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數學總複習的素材選擇

國小數學總複習對國小數學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學生系統的回顧國小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系統,溫故而知新。複習素材的選擇直接決定著數學複習課堂的效果,本人以自己的親身體會,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淺談國小數學總複習的素材選擇

一、利用好優秀教學資源,歸納提綱

國小數學總複習課作為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基本課型,很多的優秀教師和教學骨幹都有研究。這對我們建構知識網路,指導學生回顧和整理知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梳理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網路,複習不是簡單地把前面所學知識進行練習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整理、學會歸納,將複習課與練習課嚴格地區分開來。如一位教師在上“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總複習”一課時,先出示一扇門的平面設計圖,提出問題:木工師傅要對這扇門進行加工,有些資料需要我們幫他算一下:

1.沿著長方形和圓形邊框釘上木條,至少要多長的木條?

2.給圓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

3.在底下做一個六邊形的裝飾圖案,這個裝飾圖案要做多大?

4.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用到哪些知識呢?

學生馬上領悟到要用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的相關知識,並明確了今天覆習的主要任務。教師隨即出示複習提綱:今天老師準備和同學們一起解決下面這些問題:

1.什麼叫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

2.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怎樣計算的?

3.平面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

面積公式之間的推導有什麼聯絡?緊接著,學生在回顧知識的基礎上,把知識用情境和習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系統地整理歸納,這樣既提綱挈領,又入心入腦。可以說,在學生課前整理知識時,知識是凌亂的;師生一起回顧的時候,凌亂的知識是散裝的;經過小組的梳理與全班的交流,知識基本上連成了線,學生就清楚了知識的前後聯絡。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數學素材,鞏固提高

一般情況下國小數學教材中的複習素材,前一部分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感受的整理與回顧,後一部分是相應的練習題。對於前一部分,本人一般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前完成,使他們明白自己前面學了什麼,怎麼學的,學得怎樣,有什麼困惑,然後再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後一部分的練習題,是教材編寫組精心挑選、反覆研究,集結形成的,可以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這一類題,每一題都讓學生做,並且對個別難題進行講解,對題目進行適當的歸納和提升。有的教師認為,教材中提供的題目太少,課堂容量不大。其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將教材提供的習題進行適當的改編,有時候改變一下數字,或是加上一個問題,就能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

三、利用好現實素材,激趣創新

總複習課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本人在組織學生複習“常見的量”時,出示一篇淘氣所寫的日記。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晴今天學校要組織我們去春遊,早上六點,我便從長2.3釐米,寬2釐米的床上爬起來,我拿起一支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覺過去了3小時。洗漱完畢,我趕緊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氣喝完,拿上媽媽給的10角零用錢,背起2000千克重的書包開開心心地到學校去了……藉助學生很熟悉的日記,故意錯用單位,引發學生興趣,激起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同時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錯用單位將引起更嚴重的後果。這既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計量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在組織學生複習“立體圖形的體積”時,本人設計了“如何求一個蘋果的體積”一題,學生通過探索得出了可以將蘋果放入到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不同的容器中,通過水麵的上升來測量蘋果的體積。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去“解讀”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不斷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四、利用好學生作業和單元測試,查漏補缺

對於知識與技能的鞏固,有些教師往往採取設計大量練習的形式,其實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複習的厭倦。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教師翻來覆去地講解很“羅嗦”,學習困難的學生,無論你講解多少次仍然是“一頭霧水”,這樣的局面吸引不了學生的耳根、眼球,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幫助。學生的作業直接向教師傳達了他們的學習狀。哪些部分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大,哪些方面學生掌握得還不夠好,我們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為此,本人專門讓學生準備了一個“糾錯本”,及時將每次作業出現的錯題更正在“糾錯本”上,複習時,只需查閱學生的“糾錯本”就能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我們再有針對性地講解與練習,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單元評價情況的記錄,也是學生每一個知識版塊掌握情況的直觀展現,我們要好好利用它,進行錯題講解、難題分析、對比練習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五、利用好精彩的習題,應用提升

學生在進行總複習時,要選擇一些具有基礎性、啟發性、代表性、綜合性的經典例題。例題的選取要做到:活、深、精。活指題目要靈活,解法不是單一,而是多種的,讓學生做題後,達到鍛鍊思維的目的。深指具有一定深度的難題,但是此種例題的選取不是“偏題、怪題”,而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情況。精指所選的例題不要過多,要精闢,如果多了反而達不到預期的複習效果。本人在教學“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總複習”一課時,出示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巴一老爺讓阿凡提為他養雞,把雞圈養在用竹籬笆圍成的一個長方形的雞圈裡,雞大了雞圈小了,小氣的巴一老爺不給阿凡提材料,但要阿凡提把雞圈放大,你們說阿凡提該怎麼辦?面對這樣一個故事,學生積極參與思考,運用已知的平面圖形的周長的知識幫助阿凡提想辦法,並積極驗證“周長相等的平面圖形中,圓形的面積最大”這一猜想。可以說,複習課的練習著重於知識結構轉化成認知結構,好的習題能測試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反映出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的水平。

總之,面對國小數學畢業班的總複習課,教師要合理組織複習素材,充分了解學生,選擇和積累複習資源,合理、有效地安排好每一次複習,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以達到建構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目的,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