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化的過程中,伴隨著中國加入WTO,英語在國際交往中所扮見的角色顯得越發重要,閱讀英語資料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而在英語教學中,作為語言輸入形式之一閱讀便顯得尤為重要。

淺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

閱讀是語言的基礎技能之一,也是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標誌之一。如果想熟練掌握一門語言,不通過閱讀來學習足夠的有關語言的文化知識是不行的,加之現有的適合中學生的音像資料有限,缺乏足夠的語言環境,閱讀就顯得更為重要。它不僅能擴大學習的詞彙量,豐富其語言文化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語言、分析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是一個能動地、積極的認識與思維的過程,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需要克服多種影響閱讀教學的相關因素。除了智力水平、生理髮展水平心理因素等一般因素外,傳統的課文教學方法、不良的閱讀習慣、詞彙量的缺乏以及中外文化背景知識差異都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本文僅從以上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幾個因素加以分析,並探討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傳統的課文教學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直接因素的指揮家,學生只是語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是主動的、積極的指揮家,學生只是語言知識的接受者。學生課外預習課及教師課內講解語言點、串講課文、翻譯等都由教師來決定。雖然人教社《英語》中對閱讀課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大部分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分塊式”講解。教師首先講解單詞,並舉例說明其用法,然後對文進行“分塊式”講解。教師只熱衷於支離破碎的語言知識的講解和句子的分析,把課看成是沒有思想內容的由單詞和句子構成的向左向左軀殼,語言點與課文篇章及內容脫離,割斷了知識與課文整體概念的聯絡,忽視了學生對課文整體概念的把握,使學生的注意力和重點皆放在了支離破碎知識點中。這種“分塊式”的教學方法枯噪無味,使課氣氛單調。這樣,學生只能用眼看、用耳聽,沒有更多時間用大腦去獨立思考。他們不停的忙於接受老師所提供的資訊,缺乏提高閱讀能力的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培養出有較強閱讀能力的學生。

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目前,大部分英語課堂教學都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文“整體教學”方法。這樣,教師原來的角色應鑄相應的變化,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的語言知識和發展交際能力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鼓勵者,應該是“教練”,而不是應該是“保姆”。

“整體教學法”分導人、閱讀、體溫、講解、討論、歸納、鞏固等個步驟。教師首先針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故事梗概作簡要介紹,一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使他們集中思想。接著,讓學生快速閱讀,獲取課文資訊。教師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問題,檢查學生獲取資訊情況,這些問題應涉及課文的主題和最重要的事實。然後教師作適度講解、梳理全文的資訊和語言。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使用一些直觀的教學方式,如通過圖表等展示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詳細的語言圖表,理解課文內容,並掃除閱讀中的障礙,這一步驟的實施對學生的討論能否順利開展十分重要。因有了一個清晰的課文框架,對於語篇結構、課文中心、作者觀點等的討論就能深刻和細化。在討論中,教師需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對於他們所提出的問題要恰如其分地予以解答。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針對文章的使空順序、主要情節及其發展等作一簡要歸納。為了鞏固學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開展交際活動,如複述、縮寫、改寫課文以及進行角色表演等活動。

該方法能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容,避免了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林的缺陷,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對於學生的聽、說、寫能力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不良閱讀習慣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閱讀技巧和其它技巧一樣,是一套綜合性的自動的習慣。如果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就會提高閱讀速度,如果閱讀習慣不好,就會造成閱讀上的困難。有的學生在閱讀時往往用手指或筆指著一個個單詞輕輕的讀;有的雖然不讀不出聲來,但在腦子理想著這些單詞的讀音、舌頭和聲帶也輕微的活動。有的學生有時因為一個單詞、一個片語或一個句子沒有理解好,要回過頭反覆讀幾遍。這些都是不好的閱讀習慣。這些閱讀方式都嚴重地影響著閱讀速度,也影響著對文章的理解。因為閱讀是一種受眼睛和大腦支配的活動,就是用眼睛獲得資訊,用大腦推斷出資訊的含義。要養成用眼睛閱讀的習慣,因為眼睛閱讀的速度比說話的速度快得多。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消除在腦子裡重複讀音的過程,直到眼和腦統一起來,變成習慣和自覺的活動。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能力呢?首先應指導學生按意群讀閱讀。句子的最小單位是單詞。但閱讀時,最小的閱讀單位卻是意群。句子里語法關係非常密切,不能在分割的單位叫做意群。意群可以是一個單詞,一個片語,一個句子、一個叢句,也可以是多種句子成分。意群的劃分通常多叢語法結構考慮,是指主語群(主語及其修飾語),謂語群(謂語及其修飾語,有時包括賓語)和比較獨立的狀語等。句中的標點符號常是劃分意群的重要依據。例如:ThefilmwhichIsaw lastnightisabout ayoungteacher。這個句子可以成比較小的意群。Thefilm/which I saw/lastnight/is about/ ayoung teacher。也可以劃分成比較大的意群:ThefilmwhichIsaw lastnight / isabout ayoungteacher。當然,閱讀時劃分的意群越大,眼睛的視距越大,閱讀的速度就越快。但是錯誤的劃分意群,也會導致理解錯誤。

其次,指導學生分步驟閱讀。要很好的理解一篇文章,除按正確的意群讀句子之外還要認真閱讀文章內容。一般來說,一篇文章至少要讀兩邊。第一遍要快速閱讀短文。讀完之後要了解短文的體裁及題材,對文章的結構、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然後,閱讀問題,並針對問題進行有目的閱讀,不一定要逐句閱讀。利用查閱的方法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出問題的答案,有時還需要研讀作文,解決推論型別試題。這種推論型別題目屬於“綜合性”問題,必須對文章綜合分析才能發現答案。我們針對不同“綜合性”問題的型別,採取不同方法。如給文章加題目或概括文章大意時,題目或大意不能太大、大泛,且必須與文章內容有關;在判斷作者的態度或語氣時,應注意文章的首位段、文章整篇的重點以及文章中的論據和事實“對文章做引申或結論時,要注意必須從文章內容中推論出來。答案必須是暗示的,不能是直接的”。在挑選錯誤選項時,通常來用逐一排除法等。

三、詞彙量的缺乏是影響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詞彙是語言的基礎,是構成句子的最小單位,詞彙量的缺乏是影響閱讀的一大難題,如果學生每外句子裡都有三、四個生詞,連句子都讀不懂,更談不上對短文的理解了。因此,詞彙量的積累和擴大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擴大詞彙量的訓練。

首先,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注意構詞法知識的講解。一般來講,基礎詞+字尾,只改變詞義,通過後綴可以判斷單詞的詞類。字首

+基礎詞,只改變詞義,不改變詞類。例如:

a、常見名詞字尾

-erworker-ment development

shipfriendship

-nessillness-age shortage

hoodboyhood

-ismsocialism-ure mixture

tionexplanation

b、常見動詞字尾

-izerealize -en deepen

ifysimplify

c、常見副詞字尾

- lyanglize-ward forward

wise otherwise

d、常見形容詞字尾

-ful carefui -adle valuable

less honeless

-ysunny-iveactive

sometroublesome

e、常見字首

un--- 不 unabledis--- 相反 disappear

in--- 不 informal

re--- 重新 rewite mis--- 錯誤的 misspell

pre--- 預先 preview

其次,要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來猜測詞義的能力。閱讀中,必須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或片語,通常我們利用詞典進行查閱,但查閱次數多了會影響閱讀速度。實際上,不是所有遇上生詞都必須查詞典,這要根據這個詞在句中或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來決定,對於不能饒過去的單詞,可以看看這個詞所在的句子,和它前前後後的句子所提供的線索和提示,不用詞典也能推測出意思,這就是通過上下文來推測詞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根據所給定義理解詞義有時作者知道某個單詞或片語對作者來說是不熟悉的或新奇的,為了使這個詞或片語易於理解,作者把它的定義寫進文章裡。

Skimbegoreyou meanslooking over apassage quickly youbegin to readit morecareflly當讀第一個句子時,也許 skim 這一詞對我們來說交不熟悉。但是不要急著去查閱詞典,接著讀下去,作者在第二句中就把這個詞解釋清楚了,根據解釋我們可以領會到skim 的意思是“瀏覽”。

(2)根據有關資訊常識推測同意

有時一個詞或片語在上下文裡沒有定義進行解釋,也沒有重述作一步闡述,這是可通過把這個詞或片語周圍的資訊集中在一起,或是通過對有關題目的經力或常識,照樣可以推測出詞意來。

Thedoor wassolow thatIhitmy headonthelintellintel這個詞並不常用,在文章裡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和解釋。因為一般人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很容易推測出,只能是上面的門框。

(3)根據所舉例子推測詞意

有時作者在文章中舉例說明一件事情,這些例子也能為我們推測詞意供線索或提示。

When Iwaqsabouttwelve , I suddenly devenlopeda great forwritingpoems. I gaveupall myotherhobbies , suchascollectingstamps . and spentallmysparetimereadingpoetryandwritingit. 根據這段話裡suchas引出一個例子 “收集郵票”,我們很容易想到hobby是一種“業餘愛好”。

另外,還可根據生詞的同位語、反義詞、同義詞及構詞法來判斷詞義。

再次,就鼓勵學生建立詞彙卡片。其內容可包括詞的近義詞、反義詞、書面語、口語等不同型別,以及詞的用法及相關的搭配,並通過一系列語句達到理解、記憶的目的,使學生詞彙超出死記硬背的境界,真正變成一個知識積累過程。

四、中西文化差異也是影響提高新聞記者的主要原因。

在英語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在新聞記者,知道每個單詞的意思,也清楚語法結構,但就是弄不懂其含義,其原因就是由於文化背景知識面狹窄,對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不瞭解。因此,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也往往會給我們的理解帶來很大的困難。比如:dragon一詞在漢語中的對等詞是“龍”,但在英語民族文化中卻含有貶義,theolddragon常用來表示“凶惡的女人;母夜叉”。 bigphotato漢語是“大土豆” ,在英文則指“大人物”facefhemusic 不是“去聽音樂” ,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正是詞的這些“情感的、內涵的、遷移的”意義造成了閱讀的障礙。由於中西文化差異對學生閱讀英語的影響反映在各個方面,在教學中,我們決不能忽視這一點,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學生這方面的不足。在提高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要相應地提高他們的背景知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有關歷史、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語言、地理、宗教、科技知識的書籍和報刊雜誌,瞭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性,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每個國家、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日常語言行為、社會風俗、行為準則等。還要進行大量的課文閱讀實踐。閱讀能力的提高,只能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這樣英語文化才能拓寬,理解力才能隨之提高,閱讀量的增加可以豐富生活知識、社會經驗,提高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良的閱讀習慣,詞彙量缺乏及中西文化的差異都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因此,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就把重點放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新大綱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和方法,擴大知識面,開拓視野,借鑑和吸收外國優秀文化精華,提高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他們成為新世紀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