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課後小結:(全班齊讀 篇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國中七年級語文《人生寓言》優質教案 篇二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

教學目標

1、  理解寓意,學習概括寓意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2、  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3、  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知識與能力目標)

教學重點

1、  理解寓意,學習概括寓意的方法。

2、  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難點

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和步驟

一、匯入  新課:

同學們國小的時候學過寓言嗎?從寓言的學習中,我們一般能得到怎樣的收穫?(認識一個道理)這正是寓言最大的特點。(幻燈片出示寓言的特點)寓言具有勸諭性,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寄寓深刻的哲理。那麼,《人生寓言》的作者周國平想借《白兔和月亮》及《落難的王子》兩則短小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人生的哲理呢?

二、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朗讀完畢將思考所得與周圍同學交流。

問題設定如下:(用幻燈片顯示)

1、白兔擁有月亮前後賞月時的心理和神態有什麼不同?

2、王子落難前後對悲慘故事或經歷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由此可見,他的性格起了什麼變化?

3、如何概括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明確並板書:

前: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白兔擁有月亮  後:緊張不安  心痛如割

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前:流淚嘆息  脆弱

王子遭遇厄運  後:正式相告  堅強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

教師小結:概括寓意要抓住故事的結局及主人公的下場來思考,想一想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表達。

三、思考討論,加深寓意的理解,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過渡:理解了寓意,並不意味著能在生活中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問題1:有人說,既然擁有巨大的財富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那麼,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一貧如洗,才不會有得失之患。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

問題2:又有人認為,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也只有厄運才能使人變得堅強。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小結:通過討論,我們加深了對寓意的理解,而這些理解還要在我們的人生實踐中反覆驗證。

四、賞讀課文

過渡:這兩則寓言在寫法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揣摩

《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語言和《落難的王子》巧妙的構思。

1、請一位學生朗讀《白兔和月亮》,其他學生聽讀,用筆圈劃出你覺得運用得很恰當的詞語和寫得很精美的句子,自由發言,談感受。

2、請一位學生朗讀《落難的王子》,思考:⑴作者為什麼把主人公的身份設定為王子並極寫他的脆弱,還把他遭遇的厄運編造得如此凶險?⑵為什麼要寫“我”遇見了王子並與他交談,又寫“我”又遭到了厄運?

明確:⑴這樣寫是為了突出“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這一主題。⑵這樣寫加強了寓言的真實性,又讓人意識到類似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斷重演,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五、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則《人生寓言》,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告訴我們要如何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我還想告訴大家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生活中,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遠離坎坷,藐視困難,直麵人生。

六、作業 :學習編寫一則小故事,寄寓一個哲理。

板書設計 :

前: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白兔擁有月亮  後:緊張不安  心痛如割

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前:流淚嘆息  脆弱

王子遭遇厄運  後:正式相告  堅強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

語文《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加強理解表述的正確性。

2、反覆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對寓言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

一、匯入新課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人們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伴隨我們的今生今世。我們應當怎樣面對“得”與“失”呢?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就給了我們一個啟迪。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外國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國的寓言多存於《莊子》、《韓非子》等。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皎潔(jiǎo)心曠神怡(kuàng)(yí)

2、釋詞:

慧心:這裡指智慧。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開朗。怡,愉快。

舉世無雙:整個世上沒有第二個人可以相比。舉,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迭,屢次。

三、整體感知

1、聽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螢幕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組: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要求學生完整複述課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題詞。──“得失之患”。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教師略加點撥:

問題組:

1、白兔的賞月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找出有關詞語。

前:“尤愛”、“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各具風韻”

後:“一掃而光”、“緊張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這是對比的寫法。

2、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樂趣。

──白兔擁有了月亮後,把它當作私有財產,害怕失去,因而緊張不安,產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賞月的樂趣。

3、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感悟語言:

⑴體會詞語的精美。

──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閒適(悠閒)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有)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請設身處地地體驗一下,句中加點詞能否換成括號內的?為什麼?

“閒適”是清閒安逸的意思,比“悠閒”更能反映出白兔的無憂無慮。而“繃”的強度更甚,充分體現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態。

⑵體會句子的精美。

對稱。如:“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五、拓展延伸

1、試想一下,是否“一無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以上各題允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指正。)

六、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讀一讀,寫一寫”有關練習。

2、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白兔和月亮》告訴我們:面對財富、幸福,我們應該怎麼辦?不僅如此,大家還須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周國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難的王子》,體會它給我們所帶來的警示。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

稟告(bǐng)擄(lǔ)

2、釋詞:

稟告:向上級或上級告訴事情。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三、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螢幕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

問題組:

1、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

2、“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線索人物,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預設問題組,學生解答:

⑴王子落難前後的性格有何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王子開始時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後來他經歷了厄運,並且沒有被厄運嚇倒,挺了過來,從而變得堅強起來。

⑵“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都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⑶“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這樣寫起什麼作用?

①王子聽到天災人禍的訊息時。

②“我”聽到王子的遭遇時。

③後人見到“我”遭受厄運時。

反覆出現,構思奇妙,耐人尋味,揭示了這種故事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從生活中舉出例項,說說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自己堅韌的意志?(學生討論,教師及時指正。)

參考: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如長跑並非厄運,但也可以鍛鍊人的意志,使人堅強,戰勝脆弱。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學生自由評說,教師適當點撥。

六、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的兩篇寓言,分別從不同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確立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麵人生。

七、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剩餘部分。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兩題中任選一題。不少於800字。

寓言教案 篇四

教材依據: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二課《伊索寓言》之故事三《蟬和狐狸》

設計思想: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為主導,合作探究的原則,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一、複習匯入;二、精讀《蟬和狐狸》體會寓意;三、課堂拓展、四、課堂小結;五、作業設計。讓學生在朗讀體驗、合作探究中學到知識、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方法與過程: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寓言的喜愛,並能結合生活中的例項體會寓意,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教學重點:

分析寓言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教學難點:

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寓意中獲得教益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

學法指導:

朗讀體驗、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閱讀《烏鴉和狐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誰?(伊索,希臘寓言家)

2.《伊索寓言》與我們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相比有什麼特點?

(a.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b.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

3.伊索寓言常由哪幾部分組成?結合前面學過兩則寓言說一說。(板書:寓言和寓意)

二、精讀《蟬和狐狸》,領會寓意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也與狐狸有關,它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法又來欺騙別人了,不過,這回它的計策可是失敗了,是誰這麼聰明呢?(板書課題)

3.默讀課文,想想《狐狸和烏鴉》和《蟬和狐狸》這兩個故事有什麼相似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相似之處:說奉承話,詭計騙人。)

(不同之處;烏鴉上當,蟬沒上當。)

4.你從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看出狐狸是在用詭計騙人的?

(“故意”點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讚歎”“下來”“見識”可以看出狐狸是為吃蟬而設下的“圈套”。)

5.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麼沒有上當?

蟬:“察覺……有詐”“摘下……扔下來”

(頭腦很清醒,保持警覺,吸取教訓,進行試探。)

狐狸:“以為是蟬”“猛撲過去”

(露出了真面目)

6.分角色朗讀1—4自然段,體會蟬的聰明之處

7.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板書寓意)

(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三。課堂拓展

1.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名言有哪?(忠言逆耳利於行)

2.聯絡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隨堂進行思想滲透和教育。

(安全出行、嚴禁下河游泳等。)

3.結合寓言的組成部分(寓言和寓意)自己練習編寫寓言故事,並講給別人聽。

(1)齊唱《蝸牛與黃鸝鳥》,複述這個故事的內容,這首歌曲就是一則寓言,想想它的寓意是什麼?

(笨鳥先飛或勤能補拙)

(2)自己編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編寫一則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

寓言 寓意

狐狸和蟬 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訓。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複習匯入讓學生回顧前一課的內容,為本節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在教《蟬和狐狸》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學過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接著默讀課文,想想這兩則寓言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一貫被視為狡猾的狐狸在這則故事中沒能實現自己的心願。抓住這個不同結局,我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為什麼烏鴉會上當而蟬沒有呢?這個以舊帶新話題吸引了學生,他們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時,自覺地探究出蟬的聰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訴我們的深刻寓意。在課堂拓展中我設計了唱兒歌《蝸牛和黃鸝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藉助歌詞回顧寓言的結構,並能想出寓意,為學生編寓言故事做出了巧妙的過渡引導,達到預期教學目的。但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在編故事時語言不夠形象,指導效果不是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