水畫會毫無變化而言,放眼望去也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雪皴法是為了讓你的冰雪山水畫富有變化!

潑白法,在冰雪山水畫中重要的就是要塑造出冰清玉潔的感覺,所以潑白法就是為了雪景而生的,為了大面積的表現出雪景山水畫的壯美遼闊,我們需要用大筆來施展潑白,潑白是需要使用礬水去進行調配的,這個稀稠度是需要精確把握的,潑白之時一定要準備兩支筆,清水筆首先要將宣紙打溼,其次再用蘸取礬水的筆潑白,其中的節奏一定要順暢!

滴白法在冰雪山水畫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這個主要是描繪雪初融之時,各種複雜的形態所產生的,這個滴白法也是極為複雜的,主要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我們首先是需要過筆表現出一種自由流淌的感覺,畫面幹了之後,畫第二遍,這種是繪出半流半淌的感覺,給人一種初春時期雪的消融是反反覆覆的,運筆要饅,最後就是用筆糾正畫面,豐富畫面,

翻開中國畫數千年的歷史,從藝術的目光審視中國畫發展的脈絡,你不難發現,在浩瀚的筆墨海洋裡,用筆墨表現冰雪世界始終是繪畫界的難題。冰雪這一自然現象,有很多的畫家倍感興趣,付之心血研究、表現。但是歷代上的名家傳世畫作,其中的冰雪畫表現形式給人的感覺不會產生激情,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就是說,只有宣紙的蒼老,缺少真善美的亮點。在中國的冰雪畫繪畫歷史上,名家多出於江南,他們筆下的題材也只限於了江南小景,沒有表現關東氣勢磅礴的冰雪景觀。上個世紀70年代,東北畫家於志學的用礬冰雪畫曾轟動一時,並以冰雪畫創始人的身份享譽中國畫壇。在這一時期,畫壇見解不一,特別是一些傳統派理論家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強調筆墨和傳統,儘管已經承認,中國畫要發展必須走創新之路。但是讓他們認同創新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雪景畫歷來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山有白雪自不俗,其高潔、冰瑩、質樸、蕭穆、深沉、凝厚,得到詩人的讚譽與畫家的傾心,成為山水畫中獨門風雅分支而傳承至今。據載,東晉顧愷之是最早用中國畫表現雪景的畫家。而在唐代則達到鼎盛期,不少畫家創作大量雪景畫。唐寅作詩‘寒雪朝來戰朔風,萬山開遍玉芙蓉’乃寫出雪山特有的風情,令世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