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小卓越課堂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摘要:學習共同體建設,是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展學的基礎,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合理分組,明確分工,加強小組文化建設,創設平等、和諧、活躍的合作氛圍,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談國小卓越課堂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關鍵詞:卓越課堂 學習共同體構建

重慶市教委2012【53】號檔案印發了卓越課堂五年行動發展綱要。打造國小卓越課堂,關鍵一環是加強學生學習共同體建設,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新課程標準也積極倡導這一學習方式。

一、科學分組,組建合作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首先在座位排列上要“形似”。 “形似”可以更好地營造合作的氛圍。一般4-6人為一組,面對而坐,每組中均有優等生、中等生、潛能生,這樣的排位方式有利於優等生之間的競爭,中等生之間的互助,優等生與潛能生之間的幫扶,更有利於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分組中,作為老師,我們可以決定誰將要跟誰在一起學習。許多教師最喜歡的方法就是為每位被孤立的學生提供小組的支援,可以要求學生列出三名他們最想在一起學習的同學的名單。從他們列的名單中,你可以計算出每名同學被其他同學所選的次數,從而確定班級中的“被孤立者”,這種學生需要你的幫助。教師可以安排交技能最好、最受歡迎、最願意支援他人且最細心的學生,與他一起學習。然後你找出第二受“孤立”的學生,依此類推。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儘可能地使被“孤立”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並且和同學們建立積極的關係。要保證在班上,沒有一個學生被遺棄、被拒絕或者自認為不屬於任何團體。

二、明確分工,讓學習共同體職責落實

學習共同體內要有明確細緻的分工。可設小組長、記錄員、彙報員等崗位。學習共同體構建離不開一個能領導、善組織、會服務的小組長。教師要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在課堂上要按老師的要求把任務分配給每個成員,並組織本組成員有序完成教師所分配的任務,確保人人有任務,個個有收穫;扮演好“小老師”的角色,督促本組成員參與討論、彙總、展示、補充;注意本組成員課堂表現,及時調控學習秩序,要幫助本組潛能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

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小組長、記錄員、彙報員讓學生輪流擔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三、強小組文化建設,凸顯共同體成員個性

小組文化是班級文化的縮影。在小組中能形成一種小組風貌,能產生小組獨特的文化底蘊,營造能影響小組成員的人文氛圍。

小組文化包括小組制度文化、小組精神文化、小組目標文化等。小組制度文化主要指的是組規。組規的制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組長領導組員共同制定。組規的制定要科學,符合自己組的實際並且可以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小組精神文化主要由組長組織成員討論制定有特色的組名、口號、組徽、組歌等,這些都是激勵組員相互團結,共同進取的精神文化。小組目標文化是小組成員前進的動力,每個小組都要制定本組的目標,包括個人目標和團隊目標。

四、交流展學,讓學習共同體不是虛設

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學交流,是體現學習共同體成果的重要平臺。所以教師最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交流技能。例如:使學生參與管理,教會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自己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敢於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何“提建議”;如何說服別人,評價他人等。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互學、合作未能深入,教師就要求各組派代表彙報,草草收場,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發言,從而喪失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互學展學的內容,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歧義,允許個人探究有困難。學生年幼,思考問題的時間肯定要比成年人長,且思考之後還要組織語言進行彙報。在展學前,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準備發言。這樣,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他們就會有話可說了。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有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教師教研意識的不斷提高,對小組學習共同體研究的一定會更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卓越課堂教育改革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