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教案(精品多篇)

項脊軒志教案(精品多篇)

項脊軒志教案 篇一

【預習指導】

獨立研讀文字《項脊軒志》。依據導學案要求,做好標記和勾畫。

【學習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落實重點文言詞語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探究並學習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3、引導學生體會圍繞在身邊的至愛親情,感受親情的可貴與美好。

【重點難點】

1、探究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2、針對性的提升細節描寫的閱讀及寫作能力。

【情景導學】

《項脊軒志》借項脊軒的興廢將記人、敘事和抒情融於一爐,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文章如行雲流水,舒捲自如;筆墨紆徐平淡,悱惻動人。讀之,如品佳酩,餘香久在,回味無窮。

一、作者及相關知識

1、《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這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記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著重敘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文章緊扣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脈,將生活瑣碎事串為一個整體。善於拮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2、作者:

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蘇州府崑山縣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生平坎坷,歷經幼年喪母、科場八次落第、青年喪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這些都不妨礙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風格的形成,不妨礙他被人們稱為“今之歐陽修”,成為明代偉大的散文家。

二、朗讀疏通課文,歸納知識點

1、第1段

2、第2段

3、第3--4--5段

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章脈絡。

探究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的藝術手法。

2、瞭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重點難點】

1、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注意以傳記的方式說理、用類比說理、用鮮明對比說理的特點。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情景導學】

結合現實,談談本文的現實意義。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交流探討。

【學習活動】

一、深入學習理解《項脊軒志》

1、本文圍繞項脊軒寫了幾位親人、哪些事件?

2、作者是怎樣寫幾位親人的?在選材和描寫上有什麼特點?

3、這幾件事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4、總結:本文的思想內涵。

一間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沒有什麼可寫的,但老屋卻見證了作者家境的變遷,也記錄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託了作者的綿綿哀思,讀之令人心酸掉淚。聯想我們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時才知道可貴。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愛家庭、愛父母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我們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珍惜親情,從感恩開始,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

項脊軒志教案 篇二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自己深情的寫作風格。

2、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竟、比、殆”9個實詞,並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5個實詞的義項。

能力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把握脈絡,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特點。

2、根據上下文辨析實詞和活用詞的義項,做到熟練翻譯課文,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敘中所蘊含的濃濃深情,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2、研習三、五、六段,體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涵。

教學難點

1、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氛圍。

2、在誦讀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鞏固文言知識。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過延伸練習提高學生鑑賞文言的能力。

項脊軒志教案 篇三

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體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學習作者捕捉生活細節、運用白描寫人的手法。

重點:

體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兩課時

一、介紹歸有光:幼年喪母,仁途坎坷。

歸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江蘇崑山人。九歲能屬文,以同邑人魏校為師,通經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舉人。其後二十餘年,八次會試不第。後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講學,生徒常達數十百人,被稱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在文學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他的散文的特點是: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細節,刻畫生動。

③篇幅短小,言簡意賅。

④結構精巧,波折多變。

代表作品有《項脊軒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記》、《寒花葬志》。

二、解題

1、“志”著重於記人,“記”著重於記事。本文著重於記事還是懷人?(存疑)

2、項脊軒:歸有光的書齋名。命名的幾種解釋。 一說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烴,作者以項脊軒來命名自己的書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說,言其窄小,如頸背之間,故名。軒,這裡指小屋,即書齋。

三、感知全文。

1、聽讀全文,注音,糾音,標出疑難點。

項脊(jǐ) 塵泥滲漉(shènlù)

修葺(qì) 垣牆周庭(yuán)

舊時欄楯(shǔn) 偃(yǎn)仰嘯歌

冥然兀(wù)坐萬籟(lài)無聲

迨(dài)諸父異爨(cuàn) 逾(yú)庖而宴

家有老嫗(yù) 先大母婢也(bì)

先妣(bǐ)呱呱而泣(gū)

以手闔(hé)門 象笏(hù)

令人長號(háo)不自禁(jīn) 餘扃牖而居(jiōng yǒu)

2、本文著重於記事還是懷人?寫了有關項脊軒的什麼事、什麼人?為什麼寫?怎麼寫?

主要篇幅是懷人。寫了已逝世的母親、祖母、妻子。為什麼寫這些人物?

一間書房與上述人有什麼聯絡?文章是怎樣把書房與這些人建立聯絡的?

四、學習第一段。

1、某生讀第一段。其餘同學疏解字詞意義。

2、對於字詞的理解,學生質疑。教師補充。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判斷句)

室僅方丈

又北向(倒裝句)

使不上漏

前闢四窗

垣牆周庭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珊珊可愛

3、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A、項脊軒的修葺經過。B、項脊軒環境幽雅。C、項脊軒修葺前後的不同景象。D、項脊軒之喜。

怎樣的概括更能表達作者原意?

綜合:項脊軒經過修葺幽雅怡人。

4、為什麼寫這個?由文字表層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由物到“我”。物皆著“我”色。要看到物內之“我”。

物:項脊軒經過修葺幽雅怡人。

我: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五、接下來,讀下面的文段,梳解字詞。(略)

初步感知:作者寫了什麼事或物?表現了一個什麼“我”?

人(事、物):分家、母、大母、妻

我:感懷(悲)

怎樣由書房之景轉入寫人?寫這些人物由一個什麼字來統領?為什麼這些人物給作者一種“悲”感?

六、作者是筆下的人物是怎樣的?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樣的?請讀出你認為能寫出人物形象、或飽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學生自主思考,然後與旁邊的同學交換意見,再派代表發言

項脊軒志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⒈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教學時數: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解題

⒈介紹作者和“唐宋派”

⒉介紹“項脊軒”

“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

⒊介紹文體“志”

“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三、整體感知

⒈朗讀課文,質疑解難

⒉知識點歸納

⒊編寫結構提綱

明確:第一部分(1~4節):主體(18歲作)

第二部分(5~6節):補記(35歲左右作)

⒋思考:貫穿本文的情感線索是什麼?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啟下

四、具體分析

㈠析“可喜”

⒈作者寫了哪些“可喜”之事?

明確: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

喜〈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

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

⒉作者是怎樣描寫項脊軒前後變化的?

明確:

狹小明亮

破舊←-前―修葺-後-→幽雅

陰暗安靜

※本節既然是寫“可喜”之事,為什麼要寫項脊軒的“舊”呢?

明確:渲染衰敗、陰冷的悽清氛圍,為寫“可喜”作反襯,說明作者對它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

⒊這一節的景色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並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渲染項脊軒的清幽境界?

明確:①蘭竹相映,月白風清,桂影斑駁,小鳥時鳴;

②表現了作者的幽靜、恬適和鄙棄世俗、甘於清貧自守的情操;也抒寫了作者對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⒋齊讀、小結

緊扣題目,落筆即寫項脊軒。作者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主客觀互相融合,造成一種藝術的氣氛與意境,但作者著意處並不在此,寫“喜”是為了映帶下文,更好的寫“悲”。

㈡析“可悲”

⒈作者寫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運用什麼寫法?

明確:諸父異爨

母親早逝

悲〈祖母厚望〉細節(白描)

妻逝無聊

⒉明王錫爵在《歸公墓誌銘》中評歸有光的文章:“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動人,用生動的細節描寫來感動讀者,正是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請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對哪些細節描寫體會最深。

明確:

人物 細節描寫 人物特點 作者感情

諸父 東犬西吠…

雞棲與庭 兄弟隔膜

天倫不再 家道敗落

無限感慨

母親 叩門扉曰 關懷愛撫 母愛難忘

【“餘泣”】

祖母 闔門持笏 關懷憐

愛期待 遺教難忘

【“長號不自禁”】

妻子 問古事∕學書 快樂真摯 恩愛難忘

【“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穿插名家評價: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幼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林紓

⒊自由朗讀,體會作者“歡愉慘惻”的情感。

⒋小結

作者圍繞項脊軒,通過日常生活小事來追念母親祖母妻子,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清梅曾亮評:“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蹟。”

五、歸納寫作特色

選取生活瑣事,擷取典型細節,以小見大,表現人物風貌,寄託內心感情。

六、全文歸納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敘瑣屑之事寄情,處處寫軒,卻處處意不在軒而在人,借軒寫人,借軒抒情。明末清初黃宗羲《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評:“予讀震川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慾涕。蓋古今事無鉅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項脊軒志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自己深情的寫作風格。

2、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竟、比、殆”9個實詞,並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5個實詞的義項。

能力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把握脈絡,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特點。

2、根據上下文辨析實詞和活用詞的義項,做到熟練翻譯課文,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敘中所蘊含的濃濃深情,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2、研習三、五、六段,體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涵。

教學難點

1、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氛圍。

2、在誦讀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鞏固文言知識。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過延伸練習,提高學生鑑賞文言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作者簡介及作品簡介。

2、細節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一、引入課題

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親艱難地爬上月臺的那一段細節描寫,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朱自清——《背影》

教師表明自己非常喜愛這一段細節描寫,因為它寫得真實感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課題就是對《項脊軒志》的細節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二、梳理課文

1、出示文中的重點字詞,全班朗讀解決。

軒xuān 漉lù 葺qì 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嫗yù 妣b 閨guī 扉fēi 呱gū 闔hé 笏hù 扃jiōng 牖yu 殆dài

2、全班齊讀課文。

3、介紹背景:從書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項脊軒”是作者在崑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樑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 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史書記載,作者於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後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的人生理想。

三、佈置學習任務

四人小組找出一個最感人的細節描寫,教師明確要求:

1、找出一段細節描寫並翻譯。

2、評點這一段話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給評點內容取個題目。

四、四人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後,學生代表彙報小組討論成果

1、《恰似無意卻有意》 (教師提示:先翻譯再評點後題目,規範步驟要求)

2、《大母持笏望子成龍》 (教師要求緊扣文字分析感情)

3、《喃喃自語,殷殷期望》

4、《睹“樹”思人》 (教師提示:“吾妻所手植也”,“手植”與“今已亭亭如蓋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意蘊無窮,無處話淒涼》 (教師引導分析:大家庭的客廳成為雞棲息之地,表明了家道的衰落。)

6、《殷殷關切情》 (學生分析了“闔門”與“關門”的區別。)

7、《情深深,雨濛濛》 (學生把作者說錯了,教師及時糾正。)

8、《項脊軒,百年滄桑》 (寫出破敗之景象,無奈之悲傷。)

9、《偃仰嘯歌》 (側重分析環境的幽靜舒適,心情是喜愛愉悅的,性格是安貧樂道的。)

10、《扃牖而居,閉門苦讀》 (層層分析:扃牖—苦讀—改變家境—實現大母期待—改變家族命運—自我勉勵。)

五、師生共同分析

1、教師示範分析:

在分析細節描寫時應聯絡上下文分析,一個個看似孤立的細節拼湊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畫。比如:“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小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牆、桂影斑駁”組成了一副優美恬靜的月夜桂影圖。

2、四人小組各找出一副優美的圖景,小組彙報如下:

——頹敗凌亂的家道衰落圖:

東犬西吠 ,客逾皰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真摯深沉的至親關愛圖:

先妣: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大母:持一象笏至,“他日汝當用之。

——勤勉發奮的書生苦讀圖:

借書滿架,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一往情深的夫妻相伴圖:

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

3、教師陳述:

我們同學分析了這麼多感人的細節描寫,並把它串聯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景。那麼,什麼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就是作品中對具有典型意義和藝術魅力的細小情節(多為人物的生活細節)的描寫。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藝術性的重要因素。

六、教師總結

1、作者居於項脊軒,有不少的快樂,但又有太多的悲哀,原文有“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提問:文章這麼感人,在選擇細節描寫上有何獨到之處?

歸納:細節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

細節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

細節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

結論:由此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對祖母、母親、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2、投影后人評價:

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蹟。 ——清 梅曾亮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清 林紓

所為抒寫懷抱之文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明 王錫爵

歸有光善於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人事。 ——現代 汪曾祺

七、教師佈置課外學習課題

研究明清散文中的細節描寫:以清淡之筆寫平常之事,以至情寫出至文。

可參閱《讀本》中的文章。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林覺民的《與妻書》、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袁枚的《祭妹文》等。

項脊軒志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比、乳、過、下、而、然”等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瞭解歸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類文體。

3、學習本文用線索貫穿、形散神聚的寫法。

4、學習本文以細節、場面狀寫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線索串聯法。

3、藉助平凡的景、事、物抒發悲喜之情。

三、教學原則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為主攻、練為主線。

四、教學思路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聽下面的成語,並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謎底:歸有光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誦讀品味

1、教師範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

要求:體味文中蘊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學生分段譯讀課文

1、把握重點字、詞、句。

活用詞:雨澤下注 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 或憑几學書 已為牆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

一詞多義:室始洞然 然睹促織 輮使之然也

2、學生分段口譯課文,教師指導。

3、結構線索:

(1)修茸前後的不同風貌。

(2)軒的變遷和家人軼事。

(3)補寫喪妻前後軒中情形。

(4)寫軒中的枇杷樹。 項脊軒的變遷作 線索:作者的悲喜情感 (討論:喜什麼?悲什麼?以哪種情感基調為主?)

4、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請具體分析。

5、抒情技法: ……

(四)課堂練習(投影展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比去,以手闔門 大母過餘曰

比比皆是 願枉車騎過之 納比籠中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比得軟腳病

2、談談《項脊軒志》的抒情藝術(課後形成書面分析)。

項脊軒志教案 篇七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項脊軒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人教版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人教版明確提出,高一階段,在國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文和古代散文,著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項脊軒志》是明中葉古文家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以“志”的文體寫成,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它借書齋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本文被安排在第二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應出於以下考慮:

1,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主要觀點。本文屬於淺易性文言文,學生在以往學習的基礎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並且本文抒發的是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庭變遷的感慨,學生可以較輕易地領悟。這對探索後面幾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2,本文記敘的是家庭瑣事,抒的是親情,這對高一學生來說,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並且可以啟發他們觀察生活,珍惜親情。

3,從上一期的先秦文散文到這一單元的明清散文,古文的教學重點由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在課文中的用法轉變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主要觀點。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便成了始終強調的一點。本文由於取材於日常生活,易為讀者理解,所以放在第一篇的位置,有承上啟後的作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國中和高一前段的學習中,已基本掌握翻譯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務交給學生,課文思路的探討也可交給學生,而課文的思想內容則需要師生共同探討,可以結合對文章細節的分析。

四,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準確理解“當、洞、勝、茲、凡、過、竟、比、殆”九個實詞,並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五個實詞的義項。

2,在熟讀的基礎上理清、把握脈絡,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特點。

3,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敘中所蘊含的濃濃深情,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念深情。

2,學習本文善於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和場面,來表情達意的方法及語言清新、凝練的特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閱讀,自主學習,積極思考,深入探索”是本人在該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採取誦讀和討論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然後就課文中的一些需要深究的地方加以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

六,教學過程設計。

見《項脊軒志》教案。